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南省百所重点名校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宫廷、民间盛行一种对茶进行钻研与品鉴的“比茶大会”,世称“斗茶”或“茗战”。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名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我国航海技术及海上贸易的规模在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茶叶在这一时期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南洋诸国。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茶经由川滇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中俄万里茶路等途径,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饮茶开始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英国有一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一杯热腾腾的茶所不能解决的。”日本人也常说:“早饮茶,添福运。”东西方不约而同地将茶视为幸福之源,不仅切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和谐”精髓,也许还说明茶文化在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方面,的确具有长期、公认的启示意义。(取材于李颖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种植茶叶也是最早形成饮茶文化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的饮茶风俗,使得中国茶文化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中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早在汉代时期,茶叶就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公元七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来到中国购买大量的丝绸和瓷器,同时也带回了茶叶,并传至北欧、西欧甚至非洲。唐代中后期,南方多地开始频繁与西欧通商,茶叶和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茶文化也开始在西欧各国传播开来。自宋代开始,茶叶依靠陆上丝绸之路销往西亚和西非等地,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和日本等地。到了明代,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东西贸易的发展,并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推动了茶叶出口和茶文化输出。“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概念来源于茶叶与马匹的互市,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深处及周边国家的各个民族,在茶马古道上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茶马古道不仅是茶叶补给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沿线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茶文化随着道路的延伸和传播,流传到了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走进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融入风姿各异的文明。十九世纪,中国茶传播已遍及世界各地并风靡全球。从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唯有茶叶长期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创造了重要价值。同时,中国茶与茶文化还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丰富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茶本是自然之物,采茶、制茶、煮茶、泡茶、饮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的氛围。茶文化也是一种休闲文化,有利于放松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茶贸易在世界发展过程中,使得茶文化更加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类的性格修养,促进人类文化的积淀。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文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和”文化精髓,与“一带一路”具有高度契合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都体现了“和”的思想。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以“和”为核心思想的中国茶和茶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将丝绸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传统发扬光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软实力也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引导下,将中国茶文化传播融入全球网络化发展中,使得茶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影响范围更广,可以增强沿线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取材于董晓波袁梦瑶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唐代以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北方人没有饮茶的习俗。B.漕运改革促进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迅速发展。C.陆羽《茶经》的问世,推动了中国和世界茶文化发展。D.回鹘人饮茶蔚然成风,是由他们特殊饮食结构决定的。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世界各地饮茶习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现今缅甸、泰国腌茶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唐以前的茗粥。B.茶叶传入阿拉伯后,又被他们改制成喜爱的独特饮品。C.“比茶大会”传入日本,是他们用以庆贺的重要礼仪。D.茶叶进入欧洲后,饮茶成为欧洲人一项时髦的社交礼仪。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茶叶逐渐输入欧洲,茶文化也开始在西欧各国传播开来。B.为了出口茶叶和输出茶文化,明代的郑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C.茶马古道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交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源自中国茶文化。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兼具物质与文化双重属性,便于各国互相的交流与理解。B.茶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净化心灵、修身养性的思想理念。C.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当今的丝路精神高度契合。D.在传播世界的进程中,茶叶一直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茶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生动物肇事并不是一种新生的现象,古已有之。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问题之所以,一方面,这可能与社会各界对该议题的愈加重视和媒体的有效传播(覆盖面、速度)有关;()。媒体通常将野生动物肇事归咎于自然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例如建立保护区、禁猎。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然而,由于缺少本底调查和持续,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是否真正在增长通常缺乏可靠的证据。相较而言,保护工作者普遍认为人与野生动物生态位的重叠是导致冲突的根源所在。他们认为,随着人类活动的,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相应丧失或退化,彼此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的竞争,冲突随之加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凸显检测拓展剑拔弩张B.突显检测拓展愈演愈烈C.凸显监测扩张愈演愈烈D.突显监测扩张剑拔弩张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另一方面,在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B.另一方面,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而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C.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在某些地方,野生动物与人类的直接冲突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D.另一方面,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而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B.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C.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D.许多地方官员也反映,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邓小南史学的特性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反思。历史研究的根基在于史料,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解释要靠史料说话,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经由“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对今天的历史认知有所贡献。所谓“史料”,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其内容远较“史籍典册”范围宽泛。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史料收集的难度,但同时也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然不能仅靠对史料的熟悉夺得先机,那么,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自然就凸显出来。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数据库只是助力研究深化的途径,历史研究不能满足于表层文本的提取和简易的攒凑式结论,深入的研究还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要十分警惕急功近利氛围下历史研究的“表浅化”倾向。“历史”本身的历史性,使得史料必然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并非纯粹客观;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注定是一个崎岖且无止境的过程。对于史料要予以尊重,但也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包装”保持警惕。我国历史上,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促成了史学著述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但也造成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唐宋时期,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机构陆续出现,官修国史成为常态。著史讲求“书法”,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史家有秉笔直书的优秀传统、有强烈的“考信”意识,二者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同时也要看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对于著史者或隐或显的影响。南宋的章如愚曾经说,“修撰史之目不一,而其凡有二:曰记载之史,曰纂修之史”。大体上,记载之史重在记录史事,而纂修之史则经过取舍编辑、增删润色。纂修之史凝聚着史家的心血,体现着“史学”演进的历程,但就其形成过程来看,特定文本往往关联着特定的历史情境,有可能掩映了渲染涂抹的曲折历程。即便是起居注、日历之类“记载之史”,亦非纯粹的史实记录。史事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构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历史”,而承载这一“历史”的文本,显然是层累叠加而成的。观察史料尤其是“纂修之史”与特定时期“本朝史观”的关联,重点不在于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更不是要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而是要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今人研究历史,离不开当时的史料,也不能脱离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但当时人记当时事,有其鲜活准确的一面,也有因敏感而曲饰的可能,我们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16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料是以历史研究为根基,史学特性注重实证和反思,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关系着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B.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解释的根据,今天的历史认知需要“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C.史料是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所以要予以尊重,但其内容比“史籍典册”的范围宽泛的多,其存在的“包装”现象也很严重。D.史料有些也许并不客观,因为带有特定的时代印痕与记述者的理解,这就注定通过史料对历史“真相”的追索与逼近很困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大数据时代,史料收集的难度降低了,但对历史学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史料辨析与追问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B.深入的历史研究要靠阅读体悟、史料辨析,满足于从数据库中提取表层文本,简易攒凑结论,便会出现“表浅化”倾向。C.中国史家撑擎起中国史学的天地,达致恢弘高远的气象,也受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治”观念乃至“本朝史观”的影响。D.观察史料重点是厘清历史记载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因由,而不需要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历史上,史学著述的繁荣源于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但政治权力深度介入修史过程,也将其政治道德观念寓于其中。B.唐宋时期,注重官修国史,使修史成为常态。陆续出现了很多修史的机构,如史局、史馆、日历所、实录院等。C.南宋的章如愚提到的记载之史和纂修之史都非纯粹史实记录,今天所见的“历史”,是被记载、被编纂、被润饰的史事。D.今人研究历史,需要当时的史料和当时人对于当时事的诠释,但也需要把包裹于史事外层的“说法”与史实本身剥离开来。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羌村三首①(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②。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具。1.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2.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近日在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举行。本次活动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针联")主办,雅盖隆大学医学院、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和波兰中医学会承办。本次活动以举办学术研讨、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形式在波兰推广中医知识和文化。世界针联专家代表团与波兰医学界同仁在中波针灸与综合健康研讨会上,就国际中医药针灸发展现状、治疗理念及方法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活动期间,“印象中医"养生大讲堂吸引了120多名克拉科夫孔子学院的波兰学生前来听课,其中《“慧眼"看中医》《脊柱与健康》等专题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趣。专家与学生们密切互动,深入交流。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书法导师应传授的“书法之道”,其核心又在何处呢?“书有工拙,,币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从先贤之语中可知,深入中国书法核心传统,用心体悟中国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文化之道,导师们才能更真切、准确地领悟自身在书法传播、教育中的责任和担当。(摘编自郑荣明《导应有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就容易动摇专业修养的专注之心,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B.书法领域中尚技、炫技,盲日追逐市场和价值的现象是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的。C.年轻书法家借助网络平台售卖作品是一种逐利行为,而不是值得倡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D.对“书法之道”问题的揭示,实际一也是在提示书法导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证了书法领域存在的两大问题,而这两大问题都与伪导师有着密切关系。B.文章采用引用及举例的论证乎法,以突出当今社会中伪导师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危害。C.文章以书法艺术及其教育的繁荣为前提,呼吁书法导师必须重视传授“书法之道”。D.文章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内容,为书法导师应传授的“书法之道”指明了努力的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导师”无法让书法教育取得提升,书法“专业化”一也无法推动书法创新。B.书法教育领域正规院校的错误导向以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导致了“尚技”之风大为盛行的现象。C.由先贤之语中可知,作为导师首先要能明其责,然后才可行其道,要做到“学书先正心,胸中有道义”。D.作者告诉我们,做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用心体悟书法之道中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文化之道。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我们身体里有一座“钟”唐闻佳2017年10月,杰弗里·霍尔等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对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而分享了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熬夜这个话题随即在医学界火了。这三位科学家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有关联。他们提醒大众:在正确的时间傲正确的事,如按时吃饭,到点睡觉!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是一种习惯。典型的比如植物的花朵的开闭,动物的产卵、冬眠苏醒等。不要小看这些周期变化,这些规律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表,而是植根于生物体内的生物钟。生物钟是指地球上的生命随地球的周期性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活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这样一座钟,告诉我们以24小时为周期的血压、体温、体力、情绪等生理指标的律动。既然存在着这种生命节律,那么如果打破它,要不要紧呢?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物节律分会会长徐璎长期开展生命节律研究。她见过一个奇怪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总在凌晨三四点起床,晚上六七点就睡觉。这显然不符合常人的生活节奏。通过研究,她发现这个家族成员身上的一种名为“PER2"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是一种掌管睡眠的基因,正是这个突变导致他们的早睡早起。当把这种突变基因转给小鼠,小鼠也同样早睡早起了,而且进食变得更旱,比正常小鼠吃得更多。徐璎进而发现,这些实验小鼠不仅管睡眠的PER2基因发生了突变,管吃饭的PER1基因也突变了。而且,因为吃得更多,这群小鼠的肥胖问题紧随而来。此类基因又称“时钟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会在相同的时间打开或关闭,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但如果其中有基因发生突变,规律就会被打破,机体的各类生物钟无法步调致一致。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计秋与记者说起另一组罕见病例:近二十年来,各国医生发现了一些“睡不着觉的家族”,他们至少在三四十年里都没好好睡过觉。科学家逐漸发现,在这些人的大脑下丘脑、杏仁核等区域,控制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紊乱。“人体内的节律基因相互牵制,此消彼长。它们还通过大脑神经,调控全身器官。它们有节律地工作,由此形成精妙的外周节律环,而一旦固有节律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问题。”王计秋告诉记者。“夜行族”的健康风险与夜班的诸多“不是”,已被众多研究证实。医生担忧归担忧,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作为“夜班模式经典人群”,医护人员上夜班很平常。今年5月,美国梅奥诊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医护人员糖代谢异常与夜班工作相关。该诊所对12名健康护士开展研究。这些护士在六周内随机进行逹续两天的模拟白班(7:00-19:00)或连续两天的模拟夜班(19:00—7:00)工作,并接受同位素标记的混合餐测试。结果发现,医护人员夜班工作期间,餐后血糖更高,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和C肽浓度达峰时间延迟,并且夜班期间β细胞功能受损。这一研究验证了夜班可能引起β细胞时钟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变化,增加患肥胖症或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从事睡眠研究的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教授告诉记者,很多职业需要值夜班或跨时区旅行,这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挑战,对于生物钟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那么,生物钟已经乱了,是不是就没救了?并不是,人体有奇妙的自我调节功能。“长途旅行会出现时差,在飞机上,工作人员会通过调整饮食供应时间来帮助你调节时差——本该是平时睡觉的时间,却给你来一份正点的正餐。”徐瓔告诉记者,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有规律地吃饭,会对人体的生物钟起到重新设定的作用。(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生物节律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杰弗里·霍尔等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并取得重大成果。B.徐璎研究一个奇怪家族,发现这个家族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与PER2基因发生突变有关。C.王计秋研究各国的“睡不着觉的家族”,发现他们控制睡眠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紊乱。D.科学家研究发现,调整睡眠时间,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生物钟由紊乱转为正常。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花朵朝开夕闭,一些动物到冬天时要冬眠,到了春天便苏醒,这些都是受生物钟的影响而产生的现象。B.动物体内的PER1基因管理进食,属于时钟基因,如果动物的PER1基因发生突变,其进食节律会发生改变。C.梅奥诊所以12名健康护士为对象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被研究者在夜班工作期间出现糖代谢异常等问题。D.于欢教授指出科学家研究生物钟和基因机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3.请结合全文,概括“时钟基因”的特点和作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哪里有花,哪里安家李迪我明天就搬家了。贺福平说着,从帐篷里拿出小板凳让我坐。他是山西永和县王家崖村的养蜂人。李老师,我们养蜂人就是这样,追着花走,哪儿有花,哪儿安家,处处无家处处家。搬家的货车装得满满的,除了生活用品,全是蜂箱。不管是装车还是卸车,蜂都烦。它们受不了震动,一不注意就飞出来蜇人。我和媳妇整天挨蜇,指甲心,耳根子,比火燎还疼。不过,疼归疼,挨蜇不是坏事。蜂毒防病,我从不感冒,也没害过关节炎。得了,蜂箱码好了,蜂也安静了。出发!天再冷都得走。节气是养蜂人的命,要是抓不住,养着养着,蜂就没了。到了地方,安营扎寨。人是次要的,先候蜂。不管多累,睡前一定去蜂场转一圈儿。就是躺下来,眼睛闭上了,心还在蜂场。蜂场不能乱建,除了防止蜂水土不服,还要看附近有没有医院,有没有养殖场。这些地方免不了有抗生素。蜂采进去,蜜就出问题了。收蜜的来了,一化验,老贺,你这蜜里有抗生素啊!我说没有的事!人家说你自己去化验,费用我出。我说,化验就化验,费用不用你管。结果,当真有!一找原因,挨医院近了。下一站,辽宁锦州。荆条花正旺!锦州的荆条花谢了,再去海拉尔采油菜花。海拉尔过季了,又去呼伦贝尔草原。锦州的荆条是野生的,海拉尔的油菜不长虫。我踏遍万水千山,就为寻找干净的花。永和的槐树是野生的,酸枣也是野生的,这些都是最放心的蜜源。李老师,我带着蜂,追着花,在回永和采槐花蜜之前,帐篷扎在云南红土地上,一扎就是上百天。油菜花黄,蚕豆花香,月亮照在山坡上,山下小河淌。然后,湖北,河南,跟着节气,寻花酿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唯有养蜂人,夜夜帐篷歇。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永和的槐花开了,漫山遍野!养蜂人回来了,回到家乡赶槐花。回到了家,见到了妈。泪眼望着泪眼,泪花连着泪花。李老师,你不知道,当初我养蜂就为了她老人家。我父亲很早就撒手西去,妈一个人拉扯我们长大。我早早学会了开车,在物流公司拉货。后来,妈身体一直不太好,跑了几个医院都查不出原因。有人跟我说,给你妈喝点儿蜂王浆试试。我不信,医院都看不明白咋回事,蜂王浆能管用?想不到喝了两盒,我妈说身上有劲儿了。我突发奇想,如果我学会养蜂,我妈就能经常吃上蜂王浆了。我提出改行养蜂,家里家外没一个点头的,说外行人养蜂,上去一个败一个,钱得赔光。我说谁天生是内行?还不都是学的。到哪儿去找师傅呢?想来想去,眼睛突然一亮,哎,我运的货里也有蜂啊!托运人就是养蜂者,他们不就是现成的师傅吗?就这样,我学会了养蜂。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是:不养不知养蜂难,养起蜂来破了产。一上手,接连失败五年,赔得底朝天!各种原因:掌握不准花开时节,追不上好蜜源;技术不过硬,关键时候掉链子。媳妇哭成泪人。我说别哭,养蜂场不相信眼泪!没人能板得动我这头犟牛,走到天黑也不回头。就在这时候,扶贫的好政策下来了,旱天得雨救了我的急!我拿上扶贫款,重打鼓另开张。总结经验,四处求教,一下子来了个大爆发,当年就挣了六十万!养蜂这门技术,就是到了九十岁,还要学。要每天学,每天问,千万不能牛!蜂飞出窝才能把蜜采回来,可有的蜂飞出去就回不来了,和人一样,病了。这个学问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话说回来,蜂又是最听话的。你不用说赶快干活儿去,它们自己就该干啥千啥了。我最瞧得起它们,觉得它们跟我一样,用不着谁说啥!我养蜂,吃尽苦中苦;蜂采蜜,同样吃尽苦中苦。蜂王产下一个卵,二十天这只蜂就出房了,就锻炼翅膀认家门。没过两天就开始干活儿了。蜂最多能活六十天。从生到死,差不多三十天都在干活。干完就老了。科学家说,蜂的一生,飞行距离是地球的三圈半!为了给生活带来甜蜜,它们就是这祥辛苦,一想起来我都会流泪。我心疼它们!我的两个孩子都念了大学,是我用一瓶一瓶的蜂蜜供的。我媳妇说,你们还想念书,我们接着供!李老师,你知道吗?我的名字还是我妈给起的呢。当年起名字,妈说,就叫福平吧,把福装在瓶子里,一生就安稳了!没想到,如今我真的把福装在瓶子里了!(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哪里有花,哪里安家”,既通俗、风趣、合韵,又有意化用贺福平说过的话语,巧妙点出了养蜂人的职业特点和生活追求。B.开头两段文字对于读者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有提示作用,读者由此出发,可以想见当时两人可能一个滔滔不绝、一个侧耳倾听的场景。C.文中多次提到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样写既能体现贺福平对养蜂事业的热爱,也能借物喻人,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D.本文主要叙写养蜂人逐花迁居的生活,题材不算新颖,但文中“扶贫的好政策下来了”等语句的存在,赋予了文章不一般的时代内涵。2.养蜂人贺福平的话语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3.本文主要以养蜂人贺福平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速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威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由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Z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斌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B.刑部是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C.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D.丁父优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B.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C.王守仁通晓军事,指挥若定。朱哀海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烧毁叛军的副舟,迫使朱宸濠的船搁浅,官军就在此船上活捉了宁王。D.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当从“心”一世间于是有阳明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shù)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①,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②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注释:①嚣嚣:百姓苦苦哀叫。②收孥(nú):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虚囹圄而免刑戮虚:使……空B.更节修行,各慎其身更:改变C.而主不收恤恤:顾虑D.是以牧民之道牧:统治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吾尝终日而思矣B.约法省刑,以持其后宁伪睡以觇之C.刑戮相望于道儿童相见不相识D.下虽有逆行之臣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国立君以礼天下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B.而暴乱之奸弭矣因而,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C.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推诿。D.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①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②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集中指出秦二世为政之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教训,作为汉王朝巩固政权借鉴。B.贾谊直接指出秦二世是平庸的君王,未能及时修正始皇的错误,导致败亡。C.选文既有为政之道的宏观对比,又有陈涉与秦朝实力的对比,从而凸显作者的政见。D.本文以赋的笔法写政论文,行文多骈偶、排比、铺陈,文气丰沛,一气呵成。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治国理政的错误表现。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传统阅读、旅游社交、网络检索……面对巨大的知识的存量,我们该怎么办?有的人好比老农,守住一亩三分地,一辈子汗滴禾下土,通过深耕细作获得丰收;有的人就如牧民,哪里水草丰美就去哪里居家觅食。时间久了,有的人“深耕细作”变成了专家,有的人“左右逢源”成为了杂家。正在知识大山上攀登的你,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A2.C3.B4.D5.①传播中国茶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②促进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的积淀。③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增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友谊。④“一带一路”将丝绸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传统发扬光大。⑤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唐代以前,受客观条件限制,北方人没有饮茶的习俗”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可知我国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北方人有,但是少。故选A。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比茶大会’传入日本,是他们用以庆贺的重要礼仪”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这种游戏连同茶的栽培和饮用方法,随后均由在中国学法的禅师带回日本,日本斗茶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品尝茶汤来判断茶叶产地与品种的新型斗茶戏……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可知不是“比茶大会”是他们用以庆贺的重要礼仪,而是现在的“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庆贺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项重要礼仪。故选C。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B项,“为了出口茶叶和输出茶文化,明代的郑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错误,范围缩小,材料二第二段“到了明代,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东西贸易的发展,并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推动了茶叶出口和茶文化输出”,可知郑和前后下西洋,目的是“推进东西贸易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出口茶叶和输出茶文化”。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D项,“在传播世界的进程中,茶叶一直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从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唯有茶叶长期居于中国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创造了重要价值”,可知是“从茶叶随着丝绸之路传播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而不是“在传播世界的进程中”。故选D。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即传播中国茶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的积淀;“茶马古道不仅是茶叶补给的重要途径,茶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沿线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茶文化随着道路的延伸和传播,流传到了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走进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融入风姿各异的文明”“中国茶与茶文化还与当地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态,如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丰富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即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增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友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以‘和’为核心思想的中国茶和茶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将丝绸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传统发扬光大”,即“一带一路”将丝绸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传统发扬光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引导下,将中国茶文化传播融入全球网络化发展中,使得茶文化传播更加快速,影响范围更广,可以增强沿线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即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点睛】实用类阅读技巧: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文本中有一些概念(这样说是为了方便,其所指范围有时较宽),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需要我们借助语言辨明。从语流关系来说,论述类文本中前后语句之间存在着扩展与被扩展的关系。被扩展句有时在前,有时在后。阅读时,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语流片段,搞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让语言简明连贯,少不了使用代词。而阅读时,就要能随机明晰代词所指的具体内涵。有时,代词指代的对象明确,容易判断。2、1.C2.B3.D【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凸显”,清楚地显露;“突显”,突出地显露。文中所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事,是近年来逐渐清楚地显露出来而非突出地显现,应选“凸显”。第二空,“检测”,检验测定;“监测”,监视检测。文中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应是监视检测,而不是检验测定,应选“监测”。第三空,“拓展”,开拓发展业务、市场等;“扩张”,扩大势力、疆土等。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应选“扩张”。第四空,“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愈演愈烈”,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强调持续变化的过程。文中表达的是人类与野生动物对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的持续竞争情况,应选“愈演愈烈”。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內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非常复杂”中“这”指代的信息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在某些地方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确实在增加”,习惯上复指短语中相关信息在指示代词前,排除CD;阅读文段,依据上文提到“近些年人与野生动物冲突之所以凸显”,与之照应,此处应强调“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不应将状语“在某些地方”放在“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冲突”前面,排除A。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对于本题,题干要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分别是“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中“生态环境”与“提升”搭配不当;“野生动物逐步恢复甚至增长后,导致了冲突事件日渐频繁”中有残缺和赘余,应在“野生动物”后加上“数量”并删去“后”。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1.C2.D3.B【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任?”“谁”恰好照应所填句的“一位”“守门员”。据以上分析排除AB。D项“不仅……而且……”关联的内容顺序颠倒,不合由浅到深的认知逻辑,且“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表达繁复。故选C。2.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含贬义。语境中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意思,所以选择“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上文“谁来担此重任”,第二空应该照应“担此重任”,恰好与责任相关,所以填“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客观。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强调主观。根据前语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此处强调客观迫切性,应该填“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语境中强调清楚,应该填“一目了然”。故选D。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文中划线句子“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A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缺主语。B项,无语病。C项,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不搭配D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不搭配故选B。4、1.C2.D3.A【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其存在的‘包装’现象也很严重”无中生有,文中只说“也要对其可能存在的‘包装’保持警惕”,并没有谈严重不严重。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而不需要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说法绝对,文中说“重点不在于辨识某一材料的真伪,更不是要把当年的学术问题政治化”。故选D。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史学著述的繁荣源于帝王对于修史的重视”以偏概全,文中有“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限制成分。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5、1.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2.(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解析】

1.本题考查对相关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分析诗句字面含义(浅层意),然后结合思想情感解读深层含义,其次还要找出相关修辞等语言特色或写作特点,最后看看结构上有无作用。题干为: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侧重修辞以及表情达意的效果。首先翻译诗句,明确浅层含义: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然后进一步分析深层意蕴:“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看着父亲日渐愁苦的脸,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又在操虑国事了,担心父亲为了理想再度离家而去,于是,孩子们每日守护在父亲左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时每刻。最后紧扣手法进行分析:运用细节、心理等描写,从侧面间接表现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注意把“不离膝”的细节和“畏我复却去”等心理描写点出来,侧面间接体现在不直接说自己困窘的生活,却说“娇儿”对父亲的依恋和不舍。2.本题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思想感情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提取诗中信息力求全面,筛选力求准确,概括力求精炼。题干为: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后八句是答题区域,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结合诗句,所谓原因即举出例子,即从哪里可以看出哪种情感。“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诗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萧萧北风”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围,也强化了“百虑”的深沉,其中一个“煎”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点睛】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6、①近日,“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在波兰雅盖隆大学举行。②该系列活动以多样的形式研讨并推广中医文化。③其中“印象中医”系列讲座反响热烈。【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关键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逐段分析概括,最后合并整理,并注意字数要求。第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可概括为:近日,“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在波兰雅盖隆大学举行。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可忽略。第二段第一句可概括为:该系列活动以“多样的形式”“推广”中医文化;第二句是与会人员研讨“交流”中医文化;第三句写“印象中医"养生大讲堂“反响热烈”;第四句写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中医文化,但与第二句重复,可忽略。最后将信息合并成一句话即可,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7、1.C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项,“年轻书法家借助网络平台售卖作品是一种逐利行为,而不是值得倡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错误,利用网络平台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不能绝对地说利用网络平台售卖作品就是一种逐利行为,就不值得提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以突出当今社会中伪导师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危害”错误,引证并不是为了突出当今社会中伪导师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危害,而是为了让伪导师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担当。故选B。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书法‘专业化’也无法推动书法创新”错误,“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并不能说明无法推动。B项,“书法教育领域正规院校的错误导向以及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导致了‘尚技’之风大为盛行……”错误,导致了“尚技”之风盛行,并非只是“书法教育领域正规院校”,还有“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D项,“做一个书法爱好者,必须用心体悟书法之道中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文化之道”错误,文中并没有说“用心体悟书法之道中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文化之道”是“做一个书法爱好者”的必备条件;文中的这个要求是针对导师们提出来的。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8、1.C2.D3.特点:会在相同的时间打开或关闭;基因发生突变,规律就会被打破,机体的各类生物钟无法步调一致。可以通过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有规律地吃饭重新设定。作用: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通过大脑神经,调控全身器官。它们有节律地工作,由此形成精妙的外周节律环;生物钟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项,“王计秋研究各国的‘睡不着觉的家族’”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近二十年来,各国医生发现了一些‘睡不着觉的家族’,他们至少在三四十年里都没好好睡过觉。科学家逐渐发现,在这些人的大脑下丘脑、杏仁核等区域,控制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紊乱”可见,并不是他研究的。故选C。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错误,原文只说“对于生物钟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并非说研究生物钟和基因机制的目的只是为了帮人们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筛选有关时钟基因的句子,特点如:“它们会在相同的时间打开或关闭”“如果其中有基因发生突变,规律就会被打破,机体的各类生物钟无法步调致一致”“良好的睡眠习惯或有规律地吃饭,会对人体的生物钟起到重新设定的作用”,整理成句即可。作用如“以保持睡眠和饮食周期的均衡”“人体内的节律基因相互牵制,此消彼长。它们还通过大脑神经,调控全身器官。它们有节律地工作,由此形成精妙的外周节律环,而一旦固有节律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问题”“这一研究验证了夜班可能引起β细胞时钟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变化,增加患肥胖症或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对于生物钟及其基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类克服昼夜节律对职业能力的限制”,分点概括即可。【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9、1.C2.(第一问)①多为短句,简洁明快;②常化用熟语,通俗生动;③语带情感,富有生活气息。(第二问)①为人坦诚,个性爽直;②阅历丰富,善于交谈;③坚强乐观,热爱生活。3.①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文章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②可以更大限度地坦露养蜂人的心灵,使贺福平的个性得以更真实的表现,赞美养蜂人勤劳进取的主题更明晰;③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场亲切感,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说法有误。C项考查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贺福平是一个养蜂人,话语中时常提及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是其职业习惯使然,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贺福平对于蜜蜂生活习性的描述,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说明,而是带着情感的评价性介绍,例如,他介绍蜜蜂的生命周期,用的表达是“差不多三十天都在干活。干完就老了”“为了给生活带来甜蜜,它们就是这样辛苦”,可见,文中写蜜蜂的生活习性,的确还有表现贺福平形象特征,以及以蜜蜂喻指养蜂人的用意。到此,C项的分析鉴赏还是正确的,但选项后半部分说“以蜜蜂采花酿蜜来象征养蜂人的奉献精神”,这就显然误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了。文中关于蜜蜂采花酿蜜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如“蜂飞出窝才能把蜜采回来,可有的蜂飞出去就回不来了,和人一样,病了”“蜂采蜜,同样吃尽苦中苦”“二十天这只蜂就出房了,就锻炼翅膀认家门。没过两天,就开始干活儿了”等,从这些内容看,养蜂人贺福平对蜜蜂的赞美,主要集中在蜜蜂的勤劳辛苦,与之对应的,作者以蜜蜂喻指养蜂人,用意也应是赞颂他们勤劳进取的精神品质,而不是“奉献精神”。故选C。2.本题考查考生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本试题共设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话语”“特点”,第二问要求回答“形象特征”,两问的内在逻辑关系用“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加以提示。试题这样设问,既符合塑造人物形象时“言为心声”的文本特点,也符合文学审美鉴赏中“品味语言”与“感受形象”紧密关联的特点。从审题的角度看,回答第一问,考生要梳理贺福平的话语,从中归纳抽象其话语特点;回答第二问,则要由贺福平的话语出发,合理推断其形象特征。在梳理答题思路时,考生要注意到,“话语特点”与“形象特征”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归纳“话语特点”与归纳“形象特征”的过程也因此不宜截然分开。事实上,由于全文以贺福平的自述为主,因此梳理贺福平的话语等于梳理贺福平的身份属性和生活经历;而对人物身份属性和生活经历的梳理,反过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贺福平的话语特点。从文中可以得知,贺福平是一个中年人,身份是职业养蜂人,有两个上完了大学的孩子,一个老母亲,他与媳妇常年走南闯北,四海为家。由这些信息出发,结合贺福平的话语内容和全文以贺福平的自述为主的结构特色,我们可以得出对贺福平最深的印象——太“会说”了。贺福平的“会说”,显然与他爽直的个性、丰富的阅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关,由此我们就可以概括出贺福平的形象特征。而贺福平的这些形象特征,与他的话语特点相关,比如,因为为人坦诚,个性爽直,所以说话多用短句,简洁明快;因为阅历丰富,善于交谈,所以说话常能化用熟语,如诗句、俗语、流行语等,通俗生动;因为热爱生活,坚强乐观,所以说话情感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任何文章都有构思写作、谋篇布局的问题,它涉及文章的内容安排、写作技巧运用、主题提炼等复杂问题,是一篇文章是否有特色、是否有艺术表现力的关键。本文篇幅虽短,但写作技巧的运用和篇章结构的安排却十分精巧。题干中的“聊天”“自述”就提示了本文的特色,是考生审题作答的关键。首先,以“聊天”中的“自述”来组织文章,显然能给文章的内容呈现、行文带来好处。从全文看,贺福平话语中所涉及的生活经历具有时间、空间跨度较大,人物众多,事件交叉等特点,如果按常规写人叙事的方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叙述交代和过渡衔接,这样就可能造成篇幅过长、叙事纷杂等问题。而本文采用“聊天”“自述”来叙写贺福平的养蜂生活,则可以灵活裁剪内容,有效集中笔墨,从而使内容更集中,行文更紧凑。其次,以“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