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团订制第二学期学情监测试卷(NHSY)七年级历史(BBRJ)测试范围:1-14课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1.隋统一之初,原陈朝的强宗大族仍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与隋中央之间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冲突。为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隋炀帝时()A.兴兵灭陈朝B.开通大运河C.设置安西都护府D.完善三省六部制2.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是历朝唯一的选官制度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C.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开创这一做法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完善三省六部制度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5.下述唐诗中的场景说明唐朝()李白《少年行二首》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白居易《胡旋舞》西域歌舞名胡旋,传入宫掖靡长安。李颀《听安万善吹篝巢歌》南山截竹为翳巢,此乐本自龟兹出。A.长安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B.统治者奉行民族平等政策C.民族交往丰富了中原民众生活D.少数民族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6.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宦官专权B.政局动荡C.内重外轻D.武将专权7.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句描绘了唐朝的()A.农业的进步B.商业繁荣C.手工业成就D.社会风气8.唐朝制作螺钿镜时,是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阿富汗的蓝宝石镶嵌在铜镜背面,构成五彩斑斓的图案。该铜镜可以佐证()唐•螺钿例镜A.绘画手法的娴熟B.中外交流的史实C.农业技术的先进D.统治阶级的腐朽9.北宋时期,政府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多次拆分。如表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可说明,北宋时()至道三年(997年)天禧四年(1020年)宣和末年(1125年)15路18路26路A.知州的权力被分散B.路级长官的职权被削弱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D.国家疆域范围扩大10.史载,宋代帝王“日阅三卷”,以至乡童“朝诵暮弦”,时人甚至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由此可见,宋代()A.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推崇B.崇文风气成为社会时尚C.地方治理重在文化教育D.国家教育体制十分完备1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A.西夏、辽、金B.西夏、辽、蒙古C.南宋、辽、蒙古D.西夏、辽、南宋12.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以宋高宗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官爵,追封岳飞鄂王,改葬栖霞岭,修墓立祠,千秋祭祀。立祠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A.组织抗元斗争,捍卫南宋尊严B.推动宋夏和谈,加强边界互市C.抵抗金兵入侵,保卫百姓安宁D.反击安史叛军,结束混乱局面13.南宋《陶记》记载:“陶,昔三百余座。蜒填之器,洁白不疵,故蓄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从此“饶玉”成为瓷都瓷器的代称。文中的下划线处应是()A.汝窑B.哥窑C.定窑D.景德镇14.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哪一地区()A.山东B.四川C.河北D.新疆15.《元史》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据材料可以判断元朝()A.崛起于西域一带B.是游牧文明取代农耕文明C.实行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D.完成了全国统一16.元代专门设置站户负责驿站事务,为过往的使臣提供马匹、食物等,中原汉地的驿站由汉族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担任,东北森林、冰雪地带的驿站则用狗站。这反映了元朝驿站()A.与市场联系紧密B.管理方式很灵活C.促进了民族交融D.带动了经济发展17.《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B.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18.“她是宋代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她”是()A.辛弃疾B.苏轼C.李清照D.关汉卿19.针对明朝的读书状况,当时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说:“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以为捷径者入”。据此分析,袁了凡想表达的是()A.只需要读四书五经B.读书人多离经叛道C.需考查诗赋的内容D.八股取士有负面性20.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A.兵部B.吏部C.刑部D.锦衣卫二、非选择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24题6分,25题6分,共30分)21.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材料四(宋代)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2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此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1分)(5)综上所述,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1分)22.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赞普是谁?(2分)材料二: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依据所学,指出宋真宗时期北宋与辽议和达成了哪一盟约?据材料二回答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分)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2分)23.发展、包容的态度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向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摘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把域外文化带人唐土”或“把唐文化传向四方”的史实一例。(1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2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是如何影响世界,并指出谁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唐宋元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1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管军事)、提举常平司(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除安抚司外,统称“监司”。——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500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权并存、互相割据纷争、战乱频发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所管辖地区各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因此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也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摘自《元朝疆域治理的历史借鉴》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些措施?(1分)(2)据材料二,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疆域管理制度是什么?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体现出什么特点?(2分)(3)朱元璋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所提及的“君相之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4)综上,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1分)25.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战争与和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时战时和、战与和相互交织或交叉进行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期民族关系唐太宗时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唐玄宗时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中宗时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去大批丝绸锦缎,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她还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盟约。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攻打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并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阅读材料,从“战争”“和平”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集团订制第二学期学情监测试卷(NHSY)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BBRJ)一、选择题(20分)1-5BDCAC6-10DCBCB11-15AADBD16-20BBCDD二、非选择题(30分)21.(6分)(1)措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选用廉吏;注重节俭;注重发展生产。(任答一点即可,1分)(2)主要表现:城市商业突破了市坊空间界限和时间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1分)(3)趋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原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人南迁给南方补充了充足的劳动力,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对农业和水利的重视等等。(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4)因素: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航海技术的改进。宋代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发展。(任答一点即可,1分)(5)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推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