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习题-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1页
2022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习题-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2页
2022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习题-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3页
2022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习题-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4页
2022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实验习题-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重点实验汇集:7.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试管ABCD清水或唾液(2mL)清水唾液清水唾液温度(℃)373700A.A B.B C.C D.D2.如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为37,目的是维持唾液淀粉酶的最高活性B.②为碘液,可使淀粉变蓝C.试管1不变蓝,试管2变蓝色D.该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3.每当你吃馒头时,你会发觉越觉越甜,是因为()A.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B.口腔分泌的唾液有甜味C.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 D.唾液在口腔内被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4.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A.淀粉液+唾液 B.淀粉液+清水 C.唾液+碘液 D.唾液+清水5.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过程的补充和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

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C.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不变蓝

D.

滴加碘液后,2号试管的现象一定是变蓝6.下表是小明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不变蓝2淀粉糊+唾液0℃变蓝A.需要适宜的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C.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D.效率很高7.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操作记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试管编号甲乙丙丁加入物质浆糊唾液充分搅拌浆糊清水充分搅拌浆糊唾液充分搅拌浆糊清水不搅拌温度37℃37℃60℃37℃时间10分钟10分钟2分钟10分钟A.甲与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清水B.乙与丁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甲与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吗?”D.该探究实验只有一组对照实验,滴加碘液后,甲没有变蓝色,其它都变为蓝色8.探究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下表,请从中选择两组形成最佳的对照实验()试管编号1234实验过程加馒头碎屑加馒头碎屑加馒头碎屑加馒头碎屑②加唾液加唾液加清水加清水充分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37温水浴20温水浴37温水浴20温水浴⑤加2滴碘液加2滴碘液加2滴碘液加2滴碘液A.1和2B.2和4C.1和3D.3和49.小敏同学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他进行了三种处置。Ⅰ.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①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Ⅱ.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②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Ⅲ.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③号试管中不搅拌。(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_____号和_____号试管是对照实验。(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①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为什么要把3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________。(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这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的作用。(4)以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馒头的消化作用。10.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加入碘液2滴(1)为了证明“唾液对漫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形成。(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3)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人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填“有”或“无”)必要。(5)若“加人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实验结果可能是;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试管中温度低,而且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试管中温度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B。2.答案:C解析:3.答案:C解析: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每当你吃馒头时,你会发觉越觉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故C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B解析: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就应该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除唾液这个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即在实验组中加入唾液,相应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所以B试管应该加入淀粉液和清水。故选:B。5.答案:解析:1号试管与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正确;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C的温水中保温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在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B正确;1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唾液没有充分消化淀粉,使淀粉有剩余,则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会变蓝,C错误;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D正确。6.答案:B解析:7.答案:D解析:8.答案:C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唾液的消化作用,故实验变量应为唾液的有无,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9.答案:(1)①;③;(2)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37℃时酶的活性最强;(3)舌;(4)唾液解析:(1)加入馒头碎屑,相当于牙齿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混合,相当于舌的搅拌作用;①号中加的是馒头碎屑和唾液,且搅拌;③号加入的是馒头块和唾液,不搅拌;二者的变量就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2)在37度左右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5~10分钟后,①号试管的淀粉被淀粉酶转化成麦芽糖,加入碘液不变蓝;②号试管中由于没有淀粉酶,淀粉不发生变化,加入碘液后变蓝;③号试管中的淀粉酶只能消化一部分淀粉,加入碘液后,也会变蓝.将两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37℃是消化酶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3)①和②号试管都进行了充分搅拌是为了模拟口腔中的舌的作用.(4)①号试管和②试管进行对照实验时,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0.答案:(1)2mL清水对照(2)1和3 淀粉被唾液(或唾液淀粉酶)全部分解无三支试管都变蓝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解析:(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2)1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一过程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3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块,且不进行搅拌.馒头块中的淀粉只有少部分能被唾液淀粉酶消化。(3)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1号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