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我爱这土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我爱这土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我爱这土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把握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品读诗歌,把握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爱这土地》又承载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触摸诗人艾青的心灵深处。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由上节课的朗诵效果导入本课,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中哪几句描写了诗人所爱的土地?这几句诗描写了哪些具体的事物?找一找,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些事物的特点并思考这些事物有什么象征意义。2.过程安排(1)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土地的诗句和典型事物。(2)分析这些事物的修饰语,感受这些事物的特点。(3)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这些事物的象征意义。(4)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结论。(5)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3.成果展示典型事物:暴风雨;河流;风;黎明分析修饰语,感受特点:“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饱受摧残、坑洼不平、满目疮痍)“河流”:“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怒水湍急、汹涌奔腾)“风”:“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狂风怒号杂草树木披靡倒伏之状)“黎明”:“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朝晖温柔和煦)象征意义:“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国土“河流”——我们因祖国苦难而汹涌的悲愤之情“风”——人民心中永不停息地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反抗“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设计意图: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这一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鉴赏诗歌的金钥匙。(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假如我是一只鸟”,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请你朗诵诗歌,综合分析这只“鸟”的形象,想一想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的?2.过程安排(1)自主默读诗歌,勾画出描写“鸟”的语句。(2)分析“鸟”的特点,概括“鸟”的形象。(3)联系全诗,分析作者诗如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的。(4)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结论。(5)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讨论、总结。3.成果展示诗歌第一节——间接表达这份爱(1)化鸟为土地歌唱既然深爱这片土地,就应该用最悦耳动听的喉咙来歌唱它,为什么这只鸟的喉咙却是嘶哑的呢?(因为在那样一个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时代背景下,这只鸟的喉咙只能是嘶哑的,它不可能唱出婉转优美的乐曲。同时它已经为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千万遍的歌唱和呐喊。)不仅是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还用了“也应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它具有强调作用,强调一种理所当然的责任与担当。即使是一只鸟也有责任为土地歌唱呐喊,一直到力竭而亡,葬身于它深爱的土地,甚至连身体上最难腐烂的羽毛也要融进土地里。可见这份对土地的爱的深沉。)(2)化鸟为土地献身“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土地融为一体,把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这片“土地”,这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情。诗歌第二节——直接表达这份爱(用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用最朴实的语言直接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最后一行诗的确直接抒发了对土地深沉的爱,可是为什么这份爱中饱含泪水?(泪水同样是满满爱的表达: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看到人民悲愤、奋起反抗,在苦难中遥望未来,痛苦的、忧郁的、悲愤的、激越的、各种复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化作了最深沉的爱的泪水,读来确实令人动容。)鸟:多灾多难,热爱和守护土地,并为之哀歌、为之牺牲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灾难的悲愤痛苦,对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设计意图:透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这一方法。通过“鸟”的形象,综合全文,感受作者深沉的情感。四、课堂小结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他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有人说《我爱这土地》的第一节表达的感情已经很深沉、真挚了,第二节可以去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不同意。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短小精悍的第二节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强化和升华。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也越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2.课后作业(1)为本诗设计一幅插画,并配上解说词。(2)选择一首合适的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并录制音频/视频,上传班级群进行交流分享。设计意图:整合学科之间的共性,加强综合性学习实践,同时为后一阶段的诗歌朗诵做准备。【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土地歌唱河流化身为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