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_第1页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_第2页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_第3页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_第4页
CHT 4019-2016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2016-12-29发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ICH/T4019—2016 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代号 4基本规定 25地图分类与数据内容 36数据获取与处理 47地图可视化表达 68元数据要求 69数据更新与维护 710成果验收及质量评定 7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类数据属性结构表 8附录B(资料性附录)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比例、符号与注记要求 附录C(规范性附录)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及检查项 附录D(规范性附录)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的质量评定指标 Ⅲ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1.1—2009.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长安大学、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V为统一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生产及地图发布的技术要求,能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本标准编写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政务电子地图的分类与数据内容、数据获取与处理、地图可视化表达、元数据要求、数据更新与维护、成果验收与质量评定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政务电子地图的编制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4—201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5968—200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521—2001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年版)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CH/Z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1—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T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144—2010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3术语、定义和代号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城市政务电子地图urbangovernmentdigitalmap针对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在线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等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对公共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提取与整合、编码入库及符号化表现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制作而成的适用于网络政务地理信2息服务的地理空间框架底图。与人眼视觉感知一致,反映地表真实的空间关系、时间以及人文社会环境信息等的近地面高分辨率数字影像。[CH/Z1002—2009,定义3.5]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政务地理要素governmentgeographicfeature加载在地图中供各政府部门共享使用的政府决策类和事务类的政务空间信息要素。为管理需要所划分的具有连续性的空间单元,又称管理网格。3.2代号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C条件必选conditionalM必选mandatory4基本规定4.1坐标系统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采用独立坐标系时,应提供与CGCS2000的转换参数。4.2质量要求4.2.1应保证各类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现势性。4.2.2矢量要素的几何类型、分类编码和属性内容应正确,要素间拓扑关系无误。4.2.3地图可视化表达内容应与显示比例尺相适应。34.3安全要求4.3.1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的要求,保证不同设备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性。4.3.2城市政务电子地图发布使用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地图内容审查和数据保密技术处理;在互联网发布使用时,应获得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5地图分类与数据内容5.1地图分类5.1.1城市政务电子地图分为矢量地图、遥感影像地图、实景影像地图、三维地图等类型。5.1.2根据政务应用的需要,可采取单一或组合模式提供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服务。5.2矢量地图5.2.1矢量地图主要包括境界与政区、水系、居民地、交通、山体绿地、公共设施、地名、地址、关注点、政务地理要素、管理单元等数据内容。数据分类详见表1。5.2.2境界与政区、水系、居民地、交通等分类按照GB/T13923—2006的相关规定执行。5.2.3山体绿地分类按照CJJ/T85—2002的相关规定执行。5.2.4公共设施分类按照GB50180—93的相关规定执行。5.2.5地名、地址分类按照GB/T18521—2001的相关规定执行。5.2.6关注点分类按照GB/T4754—2011的相关规定执行。5.2.7政务地理要素分类按照GB/T21063.4—2007的相关规定执行。5.2.8管理单元分为基础管理单元和专业管理单元两类。基础管理单元是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使用的最小、最基本的管理网格;专业管理单元是各政府部门依据管理需要划分的专业网格,可通过对基础管理单元的聚合或沿用来形成。表1矢量地图数据分类中类境界与政区国外地区、国家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其他区域水系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其他水系、房屋、街区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内部山体绿地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金融邮电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市政公用4表1(续)中类地名关注点管理单元5.4.3实景影像地图以可量测实景影像或普通实景影像为主体,可添加热区、多媒体信息等辅助56.1.2数据处理基本要求6.1.2.1应保证各类数据的空间图形、拓扑结构正确,现势性强,逻辑一致。6.1.2.2境界与政区数据处理应以民政勘界测量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和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国情普查等实地调查成果,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6.1.2.3单线水系采集时应注意其密度、网状特征,可适当取舍。面状水系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隐藏水面的部分,保证水系的连通性。面状河流由于各河段的名称不一,应分段录入,以保证属性中河流名称的正确性。6.1.2.4居民地应以栋为单元进行表示。依据数据来源无法单独表示的建筑物,可采用综合房屋和街区形式进行表达。6.1.2.5交通数据处理时应注意铁路、桥梁、道路、立交等不同路段的可视和隐藏属性,交通要素应正确反映实地地物的形态特征,线划光滑。6.1.2.6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的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应执行CJJ/T85—2002的相关规定。6.1.2.7公共设施采集中应保证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的范围界线正确,并收集相关名称、地址、规模、等级等属性信息。6.1.2.8地名数据中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地理位置及附属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应按照GB/T18521—2001的相关规定执行,保证不同比例尺下地名要素的图形一致性,相同名称的地名要素的图形唯一性。6.1.2.9地址数据应命名规范,历史地址分版本存储。地址的点位宜位于建(构)筑物内,且不重合;门牌号码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入口处,楼牌号码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概略中心。宜利用空间定位技术及地址匹配技术,建立标准地址数据库,实现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集成与融合。6.1.2.10关注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应按照GB/T4754—2016的相关规定进行。宜建立关注点与地名数据之间的有机联系。当建筑物内存在多个关注点时,各关注点的点位宜按照实际位置概略采集;当建筑物只存在一个关注点时,关注点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的几何中心;沿街巷关注点的点位宜采集在建筑物沿街巷一侧,并能正确反映关注点的实际位置及顺序。6.1.2.11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建设和发展决策等需要,应按照GB/T21063.4—2007的相关规定进行政务地理要素的数据采集、分类和空间化处理,提升地图服务政府管理的能力,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6.1.2.12按照法定基础、属地管理、对象完整性、边界可识别、空间连续等原则划分统一的基础管理单元。基础管理单元应具有唯一标识,单元之间无缝拼接。专业管理单元由各部门根据不同专业管理需要划分。专业管理单元原则上应由基础管理单元聚合或沿用。管理单元应记录单元划分的初始时间、变更时间和变更原因。6.1.3数据间的拓扑关系6.1.3.1不同要素间的关联、邻接和包含关系应正确。6.1.3.2沿街巷或小区中具有地理标示作用的关注点宜落在相应房屋或街区内。6.1.3.3道路中心线等线状要素应避免出现悬挂点、伪节点和自相交。6.1.3.4地名、地址的点位宜位于主要建筑物内,点位不应重合。6.1.4数据属性结构矢量地图中各类数据的属性结构参见附录A。66.2.2可量测实景影像的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应执行C6.2.3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应执行CJJ/T157—2010、CH/T9015—2012的相关规定。7.4遥感影像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应按照GB/T15968—2008的相关规定执行,显示比例尺应按照CH/Z9011—2011执行。7.5实景影像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应按照CH/Z1002—2009的相关规定执行。1元数据实体集信息2标识信息3限制信息安全限制等级、访问限制、使用限制、用途限制4数据质量信息数据志说明、数据质量说明5维护信息6参照系信息7内容信息数据集说明,包含要素类目、要素类型、要素属性等说明8分发信息8.2.2实景影像地图的元数据应按照CH/Z1002—2008.2.3三维地图的元数据应按照CJJ/T144—2010、CJJ/T157—2010的相关规定执行。79数据更新与维护9.1为保证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的现势性,应定期开展数据更新维护工作。9.2数据更新维护的对象主要包括矢量数据、遥感影像、实景影像、三维模型和元数据等。9.3应结合实际,采取全要素更新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有效、适时的更新维护机制。9.4数据更新维护周期应依据城市发展情况及数据变化情况等来确定。其中应急的核心要素宜动态实时更新,并做好历史数据的版本管理和备份工作。9.5矢量地图数据应每年更新1次,中心城区宜每年更新1~2次;遥感影像地图数据应每年更新1次,中心城区宜每年更新1~2次;实景影像地图宜每年更新1次;三维地图宜每年更新1次。有条件的城市,矢量地图和三维地图宜实时更新,遥感影像地图和实景影像地图宜提高更新频次。10成果验收及质量评定10.1一般要求一级检查、质量管理部门的二级检查和生产委托方的验收。10.1.2质量检查与验收内容应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符号库、图面表达、文件资料等10.2质量检查与评定10.2.1按照GB/T18316—2008的相关规定,本标准主要对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成果的空间参考系、位检查和评定。10.2.2质量评价体系分为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和检查项三级评价指标,详见附录C。10.2.3质量评定的计算方法和评定指标详见附录D。10.2.4每级评价指标可根据技术设计、成果类型或用途等具体情况进行扩充或调整。10.2.5质量检查与评定中发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均应修改或返工,遗漏、差错等质量问题应修改至正确为止。8(资料性附录)各类数据属性结构表表A.1至表A.9分别给出了境界与政区数据库中的国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市(州)界、区表A.1国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1国名M2国家行政区划代码M3O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1省名M2省级行政区划代码M3O4采集时间日期M表A.3市(州)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1市(州)名M2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3O4采集时间日期M表A.4区(县)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1区(县)名M2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3市(州)名M4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5O6采集时间日期 M9表A.5乡(镇)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1乡(镇)名M2乡级行政区划代码C3区(县)名M4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5市(州)名M6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7O8采集时间日期一M表A.6街道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1街道名M2C3区(县)名M4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5市(州)名M6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7O8采集时间日期 M表A.7村界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1村名M2C3乡(镇)名M4乡级行政区划代码C5区(县)名M6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7市(州)名M8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9O采集时间日期M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1社区名M2C3街道名M4C5区(县)名M6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7市(州)名M8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9O采集时间日期M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驻地名M2驻地级别M3区(县)名M4区级行政区划代码M5市(州)名M6市级行政区划代码M7省名M8M9采集时间日期M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M3M线状水系4M5C6采集时间日期M数据采集当前时间7M8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M3M面状水系4M河流、沟渠、湖泊、水库、海洋、5C6采集时间日期M数据采集当前时间7M8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M2M唯一性编码3M4门牌地址O5短整型M6短整型O7建筑结构O8O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农业、特殊、9短整型OO OOO O短整型 O小区名CM社区(村)名MM街道(乡镇)名M区名M采集时间日期 MM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M2M由社区(村)编码+X、Y坐标3M4建筑结构O5O6短整型O7短整型一O8小区名C9M社区(村)名MM街道(乡镇)名M区名M采集时间日期 MM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M3宽度O4C符合条件时应填写5M6中类M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快速路、主干道、7C8O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9OO详细介绍O方位、命名缘由等详细说明曾用名O显示级别 O注明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 M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M3宽度O4C符合条件时应填写5M6中类M7C8O9OO详细介绍O方位、命名缘由等详细说明曾用名O显示级别 O注明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 M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表A.16交通设施面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C符合条件时应填写3M4中类M5C6O7O8O9详细介绍O方位、命名缘由等详细说明曾用名O显示级别O注明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M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表A.17交通设施站点数据属性结构表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M2M3中类C交通站点4C5O6O7详细介绍O交通站点的方位、命名缘由等详细说明8曾用名O9显示级别O注明站点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M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M2M3中类C道路交叉口4C5O6O7详细介绍O交叉口的详细说明8曾用名O9显示级别O注明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M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O2M山体绿地3中类C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4C5O6采集时间日期M7M8O9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M2M3中类C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4C5O6采集时间日期 M7M8O9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M2M地名3中类C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4C5命名时间日期O6采集时间日期 M7M8O9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字段类型约束说明1C2O3M4M5XM6YM表A.22(续)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7M8中类C9C地址采集时间日期 M地址命名时间日期O地址停止使用时间日期OM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内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M2O3O4附近路名O5M6所属区M7O8电话O9邮编OM关注点中类MC显示比例 C注明显示的比例尺级别采集时间日期MM唯一标识O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约束说明1C2几何类型2C点、线、面几何类型描述3M4M5中类C6C7M8O由数据来源部门提供,可集成展现在实际,扩展属性字段及内容9采集时间日期 M数据采集的时间建库时间日期M数据集成入库的时间MM联系人姓名电话M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局域网字段名字段别名说明1C2O3M4中类C5C6划定时间日期C管理单元划定的时间7发布时间日期C发布使用的时间8M9OM互联网、政务外网、政务网、内网(资料性附录)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的显示比例、符号与注记要求表B.1给出了城市政务电子地图中矢量地图的数据内容及显示比例、符号与注记样式。表B.1显示比例、符号与注记要求显示比例符号示例RGB及政区已定国界线111依据CH/Z9011—2011未定国界线111依据CH/Z9011—2011已定省级行政界线1:18489334.72~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1:288895及以上111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未定省级行政界线1:18489334.72~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1:288895~111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已定地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未定地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已定县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未定县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已定乡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未定乡级行政区界线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已定村界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表B.1(续)显示比例符号示例RGB水系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面填充色:与线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面填充色:与线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建筑物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面填充色:依据CH/Z9011—2011高层房屋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街区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依据CH/Z9011—2011依据CH/Z9011—2011地铁(轻轨)该要素的比例0线宽:0.2依据CH/Z9011—20111:2311166.84~01:577791~0显示比例符号示例RGB建筑中1:2311166.84~0依据CH/Z9011—20111:577791~0依据CH/Z9011—2011(29)(72)依据CH/Z9011—2011(其余属性与依据CH/Z9011—20111:2311166.84~0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1:577791~0依据CH/Z9011—2011(56)依据CH/Z9011—2011(其余属性与依据CH/Z9011—20111:288895.85~0线宽:0.3依据CH/Z9011—20111:72223及以上依据CH/Z9011—2011(其余属性与依据CH/Z9011—2011乡道该要素的比例线宽:0.1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等级道路相同依据CH/Z9011—2011显示比例符号说明/mm符号示例RGB引道该要素的比例等级道路相同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156)中心线(248)(156)中心线(248)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156)中心线(248)(156)中心线(248)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156)中心线(248)(156)中心线(248)依据CH/Z9011—2011内部道路该要素的比例(156)中心线(248)(156)中心线(248)线型:虚线依据CH/Z9011—2011交通站点民用飞机场该要素的比例4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4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4依据CH/Z9011—2011(轻轨)站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P依据CH/Z9011—2011道路交叉口该要素的比例该要素的比例(255)中心线(195)(255)中心线(195)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表B.1(续)显示比例符号说明/mm符号示例RGB防护绿地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附属绿地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该要素的比例边框(线宽:与面相同)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乡级政府该要素的比例青山乡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自然村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飞机场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显示比例符号说明/mm符号示例RGB休闲娱乐、景区该要素的比例00依据CH/Z9011—2011水系该要素的比例依据CH/Z9011—2011(高速)该要素的比例方框色:170,依据CH/Z9011—2011(国道)该要素的比例方框色:255,依据CH/Z9011—2011(省道)该要素的比例方框色:158,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111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贸易公司关注点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医院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图书馆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8显宾馆、饭店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0依据CH/Z9011—2011显示比例符号示例RGB公园该要素的比例0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陵园该要素的比例00大小:3.2④依据CH/Z9011—2011动物园该要素的比例00大小:3.2国依据CH/Z9011—2011植物园该要素的比例0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0大小:3.2m依据CH/Z9011—2011露天体育场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雪依据CH/Z9011—2011高尔夫球场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游泳场(池)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感依据CH/Z9011—2011电视台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电信局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⑩依据CH/Z9011—2011邮局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垃圾台(场)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大小:3.2a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量站、验潮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③依据CH/Z9011—2011地震台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天文台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①依据CH/Z9011—2011显示比例符号示例RGB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⑦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④依据CH/Z9011—2011该要素的比例0大小:3.2依据CH/Z9011—2011(规范性附录)城市政务电子地图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质量元素、质量子元素及检查项表C.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