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德宏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法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称谓词和“亲疏远近关系”可知,材料中的文化现象强调血缘关系,而且对血缘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界定,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当时没有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及其深远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有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与这些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及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讲究实际功利;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逍遥自由。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从尊崇黄老之学发展到格物致知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及所学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理学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排除A项;材料与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无关,排除B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与人民的拥护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依据朝代更替顺序,下表中“?”应填入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夏金元〖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589年隋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故选B;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西周与秦朝之间,故排除A;五代十国处于唐朝之后,故排除C;辽夏金元是与宋朝并立的民族政权,故排除D。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唐朝诗人孟郊《登科后》中的两句诗。诗中描述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描述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并非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与“登科”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他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专研佛经多年,他的事迹写进长篇小说《西游记》”。他是()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朝时期的高僧,主要成就是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中印交流,B项正确;法显是魏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排除C项;空海是日本的留学僧,排除D项。故选B项。7.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崖山海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材料“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做法几近相同”可知,杭州小笼包、西湖醋鱼都与“开封”有联系,据此推断,“靖康之变”后,宋都城南移,带去了北方的生活食品,故D项正确;宋元崖门海战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达成的协议,最终宋辽间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夏和议是宋夏间达成的协议,最终宋夏间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边防财政危机深重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可知公元979年相较于公元960年,州、县数量大幅度增长,这是分割地方行政区划,强化地方治理的举措,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崇文抑武得到贯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防财政危机深重的内容,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9.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变化反映出()A.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B.门第观念日渐淡化C.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D.美洲白银大量流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10.某学习小组收集到如下资料:“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著《梦溪笔谈》”“柳永的词是一面鲜亮的旗帜”等,从中可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A戏曲发展达到顶峰 B.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C.宋朝科学水平很高 D.文学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元杂剧体现是元代的艺术成就;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体现的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柳永的词体现的是宋代的文学成就。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科技和文化,不仅仅是戏曲、科学或者是文学,排除ACD项。故选B项。11.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文学作品中也不注重内容的高雅与和文章的文采,而是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这反映出当时()A.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 B.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小说中缺乏高雅的趣味和华美的文采,而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描述,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需求的多样化,文学的价值不再仅仅是书斋的摆设和极少数贵族的供品,这是对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C项正确;小说中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对理学的反叛,而不是世俗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传统伦理观念受到挑战,体现不出根深蒂固,排除B项;中国古代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明显提高”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设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知材料强调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符合“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主张,D项正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实行“改土归流”不符合“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排除B项;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是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向英国商定,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没有协定关税的条款,排除BCD项。故选A项。14.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铁钉)、洋车、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彻底解体了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正处于优势地位C.近代中国市场的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答案〗D〖解析〗材料“洋钉(铁钉)、洋车、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体现的是民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D项正确;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项;近代中国市场是被动开放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B.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机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而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所以共同主张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A项正确;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只符合辛亥革命,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不是先进技术,排除C项;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的是新文化运动,不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属于F1的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和图片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代表动力的F1大于代表阻力的F2,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是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属于动力F1,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7.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1928年,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之条件。”当时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红色政权必然存在意在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动员全体红军北上长征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8年”可知,此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采取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材料“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则强调了,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即农村发展红色政权的思想,故当时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红色政权必然存在意在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B项正确;1928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排除C项;1928年,中国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还未开始,谈不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项。1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句话中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国民革命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红军长征 D.***开辟敌后抗日战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可以看出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并未成立工农红军,排除A项;材料问的是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国共的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0.近代史上,中国东部沿海工业一度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移,华北、华东许多著名高校师生也迁到西南、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A.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C.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D.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因此大量的工业及高校内迁,因此内迁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国民革命已经结束,排除A项;开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不是原因,只是客观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1.1949年4月,毛泽东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与该诗句最相关的史事是A.红军长征 B.百团大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意思是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与该诗句最相关的史事是渡江战役,D项正确;A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2.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A.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C.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答案〗D〖解析〗小麦是一行行种植的,有行距,野兔穿行很方便,小麦生长茂盛到野兔被困住无法动弹是不可能的,联系到1958年正是“大跃进”和浮夸风盛行的时候,D项正确;依据文中的描写,野兔无法动弹是因为小麦长得太茂盛,与个人崇拜无关,排除A项;毛主席视察农村可以认为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这段描写”描写的既不是毛主席视察农村,也不是毛主席与农民的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2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我国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置经济特区,A正确;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上海浦东新区,B排除;长三角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开始的,排除C;环渤海经济区1989年划分,排除D。2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体现了()A.共同富裕目标彻底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C项正确;脱贫攻坚只是实现脱贫,但并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排除A项;脱贫攻坚主要体现的是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排除B项;脱贫攻坚是党执政为民实现国内脱贫,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25题18分,26题16分,27题18分,共52分)25.以皇权为核心政治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摘自《皇明祖训》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则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摘编自张仁忠《明清简史》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摘编自赵翼《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中央官制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明代:废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根据材料一图片中中央的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少府等可知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根据图片中郡守、郡丞、郡尉和县尉、县令和县丞可知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小问2详析】中央官制:根据材料“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可知唐朝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作用:根据“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同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小问3详析】新变化:明代:根据“今我朝罢丞相”和“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代:根据“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体现了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和图三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史实(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答案〗(1)图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图二:中日甲午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要求对应关系正确)。(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或侵华战争中爱国官兵抗争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主要原因:图二: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图四: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19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并结合所学得出图一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据材料“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并结合所学得出图二是中日甲午战争;根据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并结合所学得出图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小问2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还有侵华战争中爱国官兵抗争;农民阶级发起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小问3详析】根据材料“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得出图二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有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根据材料“1945年9月中国南京”得出当时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战争我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27.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类型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分析其完成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案〗(1)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私有制经济比重下降)。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2)特点:中央政府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受苏联影响;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答两点即可)。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或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根据材料1956年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上升很多,而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很多,可知变化为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或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私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根据所学三大改造就是所有制的变革,就是有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变化可知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根据所学我国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也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知影响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所学我国一五计划是有政府制定的特点为中央政府统筹规划;根据材料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可知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再结合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可知特点是受苏联影响;根据材料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可知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意义:根据材料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可知一五计划为我国以后的工业化建设做了一定的准备可知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或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问3详析】内容:根据材料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可知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根据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人民公社集体耕作的模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根据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法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核心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称谓词和“亲疏远近关系”可知,材料中的文化现象强调血缘关系,而且对血缘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界定,这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当时没有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及其深远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2.有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与这些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A.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及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讲究实际功利;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逍遥自由。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从尊崇黄老之学发展到格物致知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及所学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项正确;理学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排除A项;材料与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无关,排除B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与人民的拥护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依据朝代更替顺序,下表中“?”应填入A.春秋战国 B.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夏金元〖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589年隋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故选B;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西周与秦朝之间,故排除A;五代十国处于唐朝之后,故排除C;辽夏金元是与宋朝并立的民族政权,故排除D。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唐朝诗人孟郊《登科后》中的两句诗。诗中描述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描述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D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并非唐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与“登科”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他在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他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专研佛经多年,他的事迹写进长篇小说《西游记》”。他是()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空海〖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朝时期的高僧,主要成就是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中印交流,B项正确;法显是魏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排除C项;空海是日本的留学僧,排除D项。故选B项。7.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崖山海战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靖康之变〖答案〗D〖解析〗材料“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做法几近相同”可知,杭州小笼包、西湖醋鱼都与“开封”有联系,据此推断,“靖康之变”后,宋都城南移,带去了北方的生活食品,故D项正确;宋元崖门海战是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排除A项;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达成的协议,最终宋辽间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夏和议是宋夏间达成的协议,最终宋夏间维持了相对和平的局面,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边防财政危机深重 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可知公元979年相较于公元960年,州、县数量大幅度增长,这是分割地方行政区划,强化地方治理的举措,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崇文抑武得到贯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防财政危机深重的内容,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地方机构人浮于事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9.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变化反映出()A.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B.门第观念日渐淡化C.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D.美洲白银大量流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10.某学习小组收集到如下资料:“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著《梦溪笔谈》”“柳永的词是一面鲜亮的旗帜”等,从中可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A戏曲发展达到顶峰 B.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C.宋朝科学水平很高 D.文学居世界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元杂剧体现是元代的艺术成就;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体现的是宋代的科技成就,柳永的词体现的是宋代的文学成就。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B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科技和文化,不仅仅是戏曲、科学或者是文学,排除ACD项。故选B项。11.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文学作品中也不注重内容的高雅与和文章的文采,而是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这反映出当时()A.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 B.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小说中缺乏高雅的趣味和华美的文采,而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描述,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需求的多样化,文学的价值不再仅仅是书斋的摆设和极少数贵族的供品,这是对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C项正确;小说中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对理学的反叛,而不是世俗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传统伦理观念受到挑战,体现不出根深蒂固,排除B项;中国古代社会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明显提高”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A.设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知材料强调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符合“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主张,D项正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实行“改土归流”不符合“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排除B项;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是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向英国商定,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没有协定关税的条款,排除BCD项。故选A项。14.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铁钉)、洋车、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彻底解体了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正处于优势地位C.近代中国市场的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答案〗D〖解析〗材料“洋钉(铁钉)、洋车、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体现的是民众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D项正确;自然经济彻底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情况,排除B项;近代中国市场是被动开放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B.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机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戊戌变法主张建立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而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华民国,所以共同主张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A项正确;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只符合辛亥革命,排除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不是先进技术,排除C项;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的是新文化运动,不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图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属于F1的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和图片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代表动力的F1大于代表阻力的F2,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是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属于动力F1,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7.下面为1927年创作的漫画《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了()A.北伐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列强支持下的军阀割据混战C.农民运动配合革命军北伐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可知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C项正确;北伐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1928年,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之条件。”当时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红色政权必然存在意在A.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动员全体红军北上长征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8年”可知,此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采取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材料“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则强调了,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即农村发展红色政权的思想,故当时毛泽东强调中国的红色政权必然存在意在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B项正确;1928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排除C项;1928年,中国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抗日战争还未开始,谈不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项。1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句话中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国民革命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C.红军长征 D.***开辟敌后抗日战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可以看出是红军长征,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并未成立工农红军,排除A项;材料问的是战略转移,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国共的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0.近代史上,中国东部沿海工业一度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移,华北、华东许多著名高校师生也迁到西南、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A.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C.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D.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抗战时期西南地区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因此大量的工业及高校内迁,因此内迁是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国民革命已经结束,排除A项;开发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不是原因,只是客观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1.1949年4月,毛泽东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与该诗句最相关的史事是A.红军长征 B.百团大战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意思是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与该诗句最相关的史事是渡江战役,D项正确;A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2.195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报告文学《毛主席到了徐水》描写道:一只野兔被人发现逃到麦田后,由于小麦长得太茂盛,这只野兔被麦苗困住无法动弹。这段描写反映了()A.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B.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C.毛主席与农民心连心 D.浮夸风渗入文学创作〖答案〗D〖解析〗小麦是一行行种植的,有行距,野兔穿行很方便,小麦生长茂盛到野兔被困住无法动弹是不可能的,联系到1958年正是“大跃进”和浮夸风盛行的时候,D项正确;依据文中的描写,野兔无法动弹是因为小麦长得太茂盛,与个人崇拜无关,排除A项;毛主席视察农村可以认为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这段描写”描写的既不是毛主席视察农村,也不是毛主席与农民的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2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文中“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新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建立环渤海经济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我国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置经济特区,A正确;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上海浦东新区,B排除;长三角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开始的,排除C;环渤海经济区1989年划分,排除D。2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体现了()A.共同富裕目标彻底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C项正确;脱贫攻坚只是实现脱贫,但并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排除A项;脱贫攻坚主要体现的是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排除B项;脱贫攻坚是党执政为民实现国内脱贫,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25题18分,26题16分,27题18分,共52分)25.以皇权为核心政治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摘自《皇明祖训》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则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摘编自张仁忠《明清简史》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摘编自赵翼《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中央官制并简要说明其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3)明代:废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小问1详析】内容:根据材料一图片中中央的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和郎中令、少府等可知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根据图片中郡守、郡丞、郡尉和县尉、县令和县丞可知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小问2详析】中央官制:根据材料“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可知唐朝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作用:根据“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及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同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将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小问3详析】新变化:明代:根据“今我朝罢丞相”和“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代:根据“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体现了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和图三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史实(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和图四两种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