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_第1页
探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_第2页
探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_第3页
探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_第4页
探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全球化发展影响下,劳动素养已然成为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该背景下,国家一再强调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表明“各阶段教学都要做到以学校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共育机制”;此外,也有众多教育家表示“在人的塑造与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教育缺一不可”。所以,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劳动教育,学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将家庭和社会纳入教育体系中,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劳动能力、劳动素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一、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重要意义(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家校社合作,小学生能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明确劳动教育价值并非是为了获得报酬,而是一种展现自身价值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途径。从这点来看,家校社合作共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极为有利,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也能使之真正认识到劳动、创新、合作的重要性。简单来讲,协同共育视角下,学校、家庭与社区都能鼓励学生主体寻找劳动创新方法,同时劳动教育指导过程中也会将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劳动合作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样教学则可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此外,随着参与的劳动活动增多,小学生也能意识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其形成良好社会责任感和正确劳动观念的关键所在。(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家校社协同教育可以打破以往劳动教育的局限性,将该项教育在家庭和社会实践中体现。对小学生来讲,面对不同的劳动内容,其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加深,并且通过参与社会劳动,也能对社会运作机制有更深的了解,感受不同的社会角色,提高社会适应力。家校社协同共育具有这一作用,是因劳动任务中学生通过与同学、家庭成员和社会伙伴共同合作,能够学会怎样与人进行交流、怎样分工合作、怎样进行协调,这些能力对其日后融入社会都十分重要。简要说明便是,家校社合作组织劳动教育可使小学生在不同情境和环境下接触各种类型的劳动,这样则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其环境适应能力。(三)有助于教育共同体作用发挥通过将学校劳动教育逐步拓展至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形成教育共同体,既能保证小学生在学校里系统化接受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使之通过家庭与社会实践深化劳动教育认知。此外,学校专业教育、家庭传统技能以及社会资源之间的深度融合,也可以在创新劳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群体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最重要的是,学习共同体形成,三方也能保持目标一致,如学校注重知识讲解、家庭强调品德培养、学校关注实际运用等,以该模式教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劳动教育的精准落实,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多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实施现存问题(一)家校社对共育存在认知偏差伴随“双减”政策推行,在“让学校回归教育主阵地”这一要求下,我们经常会从不同方面听到“教育就应该全权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这一说法。在这种错误思想影响下,导致学校、社会、家庭之间也呈现一种分裂状态,从而对育人质量提升也造成极大阻碍,只有尽快形成三方共育局势,才能将学生的劳动教育贯穿到各个方面。可事实却是,受固化理念影响,部分家长缺乏协同共育意识,并且因为家校社三方合作育人责任边界不明,所以协同共育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相互推诿等现象,这一切均是由认知偏差所引起。(二)缺少家校社三方信息交流平台家校社合作需要彼此深入沟通、深入交流、深入合作,但实际工作中,能够支撑三方交流合作的平台十分有限,以至于协同共育中经常会有彼此分离的情况发生。以往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时多以单向输出为主,很少会进行双向互动,因为彼此双方沟通不够深入,家庭也逐渐成为“局外人”,这样自然也难以配合学校完成相关劳动教育任务。此外,因为与社会方面沟通不足,所以各种社会资源也未能被学校引入到劳动教育中,这也导致劳动教育呈现出教育资源短缺和实践教育不足等情况。(三)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单一是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现存问题。从评价主体方面来讲,教师是劳动教育的主要评价者,至于社会和家庭则未能参与到劳动教育平台之中,可以说家庭、社会在教育评价实施环节话语权和参与权偏低;对评价指标而言,部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会有“重知识与技能,轻素养和情感”的情况出现;劳动评价方式单一体现在整个评价中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对于学生劳动参与状态则并不重视,此外,部分学校会选择以笔试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测评,固定的答题框架与知识要点则成为评价依据。这种单一化评价除了会影响劳动教育成效外,也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对其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三、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实施策略(一)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面对全新教育要求开展劳动教育,应当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劳动观为根本,通过指导学生主体亲自参与各种劳动任务,可让其在学会尊重劳动成果的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劳动创新是美好生活创造的关键。不仅如此,劳动教育也能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之在专业化教育和指导过程中能够精准树立劳动价值观,形成优良作风,提升劳动能力。为达成该教育目标,家校社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认知,明确劳动教育本质,革新育人观念。协同共育视角下,家校社所秉持的劳动教育宗旨和立场应是一致的,切记不可因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首先,学校要树立在各个方面渗透劳动教育的科学育人观念,将原本“与劳分离”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与劳融合”;家庭教育也要打破“唯分数论”,重视劳动教育,发挥榜样作用,引领学生参与劳动,由此在家庭内部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同时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完成劳动教育目标,巧设各种家庭劳动任务;社会要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借助新、老媒体宣传正确劳动观,这样可使整个社会环境呈现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二)协同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劳动教育计划是保证家校社协同共育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由学校牵头,与家庭及社会合作制定劳动教育计划,能够确保该项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同时也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实现综合发展。例如,在分析劳动教育要求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后,可邀请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或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入校共同商议、制定劳动计划:如加强跨学科融合,将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内容巧妙融合,以此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此外,劳动技术教育专项课程中也要以实践教育为主,精准设计多样化劳动活动,如手工制作、种植和维护等。这样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也可使之对劳动有更深入的认知。协同共育视角下,学校可与家庭制定如下劳动计划,如,尝试进行花园种植、整理物品和学习烹饪等。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为各家庭提供建议,从而确保家庭生活中劳动元素能真正融入;在与社会合作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保证劳动教育计划包含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和参观农场等多个方面。通过亲身参加各类型社会实践类的劳动教育,小学生可以在了解社会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实际应用能力。在协同制定教育计划时,需要特别注意有明确目标作为方向,针对小学生的能力基础和成长需求,可将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方法,让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纠正其劳动精神面貌,提高劳动技能水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重视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三)给予专业师资场所支持劳动教育开展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和多元活动场所作为有力支撑,如此方能在组织劳动教育时,使之拥有更多活力和生机。家校社协同共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劳动教育提供相应支持:1.学校层面首先,精准实施基础课程教育。作为育人的主要载体,学校应指导教师对学科教育加以重视,通过在不同基础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元素,可以让小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和语文课程中可引导学生群体对劳动价值与劳动精神进行深入讨论;音乐课程中教导学生演唱《劳动最光荣》;美术课程中则可针对教学内容设置《记得住的乡情——剪纸》《留得住的乡愁——面塑》等劳动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样既能将劳动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劳动教育的机会。其次,开发拓展性课程。在保证基础教育开展同时,学校可依据“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任务,要求教师不断开发探究型、拓展型劳动教育课程。这一举措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渠道和角度感受劳动教育。例如,学校可以从不同视角入手,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开发拓展课程。具体来讲,可在艺术课程中引入彩泥、旧物改造等劳动教育内容;在科技类课程中融合机械臂制作、机器人制作等劳动内容。这些劳动性质与体力劳动教育不同,前者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总而言之,借助“拓展型”劳动课程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感受,并使其综合能力也能得到充足训练。最后,学校建立值勤周。学校日常生活中处处皆能体现劳动教育,如通过班级值勤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劳动观念。所谓班级值勤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在校门口、班级门口和食堂门口设置不同值勤岗位,以此方式组织学生劳动,可让学生做到合理分工、认真履职,并且借助这类校园实践劳动也能让学生初步建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2.家庭层面与其他劳动教育场所相比,家庭劳动教育在时间和场地上都有一定优势,并且家庭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鉴于此,在学校指导下家长应积极发挥自身劳动专长,充分利用家庭现有劳动教育资源,做好家庭教育角色,科学培养子女的劳动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与学校深入沟通后,生活中家长可带领子女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收纳、扫地、拖地和制作家常菜等;或者为突出劳动教育趣味性也可在家中组织“劳动竞赛”,爸爸、妈妈和子女分别负责某一区域的劳动任务,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最先完成清扫,整理最干净的人视为获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也能让其感受到自身价值和作用。3.社会层面作为潜在教育资源的一种,社会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皆有深化和拓展作用。为此,家校社协同共育下,社会应配合周边小学积极完成各项劳动教育重任。例如,假期或周末时间可组织家庭大扫除、看望孤寡老人等打卡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丰富劳动经验;此外,学校也可与各周边资源合作,建立“工业+劳动教育”“农业+劳动教育”“企业+劳动教育”的实践场地,不断拓展劳动教育范畴,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四)搭建信息化教育合作平台伴随信息化时代来临,微信、钉钉等早已成为家校社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从协同育人视角来看,现有的部分交流平台都明显缺乏劳动教育板块。因此,为更快、更好地实现消息数据互通互享,可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为辅打造劳动教育云端平台,该平台中可设置“劳动小屋”板块,每位学生的劳动成果与劳动实践情况都要记录其中,同时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形成劳动教育分析表,从而使家长和教师能够对学生劳动参与实情全面掌握;另外,劳动教育云端平台中也要包含信息资源库,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从中筛选相对应的劳动课程,这样也能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五)搭建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劳动教育评价,可以在学生个人思想品德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将“劳动习惯”考核评价纳入;与此同时,也可对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融合应用,确保家长和社会双方也能参与到劳动教育评价中,这样方能全方面检验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首先,过程性评价指向教师可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