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园林技术专业代码:410202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农林牧渔大类(41)林业类(4102)农林牧渔业(A)建筑业(E)林业工程技术人员(1-55)园艺技术人员(1-73)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景观设计员;园林植物生产技术员等施工员、花卉园艺工、AUTOCAD高级应用工程师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建筑、房地产等行业,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设计与植物、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岗位。(二)培养规格1、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干创业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职、爱岗、敬业。(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有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习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科学;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3)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素养、专业思想牢固;对岗位工作任务具有较强领悟性;能迅速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或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能创造性地开展专业工作。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爱好。(4)身体心理素质:具备自我认识自我锻炼的意识,具备良好的习惯;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工作、与人相处好。2、知识(1)公共知识:①具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②具备本专业必备的英语、计算机等文化知识。③具备法律常识,生活中遵纪守法,工作中能掌握园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园林企业规章制度,并能自觉遵守;(2)专业知识:①主要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知识;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植物繁育的基本原理;园林苗木养护管理知识。②园林规划设计知识;园林制图知识;③测绘仪器、园林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性能;④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知识;⑤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知识、工程招投标与预算知识;3、能力(1)通用能力:①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具备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应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和阅读能力;③具备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进行文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④具有终身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⑤具有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媒体,收集、加工、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2)专业能力:①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的种类,具备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能力;②具备园林设计图、施工图、效果图及设计方案文本的制作能力;③具备园林工程施工员、资料员、工程监理等岗位能力;④具备花艺设计、制作技能,并具有花艺经营与管理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能制作小型的景观设计方案;⑥具备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预决算等能力。⑦学生在校期间,除必须获得的毕业证书、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至少还需获得施工员、花卉园艺工、AUTOCAD高级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六、课程设置(一)课程体系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

(技能)课程两大部分。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素质拓展课。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具有基本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课程是基于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景观设计员、园林植物生产技术员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按“岗位能力→知识、素质、技能→课程”线索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是以植物类课程为基础,定位施工员(资料员)、花卉园艺工等的主要工作岗位,构建其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11门,计修32学分,495学时,占总学时的

19.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8学时)、体育(108学时)、军事理论(30学时)、健康教育(16学时)、劳动教育(16学时)、英语(128学时)、形势与政策(7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45学时)、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16学时)、就业与创业指导(16学时)。2、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基础课9门,计修34学分,565学时,占总学时的20.9%。园林工程结构与材料(68学时)、草坪建植与养护(56学时)、园林设计初步(45学时)、效果图制作(68学时)、园林植物养护管理(68学时)、园林工程测量(68学时)、方案制作(68学时)、施工图设计与制作(56学时)、花卉栽培技术(68学时)。(2)专业核心课6门,计修26学分,416学时,占总学时的16.3%。园林植物(96学时)、园林CAD(60学时)、园林规划与设计(68学时)、园林工程技术(68学时)、植物配置与造景(68学时)、园林项目管理(56学时)。(3)专业拓展课4门,计修10学分,144学时,占总学时的5.5%。花艺设计(56学时)、园林建设法规(56学时)。人际关系学(16学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6学时)、应用文写作(16学时)、大学语文(16学时)4门任选2门。3、实习、实训与职业实践顶岗实习(750学时,第七、八学期),计修30学分,占总学时的28.9%。专业课程综合实训(第一、二、四学期),共78学时,计修3学分,占总学时的3.0%;职业实践分为职业体验(20学时,第三学期)、岗位见习(20学时,第六学期)、专业综合实训(80学时,第五学期)、入学教育和军训(44学时,第一学期),共计164学时,计修8学分,占总学时的6.3%。(二)核心课程内容1、园林植物本门课程共96学时,6学分,第一、二学期开设。《园林植物》是园林技术专业职业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识别、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园林植物的识别及应用等五个部分,这些内容与园林工程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岗位结合非常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和观赏树木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园林项目施工、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等基础性的技术服务。2、园林CAD本门课程共60学时,4学分,第一学期开设。《园林CAD》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根据项目式教学模式,以AutoCAD2016为绘图工具,通过适量的图例完成教学任务,避免了过多枯燥的理论和不常用的内容,强调知识的应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各类园林图纸,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园林类图纸的电脑辅助绘图技能,能较熟练地完成园林规划设计平面图、施工图及彩平图的绘制及园林效果图的后期制作与处理。结合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园林施工员、设计员等工作奠定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3、园林工程技术本门课程共68学时,4学分,第四学期开设。《园林工程技术》是园林工程专业当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职业性。它是集工程原理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艺术审美修养和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技术为一体的交叉课程。主要学习园林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要求能熟练运用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方法,能合理地分析和解决林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能正确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4、园林项目管理本门课程共56学时,4学分,第五学期开设。《园林项目管理》是园林设计专业学习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使本专业学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园林工程施工成品的养护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全面内容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把握,具有对常见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遵法守法、按规定操作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施工员、资料员等岗位。5、园林规划设计本门课程共68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开设。《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属专业技能必修课,与园林中的其他各门课程联系紧密。本课程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园林规划设计图纸的设计、能够绘制相关的园林设计图纸、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简单的设计概算。在实际工作中它也是进行园林施工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各类园林绿地类型的设计方案,具备独立完成园林规划设计任务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能够通过各类设计图纸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能够编写绿化设计说明书;能够进行简单的投资匡算;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注等知识,结合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园林设计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6、植物配置与造景本门课程共68学时,4学分,第四学期开设。《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要素的结合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組景。在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搭配时,能够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了解园林植物较深刻的内涵,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表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学期教学考核入学教育军训实训实习机动总计(周)1151211202171112034441711120514141206447182208115420总计6352153310128(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表2: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形式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理论9561:1.73实验、实训9061656毕业顶岗实习750共计(学时)2612课内总学时1862

(三)教学进程表表3: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分类序号课程名称授课时间分配课程性质考试考查学分标准每周授课时间分配合计其中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理论实训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2周15周1周17周1周4周17周1周14周4周4周18周15周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396必修13入学教育和军训3*15/专业认知课程综合实训(《园林植物》10课时,《手绘基础》8课时,《园林工程制图》8课时)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实训(《园林植物》8课时,《园林规划与设计》12课时,《花卉栽培技术》6课时)职业体验专业技能课程综合实训(《园林工程技术》12课时,《植物配置与造景》8课时,《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6课时专业综合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30周)+3周毕业考核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8608必修244*17/3形势与政策77必修1,2,30.5/3*1/4*14英语1286464必修18445体育(基础、选项、专项)1084104必修162226军事理论3030必修227健康教育1616必修1,21/2*88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1616必修1229计算机应用基础452124必修13310就业与创业指导1616必修512*8/11劳动教育1688必修512*2/2*2/2*2//2*4小计49528121431.5专业基础课12园林工程结构与材料684224必修43413园林设计初步452124必修13314花卉栽培技术684424必修24415园林工程测量684028必修24416效果图制作683236必修24417方案制作682444必修44418园林养护与管理685216必修44419施工图设计与制作561640必修54420草坪建植与养护564214必修544小计56531325034专业核心课21园林植物966036必修1/263322园林CAD602436必修14423园林规划设计684226必修24424园林工程技术684820必修44425植物配置与造景684424必修44426园林项目管理564412必修544小计41626215426专业拓展课27花艺设计562432必修54428园林建设政策与法规564412必修54429人际关系学二选一1616选修512*8/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616选修512*8/31应用文写作二选一1616选修512*8/32大学语文1616选修512*8/小计1441004410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75030其他242844262620268020周学时222626252626262225总学时2612956662750毕业考试科目园林植物每学期开课门数8776园林规划与设计考试门次2343园林工程技术考查门次5443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表4

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序号实践教学环节项

目周数合计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1专业基础课园林工程结构与材料1724242园林设计初步1726243花卉栽培技术1724244园林工程测量1728285效果图制作1736366方案制作1744447园林植物养护管理1716168施工图设计与制作1440409草坪建植与养护14141410专业核心课园林植物15,1736181811园林CAD15363612园林规划设计17262613园林工程技术17202014植物配置与造景17242415园林项目管理14121216专业拓展课花艺设计14323217园林建设法规14121218综合实训专业认知课程综合实训1262619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实训1262620专业技能课程综合实训1262621实践任务职业体验4202022岗位见习4202023专业综合实训4808021顶岗实习30750750合

计13981041302018419020750八、实施与保障(一)师资队伍1、“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1)有适应“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确保生师比不高于18:1;(2)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要达到60%以上;(3)专业课教师每年须有一至二个月(可累计)时间到行业、企业一线参加相对应的专业生产实践;(4)具有园林技术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园林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将先进技术应用于园林技术专业教育和生产实践;有一定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5)能胜任所承担的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2、专业带头人须有专业带头人1~2名,可从园林设计或园林工程生产一线外聘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双师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园林行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2)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并有2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园林生产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3)在园林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一定的学术地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承担院(校)级以上相关的教科研课题、或获得院(校)级以上教科研奖励;(4)学术思想活跃,掌握园林行业前沿学术动向,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5)承担过院(校)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6)能够为园林技术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并与其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3.骨干教师队伍专业须有骨干教师3~5人,可从行业外聘骨干教师2~3名。骨干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并具有较为深厚的园林技术专业知识、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双师素质”特色突出,具有讲师以上专业职称,并有中级及以上行业职称或近5年有2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园林行业一线参加实际工作经历;能够在教学、教改、实践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发挥重要的作用。(3)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熟知园林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4、兼职教师队伍须来自于园林行业一线,掌握园林行业的先进技术,具有丰富的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项目管理等实践经验,能承担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取得执业资格;(2)具有园林技术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能胜任园林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3)参加过学校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培训,有正式聘任手续,并相对稳定;(4)身体健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二)教学设施1、创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直接参与社会服务为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行业岗位技能要求,按景观行业标准建设国内先进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建成将达到显著提升专业实训条件、覆盖专业群、校企资源合理共享、服务于社会并为省内职业高中做示范的目标。通过吸收企业与学校共建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内工学结合平台,接触园林景观相关工程项目,参考行业文化背景,进行基地形象和环境建设,营造既像企业车间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实训氛围,使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接受锻炼,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其设计成果直接为社会服务,打造区域领先的园林景观设计平台。2、完善和建设生产性校内基地根据本专业核心技能,本着装备先进的原则,充实生产性校内基地中园林植物基本技能、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3大类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种苗生产、园林植物栽培管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绘图、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测量、园林工程施工等9大实训项目的实训设备。3、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和建设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场所为了使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需要建立充分、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园林专业已经与安徽中徽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性校企合作关系,并先后与合肥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蓝斯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巢湖市光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合肥袭人连锁花店等单位签有校企合作协议。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主要技术骨干为外聘教师,校企双方之间应就本专业课程建设、培养目标、实践性教学、实训技能开展等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构建学生从课堂到生产一线的“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参与企业的工作,直接接受企业规章的管理,并能得到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辅导;增强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减轻了学校的教学压力;企业减少了成本,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教师也得到了企业实践的锻炼机会,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动态,这种校企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教师都受益的局面。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寻求更多校企合作的模式,专业近期除已批准建立的“校中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之外,还计划与中徽园林、蓝斯凯园林等公司共建“厂中校”——园林花卉培育中心。通过这些校内外实训条件的建立,不仅能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生产一线技能训练的无缝对接,还能更好的发挥园林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三)教学资源1、教材的选用专业课程教材选用以国家规划教材为主,教材编写的体系要合理、内容要实用,尤其侧重技能训练;既能满足教学,又能保证学生自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个专业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工作以及校本教材建设,并给予相应的奖励。2、专业图书建设专业课教师为学院图书馆提供一些自己相关课程的图书资料目录,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学习的条件。3、数字化大力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进行微课、幕课等教学模式的资源库建设,建议学院可以建设本校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平台推广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四)教学方法1、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理论教学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探索实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2、理论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将知识碎片化,利用网络这个大的信息平台迅速进行推广与学习,能够将课堂“翻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所以,本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在教学中,也积极的探索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方法包括:“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微课教学、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3、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专业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全面实施以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专业技术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行小班、小组教学,注重学生的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和团队协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建立以“自主式的教学活动”、“多层次的实践形式”、“综合性的能力培训”和“多维化的考核方法”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4、基于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多门专业课综合教学。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模式将一个模块内的几门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实现模块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系统性教学,最后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或“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多门课程完成一系列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试行渐进式模块化教学体系内的分段式教学。将能力培养有明显先后逻辑顺序又不能分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学期内采用分阶段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内的渐进式培养。(五)学习评价1、考核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每个课程所需获得的职业能力为考核目的,具体考核形式与过程遵循以下原则:①

注重课程能力目标的获得,多种考核方式并行改革考核模式,打破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实行多种考核方式并行的模式,以每个课程所需获得的职业能力为考核目的,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形成结果,获得相应学分。②

通识教育课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仍以理论考核为主。各门课程可结合课程实际情况,选择考核方式,包括卷面考试、课程学习报告、课程调研报告等;③

专业课以目标考核为主,多种考核方式并行。根据每个专业课所需获得的职业能力,选择最合适的考核方式,包括“以证代考”、以行业操作规范为考核依据的“理论+实践”考核模式、模块化课程综合实训考核、模块化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大作业”考核模式、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④

专业考查课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考查课,可选择该门课程所培养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考核模式,淡化理论考核的权重,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⑤

素质教育课考核结合专业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评定进行。专业拓展课、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课程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评定工作进行,综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创新创业学习报告等进行考核,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2、评价①构建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框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实施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议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并逐步完善量化考核办法。②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质量理所当然应该接受来自于政府、社会、企业等第三方的评价。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制定、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检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等多个方面开展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