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检测(十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是: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这反映了()A.“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解析:选C“左”倾思想是冒进、脱离现实的激进思想,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中苏两国关系,不能体现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巩固,故B项错误;从“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可知中苏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分歧,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一开始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错误。2.“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改善同日本关系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新中国为了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新中国初期一直到1972年之前,日本都紧随美国对华持敌视态度,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新中国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倾向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因为在1950年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符合参加不结盟运动的条件,故D项错误。3.(2018·滨州模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这次会议()A.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判定,这里所指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这是一次由世界五大国参与的国际会议,很显然它并不能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并结合所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可知,这次会议成就的取得有利于新中国国际声誉的提高,故B项正确;这次会议并未起到彻底瓦解世界殖民体系的作用,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这里指的是1961年正式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4.1971年10月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当联合国会议大厅的电子计票牌显示最终表决结果时,人们立刻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欢呼声汇聚在一起,犹如大的波涛,汹涌澎湃,回荡在会议大厅,经久不息。这是人们在欢庆()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C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故选C项。5.尼克松总统曾说,“中美两国人民可以来往,结果只好批准该代表团(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人民重新开始了往来;小球是毛主席打过去的,门打开了。”这反映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显著特点是()A.民间往来推动了官方的交往B.地缘关系变动撬动中美两国走近C.经贸往来推动中美坚冰融化D.毛泽东打开中美外交关系的大门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通过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信息可知其特点为以民间往来推动官方交往,故A项正确。6.“弘扬‘上海精神’……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这说明“上海精神”()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B.以和平解决国家争端为目标C.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解析:选C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倡导建立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结合材料信息“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可知,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并非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可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旨在维护地区和平,但不是解决国家争端的组织,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不包括亚洲所有国家,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60年代前半期,中国政府与蒙古、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五国圆满地解决了边界问题。其中,中蒙有四千多公里的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再加上两国间的历史纠葛,蒙古对中国的戒心较重。为此,中方确定了以下谈判原则: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摘编自《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三二战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而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引发了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材料四过去14年,上合组织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之路,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构建和谐地区,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和上合组织事务,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以及对外开放原则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共同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李克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上的致辞(2015年12月14日)(1)分析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外交政策及意义。(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立场。(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6分)(4)据材料四,上合组织14年的经验对我国今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何借鉴意义?(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提出审查国民政府的条约,按其内容分别对待,属于“另起炉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内容回答“另起炉灶”的意义。第(2)问,材料二中考虑到历史上“边界从未划定,地形复杂”,在现实方面“基本维持现状,稍作调整”;既坚持维护国家领土利益的原则性,又在“争议地区,按目前管辖情况,照顾双方边民利益和感情”;“通过友好协商,进行适当调整,求得公平解决”,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可知,要发挥美国在中日关系交往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还要“求同存异”加强沟通;此外,要警惕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第(4)问,从材料四中的信息“睦邻友好、合作共赢”“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以协商一致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始终奉行不结盟、不对抗”概括。答案:(1)政策:“另起炉灶”。意义:它使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