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_第1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_第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_第3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_第4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古诗鉴赏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作者: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诗人。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

充实,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诗集《陈伯玉集》等传世。

2.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

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3.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

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

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

4.赏析“念天地之悠悠”:“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

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5.赏析“独怆然而涕下”中“独”字的表达效果:“独”是“独自”的意思,纵

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

情。

6.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

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

怀才不遇的悲叹。

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做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

台的感受,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

愁的情绪。

望岳一一(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2.背景:诗人24岁进士落第,开始了游历生活。此诗是诗人途径山东时所写。

3.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

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

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

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故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我一定要登临泰山

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了设问,写远望所

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

之广、气势之大。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哪个字用得妙?“钟”的意思是聚集,运用拟

人的修辞,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

都聚集在泰山,生动形象地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与喜

爱之情。

“割”的意思是分,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两面,形象地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与崇敬之情。

6.尾联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

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主旨: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

抱负,表现了一种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2.背景:30岁任职期满归家途中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广阔视野,感慨万千。

3.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

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4.“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

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

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5.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这里是用典来直抒胸

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

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宣言,表现了诗人

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6.主旨:借景抒情,从自然景象中很自然地提炼出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人不畏

艰难,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不能害怕

眼前的困难,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人生哲理。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词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

俱有很高成就,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其诗语言平易

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

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放翁逸稿》。

2.背景: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很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但他

并不心灰意冷。

3.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足。山

我走在路上,山峦重叠,溪水曲折,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

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了一个村落。春社节日将至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

闻,村民衣着朴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

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的门。

4.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

静、欢跃的情景。“莫笑”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是丰足的意思,

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热情。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山西村山环水绕的优美景色,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既充满了诗意,又包含了深刻的哲

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

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比喻困境中蕴含着希望)

6.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是诗人发

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

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7.主旨:本诗通过写农家的殷勤好客和淳朴的民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之情。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瑁人,号定畲,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

2.译文: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

官浪迹天涯路了。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

养着花儿。

3.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

以“落红”自喻,把辞官归家比作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虽然辞官,但还是

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达了诗人不甘自弃、始终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离别的愁绪和

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作者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

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

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

为。

5.主旨: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

始终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孟

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王维的作品风格清新淡

雅,禅意丰富,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品有《使至塞上》《山居秋

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2.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

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3.本诗赏析:前两句写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

景,营造出静谧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后两句写:虽然“人

不知”,却有明月来相伴,并不感到孤独,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幽美意境。

4.赏析“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

俗的气质。

5.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

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

《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2.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这美妙悠扬的声音,

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

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

3.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字:“暗”有“断续、隐约”之义,那未

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知已打动了许多听众。

4.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夜之宁静,笛

声之悠扬,反衬出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5.赏析“折柳”:“折柳”寓意“惜别怀远”,既指曲名,又代表习俗、情绪,它

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人们心底的乡情和美好的回忆。

6.主旨: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客居洛阳城的夜间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表达了诗

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L作者:岑参[“nsh©n]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七言,风格气势恢弘,想象丰

富,以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基调。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品有《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译文:离开长安已好多天了,回头东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思念远方

的亲人,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擦拭的双袖全都湿透了。骑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

驿使相遇,一时没有纸笔,无法写信,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3.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东望”点明长安故园的位置,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与不舍之情。

4.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泪不干”: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强调了诗人

对长安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5.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中的“逢”字:一是对故园相思眷恋的亲情;二是忠

心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

6.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

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又蕴含着渴望功名之情。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

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

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

文的表达功能。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昌黎先生集》。

2.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3.修辞角度赏析前两句:“知”“斗”运用拟人的修辞,将花草树木拟人化,生动

形象地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4.主旨:诗人通过描写晚春草木为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诗人

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泊秦淮一-(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

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

川文集》。

2.译文:迷蒙的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沙岸(互文手法),入夜,我将

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的

酒楼里唱着《玉树后庭花》。

3.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笼”:“笼”是“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

得形象准确,运用互文手法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

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

诗伤感、忧愁的基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

讽喻晚唐统治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运的关切和忧虑。(或者)运用曲笔

的手法,表面上斥责歌女,实际上在指责听歌的人,讽刺只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

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心中的不满。

5.主旨:本诗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那些不从中吸取

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贾生——(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作者: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言被贬,郁郁不

得志。

2.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的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

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3.从写作手法赏析本诗:诗人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

用。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文帝和贾生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是探讨天下百姓的问

题,是讽刺,是抑。

4.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可怜”:“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诗人托

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统治者不能

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5.主旨:这首诗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

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

诗人。

2.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深处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3.赏析“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

喜剧色彩,富有幽熬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

明对比,因此说“赚”-一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

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4.修辞角度赏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放出”和“拦”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5.分析“莫言下岭便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