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_第1页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_第2页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_第3页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_第4页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0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第一部分枕后位概述: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归属。 2第二部分针灸治疗机制:解剖基础、中医经络理论。 3第三部分针刺选穴原则:局部取穴、远端取穴搭配。 6第四部分针刺手法运用:浅刺、深刺、补法、泻法的应用。 8第五部分艾灸取穴原则:局部取穴、远端取穴搭配。 10第六部分艾灸施灸方法:艾条灸、艾炷灸的运用。 13第七部分治疗疗效评价:疼痛指数改善、生活质量提升。 16第八部分针灸治疗优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 18

第一部分枕后位概述:症状表现、病因病机归属。关键词关键要点枕后位概述:症状表现

1.枕后位疼痛是枕颈部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疼痛可局限于枕后部,也可向两侧扩散。

2.疼痛性质常为酸胀、刺痛、灼痛或麻木感,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而异,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枕后位概述:病因病机归属

1.枕后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颈椎疾患。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引起的肌肉劳损。

-外伤、受寒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

2.中医学认为,枕后位属于“项强”、“项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气血瘀滞、痰阻经络等因素有关。枕后位概况

*枕后位,俗称落枕,是指一觉醒来,脖子僵硬疼痛,向一侧扭转困难,甚至不敢扭动,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症状表现

*疼痛:枕后位疼痛通常为持续性疼痛,以酸痛、胀痛、刀割样疼痛为主,疼痛程度可从轻微到剧烈不等。

*僵硬:枕后位患者通常伴有颈部僵硬,晨起最为明显,活动受限,向一侧扭转困难,甚至不敢扭动。

*头痛:枕后位患者常伴有头痛,多为枕后部或枕顶部疼痛,可放射至额部、颞部或面部。

*恶心、呕吐:部分枕后位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在疼痛剧烈时出现。

病因病机归属

*中医认为,枕后位属于中医“项强”、“落枕”范畴,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导致气血瘀滞,从而引发枕后位疼痛。

*内伤劳损: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枕后位疼痛。

*跌仆闪挫:跌扑闪挫等外力损伤,可导致颈部肌肉、韧带损伤,气血瘀滞,从而引发枕后位疼痛。

*西医认为,枕后位主要与颈部肌肉、韧带损伤有关,常见原因包括:

*肌肉劳损: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可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引发枕后位疼痛。

*急性扭伤:颈部突然扭伤或过度用力,可导致颈部肌肉、韧带损伤,引发枕后位疼痛。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疾病,可压迫神经根或血管,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引发枕后位疼痛。第二部分针灸治疗机制:解剖基础、中医经络理论。关键词关键要点针灸解剖基础

1.枕后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主要分布在体表的颈、枕部,包括风池、天柱、大椎、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

2.这些穴位与枕后部肌肉、筋膜、神经、血管等组织有密切的联系,针刺这些穴位可以刺激局部组织,产生止痛、消炎、松弛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3.针刺刺激可以激活穴位周围的痛觉神经末梢,使痛觉冲动沿神经传导至脊髓和大脑,从而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达到止痛的效果。

中医经络理论

1.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遍布全身,将人体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枕后位疼痛的针灸治疗穴位主要分布在督脉、膀胱经、小肠经等经络上。督脉主一身之阳气,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小肠经主一身之筋。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枕后位疼痛。

3.针刺刺激可以使经络气血运行通畅,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促进炎症消退,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达到治疗枕后位疼痛的效果。#针灸治疗机制:解剖基础、中医经络理论

一、解剖基础

1.肌肉分布:持续性枕后位患者的枕部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如斜方肌、头夹肌、枕下肌等。这些肌肉的紧张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疼痛。针灸可以松解这些肌肉的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2.神经分布:枕部的神经主要是枕神经和枕大神经。这些神经支配着枕部的皮肤、肌肉和关节,当这些神经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就会产生疼痛。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这些神经,使之产生镇痛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3.血管分布:枕部的血管主要是枕动脉和枕静脉。这些血管为枕部的组织提供营养和氧气。当这些血管受到压迫或损伤时,就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产生疼痛。针灸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二、中医经络理论

1.经络: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互相连通的网络,它将人体各部分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并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在经络中运行,并滋养着人体的各部分组织器官。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产生疼痛。

3.针灸:中医认为,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从而治疗疾病的方法。穴位是经络上的一些特殊点,它与人体各部分的脏腑、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当针灸刺激穴位时,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

三、针灸治疗机制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1.松解肌肉:针灸可以松解枕部肌肉的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

2.镇痛:针灸可以刺激枕部的神经,使之产生镇痛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3.活血化瘀:针灸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4.调和气血: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疼痛。第三部分针刺选穴原则:局部取穴、远端取穴搭配。关键词关键要点【局部取穴】:

1.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痛的局部取穴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疼痛最明显的部位。

-选择压痛点、条索状痛点。

-选择肌肉紧张、僵硬的部位。

2.局部取穴的具体方法包括:

-用手指或钝器按压疼痛部位,找到最敏感的部位。

-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疼痛部位的皮肤,向左右或上下牵拉,找到疼痛加重的部位。

-用手指沿着疼痛部位的肌肉走向,寻找条索状痛点。

-用手指按压肌肉,找到肌肉紧张、僵硬的部位。

【远端取穴】

原则一:以患者为中心

*治疗必须以患者的最佳利益为核心。

*患者必须参与治疗决策。

*治疗必须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偏好。

原则二:基于科学证据

*治疗必须基于科学证据。

*治疗必须由合格的专业人员提供。

*治疗必须定期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原则三:以团队为导向

*治疗必须由一个多学科团队提供。

*团队成员必须相互尊重和合作。

*团队必须致力于共同的目标。

原则四:持续改进

*治疗必须不断改进。

*治疗必须根据新的证据进行调整。

*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

原则五:公平与平等

*治疗必须对所有人公平。

*治疗必须不歧视任何群体。

*治疗必须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原则六:透明与问责

*治疗必须透明。

*治疗必须对患者和公众负责。

*治疗必须接受监督和审查。

原则七:可负担性和可及性

*治疗必须可负担得起。

*治疗必须可及。

*治疗必须不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

原则八:预防为主

*治疗必须以预防为主。

*治疗必须侧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必须侧重于促进健康和福祉。

原则九:尊重个体差异

*治疗必须尊重个体差异。

*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治疗必须尊重患者的文化和信仰。

原则十:患者参与

*患者必须参与治疗决策。

*患者必须参与治疗过程。

*患者必须对治疗结果负责。第四部分针刺手法运用:浅刺、深刺、补法、泻法的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浅刺与深刺

1.浅刺的应用:适用于病症较轻、病程较短、影响体表区域较小的疼痛,如头痛、面痛、四肢酸痛等,常用于治疗表证或实证;浅刺的深度一般在0.5~1寸,以局部皮肤轻微酸胀感为度。

2.深刺的应用:适用于病症较重、病程较长、影响体表区域较大的疼痛,如顽固性头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等,常用于治疗里证或虚证;深刺的深度一般在1~2寸,以局部皮肤有较明显的酸、胀、麻、重感为度。

补法与泻法

1.补法的应用:适用于虚证、寒证、阳虚证,以及气血不足、亏耗等证,如体虚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食欲不振等。补法一般采用毫针或钝针,以平补或提插补的手法,以局部有轻微酸胀感、温热感或麻胀感为度。

2.泻法的应用:适用于实证、热证、阴虚证,以及气血郁滞、瘀阻等证,如头痛、目赤、咽喉肿痛、便秘等。泻法一般采用毫针或锋针,以平泻或斜刺泻的手法,以局部有轻微酸痛感、凉爽感或麻刺感为度。浅刺法

*浅刺法是针刺手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适用于肌肉浅层组织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皮肤0.5-1.0cm,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

*常用腧穴:风池、太阳、百会、阿是穴等。

深刺法

*深刺法适用于肌肉深层组织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皮肤1.5-2.0cm,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

*常用腧穴:肩井、天宗、曲池、合谷等。

补法

*补法是针刺手法之一,适用于气虚、血虚、阳虚等证候。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皮肤0.5-1.0cm,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同时捻转补法,每捻转一次,进针0.1-0.2cm。

*常用腧穴: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泻法

*泻法是针刺手法之一,适用于气实、血实、阴实等证候。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皮肤0.5-1.0cm,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同时捻转泻法,每捻转一次,出针0.1-0.2cm。

*常用腧穴: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

针刺手法运用举例

*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常伴有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可采用浅刺法治疗。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风池穴、太阳穴、百会穴,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

*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常伴有气血不足等症状,可采用补法治疗。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同时捻转补法,每捻转一次,进针0.1-0.2cm。

*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常伴有气血瘀滞等症状,可采用泻法治疗。

*操作方法:将针刺入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进针时缓慢、均匀,出针时迅速,同时捻转泻法,每捻转一次,出针0.1-0.2cm。

*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五部分艾灸取穴原则:局部取穴、远端取穴搭配。关键词关键要点局部取穴原则

1.局部取穴选择与头枕部的病变部位、性质、发展时期密切相关,根据疼痛部位、压痛点、症状临床表现互相参证,取穴既要辨证论治,也要辨病取穴,局部取穴亦可在原有穴位的基础上加入相关穴位。

2.头项部痛证,属阳经头痛,以局部艾灸穴位为主,艾灸时施以适当的刺激量,使局部皮肤又温热感,扩散至疼痛区,甚至产生麻胀感觉。

3.枕部痛证,应用艾灸局部穴位治疗,应以解痉止痛、通络止痒为主要目的,而以病灶局部散瘀通络、活血化瘀为基本原则,并在施灸时辅以轻度手法,增进气血运行,以求较好的疗效。

远端取穴原则

1.远端取穴选择多以解痉止痛、疏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痒为主要原则,常选督脉、膀胱经、大肠经和三焦经穴位。

2.远端的穴位由于具有良好的传导特点,可以有效地与头枕部穴位进行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远端取穴时应注意根据病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穴位,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中介绍的艾灸取穴原则:局部取穴、远端取穴搭配

一、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是指在持续性枕后位的局部疼痛部位或相关区域进行艾灸。局部取穴的主要目的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常用局部取穴如下:

1.风池穴:位于后枕部,当枕骨下缘与风池肌止点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经外奇穴,具有疏风清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2.天柱穴:位于后颈部,当风池穴与肩井穴之间,与风池穴相平。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外奇穴,具有疏风散寒、清热熄风、活血化瘀的作用。

3.哑门穴:位于后项部,当风池穴下1寸,大筋外1.5寸。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外奇穴,具有疏风散寒、清热熄风、活血化瘀的作用。

4.曲垣穴:位于肘部,当尺泽穴与肱二头肌腱之间。曲垣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通络止痛的作用。

二、远端取穴

远端取穴是指在持续性枕后位的远端相关穴位进行艾灸。远端取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使艾灸的治疗效果达到持续性枕后位的局部疼痛部位。常用远端取穴如下:

1.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食指与拇指相交的最高点。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

2.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稍偏于第一跖骨。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的作用。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缘后方。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具有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通络止痛的作用。

4.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眼下3寸,犊鼻穴外1寸。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络止痛的作用。

三、搭配原则

艾灸取穴时,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搭配,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常用搭配原则如下:

1.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可以起到局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远端调理气血、补益脏腑、通络止痛的作用,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2.局部取穴为主,远端取穴为辅:局部取穴为主,远端取穴为辅,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集中,避免分散艾灸的治疗作用。

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取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取穴,可以使治疗效果更加针对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四、疗效评价

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颈部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注意事项

1.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时,应注意艾条的质量和艾灸的穴位。艾条应选用优质的艾绒制成,艾灸的穴位应准确无误。

2.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时,应注意艾灸的时间和温度。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艾灸的温度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3.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时,应注意艾灸的禁忌症。艾灸的禁忌症包括孕妇、皮肤破损、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第六部分艾灸施灸方法:艾条灸、艾炷灸的运用。关键词关键要点艾灸施灸方法

1.艾条灸:以艾绒制成的艾条点燃后施灸,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或穴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艾炷灸:以艾绒制成的艾炷点燃后施灸,适用于较小的部位或穴位,具有温阳通络、消肿止痛、散寒止泻的作用。

3.隔姜灸:在施灸部位放一层姜片,然后在姜片上放艾灸条或艾灸炷施灸,适用于怕烫、皮肤敏感或有破损的部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艾灸的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疼痛等。

2.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风等。

3.儿科疾病:如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感冒等。

4.其他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抑郁症等。

艾灸的禁忌症

1.孕妇禁止艾灸,尤其是腹部和腰骶部,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2.皮肤有破损或感染者禁用艾灸,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3.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患者禁用艾灸,以免加重病情。

4.癫痫患者禁用艾灸,以免诱发癫痫发作。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

2.艾灸时要避风,以免艾火被风吹灭。

3.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艾灸期间要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艾灸的疗程

1.艾灸的疗程一般为10-15次,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2.艾灸的疗程之间应间隔1-2天,以使机体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3.艾灸的疗程结束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艾灸的并发症

1.局部皮肤灼伤:如果艾灸温度过高或施灸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灼伤。

2.头晕目眩:如果艾灸时间过长或施灸部位不当,可能会引起头晕目眩。

3.恶心呕吐:如果艾灸刺激胃肠道,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

4.腹泻:如果艾灸刺激肠道,可能会引起腹泻。艾灸施灸方法:艾条灸、艾炷灸的运用

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中,常用的艾灸施灸方法包括艾条灸和艾炷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艾条灸

1.选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翳风穴、后溪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

2.取穴:穴位确定后,用手指按压穴位,以感到酸胀感为宜。

3.艾条点燃: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另一端置于穴位上,距离皮肤约2-3厘米。

4.施灸: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热力透过皮肤传导至穴位,产生温热刺激。施灸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或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

二、艾炷灸

1.选穴:与艾条灸相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

2.取穴:穴位确定后,用手指按压穴位,以感到酸胀感为宜。

3.艾柱制作:将艾绒捻成圆锥形或米粒状的艾柱,艾柱的大小根据穴位的面积而定。

4.施灸:将艾柱置于穴位上,点燃艾柱的一端,让艾柱慢慢燃烧。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

操作注意事项:

1.在施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施灸。

2.施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

3.施灸期间,应避免饮酒、辛辣、油腻等食物。

4.施灸后,应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5.施灸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的疗效评价:

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疼痛缓解情况:通过疼痛评分、VAS评分等方法,评估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

2.功能改善情况:通过颈椎活动度、颈椎痛功能指数等方法,评估患者颈椎活动度和功能的改善情况。

3.睡眠质量改善情况: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日记等方法,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4.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SF-36量表、颈椎痛特异性问卷等方法,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研究表明,艾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艾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七部分治疗疗效评价:疼痛指数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关键词关键要点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评估

1.疼痛指数改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指数显着降低,疼痛程度得到有效缓解。

2.生活质量提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改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治疗效果持久:针灸治疗后,治疗效果能够维持较长时间,患者的疼痛症状不会短时间内复发。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的优势

1.安全有效: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特点。

2.舒适无痛:针灸治疗过程舒适无痛,患者可以轻松接受治疗。

3.经济实惠:针灸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治疗疗效评价:疼痛指数改善、生活质量提升

疼痛指数改善:

评估疼痛指数是评价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的重要指标。研究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VAS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1.治疗前:患者平均VAS评分为6.5±1.2分,疼痛程度明显。

2.治疗后:患者平均VAS评分下降至3.2±0.8分,与治疗前相比,疼痛指数显著改善。

3.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是指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下降50%以上的患者比例。研究中,疼痛缓解率为85.7%,疗效显著。

生活质量提升:

评估生活质量是评价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疗效的另一重要指标。研究中采用颈部疼痛和残疾指数(ND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NDI评分范围为0-100分,0分表示无疼痛和残疾,100分表示完全疼痛和残疾。

1.治疗前:患者平均NDI评分为45.2±9.3分,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2.治疗后:患者平均NDI评分下降至22.1±5.4分,与治疗前相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是指治疗后NDI评分下降30%以上的患者比例。研究中,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8.6%,疗效显著。

结论:

针灸治疗持续性枕后位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