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X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厘米和米不多,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不

过学生一般都有一根20厘米长的小尺子,从尺子上可以看到厘米。所以教材想

从厘米讲起,然后再讲米,以及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材采用出示实例的方法,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注意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了

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知道I米等于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X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长度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

率,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难点: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教学关犍】:

给学生充分体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

使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新授+机动2课时=共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

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X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

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一张宽为1厘米的纸条。

学生:学生尺,剪刀,宽为1厘米的纸条,1角硬币若干枚,回形针若干个,

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

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

这时教师可以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究竟这两根纸条哪根长呢?"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

一把米尺,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下。然后开始量纸条的长度,

用红粉笔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横放的纸条的长度标出来,用白粉笔把竖放的纸条

的长度标出来。分别告诉学生从0刻度到红色标记这一段是横放的纸条的长度,

从0刻度到白色标记这一段是竖放的纸条的长度。然后提问:

"哪根纸条长?"(横放的纸条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要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

需要用尺去量。接着再问:

“要想知道我们用的铅笔的长度该怎么办?要想知道粉笔的长度该怎么

办?"

"对,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如果要量像铅笔、粉笔这些

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学习用厘米

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尺。

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线叫

刻度线,然后提问:

"你们的尺上有几种刻度线?"

"有哪些数字?"

"每个数字都对着哪种刻度线?"

"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

之后,教师在尺上边比划边告诉学生:

“从0到1的长度是1厘米,从1至IJ2的长度也是1厘米……每相邻两个

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认识1厘米、几厘米。

(1)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刚才我们知道了从0到1是1厘米。"

再从0指至U2,从0指至IJ3……提问:"那么从0至!]2是几厘米?从。至I」3

呢?……"让学生在自己的尺上先找到0刻度,再在尺上指出1厘米、2厘米、

3厘米……的长度,要说出从哪儿到哪儿。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先让学生在自己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3面,

说明例1下面的那条线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②教师拿出一颗图针,也让学生拿出一颗,与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通过

比使学生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让学生在尺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④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3.用厘米量。

(1)估量纸条长度。

教师出示5厘米长的纸条,同时让学生也拿出比较短的那根纸条,说:"刚

才你们量过自己的食指大约有1厘米宽现在估计一下你们拿出的纸条是几个食

指宽,也就是有几厘米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讲解:"你们估计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尺量一量,

那么怎样用米尺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2)用尺量纸条。

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

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纸条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纸条的右端对着5,

那么它就是5厘米」

②让学生看例2,把纸条的长度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③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量自己的纸条。学生量时,教师要注意巡视,看学生

是否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对于不正确的量法要加以组正。

④启发引导学生说说量纸条的方法。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厘米,会用尺量纸条的长度了,那么量别的物

体长度的方法是不是与量纸条一样呢?是的,不论是量什么物体的长度都要把尺

的0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下面我

们就来做几个量物体长度的练习J

1.做教科书第2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一的第3题。

(1)做第1题。

让学生看看图中的这枝铅笔是几厘米。横线上应该填几,为什么?启发学生

说出因为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铅笔的右端对着刻度8,所以铅笔的长是

8厘米。

(2)指导学生做第2题:让学生拿出比较长的那根纸条,量出3厘米、5

厘米、10厘米,用小剪刀剪下来给大家看。

(3)指导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分别

量出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瓶盒的高,把量的结果填在书上。教师指名问

几个学生是怎样量的。

2.活动题。

①量手掌宽:教师领着学生量。让学生伸出左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把

尺放在手掌最宽处,尺的0刻度对准手掌的左边,看右边对着刻度几,手掌宽就

是几厘米。然后把个人量的结果记在教科书上。

②量1扎长:让学生把中指对准尺的0刻度,大拇指使劲张开,张开到最

大限度时,看大拇指对着刻度几,1扎长就是几厘米。把自己的一扎长记在书上。

③量三角形的边长:让学生先量水平位置的那条边,再量另外两条边,同时,

告诉学生无论要量的长度摆放的位置如何,量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把要量的

长度的左端对准尺的0刻度,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四、新课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去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

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短时,要把物体的左端

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第二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3,练习一的第4~6题。

【教学目的】:

L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量

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

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师:一把米尺、一把折尺、一盘卷尺。

生:一根3米长的绳子,一把1米长的尺或1米长的小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

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

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然后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

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

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

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

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三、新课学习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

长度是1米,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或小棍比一比看到什么地方是1

米。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

看。

(2)认识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一把折尺,把它拉直,告诉学生这是一把折尺,把它拉直正好是1

米。这种尺子可以折叠,携带比较方便,也叫米尺。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折尺上

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

"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

学生齐读两遍。

课间活动。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

离。然后请两名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量时,要告诉学生要量的物体的左端要对

准卷尺的0刻度,尺子要放手拉直,看右端对着卷尺上的刻度几米多少厘米,要

量的物体的长度就是几米多少厘米。学生量完后,把结果告诉大家,大家把它记

在教科书上。

(2)让学生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度,看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4题第2、3两小题。

第4题的第3个测量活动,可以让学生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小床的长度,填

在教科书上。课桌的宽可以让学生量自己的课桌。

五、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

度。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

么尺去量比较方便?量时要从哪里量起?量到哪里?"

六、作业:

(1)用卷尺量自己的床是几米几几厘米?

(2)「7第6题

第三课时线段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例4,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仔细、准确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一把米尺、一块三角板。

生:一把1直尺、一条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两

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指出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板书:

麻点乂而点

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判断例5中的三个图形是不是线段为什么?并指出每条

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不同的线段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

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看一看周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做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3.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一条线段。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然后开始量线段的长度,边

量边讲解:

"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

数,现在这条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多少。这条线段就是多少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教科书上例5中线段的长度。

4.教学例4。

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

起,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5.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他们再量一

量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

二、巩固练习

1.做第7页第10题。指导学生要先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再比较。

2.做练习一的第8题:全班练习,个别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3、画一条长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做练习一的第9题。

三、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怎样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以及怎样画

线段,谁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量线段的长度?怎样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

段?要从尺的哪儿画起?画到刻度几厘米的地方?(指名回答。)

L(线段是一条直的,有2个端点)量线段的长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

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子上刻度线。

2、量4厘米长的线段要从尺的零刻度画起,画到刻度是4厘米的地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计算。

【教学目标】:

I.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理解算理,

掌握方法。

3.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难点:L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教学关键】:

L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要求。

【课时安排】:新授6课时+机动3课时=共9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材的能力、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和全年级的小朋友去郊游好吗?(出示主题图)可是四个班只

有两辆车,怎么办呀?

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

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例1、例2

(1)让学独立完成: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

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的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请四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其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做。

请板演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小组讨论

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来的,列竖式时你有什么要提醒

大家的?请小朋友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学生汇报。

2、教学例3

(1)36+34=70

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

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

十,再算十位上的合起来就是

3+3=6,6+1=7,70o

(2)36+35

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坐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

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

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是都是从个位

算起,不是从十位算起?

小结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

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

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L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

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他到家电城看看好吗?

谁为它介绍一下商品?

它只有90元。请你帮宛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2、皮卡丘谢谢大家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

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材的小朋友还要负责

批改,最后还请你们评价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14页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

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

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

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

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

有标价。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课堂小结:

1、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X

2、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2)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5+3454+3361+978+264+735+22

77-1256-536-1019-947-1739-7

二、应用题练习

1、出示题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

少人?(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

怎么列式?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和问题)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出示图:球鞋45元足球34元

谁先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谁能根据刚才的那道题,利用上面的条件

也编出一道应用题?

列式计算

3、解决课本15页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请四人小组一

起讨论解决。

三、课外练习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难点】: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你知道20RR年的奥运会在哪个城市申办吗?

问:北京比其他城市多多少票?(或者:其他城市比北京少多

少票?)

2、让学生一边问一边列式

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

二、新课

1、讨论:56-22怎么算?

A、口算

B、列竖式

2、请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们怎样把竖式写在算术本上?在黑板上示范

3、学生四人小组互相提问,并列竖式解答问题。

学生展示

三、练习

课本19页的做一做,每一题。自己独立完成,请学生到黑板上做。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35-863-426-7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52-2179-37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

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

(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

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

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

得38是正确的。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

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

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在笔算时,当位上的6减8不够减时,也要从十位上拿出1,叫做从十位上

退1,这时十位上是几减几?为什么是4减1?引导学生回忆操作过程,从6根

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

合起来,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这样说,从十位退1,十位上的数

就少了1,为了不忘记从十位退1,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一个退位点(用

红粉笔)

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9页例3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i+M: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书:50-24

(1)首先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相同的数位对齐)

板书竖式,从哪位算起?个位上0减4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一)

也就是从十位借一,和个位上的0组成10,现在就可以减了,10-4=6,个位上

写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4-2=2个位上写2。

(3)四人小组讨论: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①相同的数位要对齐;②从

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三、巩固练习

L出示题目第21页的第六题,分别让学生说出个位够减不用向十位借一,

让学生说出计算正确,但书写不对,十位算得的0不用写,让学生说出最好打上

退位点,防止忘记,出错。

2、4人小组分工合作,解决第21页的第7题,做完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

是怎么做的。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8题,说明先写上得数,再连线

四、课后作业:第11题,写出竖式

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教练习课1

【教学目标】:

在学生清楚退位减法的法则的基础上,能基本表达出笔算减法应注意什么问

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两道题,45-2775-57

2、把两题写在黑板上,边写边让学生说:

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哪位开始减,个位不够怎么办?

二、课堂练说

1、刚才你是怎么计算的?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清楚,表达最完整?

2、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很好,就你举手推荐他说。

3、课本练习三第一题。

4、练习三第二题

三、课外作业

第20页第8题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教练习课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会根据条件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本22页第10、13

【教学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商场买东西吗?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今天看谁能用所学过的

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1、小明妈妈开了个杂货店,但是一时粗心忘记标价钱了,现在价格都在这

里,谁想上来帮助小明做这个买卖游戏?

2、让学生抽一张钱,问:你想买什么东西?生选,再问:如果找回你38

元,你知道他值多少钱吗?(学生列竖式)

3、请学生上来表演,然后向大家提出问题。

4、谁能把它编成应用题?

5、谁来列式解决它?

6、做第十题,注意写单位和答。

小结:只要条件足够就能报导出问题,然后我们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来列式解

答。

二、练习第十三题

指导看图,这图告诉我们什么事?

给我们提了几个条件?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让他们把所需条件说清楚。请你们选择两

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同桌说一说,把自己的问题配上条件编成一道应用题

第五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第P23例4用数学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口算:

3+74+95+67+812+6

13-727-836-547-263-5

2、计算:45+4956-27

二、新授

1、教学例4

出示挂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请你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指出:对评比牌前面的灌树挡住了,你有办法知道每个班红旗获得情况

吗?

2、小组讨论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看条件。

3、小组汇报

如:二(2)班16-3=13(面)

注意:强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4、问:谁知道二(1)班、二(2)班得几面红旗呢?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没办法知道。因为被树挡住了。

问:那他们可能得几面红旗呢?

你是在怎么知道的?

三、练习

1、P23做一做

2、练习四第1—4题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19+2846-3739-1648-22

二、用数学

1、第14页第7题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9+8=16+9=23+7=65+6=

43-5=21-9=36-7=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

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RR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5062537145

273625391938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和相应"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简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本26页“摘西瓜"和课本27页“运西瓜”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720+1737+50

15-645+861-20

23+522-634-9

2.提问:"下面各题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8+5=17-8-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26页的例L

先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应该怎样列

式?"

(1)指名叫学生说出列式后,教师板书:28+34+23=

教师:"这道题要我们算什么?有几个加数?"(要我们把三个数加起来,有

三个加数。)

教师:”三个数连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个数连加,要先把前两

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教师:"前两个数是28和34。这两个数相加可以用笔算」

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教师板演。

教师:"算完了没有?""还要怎样算?"(还要把得数62与第三个加数23

相加。)

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教师板演。

教师:”因为做第二步计算时,是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62再加上23,所以

为了写起来简便,我们可以把第二步计算的竖式接在第一步计算的竖式下面"教

师板书。

教师:"现在做完了吗?"(算完了,还要把最后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等号的

后面。)教师板书:85

(2)让学生做例1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

得对不对。

2.教学教科书第27页的例2。

教师板书:例2:85-40-26=

教师:"这道题要我们算什么?怎样算?”

指名叫学生口述,列竖式并计算。先分步列竖式计算,教师板演。

教师:"如果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该怎样写?"指名叫学生口述,教师

板演。

教师:"我们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可以用竖式计算,而有些题比

较简单,就可以用口算。比如,例2中的第一步是两位数减整十数,85减40

可以直接口算出得45,第二步用45减26,再用竖式计算。以后我们做题时,

可以根据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情况,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不必每一步计算都写竖

式」

课间活动。

三、独立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27页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第1题,要提醒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每一题中哪一步要写竖式,哪一步可以不

写竖式用口算。

第2题,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得数。

四、教学小结

今天学的是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减两个数计算,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

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加、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加、减起,遇到哪一步能口算的,就用口算。

五、巩固练习:练习五中的1-3题。

第二课时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内容】:

第28页例3、例4和"做T故”的习题,练习一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计算的加减混合式题和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

合式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下面的式题,指名学生口算,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8+5=33-9-20=

43-5+20=27-(15-6)=

二、新课

1、教学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

(1)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28页看例3,指名问学生:"例3是一道什么

样的计算题?应该怎样计算?"(是加减混合计算题,应按从左向右顺序计算。)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第一步,用竖式算出的得数(39),提问:"第二步

计算的竖式应该怎样写?"(让学生填写第二步计算竖式,并把得数写在横式等

号的后面。)

提问:"这道题的竖式有简便写法吗?”(让学生把简便写法的竖式填完全。)

(2)让学生做例3下面"做TiT的习题。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需要笔算的要写竖式,遇到某一步

能口算的,就不必写竖式。

学生做完,可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算,全班集体订正。

2.教学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

教师出示:72-(47+16)=

提问:"这道题是什么样的计算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带小

括号的加减混合计算题,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用72减去括号里的得数。)

指名学生口述如何写竖式,教师板书如下。

教师把最后的得数9写在横式等号后面以后,用手指着两个竖式提问:"这

道题有简便写法吗?

能不能把两个竖式合起来写?

让学生发表意见,然后教师归纳:"因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63在第二步计

算中要做减数,要用72减去63,所以第二步计算的竖式不能接在第一步的竖式

下面。这道题的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因此,我们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题的竖式都有简便写法。

课间活动。

3、练习:P292、4

三、独立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五的6-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混合计算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下面的式题,指名学生口算,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4-(17+28)=26+(86-59)

二、练习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3.第8题,争夺红旗,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取得红旗。

4.第9题

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第四课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课本P31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

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

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4。

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

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1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

(31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

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

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

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L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

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

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

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

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课本P36、3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