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药物治疗课件_第1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课件_第2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课件_第3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课件_第4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的药物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问题的提出——如何把握皮肤性病的治疗?2可编辑课件PPT

皮肤为机体最大的器官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主要分界面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某些独特的属性

3可编辑课件PPT因此

治疗必然有其本身的特点4可编辑课件PPT[定义]

5可编辑课件PPT通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

控制病程、

或达到治愈。6可编辑课件PPT[基本要求]7可编辑课件PPT基本认识:

所治疾病的病理生理

所用药物的药理及毒副作用

疾病的严重性及皮肤受累程度

病人的年龄及健康状况

病人的依从性8可编辑课件PPT

熟悉掌握各种疗法;

(疗法多样)

合理选用治疗方案;

(方案合理)

建立治疗整体观念。

(着眼全局)

具体思路具体思路9可编辑课件PPT[常用治疗方法]10可编辑课件PPT1、外用药物疗法2、内用药物疗法3、

物理疗法4、皮肤外科治疗5、心理治疗11可编辑课件PPT[总原则]12可编辑课件PPT准!(对症下药)

狠!(一举歼敌)

(保护病人)

稳!13可编辑课件PPT

第一节外用疗法14可编辑课件PPT一、一般概念15可编辑课件PPT(一)外用药的药理学过程1、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分布到皮肤表面。2、吸附:经过理化或黏附作用,药物结合到皮肤,主要是角质层,将其作为贮存库,缓慢将药物释放到各层。3、渗透:药物通过各屏障(角质层、表皮各层细胞、基底膜带、真皮结缔组织及基质)到达各部位。4、代谢:皮肤中的酶可使药物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糖基化、键性结合等而使其失去药理作用。5、吸收:药物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至全身。

16可编辑课件PPT外用药的去向药物皮肤吸收皮肤各组织

产生药理作用

经皮吸收

进入体循环靶器官发挥药理作用

经皮转运17可编辑课件PPT(二)经皮吸收

药物被皮肤吸收的过程称为药物的经皮吸收。经皮吸收主要是指药物通过角质层的过程(另还包括毛囊皮脂单位和汗管)。药物通过角质层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

“砖和砂浆两分隔空间模型”—亲水性物质经细胞吸收亲脂性物质经细胞间吸收为主角质层含有丰富的脂质(占20%),成为主要屏障,加上水分(约占15%左右),形成类脂质体结构。构成经皮吸收的解剖学和生化学基础。一旦透过角质层,药物通过速率大大加快。18可编辑课件PPT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1)角质层

年龄:儿童强,老人弱。皮损部位:药物透过能力耳后>阴囊(42)>腹部>前额(6)>头皮(3.6)>前臂(1)>足跖(0.14)

水合程度:正常含有15~20%水分,水合程度高则经皮吸收高。

损伤及病变:环境

温度:温度高则经皮吸收率增高,同时还因血流量增加而增加药物吸收入血量。

湿度:湿度高则水合程度增加。19可编辑课件PPT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2)药物

药物的极性:单纯亲水性或亲脂性药物不易透过,同时兼有二者性质的则具较好通过及经皮吸收能力。

电解度:能解离的物质更易于透入皮肤。

药物浓度:基质:经皮吸收率硬膏>软膏>乳膏>霜剂>水剂。

赋形剂:两组分系统、脂质体、促进剂(氮酮等)、PH。

给药方式:开放、覆盖、封包等。

吸收总量:外用总剂量、表面积、外用药浓度、时间、次数。20可编辑课件PPT二、外用药物治疗原则21可编辑课件PPT

1、

正确选择剂型:2、

准确采用药物:3、

牢记注意事项:22可编辑课件PPT·正确选择剂型:

皮损性质(皮疹、病期)发病部位性别年龄季节因素23可编辑课件PPT急性渗液较多湿敷、油剂

无渗液洗剂、粉剂亚急性糊剂、油剂、乳剂慢性软膏、硬膏、涂膜剂、乳剂、酊剂无皮疹而仅有瘙痒酊剂、醑剂、乳剂24可编辑课件PPT

准确采用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

25可编辑课件PPT

牢记注意事项:

(1)

注意用药方法(剂型,药物);(2)浓度适当(先低渐高,女性、小儿、老人一般用低浓度);(3)

皮肤敏感者,先试小片,再广泛使用;(4)

注意禁忌症,刺激性强者勿用皮肤薄嫩处及腔口周围和粘膜;(5)

用药部位选择剂型要适当;(6)

注意局部保温或散热;(7)

药物久用可耐药,故注意经常变更用药;(8)

有刺激、过敏、中毒应即停药并作处理;(9)

取得患者充分配合;26可编辑课件PPT三、外用药物剂型27可编辑课件PPT

1、溶液:8、硬膏:2、粉剂:9、酊剂和醑剂:3、洗剂:10、涂膜剂:4、油剂:11、火棉胶剂:5、乳剂12、气雾剂:6、软膏:13、凝胶:7、糊剂:14、栓剂:28可编辑课件PPT水溶液

药物溶于水而形成的剂型。作用:通过水的物理作用及溶液中药物的作用,消炎、止痒、收敛、干燥、清洁、去痂。用法:涂擦、湿敷、罨包、清洗、浸泡、沐浴。制剂:3~4%硼酸、0.2~0.5%醋酸铅、0.1%雷弗奴尔、1/5000高锰酸钾。

注:水可溶解皮肤上的蓄积物(盐等),使表皮肿胀,改变皮肤的温度及循环;药物要酸性,稍带防腐作用与收殓作用(因为皮肤破损后或失去表皮后,其反应常为碱性,利于细菌生长。)29可编辑课件PPT粉剂

一种或多种药物与基质的干燥粉末均匀混合而成的剂型。作用:保护、散热、吸湿、止痒、减少摩擦。用法:撒布。腔口周及糜烂渗液、毛发部不宜。制剂: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淀粉、高岭土、白陶土等。

注:粉末产生极大的面积,吸收水分多;水分除被吸收外,一部分则由蒸发而丧失,角层亦随之脱落,故皮炎所产生的分泌物极易排泄;水分蒸发既多,皮肤被冷却,小血管收缩,炎症消退。30可编辑课件PPT洗剂(水粉剂、震荡剂、悬垂剂)

由不溶于水的粉性药物和基质与溶液混合而成。作用:变相的粉剂,粘附性较强。散热、止痒、收敛、干燥、消炎。用法:震摇后涂擦。渗出较多或毛发部不宜。天冷时,大面积外用需保暖。制剂:含<40%粉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31可编辑课件PPT酊剂和醑剂

药物的乙醇浸出液——酊剂。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杀菌、抑菌、止痒、去脂、干燥……)用法:涂擦。制剂:渗出糜烂处、腔口周围、粘膜部、忌用。32可编辑课件PPT糊剂(泥膏)

含25~50%粉末成分的软膏剂。作用:同软膏,但穿透性差,有保护创面、吸收水分及分泌物、收殓作用。用法:涂抹。制剂:不能用于急性皮炎、不宜于头皮及其他毛发处。33可编辑课件PPT软膏

药物与油脂类、类脂类、烃类、酯类等基质混和制成的一种细腻、均匀、半固体的剂型。作用:保护、润泽、软化痂皮、阻止水分蒸发、促进药物吸收。用法:涂擦。制剂:<25%。凡士林、甘油、山梨醇、硅油、羊毛脂或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等)为基质。注:软膏的基质都具无水、亲脂、疏水、高度油性的特点,在皮肤表面形成不透性的膜,阻止水分丢失,增加皮肤水合作用,阻止热量的散失。34可编辑课件PPT

乳剂

经乳化剂乳化而成油相和水相的半固体剂型。作用:保护、润滑、增加药物渗透。用法:涂擦。制剂:分为水包油型(霜)油包水型(脂)。脂霜。35可编辑课件PPT凝胶

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丙二醇凝胶、聚乙二醇等)加入药物而成的剂型。作用:保护、舒适、增加所加药物的作用。用法:涂擦。制剂:达芙文凝胶、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等。36可编辑课件PPT油剂

以动、植物油或矿物油为基质,或将药物混入其中而成的制剂。作用:润滑、保护、软痂、收敛、消炎。用法:外涂。悬浮油剂应先拌匀。急性红肿不宜。制剂:动、植、矿物油;或药粉成分占30~50%。37可编辑课件PPT硬膏

药物溶于或混合于粘稠、硬韧性半固体基质中(氧化铅、树脂、橡胶等),涂布于裱褙材料上而成。作用:阻止水分蒸发,软化皮肤,加强药物渗透。用法:加热软化后贴于患处,1~3日更换一次。制剂:糜烂渗出性损害、毛发、粘膜、活动部位忌用。38可编辑课件PPT涂膜剂

系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或水中,再加入作用药物而成的制剂。作用:保护、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深达。用法:涂擦,一般用于慢性无渗出损害。制剂:分别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丙基纤维素钠、玉米盶、干酪素等、丙酮、乙醚、乙醇等。毛发、皱褶、活动部位不宜。39可编辑课件PPT气雾剂(喷雾剂)

药物借助压力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压力,从特制容器中喷射出来形成雾状的剂型。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抗感染、抗过敏……)、局部清爽。用法:喷涂。制剂:成膜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药液和压缩气体(氟利昂等)。40可编辑课件PPT涂擦剂作用:透皮作用及溶解药物性能较强。用法:涂擦。制剂:二甲基亚砜(10~70%)、丙二醇(30~70%)、甘油(30~100%)等。41可编辑课件PPT火棉胶剂作用与用法:同涂膜剂。作用持久。制剂:用火棉胶或弹性火棉胶作基质制成。42可编辑课件PPT栓剂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用法:放入体腔。制剂:熔点近于体温,进入腔道后熔化、软化或被体液溶解,所含药物析出而发挥疗效。43可编辑课件PPT四、外用药物性能44可编辑课件PPT

1、

清洁剂:10、角质剥脱剂:2、

保护剂:11、遮光剂:3、

止痒剂:12、脱色剂:4、

抗菌剂:13、光敏剂:5、

抗真菌剂:14、抗病毒剂:6、

杀虫剂:15、抗变态反应剂:7、

收敛剂:16、皮肤渗透促进剂:8、腐蚀剂:17、其他9、角质促成剂:45可编辑课件PPT清洁剂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残留药物等。药物:2~4%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石蜡油、1/5000~1/8000高锰酸钾、0.02%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以及肥皂水、酒精、汽油等。46可编辑课件PPT保护剂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炉甘石、碳酸钙粉等。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防日晒)。47可编辑课件PPT止痒剂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痒。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2%樟脑、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0.5~2%酚、0.5~1%石炭酸、5~10%水合氯醛、2.5~10%焦油类、5~10%苯甲醇等。

48可编辑课件PPT抗菌剂作用:杀菌或抑菌。药物:3%硼酸、0.1~0.5%雷弗奴尔、1~2%龙胆紫、1/8000高锰酸钾、2.5~10%过氧苯甲酰、0.1%黄连素、1/2000新洁尔灭、3%双氧水、0.05%苯扎溴铵、2%碘酊等。2%莫匹罗星、1%氯洁霉素、0.5—3%红霉素、

1%四环素、0.3%环丙沙星等。49可编辑课件PPT

抗真菌剂

作用:杀灭或抑制真菌。

药物:5~10%水杨酸、10~30%冰醋酸、10%十一烯酸、6~12%苯甲酸、5~10%硫磺、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0.5~3%酮康唑、1%联苯苄唑、1%特比萘芬、10~30%冰醋酸、2.5%硫化硒、2.5~5%碘酊、20~40%乌洛托品、40~60%硫代硫酸钠等。50可编辑课件PPT抗病毒剂作用:抑制皮肤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药物:0.5%鬼臼毒素、20%足叶草酯、2~5%无环鸟苷、1%喷昔洛韦、0.01~0.05%氮芥、0.5~1%碘苷、5%5-氟脲嘧啶、1~5%阿糖胞苷、30%冰醋酸、0.1~3%酞丁安、0.1%争光霉素、5%咪喹莫特、重组人ɑ-2b干扰素软膏(105U/g)、

3%膦甲酸钠等

。51可编辑课件PPT杀虫剂作用:杀灭螨、虱,驱避蚊虫等。药物:5~10%硫磺、1%Υ-666、2%灭滴灵、10~25%苯甲酸苄酯、40%硫代硫酸钠、2.5%间甲苯酰二乙胺、10%优力肤、5%过氧化苯甲酰等。50%百部酊等。52可编辑课件PPT角质促成剂作用:轻度兴奋和刺激作用,促进局部小血管收缩,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恢复表皮正常角化。药物:2~5%煤焦油或糠镏油、5%—10%黑豆镏油、1~3%水杨酸、3~5%硫磺、1~5%鱼石脂、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50微克/克)等。53可编辑课件PPT角质剥脱剂作用:使过度角化的角层细胞松解脱落。药物:5~10%水杨酸、10~30%冰醋酸、10%硫磺、0.1~0.2%维甲酸、5~10%乳酸、10%雷琐辛、20~40%尿素、5%尿囊素、10~20%焦油类等。54可编辑课件PPT收敛剂作用:凝固沉淀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药物:0.2~0.5%醋酸铅、3~5%醋酸铝、2~5%硝酸银、20%次碳酸铋油剂、0.5%硫酸铜(锌)、5~20%鞣酸、2%明矾加5%福尔马林、10~20%次没食子酸铋等。55可编辑课件PPT腐蚀剂作用:破坏和去除增生的肉芽组织和赘生物。药物:30~50%三氯醋酸、纯石炭酸、硝酸银棒、5~20%乳酸、30%冰醋酸、20%水杨酸、5~10%氢氧化钠(钾)、苯酚等。56可编辑课件PPT细胞毒剂作用:抑制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生。药物:0.5~5%5-氟脲嘧啶、0.1%噻替哌、0.5~8%

秋水仙碱、博来霉素(1U/ml)、0.01~0.1%喜树碱等。57可编辑课件PPT遮光剂作用:吸收部分紫外线或阻止光线穿透,遮光防晒。药物:物理遮光剂—5%二氧化钛、10%氧化锌,和高岭土、滑石粉、三氯化铁等化学遮光剂—5~10%对氨基苯甲酸、5%奎宁、10~20%水杨酸苯酯等。二苯甲酮类、肉桂酸类。58可编辑课件PPT脱色剂作用:通过降低酪氨酸酶活性阻止黑素形成,或脱色。药物:2~5%氢醌、20%壬二酸、双氧水等。20%氢醌苄醚(永久性脱色)。59可编辑课件PPT光敏剂作用:增强皮肤对紫外线敏感性。药物:30%补骨脂酊、0.5~2%阿莫依定酊等。60可编辑课件PPT抗性激素剂作用:用于痤疮、脂皮、脂脱、多毛。药物:5%安体舒通作用:用于痤疮等。药物:2%酮康唑霜作用:用于痤疮、脂皮、脂脱、更年期女阴瘙痒。药物:0.25~0.5%乙烯雌酚作用:用于老年瘙痒、斑秃、硬萎。药物:0.25~0.5%甲基睾丸素或丙酸睾丸素61可编辑课件PPT其他作用:强效周围血管扩张剂。用于脱发。药物:5%长压定作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用于异位性皮炎等。药物:2%色苷酸钠作用:用于痤疮、脂皮、脂脱、更年期女阴瘙痒。药物:0.25~0.5%乙烯雌酚作用:用于老年瘙痒、斑秃、硬萎。

药物:0.25~0.5%甲基睾丸素或丙酸睾丸素62可编辑课件PPT皮肤渗透促进剂作用:大大增强药物透皮作用。药物:1~5%氮酮、40~60%二甲基亚砜等。63可编辑课件PPT甾体抗炎剂(激素)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和细胞浸润,抗炎,抗过敏、抗增生、免疫抑制、止痒。药物:

……

只是抑制炎症反应,而非治愈炎症!

64可编辑课件PPT五、皮质激素的外用65可编辑课件PPT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皮肤作为一个靶器官,对皮质激素的反应也是通过GR介导的;人皮肤组织的GR主要位于胞质中,与皮质激素具有高亲和力;GR在皮肤中的分布的数量存在着差异,90%以上的结合蛋白在真皮,表皮则不到10%;不同的解剖部位,GR的分布亦有所不同,其对皮质激素的敏感性也不一致:

腹部皮肤为294位点/细胞面部皮肤为3200位点/细胞包皮皮肤为5133位点/细胞66可编辑课件PPT外用激素的一般原则

赋形剂选择凝胶、溶液、洗剂(急性皮炎、毛发区)霜剂、软膏(亚急性与慢性皮炎、光毛区)

药物选择用较强效药剂再换用次效药

开始药量每9%体表1~3g单次全身上药需20~30g67可编辑课件PPT快速耐受(tachyphylaxis)单纯外用皮质激素,30小时可抑制表皮有丝分裂和DNA的合成,如果重复使用,在数日内可导致DNA反跳性增加,超过原来水平,对药物应答快速下降。长期使用单一皮质激素容易引起快速耐受。可采取轮换疗法,即先用强效皮质激素,2—3周后,改用其他等级的皮质激素。68可编辑课件PPT

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

非常强效0.5%二丙酸倍氯美松0.05%丙酸倍氯美松0.3%戊酸二氟米松0.2%丙酮肤轻松0.025%二丙酸倍氯美松0.025%苯甲酸倍他美松69可编辑课件PPT强效(1)0.05%二丙酸倍他美松0.05%丙缩羟强龙0.05%双醋二氟松0.025%丙酮氟氯舒松0.05%醋酸氟轻松0.1%丁酸氢化可的松0.05%氟氢缩松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70可编辑课件PPT强效(2)0.1%二戊酸倍他美松0.25%去氧美松0.1%戊酸二氟美松0.025%丙酮氟轻松0.5%氟美松0.1%丙酮去炎松0.1%氯氟松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71可编辑课件PPT

中效(1)0.0125%二丙酸倍氯美松0.05%丁酸氯倍他松0.01%丙酮氟轻松0.2%氟美松0.05%氯氟松0.05%丙酮去炎松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72可编辑课件PPT

中效(2)1%氢化可的松尿素0.05%戊酸倍他美松0.02%二氟美松0.75%丁酸氟考丁酯0.025%氟氢缩松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73可编辑课件PPT

弱效0.01%地塞米松0.1-1%氢化可的松0.25%甲基强的松龙外用激素的生物学效价74可编辑课件PPT

皮康王霜

丙酸氯倍他索、酮康唑、

皮康霜

曲安耐德、咪康唑、新霉素

复方康钠乐霜

曲安耐德、制霉菌素、新霉素、短杆菌肽

无极膏

丙酸倍氯米松、薄荷脑、水杨酸甲酯

复方健疗霜

曲安耐德、新霉素

派瑞松霜

曲安耐德、益康唑

易菲莎霜

曲安耐德、咪康唑、新霉素

皮清霜

倍他米松、咪康唑、庆大霉素、苯海拉明_

益肤清霜

曲安缩松、益康唑、

常用激素复方制剂75可编辑课件PPT皮肤萎缩(表皮、真皮变薄,萎缩纹、线状萎缩等)

毛细血管扩张、紫癜、星状假疤痕痤疮、酒渣鼻样皮炎、颈部毛囊间红斑病

诱发和恶化感染、毛囊炎口周皮炎、面部深色持续性红斑、皮质内固醇潮红

皮肤色素异常(色沉、色减)毳毛增生、多毛

胶样粟丘疹、粟丘疹皮肤干燥、鱼鳞病样改变

青光眼、黑朦原发病加重(脓疱性银屑病、“难辨认癣”等)

长期大量外用可因吸收而引起全身症状!

外用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76可编辑课件PPT六、维生素A酸的外用77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对皮肤细胞的作用抑制细胞内张力细丝的合成,降低角化细胞之间的接触,引起角质细胞的松解,角质层厚度变薄,角层屏障功能异常;加强毛囊上皮增殖活性,加快正常毛囊和粉刺的细胞转换率,导致粉刺的排除;作用于所有的角化上皮和皮脂腺导管,但不影响皮脂腺小叶,因此不增加皮脂分泌;减少黑素小体传输入角质细胞,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的形成;可使溶酶体膜不稳定,导致蛋白溶解酶和水解酶的释放,可以激发炎症反应;78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寻常痤疮

发病机理

1、雄激素及代谢产物皮脂腺活性皮脂分泌;2、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脂栓(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3、在厌氧环境下,原存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溶脂酶,后者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脂,产生游离脂肪酸;4、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损害(丘疹、脓疱);5、淤积的皮脂等逸入真皮毛囊周围炎症反应;79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寻常痤疮

作用机理

1、抑制皮脂的分泌率;2、刺激毛囊上皮转换率增加,导致角质细胞粘聚力降低使粉刺松动,排除;3、由于抗角化作用,破坏厌氧环境,从而破坏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的生存,间接地发挥抗炎作用;4、抑制瘢痕的形成;80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寻常痤疮

使用方法

先洗面15~30分钟再涂擦,为减少红斑和刺痛、眼角、鼻、口要避用,用温水肥皂洗面,每日不超过2次,给药头几周可能出现红斑脱皮等,必要时可暂停,亦可隔日给药,3~6周内新丘疹和脓疱可突然出现,但到8~12周损害开始痊愈。

一般选择剂型与浓度为:轻度、白肤色、干皮肤0.05%霜中度、白肤色、微油皮肤0.01%胶重度、白肤色、油皮肤0.025%胶81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色素性疾病

作用

1、消散角质细胞的色素颗粒;2、干扰色素的传递;3、促进表皮的转换率;使正常皮肤稍微变浅,但不出现色素过度脱失。最好与遮光剂联用。主要用于黄褐斑,亦可用于炎症后色素沉着、Riehl's黑变病、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等。82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老年粉刺

0.1%溶液,6~8周消失。继续治疗1次/2~3d。粉刺痣

0.1%维A酸,外用3~4周,继续治疗1次/2~3d。线状疣状痣

0.1%软膏,1次/d或qod,共4个月,治好后1次/w。跖疣

2%维A酸膏,共用4~6周。83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胼胝

0.1%维A酸软膏,疗程3周,维持治疗1~2次/w。掌跖角化

0.1%洗剂或0.05%霜剂,2次/d,或封包可增强疗效。维持治疗1~2次/w。痊愈时间与受累面积成正比。鱼鳞病

0.1%软膏。黑棘皮病

0.1%软膏,2次/d。

84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扁平苔藓0.05%或0.1%,2次/d,疗程3周。维持治疗可防止复发。传染性软疣0.1%与0.05%霜,2次/d,2周内痊愈。地图舌0.1%溶液,2次/d,4~5天内痊愈。但有复发。瘢痕疙瘩

0.05%溶液,2次/d,至少3个月,有一定效果。85可编辑课件PPT维A酸的临床应用光老化皮肤

0.05%或0.025%霜,2次/d,外用于面、胸部。慢性日光损伤

0.05%,疗程平均25个月。预防皮质激素所致皮肤萎缩

0.05%。(逆转表皮和皮下组织萎缩,增加已减低的氨基葡聚糖水平,迅速恢复纤维粘连蛋白、胶元、非胶元蛋白)。86可编辑课件PPT七、本科外用制剂87可编辑课件PPT霜剂2%樟脑霜50g/0.2%地塞米松霜30g/5%硫磺霜50g/维生素E霜30g/10%二氧化硅霜30g/5%二氧化钛霜30g/0.6%抗脂洁尔霜30g/0.05%去氯霜(复方醋酸曲安奈德软膏)30g/益母草霜30g/88可编辑课件PPT酊醑剂0.1%升汞醑100ml/2%水甘醑(水杨酸甘油酊)100ml/二号醑(痱子水)100ml/5%水杨酸酊(水醑)100ml/6%123醑(复方苯甲酸酊)100ml/复方薄荷脑醑(止痒醑)100ml/复方间苯二胺醑(无色卡)100ml/生发醑100ml/甲癣药水(复方水杨酸酊)30ml/白芷酊100ml/89可编辑课件PPT膏剂、糊剂5%水杨酸软膏30g/10%硫磺软膏50g/5%樟脑软膏30g/1%蒽林软膏30g/5%煤焦油软膏30g/阿昔洛韦软膏10g/冷水软膏(冷水丹)30g/10%尿素软膏30g/5%硫磺糊膏30g/90可编辑课件PPT洗剂、粉剂、油剂、溶液5%水杨酸硫磺洗剂(水硫洗)100ml/复方炉甘石洗剂(一号洗)200ml/复方氧化锌粉(一号粉)60g/足粉60g/50%氧化锌油60g/金霉素甘油30ml/醋酸铅30g/止痒洗剂300ml/清疣洗剂300ml/91可编辑课件PPT

第二节内用疗法

92可编辑课件PPT

一、抗组胺药93可编辑课件PPT关于组胺及抗组胺药物……Dale和Laidlaw于20世纪早期首先发现组胺在速发性反应中的作用Bestal于1927年从动物体内分离出组胺苯海拉明于1937年作为第一个抗组胺药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20多种不同的H1受体拮抗剂和100多种含有抗组胺成分的产品可用于临床94可编辑课件PPT组胺

参与炎症与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存在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细胞的颗粒中;受到免疫性原因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后,细胞中的颗粒及其内容被排出;炎性介质: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前列腺素……95可编辑课件PPT

组胺受体

组胺与靶器官结合的特殊部位

组胺受体分为

—H1受体

主要存在于真皮小血管,呼吸道及消化道亦有少量。

—H2受体主要存在于胃粘膜细胞及白细胞,皮肤有少量(主要位于真皮深层的中等大小血管壁上)。

—H3受体广泛存在于器官和组织中,皮肤中亦有少量。96可编辑课件PPT组胺与受体结合后的生物效应(1)刺激H1受体--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明显扩张

--血管通透性亢进,引起皮肤粘膜发红、肿胀

--平滑肌收缩--……97可编辑课件PPT组胺与受体结合后的生物效应(2)刺激H2受体--血管通透性亢进--平滑肌弛缓--心肌收缩增强,加快心率--胃酸分泌亢进--唾液、胰液、泪液、气管分泌物等外分泌亢进

--可抑制T细胞增生反应,抑制迟发性超敏

--提高肥大细胞内cAMP,抑制其释放组胺98可编辑课件PPT组胺与受体结合后的生物效应(3)刺激H3受体--抑制组胺合成及释放H3受体拮抗剂组胺H3受体

胞浆cAMP组胺合成和释放H3受体激动剂(N2-甲基组胺)99可编辑课件PPT抗组织胺药

能通过与组胺之间竞争性结合组胺受体,从而在组织内受体水平拮抗组胺作用的一类药物。理想的抗组胺药:

强抗组胺作用抗炎症作用心脏安全性中枢神经系统安全性疗效好100可编辑课件PPT抗组胺药的分类

第一代抗组胺药扑尔敏、克敏嗪、非拉根、安他乐、多虑平、苯海拉明、赛庚定、曲普立定、克玛斯丁、、H1受体拮抗剂苯茚胺

第二代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斯咪唑、艾巴斯丁、氮卓斯丁、阿化斯丁、咪唑斯汀、甲噻吩嗪、非索非那丁、美喹他嗪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H3受体拮抗剂(动物试验阶段)甲双咪胍101可编辑课件PPT抗组胺药的基本药理作用抗组胺抗乙酰胆碱(阿托品样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晕动抗呕吐,抗咳嗽抗惊厥局部麻醉作用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组胺合成及释放(负反馈)抑制T细胞增生,抑制细胞超敏反应102可编辑课件PPT

抗组胺药的应用(原则性与合理性)以药效动力学原理为依据

组胺不是过敏反应的唯一介质,据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以药代动力学为依据

应了解每个药物的药代学,如:吸收速度,代谢情况,组织分布浓度,排泄等,以及时调整方案。以药物相互作用为依据联合用药--H1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

不同代、不同族药物的联合。

--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应仔细权衡后者的利弊效应。

103可编辑课件PPTH1受体拮抗剂的化学分类乙醇胺类

苯海拉明、吡咯醇胺、烷基胺类

氯苯那敏(扑尔敏)乙烯二胺类

曲吡那敏(去敏灵)、安他心(敌安)、环类或哌嗪类

安他乐、去氯羟嗪、安其敏、敏可嗪、脑益嗪西替利嗪、酚噻嗪类

异丙嗪、美喹他嗪哌啶类

赛庚定、氯雷他定、阿斯咪唑、非索他丁、依巴斯丁、左卡巴斯丁、特非那丁、咪唑斯丁吡咯烷类

曲普立定、阿化斯丁、克玛斯丁其他

多虑平、氮卓斯丁104可编辑课件PPT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特点除作用于H1受体,还能阻断胆碱能受体、肾上腺能受体、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口服易吸收,15~60分钟后起效。一次给药一般可维持3~6小时。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由肾脏24小时内完全排泄。105可编辑课件PPT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分子量较小,具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乏力、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抑制作用。因抗胆碱作用,可致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等。有的药物如异丙嗪、赛庚定、苯海拉明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心率失常)。106可编辑课件PPT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禁忌症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

-司机-航班调度员

-高空作业者-任何需要体力或注意力进行技术性活动者

-打字员-飞行员不应在夜班时入睡的人员

-护理人员-值班人员-其他正在服用其他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者如酒精、苯二氮卓类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体弱的老年人107可编辑课件PPT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的特点化学结构与第一代完全不同,通常伴有长链。主要选择性作用于外周H1受体,分子量大,脂溶性低,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产生或仅有轻微嗜睡作用。口服吸收好,一次给药可维持12~24小时,每日一般只需服药一次。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其代谢产物亦具有活性。抗胆碱能作用很小或无。108可编辑课件PPT常用H1受体拮抗剂(1)药名持续作用时间成人用量用法副作用扑尔敏4-6h4mg3次/d口服嗜睡10mg1~2次/d肌注苯海拉明4-6h25~50mg3次/d口服明显嗜睡,青光20mg1~2次/d肌注眼慎用多虑平25mg1~次3/d口服嗜睡,口干,青光眼、孕妇、儿童忌用赛庚啶4-6h2~4mg3次/d口服明显嗜睡,青光眼禁用去氯羟嗪4-6h25~50mg3次/d口服嗜睡,可致畸羟嗪4-6h25mg3次/d口服嗜睡作用明显异丙嗪12.5~25mg3次/d口服明显嗜睡,青光眼25~50mg1次/d肌注肝肾功能不良慎用酮替芬1mg2次/d口服镇静,嗜睡,头晕,口干109可编辑课件PPT常用H1受体拮抗剂(2)药名持续作用时间成人用量用法副作用阿斯咪唑24h3mg3次/d口服孕妇慎用,忌与唑类10mg1次/d口服抗真菌药合用。特非那丁12-24h60mg2次/d口服忌与红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偶见头痛、口干。氯雷他定18-24h10mg1次/d口服婴幼儿、孕妇哺乳期慎用。西替利嗪24h10mg1次/d口服同上。美喹他嗪18h5mg2次/d口服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咪唑斯汀24h10mg1次/d口服几无嗜睡。依巴斯汀15-19h10mg1次/d口服头疼、口干、嗜睡。忌与红霉素、唑类抗真菌药合用。地氯雷他定27h5mg1次/d口服疲倦、口干、头痛。110可编辑课件PPT

H2受体拮抗剂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尼扎替丁由于H2受体存在的细胞不同,受组胺激动后的效应亦不同,因此使用H2受体拮抗剂后的作用也不同

对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的质疑:

1、皮肤H2受体存在的数量比H1受体要少得多;2、H1受体主要分布于表皮浅层小血管上,而H2受体主要分布于较大血管,且部位较深,其药物效应亦应有区别;3、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可产生利、弊两种效应:可阻断组胺对皮肤H2受体的激动,抑制过敏反应;由于阻断组胺对肥大细胞的反馈效应,促进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加重过敏反应;111可编辑课件PPT

二、皮质激素112可编辑课件PPT

作用1、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质及炎症细胞的产生与激活;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肉芽组织形成;2、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吞噬处理;溶解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反应;减少组胺和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3、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应激性,对抗内毒素;退热作用;4、抗休克作用: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稳定溶酶体膜;113可编辑课件PPT皮科适应症急性或危及生命的皮肤病:如急性重症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并发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多发性蜂蛰伤病情较严重的皮肤病:

如重症多形红斑、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病程长而病损广泛的皮肤病:

如疱疹样脓疱病、银屑病的红皮病型和泛发性脓疱型病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需长期治疗的皮肤病:

如SLE、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各型天疱疮、过敏性血管炎、Wegener肉芽肿、Letter—Siwe病114可编辑课件PPT常用疗法(1)短程疗法1、一般剂量的短程疗法

适应症:机体过敏反应较强或症状较重者,如过敏性休克、药疹、急性接触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等。

用法:强的松30~60mg/d,分次口服;或氢可100~300mg/d,静滴;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疗程1~3周。2、较大剂量的短程疗法适应症:急需抢救的危重病人,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性喉头水肿等。

用法:氢可,第一日300~500mg,最大可至1000mg,第二日200~300mg,第三日100~200mg,疗程3~5天,可突然停药。115可编辑课件PPT常用疗法(2)中程疗法适应症: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变较广而又短期不易控制的疾病,如角层下脓疱病、坏疽性脓皮病等。

用法:强的松30~60mg/d,分次口服;或氢可100~300mg/d,静滴,1周后或病情减轻后逐渐减量,一般5~7天减5~10mg,疗程1~2个月。长程疗法

适应症:病程长、反复发作、累及多器官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如SLE、皮肌炎、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用法:疗程常需半年至1年或更长时间。116可编辑课件PPT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类库欣综合征)

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薄而有紫纹、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低血钾、女性男性化(多毛、长胡子、闭经、嗓音粗等)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类肾上腺危象)

低血压、低血糖、昏迷、休克等

(长期用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突然停药后,如遇重症感染、创伤、过劳等应激情况时可发生功能减退,严重者则见危象)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溃疡病诱发精神症状117可编辑课件PPT

血液学代谢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肥胖症单核细胞减少生长障碍淋巴细胞减少Na+、K+丢失嗜酸性白细胞减少高血糖、尿糖

精神神经

胰腺炎假瘫

眼科病

高血压精神失常青光眼骨质疏松

躁狂后囊下白内障高甘油三酯血症

皮肤病

柯兴症样外紫癜/易损伤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膨胀纹消化系

萎缩溃疡、出血、穿孔痤疮/酒渣鼻

传染病毛细血管扩张对细菌、深部真菌易感性增加

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与合并症118可编辑课件PPT

三、抗真菌药119可编辑课件PPT灰黄霉素(Griseofulvin)适应症

对皮肤癣菌有效。治疗头癣(包括脓癣)的首选药,也可用于损害广泛的体癣、股癣和叠瓦癣。禁忌症

肝功能异常、妊娠、卟啉病、光敏感、红斑狼疮、青霉素过敏等。用法

成人0.6g/d,分2次餐后服,微粒灰黄霉素减半;10~15mg/(kg.d)。体股癣、头癣2~4周,叠瓦癣4~6周。高脂肪饮食有助于药物吸收。120可编辑课件PPT灰黄霉素(2)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大便稀薄等。

神经精神反应:头痛、嗜睡、眩晕、失眠、困乏、周围神经炎等。

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红斑狼疮样皮疹、过敏性紫癜,有时与青霉素交叉过敏。

其他毒性反应:肝肿大、GPT升高、蛋白尿、暂时性白细胞减少、心动过速、皮肤潮红等。121可编辑课件PPT制霉菌素(Nystatin)适应症:胃肠道念珠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也可治疗肺部和尿路真菌感染。口服不吸收。用法:口服。成人50万~100万U,4次/d;儿童5万~10万U/kg,用于防治胃肠道念珠菌病。粉针(1万U/g滑石粉)、洗剂(1万~5万U/ml炉甘石洗剂)、混悬液(本品100万~500万U、甘油20ml,蒸馏水加至100ml)用于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多聚醛制霉菌素5万U加生理盐水2ml或20~50ml用于气雾吸入或膀胱冲洗,治疗肺部和尿路念珠菌感染。不良反应:轻微恶心、食欲减退,大剂量口服可出现呕吐、腹泻。122可编辑课件PPT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适应症:对皮肤粘膜的真菌感染和由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菌、镰刀菌、孢子丝菌、着色真菌及双相菌引起的严重内脏和全身感染都有较好疗效。为最重要的广谱抗真菌抗生素。禁忌症:严重肝、肾、心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即刻反应:发热、寒战、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快速给药可有胸闷、窒息感、心动过速、室颤、惊厥甚至休克。内脏损害:肝、肾、心肌损害。电解质紊乱:主要为低血钾。其他精神神经反应:焦虑、皮疹等。静脉炎。123可编辑课件PPT两性霉素B(2)用法:全身应用:0.5~1.5mg/(kg.d),总量2~4g(肺部感染,总量可减一半),疗程约为2~4个月。静滴,开始为0.1mg/kg,按患者耐受情况渐增,每隔数日增加5~10mg,一般达每日30~40mg维持量,最高不超过50mg。注射用水(5~10mg/ml)配制后加入5~10%葡萄糖液(禁用生理盐水),500ml中以不超过20mg为宜,6h滴完。应避光。静滴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阿司匹林,必要时加入氢可25mg或地塞米松2~5mg,以防用药的不良反应。

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局部应用:溶于注射用水,浓度为0.2~0.3%,喷雾,2次/d,可用1~2个月。124可编辑课件PPT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适应症:用于念珠菌、隐球菌、球拟酵母等引起的感染,对曲霉、孢子丝菌和着色真菌也有效,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共用是目前严重真菌感染的首选疗法。禁忌症:

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孕妇慎用。用法:50~150mg/(kg.d),分4次口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注意骨髓抑制作用。125可编辑课件PPT碘化钾(PotassiumIodide)适应症:

孢子丝菌病的首选,其他深部真菌病的辅助治疗。禁忌症:

麻风、结核、甲状腺肿大、碘过敏者。用法:

10%溶液10ml,每日3次,饭后或与牛奶同服。5%碘化钾10~2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15~30天。儿童剂量20~50mg/d。不良反应:

刺激消化道粘膜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口中金属味;碘过敏所致“碘伤风”;腮腺肿胀;碘疹;126可编辑课件PPT酮康唑(Ketoconazole)适应症:花斑癣、念珠菌病、皮肤癣菌病等。禁忌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不能与利福平及制酸剂同服。用法:

花斑癣:0.2g,1次/d,连用14天。预防再感染每月服3天,0.2g/次。阴道念珠菌病:0.2g,1次/d,连用10~14天。CMCC:0.2g,1次/d,连用6~12个月。不良反应:

胃肠道不适;性欲减退、精液减少、男性乳房女性化;长期服用有肝毒性;可致畸;127可编辑课件PPT伊曲康唑(Itraconazole)适应症:

几乎所有的病原真菌。禁忌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不与环孢菌素、特非那丁、地高辛、利福平等及制酸剂同服。用法:

花斑癣:200mg/d,顿服,连用7天;头癣:3~5mg(kg.d),连用4~6周;体股癣、手足癣:0.1g/d,连用15天或0.2g/d,连用7天;甲真菌病:0.2g/d,连7天,停3周,连用2~4疗程;不良反应:轻度胃肠道反应。128可编辑课件PPT特比萘芬(Terbinafine)适应症:

杀真菌剂。可抗皮肤癣菌、霉菌、某些酵母菌;禁忌症:

哺乳期和妊娠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减少剂量。用法:

体股癣、手足癣:0.25g/d,连用2~4周;甲癣:0.25g/d,连用7天后改为隔日1次,不良反应:

轻度胃肠道反应,偶有皮肤过敏、口中异味感。129可编辑课件PPT氟康唑(Fluconazol)适应症:

皮肤癣菌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及预防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二重真菌感染。禁忌症:

哺乳期妇女和妊娠妇女避免使用;16岁以下不推荐使用。同服利福平应增加剂量。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耐药。不良反应: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症状。130可编辑课件PPT氟康唑(2)用法:

隐球菌病:首剂400mg,顿服,以后200~400mg/d;

口咽部、食道念珠菌病:50~100mg/d,连续1~4周;

阴道念珠菌病:150mg,顿服;

花斑癣:0.2g/d,连用7天;

甲癣:150mg,每周1次,连用3个月以上;

体股癣、手足癣及皮肤念珠菌病:50mg/d,或150mg/周,连续2~4周,足癣可用6周;

预防免疫功能低下者的二重感染:50mg/d;口服和静滴均为1次/d,互换剂型时无须改变剂量。

若年龄>1岁、肾功能正常患儿必须使用时,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剂量为1~2mg/(kg.d),系统性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为3~6mg/(kg.d)。肾功能不全者酌减。131可编辑课件PPT某些抗真菌药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

两性霉素B+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5—氟脲嘧啶+酮康唑;5—氟脲嘧啶+氟康唑;体外拮抗

两性霉素B+酮康唑;132可编辑课件PPT

四、维A酸类133可编辑课件PPT概述维A酸类药物应用于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