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二里头遗址规模广大,中心区的主干道路和墙垣将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些都表明了二里头都邑已经有了严谨、规整的规划,且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这说明()A.专制王权的出现 B.具有较成熟的制度治理模式C.大一统格局初具规模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严谨、规整的规划,且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秩序井然,可以推断当时有较为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B项正确;二里头都邑已经有了严谨、规整的规划,显示了王权,但不能说明是专制王权,也不能说明大一统格局,另外A、C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材料虽然有“祭祀区”,但不是材料主要内容,D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由第一条可以看出,西汉()A.王国势力空前强大 B.地方土地兼并严重C.加强皇权势在必行 D.地方管理暴政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汉(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同时导致了土地加快集中,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汉武帝为了打击土地兼并,明确刺史监察职责之一:豪强地主,土地太多,仗势做恶,应予以打击限制,B项正确;“六条问事”中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不是针对王国势力,排除A项;这是加强对地方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暴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所谓的土断,就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以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置郡县原来临时的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土断共进行10次。这一制度()A.体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B.遭到了士族大地主的反对C.破坏了社会基层治理 D.严重歧视和压迫北方民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至南朝(中国)。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政府为安置流民,免除侨人赋役,设置临时户籍即“白籍”,土断受到侨人及一些大族的反对,士族害怕丧失作为北来高门的标识,B项正确;北方迁移到南方主要是汉人,不是少数民族,排除A项;基层社会治理遭到破坏与“黄籍”和“白籍”的建立不符,排除C项;北方民族受歧视和压迫严重与“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如图为唐代马球,因为需骑在马上挥仗击球而得名。它在唐代被称为击球、打球、击鞠,被誉为唐代第一运动,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球运动从波斯传入,由皇室贵族的提倡风靡全国,马球运动中体现了尚武因素,反映唐代开放进取,崇尚阳刚力量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马球主要是在贵族中盛行,且唐代没有形成市民阶层,排除B项;“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的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宋史》载:“天圣中,及元昊反,即诏令陕西、河东等绝其互市,罢保安军榷场;后又禁令陕西并边主兵官与属羌交易。久之,元昊请称臣,数遣使求复互市。”由此可知()A.榷场贸易是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 B.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C.宋加强了对西夏有效管理 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宋朝政府通过断绝与西夏的互市贸易、关停榷场等经济手段迫使元昊称臣,这说明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互市、榷场贸易、官兵交易等多种民族交流方式,无法得出榷场贸易是主要方式的结论,排除A项;宋与西夏处于并立状态,而不是有效管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采取经济禁令迫使西夏称臣,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新清史学派学者、哈佛大学汉学家及亚洲历史教授欧立德认为,清朝乾隆帝最大成就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他指出正是清朝将“中国”的定义从“中原地区”转变成“国家主权”的概念,由此在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说明地理志的编写()A.服务于国家主权认同的需要 B.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题干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乾隆官修地理志不再采用以中原为核心的旧体系,改为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将“中国”的定义从“中原地区”转变成“国家主权”,这样做强化国家主权观念,是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材料“清朝乾隆帝的最大成就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可知是乾隆帝奠定中国版图,地理志的编写并不能奠定中国版图,排除B项;地理志编写提高了边疆地区的地位,地理志编写与边疆地区的开发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的地理志的编写的重大进步,与地方制度的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是中国第一个出使外国使团,由美国人浦安臣率领。该图说明了()A.中国外交走向殖民化 B.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美国控制中国外交 D.中国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表现为有外交往来的国家相互间派遣驻外使节和外交使团等,图中中国向外派遣第一个出使外国使团,由此可知,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外交走向殖民化,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时是近代中国,因为国力弱中国当时不可能外交上走向殖民化,A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A项;浦安臣是美国人,但是中国政府聘用的,可能代表中国,故不能说是美国控制中国外交,排除C项;材料体现中国近代外交的近代化,据所学可知,近代受制于“如弱国无外交”,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8.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这一思想()A.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结合 B.诠释了近代体育观念C.强调了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 D.强调体育促进人类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晚清时期。据材料“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可知谭嗣同主张进行体育改革,废除陈规陋习,使妇女获得与男性同样接受教育和参与体育的权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他是将女性解放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A项正确;这一体育思想是谭嗣同的思想,并没有达到诠释了近代体育观念水平,排除B项;谭嗣同是主张女性参与体育,而非强调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排除C项;谭嗣同是要促进救亡运动发展,而非促进人类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1932年,宋子文任南京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受命组建中央银行时,便到上海选址,远离了政治中心南京。由于他不愿随意替政府进行垫款,1934年宋子文被迫辞去央行总裁职务。宋子文的行为()A.践行了孙中山“民生主义” B.维护国民经济独立与安全C.使中国避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受到自由主义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至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远离了政治中心南京”“由于他不愿随意替政府进行垫款”可知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贫富差距悬殊,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影响中国经济独立与安全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B项;C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任何国家无法避免经济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养殖产量5394.41万吨,占比80%。除了自己消费,中国水产品还大量出口海外。据此可知我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靠捕捞向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而是靠辛辛苦苦的养殖。中国人自力更生大搞养殖业,减少对海洋捕捞的需求,本身就是在保护海洋,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信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项;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题干的时间已经建立,符合史实,但是与题意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图是世界古代文明分布,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同时产生了相似文明C.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具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图示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非洲埃及文明、中国黄河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海文明等,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同一纬度产生了不同文明,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但不是同时产生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但没有演变为多元一体,排除C项;只有大河流域具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古希腊就没有,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列是英国历史上法律性文件,材料反应了英国()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小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A.有民主的传统 B.议会始终在政治发展中起主导作用C.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政治目标 D.主要是保障了贵族与教士的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215年《大宪章》颁布使英国有了限制王权的传统,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文件都进一步限制了王权,英国的代议制也逐渐的建立起来,可见英国有民主的传统,A项正确;1215年议会没有产生,不能说"始终",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限制王权的过程,而不是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政治目标,排除C项;材料中所涉及的除了有贵族,保障的还有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统计,德国妇女的就业比例,在纺织业1895年43万到1907年的53万人,增长比例为23.4%;在金融、交通等领域也从19%增加到24.8%;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增加人数尤其明显。上述变化()A.表明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B.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建立C.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D.导致工人阶级处境恶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和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据材料“德国妇女的就业比例,在纺织业1895年43万到1907年的53万人,增长比例为23.4%……”,可知德国女性在工业和采矿业中的就业数量不断增加,是因为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男女平等得以实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女性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体现推动代议制民主建立,而且德国于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工人阶级处境,排除D项。故选C项。14.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在总统卡德纳斯领导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如表所示。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简表经济一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二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政治三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四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文化五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A.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基本利益 B.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C.彻底取得了国家独立 D.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据材料信息,卡德纳斯改革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捍卫国家主权和资源,照顾劳工利益和发展教育,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改革,体现了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涉及了劳工但不是重点,排除A项;根据材料“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可以看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以这场改革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但这只是一部分影响,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是改革内容,不能看出“彻底”取得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15.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否定了“平衡恢复”政策对德国的排斥,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并把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在客观上()A.弱化了对苏冷战,有利于战后稳定 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C.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D.促进关贸总协定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欧美。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条件是“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淡化意识形态,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据此可知,美国的援欧条件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从二战结束直至苏联解体,美苏一直冷战,美苏冷战虽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形成局部地区热战,不利于战后稳定,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涉及美国强调的援欧条件是欧洲作为整体复兴,这样的援欧条件主要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不明显,排除B项;促进关贸总协定建立据材料一定层度可以推断,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美国战后援欧的条件是欧洲作为整体复兴,主旨是促进欧洲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极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加据了生态、气候、环境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材料()A.说明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B.表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C.客观上要求增强人类共同治理全球意识 D.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根据题干可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极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排除A项;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就已动摇,排除B项;俄乌冲突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而是政治和社会分歧、利益冲突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的文化理念》(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内涵:重视人道,轻视天道;强调进德修业,主动担当作为;存天理,灭人欲,天道自在人心原因: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变法运动兴起;儒学的哲学化,思辨化;佛教、道教的影响(2)背景: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长期战争消耗巨大;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的疯狂扫荡;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意义: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③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④为今后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解析〗【小问1详析】材料一从宋代政治家、理学家、心学家的角度对“自强不息”进行阐述。关于内涵,根据材料一“思想上则轻天重人”得出重视人道,轻视天道;根据材料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得出强调进德修业,主动担当作为;根据材料一“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得出存天理,灭人欲,天道自在人心。【小问2详析】关于背景,根据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得出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长期战争消耗巨大;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的疯狂扫荡;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方面思考作答。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得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二“###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得出为今后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方面思考作答。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材料一下图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史料,有何不足之处?(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3)考虑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不足:材料一强调的是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不能体现出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材料一没有体现出来,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成为重要的时代潮流,材料一没有体现出亚洲和非洲的历史。(2)不同:材料二是基于欧洲历史的考察,突出了欧洲资本主义在世界的中心地位,体现了欧洲中心论,材料三是从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待19世纪的世界,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3)原则: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须从全球史的角度整体看待19世纪的世界历史,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19世纪的历史;既要肯定资本主义的进步,也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解析〗(1)不足:通过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19世纪人类历史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外,还有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两条线索,《人类简史》中记载的历史年表中,只强调了欧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容,没能体现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全部趋势,并且其提及的民族解放运动只有南美洲和欧洲部分,没有体现出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是19世纪整个人类、整个世界历史的全貌。(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研究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察,因为其结论突出了欧洲资本主义在世界的中心地位,体现的是欧洲中心论;根据材料三中“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等信息可知,贝克特是从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待19世纪的世界,其分析包括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全面,还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3)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在分析历史,包括19世纪的历史时,一定要坚持唯物史观,才能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法: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及问题的解答过程,结合所学知识,理性分析19世纪的历史可知,19世纪,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19世纪的世界历史须用全球史的角度,整体看待,辩证、发展地分析19世纪的历史,我们会在肯定资本主义进步的同时,看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19.图1、图2、图3分别是我国唐朝、南宋、清朝增建的孔子庙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孔祥林《世界孔子庙研究》分别指出唐朝、南宋及清朝增建孔子庙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唐朝

特点: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及四川地区,南方孔子庙数量较多。

原因:政治中心及经济重心位于北方;四川地区战乱较少,经济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

南宋

特点: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西南四川地区也较多。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实现;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任答1点)

清朝

特点: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福建、台湾等地孔子庙数量增加也较为明显。

原因: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清朝版图的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注重对西北、东北、台湾的有效管理;人口压力下,江浙人口向福建、台湾等地区迁移,促进迁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是我国唐朝孔子庙分布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庙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及四川地区,南方孔子庙数量较多。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中心及经济重心位于北方;四川地区战乱较少,经济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等方面分析作答。图2是南宋孔子庙分布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庙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于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西南四川地区也较多。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实现、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等方面分析作答。图3是清朝孔子庙分布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庙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福建、台湾等地孔子庙数量增加也较为明显。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清朝版图的进一步开拓和巩固,注重对西北、东北、台湾的有效管理;人口压力下,江浙人口向福建、台湾等地区迁移,促进迁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50-2021年五个年份的GDP总量(单元亿美元)美苏/俄英法中1950319191937931710319721376258351849243913021988554737772923010237339519999848821831673814469113522021230396¥64763200029200177300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整体发展特点,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及启示。〖答案〗(1)特点:总量增加、增长较快、不平衡;(任答1点)背景: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国际环境相对和平;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各国家改革与政策调整。(任答3点)(2)影响:一超多强仍将维持较长时间,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国际局势仍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力图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制造国际不稳定因素(任答2点)启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只有不断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够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反霸维和促进世界和平任重道远。(任答1点)〖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50-1921年五个年份的GDP总量可知,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都在增加,增长速度较快,但各国发展不平衡。背景:根据材料时间“1950-2021”及所学知识,可从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国际环境相对和平;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各国家改革与政策调整等方面分析历史背景。(2)影响: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GDP总量远超其他国家,因此一超多强仍将维持较长时间,但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国际局势仍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为了维持超级大国地位,制造国际不稳定因素等等。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只有不断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够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反霸维和促进世界和平任重道远等方面归纳启示。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二里头遗址规模广大,中心区的主干道路和墙垣将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些都表明了二里头都邑已经有了严谨、规整的规划,且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这说明()A.专制王权的出现 B.具有较成熟的制度治理模式C.大一统格局初具规模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严谨、规整的规划,且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显示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秩序井然,可以推断当时有较为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B项正确;二里头都邑已经有了严谨、规整的规划,显示了王权,但不能说明是专制王权,也不能说明大一统格局,另外A、C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C项;材料虽然有“祭祀区”,但不是材料主要内容,D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明确的监察职责,叫“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由第一条可以看出,西汉()A.王国势力空前强大 B.地方土地兼并严重C.加强皇权势在必行 D.地方管理暴政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汉(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同时导致了土地加快集中,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汉武帝为了打击土地兼并,明确刺史监察职责之一:豪强地主,土地太多,仗势做恶,应予以打击限制,B项正确;“六条问事”中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不是针对王国势力,排除A项;这是加强对地方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与暴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所谓的土断,就是东晋与南朝时期,以土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置郡县原来临时的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土断共进行10次。这一制度()A.体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B.遭到了士族大地主的反对C.破坏了社会基层治理 D.严重歧视和压迫北方民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至南朝(中国)。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政府为安置流民,免除侨人赋役,设置临时户籍即“白籍”,土断受到侨人及一些大族的反对,士族害怕丧失作为北来高门的标识,B项正确;北方迁移到南方主要是汉人,不是少数民族,排除A项;基层社会治理遭到破坏与“黄籍”和“白籍”的建立不符,排除C项;北方民族受歧视和压迫严重与“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如图为唐代马球,因为需骑在马上挥仗击球而得名。它在唐代被称为击球、打球、击鞠,被誉为唐代第一运动,马球运动风靡全国。据此可知,唐代()A.豪迈进取开放的时代风貌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C.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 D.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球运动从波斯传入,由皇室贵族的提倡风靡全国,马球运动中体现了尚武因素,反映唐代开放进取,崇尚阳刚力量的社会风尚,A项正确;马球主要是在贵族中盛行,且唐代没有形成市民阶层,排除B项;“外来文化已成为社会主流”的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皇室喜好决定社会风尚”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宋史》载:“天圣中,及元昊反,即诏令陕西、河东等绝其互市,罢保安军榷场;后又禁令陕西并边主兵官与属羌交易。久之,元昊请称臣,数遣使求复互市。”由此可知()A.榷场贸易是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 B.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C.宋加强了对西夏有效管理 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材料得出主要结论:宋朝政府通过断绝与西夏的互市贸易、关停榷场等经济手段迫使元昊称臣,这说明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互市、榷场贸易、官兵交易等多种民族交流方式,无法得出榷场贸易是主要方式的结论,排除A项;宋与西夏处于并立状态,而不是有效管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朝采取经济禁令迫使西夏称臣,与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新清史学派学者、哈佛大学汉学家及亚洲历史教授欧立德认为,清朝乾隆帝最大成就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他指出正是清朝将“中国”的定义从“中原地区”转变成“国家主权”的概念,由此在其编修的地理志突破了之前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说明地理志的编写()A.服务于国家主权认同的需要 B.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D.推动了地方制度的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题干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乾隆官修地理志不再采用以中原为核心的旧体系,改为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将“中国”的定义从“中原地区”转变成“国家主权”,这样做强化国家主权观念,是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材料“清朝乾隆帝的最大成就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可知是乾隆帝奠定中国版图,地理志的编写并不能奠定中国版图,排除B项;地理志编写提高了边疆地区的地位,地理志编写与边疆地区的开发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的地理志的编写的重大进步,与地方制度的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是中国第一个出使外国使团,由美国人浦安臣率领。该图说明了()A.中国外交走向殖民化 B.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C.美国控制中国外交 D.中国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表现为有外交往来的国家相互间派遣驻外使节和外交使团等,图中中国向外派遣第一个出使外国使团,由此可知,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外交走向殖民化,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当时是近代中国,因为国力弱中国当时不可能外交上走向殖民化,A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A项;浦安臣是美国人,但是中国政府聘用的,可能代表中国,故不能说是美国控制中国外交,排除C项;材料体现中国近代外交的近代化,据所学可知,近代受制于“如弱国无外交”,中国不可能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8.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这一思想()A.将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结合 B.诠释了近代体育观念C.强调了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 D.强调体育促进人类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晚清时期。据材料“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可知谭嗣同主张进行体育改革,废除陈规陋习,使妇女获得与男性同样接受教育和参与体育的权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他是将女性解放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A项正确;这一体育思想是谭嗣同的思想,并没有达到诠释了近代体育观念水平,排除B项;谭嗣同是主张女性参与体育,而非强调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排除C项;谭嗣同是要促进救亡运动发展,而非促进人类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1932年,宋子文任南京政府中央银行总裁,受命组建中央银行时,便到上海选址,远离了政治中心南京。由于他不愿随意替政府进行垫款,1934年宋子文被迫辞去央行总裁职务。宋子文的行为()A.践行了孙中山“民生主义” B.维护国民经济独立与安全C.使中国避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受到自由主义经济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至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远离了政治中心南京”“由于他不愿随意替政府进行垫款”可知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防止贫富差距悬殊,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影响中国经济独立与安全的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B项;C项“避免”的说法过于绝对,任何国家无法避免经济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0.29万吨,养殖产量5394.41万吨,占比80%。除了自己消费,中国水产品还大量出口海外。据此可知我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关注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靠捕捞向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而是靠辛辛苦苦的养殖。中国人自力更生大搞养殖业,减少对海洋捕捞的需求,本身就是在保护海洋,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信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项;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题干的时间已经建立,符合史实,但是与题意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图是世界古代文明分布,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同时产生了相似文明C.世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具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图示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非洲埃及文明、中国黄河文明、两河文明、爱琴海文明等,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同一纬度产生了不同文明,说明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但不是同时产生的,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但没有演变为多元一体,排除C项;只有大河流域具有较好农业生产条件,古希腊就没有,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列是英国历史上法律性文件,材料反应了英国()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1679年《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小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A.有民主的传统 B.议会始终在政治发展中起主导作用C.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政治目标 D.主要是保障了贵族与教士的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8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215年《大宪章》颁布使英国有了限制王权的传统,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文件都进一步限制了王权,英国的代议制也逐渐的建立起来,可见英国有民主的传统,A项正确;1215年议会没有产生,不能说"始终",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限制王权的过程,而不是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政治目标,排除C项;材料中所涉及的除了有贵族,保障的还有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统计,德国妇女的就业比例,在纺织业1895年43万到1907年的53万人,增长比例为23.4%;在金融、交通等领域也从19%增加到24.8%;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增加人数尤其明显。上述变化()A.表明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B.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建立C.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D.导致工人阶级处境恶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和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据材料“德国妇女的就业比例,在纺织业1895年43万到1907年的53万人,增长比例为23.4%……”,可知德国女性在工业和采矿业中的就业数量不断增加,是因为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C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男女平等得以实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女性就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体现推动代议制民主建立,而且德国于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工人阶级处境,排除D项。故选C项。14.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在总统卡德纳斯领导下进行了社会改革,主要内容如表所示。这场改革的深远影响是()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简表经济一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二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政治三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四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文化五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A.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基本利益 B.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C.彻底取得了国家独立 D.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据材料信息,卡德纳斯改革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捍卫国家主权和资源,照顾劳工利益和发展教育,涉及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改革,体现了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涉及了劳工但不是重点,排除A项;根据材料“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可以看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以这场改革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但这只是一部分影响,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是改革内容,不能看出“彻底”取得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15.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否定了“平衡恢复”政策对德国的排斥,刻意“淡化”意识形态,并把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在客观上()A.弱化了对苏冷战,有利于战后稳定 B.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C.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D.促进关贸总协定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欧美。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条件是“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淡化意识形态,苏联和东欧也包括在受援国之内,据此可知,美国的援欧条件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史实,从二战结束直至苏联解体,美苏一直冷战,美苏冷战虽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形成局部地区热战,不利于战后稳定,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涉及美国强调的援欧条件是欧洲作为整体复兴,这样的援欧条件主要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现的不明显,排除B项;促进关贸总协定建立据材料一定层度可以推断,但是材料主要强调美国战后援欧的条件是欧洲作为整体复兴,主旨是促进欧洲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极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加据了生态、气候、环境等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材料()A.说明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B.表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C.客观上要求增强人类共同治理全球意识 D.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根据题干可知,俄乌冲突给世界带来极不稳定性,它导致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人类增强共同治理全球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全球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排除A项;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就已动摇,排除B项;俄乌冲突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尖锐,而是政治和社会分歧、利益冲突等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的文化理念》(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内涵:重视人道,轻视天道;强调进德修业,主动担当作为;存天理,灭人欲,天道自在人心原因: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变法运动兴起;儒学的哲学化,思辨化;佛教、道教的影响(2)背景: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长期战争消耗巨大;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的疯狂扫荡;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意义: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增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③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④为今后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解析〗【小问1详析】材料一从宋代政治家、理学家、心学家的角度对“自强不息”进行阐述。关于内涵,根据材料一“思想上则轻天重人”得出重视人道,轻视天道;根据材料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得出强调进德修业,主动担当作为;根据材料一“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得出存天理,灭人欲,天道自在人心。【小问2详析】关于背景,根据材料二“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得出根据地经济基础较差;长期战争消耗巨大;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的疯狂扫荡;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方面思考作答。关于意义,根据材料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得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物质生活,为抗战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二“###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得出为今后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强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方面思考作答。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材料一下图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史料,有何不足之处?(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3)考虑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不足:材料一强调的是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不能体现出整体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材料一没有体现出来,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成为重要的时代潮流,材料一没有体现出亚洲和非洲的历史。(2)不同:材料二是基于欧洲历史的考察,突出了欧洲资本主义在世界的中心地位,体现了欧洲中心论,材料三是从全球史的视角来看待19世纪的世界,也注意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3)原则: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须从全球史的角度整体看待19世纪的世界历史,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19世纪的历史;既要肯定资本主义的进步,也要看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解析〗(1)不足:通过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19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