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三)(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 B.舜 C.禹 D.启2.“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说明“新皇帝”实行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两汉贾谊在《治安策》里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做法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4.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5.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6.光明学校举办展览,展出如下三幅图,给它确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A.发达的佛教文化 B.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C.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 D.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西藏历史,属于史实描述的是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文化交流B.元朝的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C.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D.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9.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蜂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成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11.光明学校九4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C.王昭君出塞 D.郑成功收复台湾13.《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齐桓公秦朝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国14.所谓排序型选择题,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昊称大夏皇帝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15.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爪哇制造“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清政府不胜其烦。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C.对西人制造事端的恐惧 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16.下列图片反映了苏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17.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1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下列关于元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朝的建立者是铁木真B.元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才最终完成C.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管辖地方D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新疆地区事务19.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夏衍描述的是A.和平解放北平B.开国大典C.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D.土地改革20.“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21.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小明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敌对的局面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22.“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精神上对土地的依赖。关于建国初,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23.下面年代尺上呈现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B.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C.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D.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第Ⅱ卷(非选择题26分)本卷共4题,第25、26题共6分,27题7分,第28题6分,第29题7分,共26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1)“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会议是_____。(2)_____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45年召开的_____,被称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26.(1)唐代高僧_____第一个系统的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并介绍到中国。(2)古代_____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3)明代_____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往来和交流。三、材料分析题。(20分)27.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1)材料一中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2分)材料二当人们批判它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批判它盲目媚外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正是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倒了传统(思想文化),给那个时代带来了百家争鸣……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王效金《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2分)材料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依据材料三,为邓小平的讲话归纳一个主题?(1分)28.经济制度改革是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永远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材料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2)为解放生产力,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什么经济改革?(2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7分)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2分)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大国崛起》(2)材料二中斯大林“创造”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1分)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2分)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1分)(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分)参考答案与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 B.舜 C.禹 D.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治理黄河水患取得成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题文的“他”是指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说明“新皇帝”实行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依据题干“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王国和诸侯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题干材料中所说新皇帝实行的政策是指郡县制,C项符合题意;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AB项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两汉贾谊在《治安策》里指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做法是A.世袭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题干给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思想最相似的做法是实行推恩令。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无力对抗中央。故正确答案为C。ABD做法均与题意不符,故选C。4.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答案】C【解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学说,“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潮”。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现了“专制主义”思潮。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主要学派分别是儒家和法家。故选C。儒家主张仁政,不属于专制主义,因此A错误。法家强调严刑峻法治民,因此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属于民本思想,排除D。综上故选C。5.历史遗迹是古人历史活动最有力的证据。经过三年的发掘与研究,通过对出土文物尤其是云纹瓦当的分析,考古学家确定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一考古突破①为实证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更充分的视角②揭示出新疆自古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③印证了汉时西域“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④反映出汉朝与欧洲国家的密切友好往来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昌吉石台县石城子古城遗址为东汉时期,基本可认定为东汉时期戊已校尉耿恭所驻守的“疏勒城”遗址。这说明了东汉时期设立了戊已校尉管理新疆地区,因此说明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了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关系密切,①②正确,D正确;“各有君长,兵重分弱,无所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由此排除AC;材料反映的是新疆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出与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④错误,由此排除B。综上故选D。6.光明学校举办展览,展出如下三幅图,给它确定一个展出主题,最合适的是A.发达的佛教文化 B.盛唐特色浓烈的日本建筑和经济C.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中日文化 D.日本特色浓烈的大唐文化【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招提寺”“日本和同开珎”,联系所学可知,唐招提寺是唐朝鉴真和尚在日本主持建造的,日本货币的样式也是参照唐朝货币样式铸造的,这些都体现了日本向中国学习,其建筑、货币甚至社会生活等,都带有大唐文化的浓烈特色,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西藏历史,属于史实描述的是A.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文化交流B.元朝的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C.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管辖D.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D符合题意;A项是对文成公主入藏进行评价,B项是对宣政院设立的评价,C项是对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进行评价,所以ABC项属于历史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分封制,“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制。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9..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蜂时期”的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成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在宋朝时期开始用于航海;火药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使用,故A正确。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物,②错误,故排除BCD项。故选A。10.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答案】C【解析】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当然要围绕政治中心而行,故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是心;元朝都城是大都,为了把南方粮食直运至大都等北方,大运河取直了弯道,深挖了河床。路线的变化说明中国的粮食基地已经东移和南移了。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11.光明学校九4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③南方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南方城市商业发达;都能说明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北宋都城在北方,无法反映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说明宋代的手工业发达,无法反映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1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C.王昭君出塞 D.郑成功收复台湾【答案】B【解析】通过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开哥麦探险先河”,我们可判断出这幅对联歌颂的是郑和下西洋,因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选B。13.《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齐桓公秦朝B.晋文公齐国C.齐桓公秦国D.楚庄王秦国【答案】C【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最早出现的霸主”、“‘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打败了战国七雄中其他的六个国家,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后胜出者。故答案为C。14.所谓排序型选择题,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北宋的建立②阿骨打建立金国③元昊称大夏皇帝④阿保机建立契丹国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金朝建立于公元1115年,西夏建立于公元1038年,契丹国建立于公元906年,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D正确,ABC排除。综上故选D。15.乾隆时期,南洋一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如荷兰殖民者在南洋爪哇制造“红溪惨案”,引起了清政府的反感;外国人聚集的地方(澳门)也经常有洋人犯案,清政府不胜其烦。于是,1757年,乾隆南巡回京后,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 B.防止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C.对西人制造事端的恐惧 D.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答案】B【解析】材料中给了清政府决定“一口通商”的两点原因,第一点为反感“南洋带经常发生涉及华人的事端”,即反对中国人出洋的事端,第二点是对“洋人犯案”“不胜其烦”,即限制外国人来华的纠纷,两者都是统治危机的体现,B正确;法律意识无从起,A错误;只恐惧西人的事端,不够全面,C错误;材料中没体现中外的不满,D错误。16.下列图片反映了苏州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答案】C【解析】图①是《秦朝疆域图》,图②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图③是《元朝疆域图》,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③,C正确。故选C。17.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答案】A【解析】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故答案选A。1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下列关于元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朝的建立者是铁木真B.元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才最终完成C.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管辖地方D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新疆地区事务【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管辖地方,C符合题意;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A排除;两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才正式完成,B排除;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事务,D排除。故选C。19.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夏衍描述的是A.和平解放北平B.开国大典C.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D.土地改革【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低音”是指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一五”计划的实施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1958年我国先后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里的低音。“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实施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益的探索。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21.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小明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敌对的局面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是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①③正确,C项正确。抗美援朝前朝韩已经处于分裂敌对的局面,②错误。战争的结果将美国赶出了三八线后,④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2.“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精神上对土地的依赖。关于建国初,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后,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土地改革之前,农民向地主交租子,还是封建土地所有制,C项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3.下面年代尺上呈现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B.②——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C.③——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D.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复存在。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39——1945年是二战的时间,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故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故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还未形成。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26分)本卷共4题,第25、26题共6分,27题7分,第28题6分,第29题7分,共26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1)“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会议是_____。(2)_____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1945年召开的_____,被称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答案】(1)中共“一大”(2)遵义会议(3)中共“七大”【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开天辟地、焕然一新”说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所以相关会议是共产党成立的“中共一大”。(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此次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主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所以说是转折点。(3)1945年我党召开的大会是中共七大,这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今后走向光明之路指明了方向。26.(1)唐代高僧_____第一个系统的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并介绍到中国。(2)古代_____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3)明代_____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往来和交流。【答案】(1)玄奘(2)阿拉伯人(3)郑和下西洋【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往天竺的高僧是玄奘,他是奉唐太宗之命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后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2)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使者是阿拉伯人,他们不仅是商人也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3)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远航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对外友好往来,郑和先后七下西洋;三、材料分析题。(20分)27.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1)材料一中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2分)材料二当人们批判它将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批判它盲目媚外的时候,恰恰忘记了正是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倒了传统(思想文化),给那个时代带来了百家争鸣……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王效金《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材料二中的“它”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这次运动,就不会有“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2分)材料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依据材料三,为邓小平的讲话归纳一个主题?(1分)【答案】(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只有解放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进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展开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百家争鸣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指的是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2)第一小问,它盲目媚外,打倒传统思想文化的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评价;第二小问,“焕然一新的中国革命面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而为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的就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讲话的核心是围绕思想解放来说的,将其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联系在一起就是只有解放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进行。第二小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即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8.经济制度改革是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永远纠正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材料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2)为解放生产力,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了什么经济改革?(2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答案】(1)新经济政策实行“新政”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业改革(3)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改革要符合具体国情,要实事求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等。【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开始战时共产主义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列宁为此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提高饿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由于基本矛盾的存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可以通过改革措施,尽量降低危机发生的几率。为此美国采取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分别是率先从农村拉开改革大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改革是继农村改革之后,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3)通过材料可知,改革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改革措施要符合具体国情,要实事求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等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7分)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2分)材料二这是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