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族史概要》教学大纲1、课程编号:24030007/240300102、课程名称:《中国民族史概要》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4、开课对象:历史学专业5、课程类型:必修课6、课程介绍:中国民族史概要是中央民族大学最具特色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东北、北方草原、西北、西藏、西南、中东南地区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活动,内容涉及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国民族历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民族史的基本史料和研究状况;分析其在中国历史上彼此交融并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使其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分析与研究中国民族史。7、主讲教师:尚衍斌、奇文瑛、赵令志、胡绍华、苍铭8、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与难点

东北民族史概要(21课时)

第一章

东北地区民族历史概况(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区概况第二节民族历史概况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东北地理,以及东北分布的现代民族。重点与难点:本讲不是简单的民族历史介绍,而是通过对东北地理环境与族系对应关系的了解,掌握民族史中民族与时、空互动的思维方法。这是本讲的重点与难点。第二章

东北原始居民(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远古人类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东北民族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通过对东北远古人类来源,及其远古文化的了解,以理解东北四大族系雏形期的情况。难点在于东北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和、及其原因。教学要求:

掌握当堂的教学重点,翻阅介绍的书籍,预习下节内容。第三章

夫余与东胡系(8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秽貊——夫余系(3课时)

1.秽貊

2.夫余

3.高句骊第二节东胡系(5课时)

1.乌桓

2.鲜卑

3.契丹4.室韦教学要求:掌握当堂的教学重点,翻阅介绍的书籍,预习下节内容。重点与难点:夫余系的重点是通过所处地理位置的分析,掌握夫余系的政治特征及其与中原的密切关系。东胡系的要点是了解东胡系的分布与不同于夫余的(游牧)文化特;掌握其分衍各族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文化。以鲜卑与契丹族历史为重点。第四章

肃慎系(7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肃慎、挹娄和勿吉

第二节

靺鞨与女真

1.粟末靺鞨与渤海国

2.黑水靺鞨与金朝第三节满族的形成与发展

1.明代女真与后金的建立

2.皇太极与清朝的确立

3.入关后满族的变化4.满族文化教学要求: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肃慎系是一个历史悠久又未有间断的族系,通过对其历代分衍出的民族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族系的历史渊源关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道理。这是重点一;此外通过掌握各族的历史文化,也能让学生理解族系文化传承和涵化关系。第五章

明清至近代东北的其它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朝鲜族第二节

鄂伦春族第三节

鄂温克族第四节

锡伯族第五节

赫哲族第六节

达斡尔族教学要求: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出近代东北民族依然是以上三个族系分衔的结果。了解各族的历史与文化及其现代状况。

北方草原民族史概要(6学时)

第六章

蒙古地区民族历史概况(1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区概况第二节

民族历史概况教学要求:掌握重点,预习新课,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本讲重点掌握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各族的族系隶属,及其民族文化特征。第七章

匈奴(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族源与分布第二节

匈奴的兴衰第三节

汉匈关系教学要求:考虑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准备讨论,翻阅参考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河套的地域优势与匈奴的兴起;以及匈奴与两汉的关系。第八章

蒙古族(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蒙古族的族源与兴起

第二节成吉斯汗与蒙古汗国

第三节明清时期的蒙古族

第四节蒙古族经济与文化教学要求:翻阅参考书,思考问题。重点与难点:蒙古族历史悠久,本讲重点以时间顺序勾勒清蒙古族历史发展的脉络,及其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文化。

西北民族史概要(27学时)第九章

月氏与乌孙历史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月氏一、月氏的名称与起源二、月氏的居地问题三、月氏迁徙与贵霜王朝的建立四、月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五、月氏的文化与习俗第二节乌孙一、乌孙的起源及相关史料二、乌孙国建立的时间与人口问题三、乌孙国的经济特点与社会性质四、乌孙的族属与语言问题五、乌孙政权与汉朝的交往教学要求:学生应当阅读《史记》《汉书》中有关月氏、乌孙的史料,并结合考古文献了解其历史脉络及其在域外所建政权情况,认识二者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古代西北民族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重点与难点:理清月氏、乌孙民族兴起的背景及其西迁的原因,了解乌孙与月氏的族源与语言。第十章

西域诸国及其它游牧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西域诸国一、西域、中亚、新疆诸概念

二、西域三十六国的名称及其分布三、西域三十六国居民的族属问题四、两汉政权与西域各国的关系第二节西域游牧各族一、羌族二、姑师人与车师前王国三、西域境内之柔然四、厌哒第三节丝绸之路一、丝绸之路的缘起二、丝绸之路的变迁教学要求:学生应当掌握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辖及西域境内各游牧民族的活动。弄清古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线路及其不同时期的变迁。重点与难点:难点是正确理解西域三十六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难点是西域古代居民的人种问题及其文化属性。第十一章突厥汗国史(3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突厥的崛起及其先世史一、突厥的名称及其居地问题二、汉文史籍中有关突厥记载的分析三、“狼生”传说与突厥图腾崇拜第二节前突厥汗国一、突厥汗国的建立及其相关制度二、突厥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第三节后突厥汗国一、突厥汗国的分裂及其原因分析二、突厥与唐王朝关系第四节突厥文化一、突厥石人墓及葬俗二、突厥制度文化对回鹘、蒙古社会的影响三、突厥文字及其碑铭研究介绍教学要求:通过对突厥史料的辨析了解突厥的兴起,及其对西域古代社会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要掌握突厥历史的基本脉络及其与唐王朝之关系;突厥社会制度对其他游牧民族的影响;难点是突厥部落的分布及其与突厥语部族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十二章回纥(鹘)汗国史概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回纥汗国的建立一、名称与族源问题二、回纥汗国建立的时间问题第二节回纥汗国的强盛与衰亡一、回纥汗国强盛的原因二、回纥汗国与突厥、唐朝之关系

三、回纥汗国的衰亡及其原因分析

四、回鹘人西迁及其对西域社会变迁的影响第三节回纥汗国的经济与文化一、游牧经济与城市建设二、回鹘文及其碑铭研究三、回鹘人的宗教信仰教学要求:掌握有关回鹘历史的基本史料;了解回鹘与突厥及唐朝的关系、明了汗国衰亡的原因;熟悉其西迁所导致西域社会的变迁。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要理清回纥(鹘)的族源问题及汗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难点是总结漠北回鹘汗国社会制度的特点。第十三章哈拉汗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哈拉汗王朝的建立及其汗统一、葱岭西回鹘与哈拉汗朝的建立二、哈拉汗朝的名称及疆域问题三、哈拉汗王朝的汗统第二节

哈拉汗王朝历史概述一、有关穆斯林文献及研究状况介绍二、萨曼王朝与哈拉汗政权的关系三、东、西哈拉汗王朝的分裂与统一第三节哈拉汗王朝经济社会制度一、“双王制”二、“伊克塔制”

第四节

哈拉汗王朝的灭亡及原因分析

一、哈拉汗朝的灭亡

二、原因分析

第五节

哈拉汗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一、桃花石、秦的含义

二、东部汗国与中原王朝的紧密联系第六节哈拉汗王朝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二、文化教学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该王朝的建立、分裂与灭亡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体制与政策、统治的特点;考察汗国与其他中亚政权的关系,伊斯兰教传入的历史背景;熟悉哈拉汗王朝时期与中原王朝交往的基本情况。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哈拉汗朝建立者的汗统、政治体制;哈拉汗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难点是哈拉汗王朝基本史实的考定。第十四章西辽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西辽王朝的建立一、哈剌契丹与“后辽”的概念二、耶律大石与西辽的建立第二节

西辽的发展一、西辽的扩张与南下二、西辽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西辽中后期的历史及其衰亡一、西辽中后期历史基本线索二、直鲁古篡权三、

西辽灭亡第四节

西辽国家组织和基本政策一、国家组织二、基本政策第五节西辽社会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二、文化教学要求:学生要认真阅读《辽史·天祚帝纪》及前人有关西辽的研究成果;全面把握西辽时期统治的特点,学会对此进行客观评价;探讨汉文化在西辽时期所起的作用。重点与难点:着重要掌握的知识点是西辽建立的原因与文化,以及西辽国家组织和基本政策的制定和变化;难点有二,一是西辽时期中亚社会的汉文化何以得到迅速提升,西辽王朝的社会制度与辽代的异同。第十五章西夏王朝(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党项羌族的崛起与建国一、党项羌族的崛起二、西夏建国第二节

西夏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生活一、西夏的政治制度二、西夏的经济生活第三节

西夏王朝的文化一、西夏文字的形成与西夏古文献二、党项羌人的宗教信仰三、蒙古灭西夏及党项羌人的去向四、蒙古军队征伐西夏五、西夏王朝灭亡及其在元朝的活教学要求:阅读《宋史》中有关西夏的记载文字,列举出西夏王朝的重大事件;根据《中国史纲要》中有关西夏的内容,每个学生写出约800字的西夏史概要以备查。重点与难点:明确羌与党项羌的区别,了解西夏王朝建立的原因及其与宋、辽、金诸朝代的关系以及西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十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各族(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维吾尔族一、元代畏兀儿人的历史文化及贡献二、明代畏兀儿与明代的关系

三、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与清王朝的统一第二节

回族史概述一、回回一词的含义二、回回的族源问题三、回回民族形成的时间问题四、回族的文化特点与宗教信仰第三节哈萨克族一、名称与族源二、哈萨克族的形成与发展第四节其他突厥语族各民族一、柯尔克孜族

二、乌孜别克族三、塔塔儿族四、塔吉克族五、撒拉族六、保安族

教学要求:阅读元明清时期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史料,总结元代畏兀儿人的历史贡献;理清维吾尔族在清王朝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梳理西域突厥语诸民族的突厥化过程及其宗教特点。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系统理解元明清时期突厥语各民族的历史线索;难点是正确判断天山南路维吾尔族与其他游牧民族及清王朝之间的关系;回族形成的时间等问题。

西藏地区各民族(12学时)

第十七章:西藏地区各民族基本情况(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藏地区各民族基本情况第二节西藏地区各民族的族源和族称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西藏地区有几个民族和各民族的族源和族称。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都在族源。第十八章

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历史简述(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门巴族、珞巴族古代历史简述第二节

藏族古代历史简述第三节

藏族近现代农奴制社会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西藏3个民族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藏族近现代社会的特点。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吐蕃奴隶制政权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农奴制的形成和发展;元、明、清中央王朝对藏族地区统治不断加强;近现代藏族的社会政治制度。难点是吐蕃奴隶制政权的建立及治理措施;清朝对藏族地区统治的深入;近现代藏族社会的特点。

西南地区各民族(30学时)第十九章西南民族的起源(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南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第二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起源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西南民族地区主要分布有17个民族以及这17个民族的族源和族称。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要掌握17个民族的起源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称呼。难点是17个民族的起源较难掌握。第二十章秦汉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西南民族的原始社会第二节

西南夷第三节

南中夷帅大姓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西南夷的族属、汉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汉朝实行的初郡政策及其该政策的历史作用。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西南夷各民族的族属,汉朝实行的初郡政策的内容和历史作用。第二十一章唐宋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南诏国第二节

大理国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南诏国的建立、南诏的对外扩张、南诏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大理国的建立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南诏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南诏国对唐朝的影响;大理国的经济发展。第二十二章

元明清时期的西南各民族社会(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云南行省的建立第二节

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

改土归流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西南各民族社会的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云南行省建立的经过、土司制度的建立和明朝土司制度的内容,土司制度的影响;改土归流的条件、经过及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内容以及土司制度的历史作用;改土归流的条件、影响;对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的评价。第二十三章西南民族的近代社会(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西南各民族近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第二节

西南各民族的原始社会残余第三节

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第四节

傣族的封建领主制社会第五节

西南民族的文化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近代西南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保留的原始残余、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各种社会形态的特征以及对其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保留原始残余、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的特征,这些特征对西南民族产生过什么影响。

中南东南地区各民族(12学时)

第二十四章百越族系民族(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百越族系民族的分布及其特征第二节

俚僚第三节

壮侗语族各民族社会的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百越族系民族的来源、特点、百越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百越系统民族的共同特征,壮族、侗族、布依族社会的发展。第二十五章苗瑶语族各民族(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苗瑶语族各民族的来源及分布第二节

苗瑶畲各民族社会的发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苗瑶畲各民族的来源,苗瑶等族社会的发展情况。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苗瑶语族的族源和苗瑶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土家族、京族、高山族(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家族第二节

京族第三节

高山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家族的来源和土家族社会的发展,京族的来源和台湾的9种人。9、作业与考核方式

一:期中布置论文写作或者读书报告。占总成绩的30%二: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三:平时考核多样化:课堂讨论;实践教学考核;指导学生课件制作及试讲;指导学生撰写研究综述或资料综述,占总成绩的10%。

10、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陈连开主编:《中国民族史纲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以上都可以作为教材。《中国民族史纲要》是本系民族史教研室老师合作撰写的,不仅内容体例适宜用于教材,还是诸位教师的多年研究成果和教学心得的集合。《中国民族史概要》为后出,体例与前书一致,又注意到文化内容的充实。近几年前书难得,遂又以后书为教材。参考书目:东北部分(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古典刊行会本1931年。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阿桂等:《盛京通志》,民国六年铅印本。万福鳞等:《黑龙江志稿》,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长顺等:《吉林通志》,光绪十七年刊本。吴廷燮等:《奉天通志》东北文史丛书本。张穆:《蒙古游牧记》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1984年点校本。王钟翰:《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金毓黻:《东北通史》上编

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翻印本。林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满族简史》编写组:《满族简史》,中华书局1979年。(还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