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部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的中部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一江两河”地区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环境承载力高于西藏其他地区。下图分别为“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距河流距离的关系图和“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特点是()A.人口密度随距河距离增加而持续减小 B.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分布均匀C.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 D.海拔3600-3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2.影响“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是()A.经济因素 B.自然条件 C.政策因素 D.历史因素3.“一江两河”地区比西藏其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生产力高 B.人口密度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水平高【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由图可知,“一江两河”地区距河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但并非是持续减小,如距河流9-10KM处人口密度差不多,A错误;距河4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但该范围内距河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口分布不均,B错误;人口密度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海拔在3800米以上时,人口密度才随海拔的升高而不断减小,C错误;海拔3600-3699米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总数最多,D正确。故选D。【2题详解】西藏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人类生存。由图可知,“一江两河”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宜人居,有利于发展经济,人口和城市比较密集,因此,“一江两河”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使该地人口数量约占西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故自然条件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最根本因素,B正确;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因此经济、政策、历史因素等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一江两河”地区自然条件较西藏其他地区优越,土地生产力高,环境承载力比西藏其他地区高,A正确;人口密度大是环境承载力高的结果,而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高低的原因,B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矿产资源并不比西藏其他地区丰富,C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科技水平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点睛】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总量、科技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程度等。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速度和规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仍在增加。人口回流是指人口从流入地流回流出地的过程。下图为我国不同省区人口流出地人口回流意愿空间分布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人口回流意愿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甲省(四川省)流出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户籍改革 B.环境质量 C.人口数量 D.产业转移5.乙省(云南省)流出人口中回流意愿最强的人群是()A.外出经商人员 B.求学的青年大学生 C.政府工作人员 D.务工的少数民族6.东北地区人口回流意愿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B.增加老年人口的数量C.增加社会保障负担 D.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答案】4.D5.D6.C【解析】【4题详解】甲省为四川省,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增多,当地就业机会增多,促使当地流出人口回流意愿增强,D正确;环境质量、人口数量、户籍改革是四川省流出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5题详解】乙省为云南省,少数民族较多,由于少数民族特殊的民族习俗和传统,人口回流意愿最强,D正确;青年大学生知识丰富,外出意识强,回流意愿较低,B错误;外出经商人员流动性强,回流意愿较低,A错误;政府工作人员受工作的影响,回流意愿较低,C错误,所以选D。【6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回流意愿低,会导致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失,不利于经济发展,A错误,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D错误;不会增加老年人口的数量,但会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社会保障负担加重,B错误,C正确。所以选C。【点睛】人口回流原因:一是在外面打工收入减少,生活费用上升。二是近年脱贫攻坚战农村产业扶贫发展较快,返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三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别在逐渐缩小。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苍南县地处玉苍山之南,属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某学者基于建设空间、水资源和粮食供给能力三方面对苍南县人口容量进行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方案测算角度总人口方案一基于建设空间容量角度220万人方案二基于水资源承载量178.1万人-236.7万人方案三基于粮食承载力角度153万人7.苍南县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A.220万人 B.178.1万人 C.236.7万人 D.153万人8.苍南县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降低人均消费水平,减少资源消耗 B.加快城市发展,增加建设空间C.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D.建设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供给【答案】7.D8.C【解析】【7题详解】根据“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取决于该地区最少的那种资源。由材料可知,粮食承载力最小,故苍南县的合理人口容量约为153万人,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制约苍南县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粮食,因此可以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以提高该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人均消费水平、建设空间、水资源均不是制约苍南县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地区开发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生活和消费水平,其中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9.D10.C【解析】【9题详解】有污染的工业一般布局在城区外围,同时遵循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盛行风下风或垂直风向的郊外,并设置隔离带的原则;由图可知,该地工业区位于城市的北部和西部。西部工业区规模小、与居民区距离近、无隔离带,可知该工业区可能基本不产生污染,所以判断对于风向没有影响;北部工业区规模较大、与居住区之间有河流隔离,说明该工业区可能产生的污染较重,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北面为下风或垂直风向郊外,所以该城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商业区以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交通枢纽处;③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附近,交通便捷,人流量大,所以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者交通干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发达,人流量大;住宅区一般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靠近交通干线,同时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遵循: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地;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下风或垂直风向的郊外原则;规模较小且无污染可以适当布局在城区或居民区。图甲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图乙示意图甲中C阶段郊区与城区水循环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甲推测该城镇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①城市等级提升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增加④城市交通线更密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据图乙推断,该城镇易出现的问题是()A.温室效应 B.交通拥堵 C.城镇内涝 D.住房紧张【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甲体现出的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说明城市人口增加,②③正确,城市等级提升并未呈现,城市交通线更密集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④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由图乙可知,在降水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与郊区相比,城镇的径流总量和地表径流量大于郊区,并且地下径流小于郊区,而较大的地表径流量容易形成城镇内涝,C正确;温室效应、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在图乙中没有体现,ABD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哈尼梯田主体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尼梯田区内主要民族为壮、彝、瑶、苗、汉、哈尼和傣族,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下图为哈尼梯田多民族共生立体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哈尼梯田多民族在15002000米集中分布的原因是()A.地形坡度小 B.气候适宜C.靠近河流 D.方便耕作14.与哈尼梯田区其他民族人民相比,推断傣族人民更偏向于()A.喜热亲水 B.喜山远河C.喜凉散居 D.精耕聚居【答案】13.B14.A【解析】【分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海拔过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多,云量大、寒冷潮湿,不适宜人居;而15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气候炎热,多虫蛇瘴疠流行,也不适宜人类生存。只有1500~2000米海拔处气温、降水适中,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B正确;地形坡度小海拔区更低,A错误;河流自高向低处流,中低海拔处均有靠近河流的优势,C错误;哈尼梯田区,耕作条件相差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与哈尼梯田区其他民族人民相比,傣族位于低海拔河谷区,海拔低,温度高,在河谷中,靠近河流,说明其更喜热亲水,A正确,BC错误;不能推断出傣族人民更偏向于精耕聚居,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4.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菠萝是一种“大众水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菠萝在年均温15~40℃(24~27℃生长最适宜)、年降水量500~28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较耐阴。1493年,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菠萝,并把它带回了欧洲。到了17世纪,菠萝传到了英国,价格异常昂贵,成为英国名副其实的“贵族水果”,普通大众难得一见。现在英国栽培的菠萝主要用于观赏。下图示意英国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菠萝在英国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栽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市场16.17世纪,菠萝成为英国“贵族水果”的主要原因是()A.栽培成本高 B.口味品质好 C.市场需求小 D.空运难度大17.菠萝从“贵族水果”到全球“大众水果”的转变主要得益于()A.菠萝观赏价值的降低 B.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C.温带菠萝品种的问世 D.温室栽培技术的改进【答案】15.C16.A17.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英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菠萝种植栽培的区位条件。【15题详解】据图可知,英国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无法满足菠萝生长,故导致其无法形成规模化栽培,C正确。菠萝较为耐阴,光照条件不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A错误。菠萝需水量较多,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水分不是限制性因素,B错误。英国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市场并非其限制性因素,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结合上题可知,英国无法规模化栽培菠萝,因此其栽培成本显著提升,价格昂贵,成“贵族水果”,A正确。菠萝口味品质好,但与其价格昂贵关联性不大,菠萝市场需求量较大,但价格昂贵,因此成为“贵族水果”,BC错误。17世纪还未形成空运,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菠萝“贵族水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在温带地区难以规模化栽培,而在热带地区普遍栽培,价格低廉。伴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热带地区的水果可以便捷的运往温带地区,成本降低促使菠萝转变为“大众水果”,B正确。菠萝观赏价值并未显著降低,温带菠萝品种目前也未问世,AC错误。虽然温室栽培技术改善,但栽培菠萝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经济效益一般,无法成为“大众水果”,D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的布局是有多种农业区位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区位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农业布局的变化。文化创意类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智能硬件、软件及互联网、动漫游戏、3D数字电影、影视娱乐等类型。2003年,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并于2004年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文化产业基地。F518时尚创意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核心地块,由18栋四层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园区企业入驻率高达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深圳市能够在国内率先成立文化产业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市场 B.交通 C.环境 D.技术19.成立初期F518园区采用免租金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厂房破旧,成本低 B.基础设施不完善C.位置偏僻,地租低 D.企业启动资金少【答案】18.A19.D【解析】【18题详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所以深圳在国内率先成立文化产业基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A正确;交通、环境、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F518时尚创意园是在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旧厂房基础设施完善,地理位置良好,地租较高,所以采用免租金模式主要是为了吸引启动资金较少的时尚创意产业入驻。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下图中甲地是所在城市的传统零售商业中心。近年来,作为一种新业态,“互联网+商业”,即电商,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影响甲处传统零售商业中心布局的条件是()①交通通达度高②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③基础设施完善④靠近火车站,商品来源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图中乙地商业中心形成较晚,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有()①地价②人口③交通④集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支撑“互联网+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供应商和销售商 B.金融业和服务业 C.制造业和运输业 D.信息业和物流业【答案】20.A21.C22.D【解析】【20题详解】结合材料和图分析,甲地处城市中心,基础设施好,交通通达度高,人群聚集,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有利于传统零售业发展,①②③正确;商品来源广,是指的货源,跟商业零售业中心的形成关系不大,部分商业中心的存储仓库离得较远,④错误。故选A。【21题详解】乙地商业中心形成较晚,图中显示,该商业中心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捷,物流通畅,便于吸引消费人群,③正确;该商业中心地处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建设成本较低,①正确;人口和集聚效应不如甲更有优势,②④错误。故选C。【22题详解】电商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所以必须要有信息业的支撑,同时要将货物运送给另一个消费者,所以必须要有物流业的支撑,D正确;ABC三个选项叙述内容均与传统商业有关,不属于“互联网+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D。【点睛】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整合传统商业类型,连接各种商业渠道,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全新商业运作和组织构架模式,包括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收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23.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浦东机场选址过程中,华东师大陈吉余等地理学家从地理学时空视角出发,提出“将浦东国际机场原计划选址东移,建在潮滩之上”。下图为1990年和2016年上海附近海岸线及浦东机场位置。将浦东国际机场原计划选址东移的原因不包括()A.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B.滩涂虽然广阔,但是机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C.节省机场建设投资 D.高层建筑少,对飞机起降影响小【答案】B【解析】【详解】上海的土地寸土寸金,与其他地方相比,在滩涂处建机场,能够减少对耕地的占用,节省建设投资,AC正确;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滩涂面积还将不断增长,有利于机场发展,B错误;滩涂处地势平坦开阔,高层建筑少,对飞机起降影响小,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艾丽斯泉镇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其兴盛与交通通信业的变迁密切相关。该镇在19世纪早期是运输黄金、羊毛和生活物资的骆驼商队停留点;1872年澳大利亚有线电报线路架设工程通过该地,这里成为电报线上的重要驿站。1929年澳大利亚南北大铁路一期工程—从艾丽斯泉镇至南部阿德莱德段竣工,骆驼商队从此开始衰落。2004年南北大铁路二期工程竣工,从达尔文到阿德莱德实现全线贯通。下图示意艾丽斯泉镇的位置及交通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影响南北大铁路南段先于北段修建的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地形地势 C.市场需求 D.政府政策25.南北大铁路一、二期工程的先后竣工对艾丽斯泉镇物资中转业、商贸服务业的影响是()A.需求增加,产业兴盛 B.需求减少,产业没落C.先兴盛后没落 D.先没落后兴盛【答案】24.C25.C【解析】【2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铁路南段人口和城市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铁路运输需求高,C正确;交通运输线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运输需求,故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B错误;政府政策的影响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一期连接南段人口密集区,物资运输到北段地区可以在艾丽斯泉中转,运输需求量大,物资中转业、商贸服务业兴盛;二期建成后北段和南段相连,不需要再停靠艾丽斯泉,中转需求减少,物资中转业、商贸服务业没落。故选C。【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因素主要有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等,社会因素有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少雨,适宜居住。地处太平洋沿岸的地理位置使得洛杉矶的经济发展具有辽阔的腹地,区位优势显著,其从最初的美国西部小城市发展为全球经济中心,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如图)。(1)指出19世纪洛杉矶能源化工业的产业特点。(2)简述产业结构升级对洛杉矶人口和城市的影响。【答案】(1)对能源依赖程度高;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附加值低。(2)产业结构升级,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迁入,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或答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竞争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洛杉矶工业发展为背景设置问题,涉及产业特点、产业结构升级对洛杉矶人口和城市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19世纪洛杉矶能源化工业的产业是资源驱动模式,应该对能源依赖程度高;19世纪产业以重化工业为主;能源化工业产业链相对较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较低。小问2详解】洛杉矶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型升级,从资源驱动模式到资本驱动模式到创新驱动模式,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模式会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迁入,提高城市人口素质,迁入的以年轻人为主,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程度;创新驱动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竞争力。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人祖先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具有“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如下图所示),大多采用“人字形”双坡屋顶。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论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1)推测客家土楼建造地的地理环境特征。(2)说出最初客家人修建土楼的目的及土楼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答案】(1)客家土楼依山势而建,说明当地地势起伏大,平地少;建筑材料为生土、木材、鹅卵石等,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客家土楼,说明土质黏重;“人字形”双坡屋顶有利于排水,说明当地气候湿润,降水丰沛。(2)目的:聚族而居的生活;共御外敌。文化内涵: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解析】【分析】本题以客家土楼的材料创设情境,涉及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域文化对聚落景观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由材料“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可知,永定山地多,平地少,为节约土地,土楼向上要空间,土楼层数多;根据材料“不但建筑材料匮乏"和“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可知,客家人居住于山区中,当时建筑材料匮乏,但山区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修建土楼;山区多豺狼虎豹,蛇虫叮咬等,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型野兽多,气候潮湿,多蛇虫),为抵御猛兽入侵,防潮等,土楼一层二层不设窗户,屋顶呈环形;该地降水多,环形结构的土楼中空,有利于阳光照射,屋面向两边倾斜,有利于排水和收集雨水。【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可以得出最初客家人修建土楼的目的主要是聚族而居及共同抵御外敌,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消费经济的兴起,城市商业活动增多,餐饮业是其中最具有活力的商业之一。上海市餐饮业发达,主要由中餐、西餐、正餐和快餐4类餐饮企业组成。其中,西餐企业高度集中于内环线以内,其集聚受历史遗留、经济活动密度、自身产业特征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16年上海市餐饮业的核密度(半径1千米的圆形区域内餐饮业数量)分布。(1)简述上海市餐饮业的分布特征。(2)说出影响上海市餐饮业布局的因素。(3)分析西餐企业多分布于上海市中心的原因。【答案】(1)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周边新城分布较少。(2)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3)市中心曾建有诸多租界,西餐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历史悠久;市中心经济活动频繁,对用餐环境追求高的人较多,西餐企业能满足其环境要求;市中心地租水平高,西餐企业消费水平较高,企业付租能力强。【解析】【分析】本题以上海餐饮企业的空间分布设置问题,涉及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和图概括可以得出,上海餐饮业空间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新城分布较少;中心城区又以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外滩附近最为集中。【小问2详解】上海餐饮业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这里人口分布集中,人流量大,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市场广,交通便利,由此可以得出影响餐饮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西餐企业高度集中于内环线以内,其集聚受历史遗留、经济活动密度、自身产业特征等因素影响”分析,历史遗留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