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下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上册)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晕炫(xuàn)废墟(xū)发髻(jì)柳絮(xù)B.竦峙(sǒng)干涸(hé)应和(hé)笃志(dǔ)C.酝酿(rǎng)看护(kàn)镶嵌(xiāng)踉跄(qiàng)D.憔悴(cuì)鄙薄(bǐ)积攒(zǎn)坍塌(tān)【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晕炫——晕眩;B.应和(hé)——hè;C.酝酿(rǎng)——niàng,看护(kàn)——kān;故选D。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20多年时间只为把高铁转向架研磨做到极致,人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B.在学习上,他喜欢刨根问底,学习成绩在班级遥遥领先。C.网络时代一些无聊的网友为了引起网民围观和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虚假消息。D.改革开放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让家人过上了箪食瓢饮的奢华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A.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此处形容他20多年时间只为把高铁转向架研磨做到极致,追求更好,使用正确;B.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此处形容他在学习上喜欢追究底细,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此处描述网友发布虚假消息,这是使人吃惊的坏事,使用正确;D.箪食瓢饮:指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此处描述他让家人过上了奢华生活,与“箪食瓢饮”的意思相反,使用错误;故选D。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娄底市加大了整治力度。B.康拉德·劳伦兹为了研究和观察水鸭的习性,学水鸭叫,吸引小水鸭。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D.通过对鸟研究,使我得到了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不合逻辑,双重否定不当,删去“防止”或“不再”;B.语序不当,“研究”和“观察”位置互换;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故选C。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纪念白求恩》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B.《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蚂蚁和蝉》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C.《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这篇小说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山山水水的无限深情。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纪念白求恩》不仅仅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还有议论和抒情,这篇文章高度评价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但表达方式不仅仅限于记叙;B.有误,《蚂蚁和蝉》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作品,而不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C.有误,《济南的冬天》并不是一篇小说,而是一篇散文,表达了老舍先生对济南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深情;故选D。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B.“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C.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B.有误。说的话在前后,说话人在中间,“说”后用逗号而不用冒号;故选B。6.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句意,⑤句“人生,如同爬山”应作为这个语段的开头;⑥句“追求自己的梦想”与⑤句中的“梦想”衔接;④句“努力向上”承接上句“不断向上爬”;①句“自己是孤独的”承接前句“同伴越来越少”;③句“山顶”承接前句“爬到山顶”;②句放最后,表达爬到山顶时的心情。故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⑤⑥④①③②。故选A。7.古诗文默写填空。(1)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既表现节日思乡,又表示对百姓疾苦关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5)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了对“静”与“俭”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风正一帆悬③.遥怜故园菊④.应傍战场开⑤.僵卧孤村不自哀⑥.尚思为国戍轮台⑦.静以修身⑧.俭以养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落、啼、悬、傍、僵、哀、戍、德。8.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选段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A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1)【选段一】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__________》(文章名称),文中人物A是医生,他的名字是_________。(2)谈谈作者对文中这些“名医”的态度,并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答案】①.(1)《父亲的病》;陈莲河②.(2)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因为他们延误了父亲的病情,导致死亡。【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与人物的识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由“药”这个关键信息词可知,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文中人物A是医生陈莲河。(2)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败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没有科学道理,根本治不好父亲的病,只是劳民伤财,文段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庸医故弄玄虚、延误病情、勒索钱财行为的谴责与痛恨。因为这些庸医延误了父亲的病情,草菅人命,所以作者对这些庸医是无比痛恨的。综合性学习9.李明同学热爱阅读,喜欢写诗。最近他写了一首诗,登门向教语文的王老师请教,恰巧王老师不在家,就留了个便条。便条中有几处谦辞、敬辞使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王老师:您好!我到寒舍拜访,您不在。我把拙作《山水有清音》放在您家,望拜读。我有吟诗爱好,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不能斧正。望您工作之暇不吝赐教。您的学生:李明【答案】①“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②“拜读”改为“费心一读”。③“斧正”改为“修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谦辞敬辞。“寒舍”,为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来指对方的家,可使用敬辞“贵府”或“您家”。“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不能用来指希望对方来读自己的作品,可使用谦辞“费心一读”。“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不能用来指自己不能修改,可使用“修改”。12月16日二、阅读与赏析(42分)(一)(共计10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有何看法,为什么?【答案】10.B11.(1)过了好久,(这只狼)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2.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形容词,原来/连词,所以、因此;B.相同。名词,神情、态度;C.动词,向前/形容词,先前的;D.动词,距离/动词,离开;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①重点字词:久之:过了一段时间。之:助词,无实义。似:好像。瞑:闭眼。意:神情、态度。暇:空闲。②重点字词:竖:牧童。下:从高处下来。视:看。气:气息。绝:断,指死亡。矣:语气助词,表示确定无疑语气。【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内容理解和分析。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内容,明确屠户和牧竖对狼的做法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两种做法,分析它们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最后,结合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这两种做法进行评价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更倾向于乙文中牧竖的做法,尽管这看起来有些残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策略。牧竖利用狼对小狼的关爱,巧妙地设下陷阱,成功地捕获了大狼。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技能的展示,更是对自然界中“生存法则”的深刻理解。当然,我们并不鼓励无端的残忍和杀戮,但如果是在必要的生存竞争中,这种智慧和策略是值得赞赏的。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而不是仅仅依靠蛮力。【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二)(共计6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②万里愁。【注释】①无那:即无奈。②金闺:华美的闺房,指代征人的妻子。13.这首边塞诗前三句描写环境,其中“烽火城西”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最能触发征夫的情绪。14.这首诗的“情”与“景”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①.黄昏海风秋②.羌笛关山月14.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闺中妇女思念戍边丈夫、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感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可知前三句中“烽火城西”“黄昏海风秋”“羌笛关山月”这几个词包含征夫的孤寂心境、久戍不归、思慕亲人的愁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景情关系。抓住诗文中的重点诗句理解作者情感即可。“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这两句着意通过对边地环境“百尺楼”“黄昏”“海风秋”等的景物描写,点明西北边地的战斗环境,流露出戍边战士内心的愁苦。,其中“独”字又一语双关,点明其孤独的心境;“更吹羌笛关山月”意思是: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更加衬出自己之愁情,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久戍不归、思慕亲人的愁情。(三)(共计9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纪念白求恩(节选)毛泽东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5.说说“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16.文章结尾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17.阅读材料,仿照示例,至少运用选文中的一个成语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材料】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到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示例:感动中国人物火海救人英雄——王锋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答案】15.“只”字强调了作者与白求恩见面的次数之少,突出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为下文作者抒发感情做了铺垫。16.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17.示例:一个异乡人,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来到这个与他毫无关系的国度,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地奉献着他的一切,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枪林弹雨中,他抢救伤员,虽未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共产主义一面不倒的旗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字强调了作者与白求恩同志见面次数极少的情况,表现出作者对于无法与白求恩同志多交流、多了解他的遗憾和惋惜。同时,“只”字的使用也凸显出白求恩同志的逝世对于作者的打击之大,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此外,这也为下文作者抒发对白求恩同志的崇敬和悼念之情做了铺垫,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于白求恩同志的敬重和怀念之情。【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根据画线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知,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连续使用五个“一个……的人”的结构,逐步突出了白求恩精神在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方面的体现。这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气势,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深远意义。每一个“一个……的人”都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忱的精神。同时,这种排比也避免了冗长的叙述,使得结尾更加简洁有力。读者在读到这些词句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白求恩的深深敬意和对其精神的崇高赞扬,从而激发自己向白求恩学习的决心和行动。【17题详解】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撰写。撰写颁奖词,首先,颁奖词应该以极其简洁精炼的语言高度地概括每一个当选者的崇高精神和闪光点,予以浓墨重彩地展示,既有高度也有深度。其次,颁奖词根据获奖者事迹的不同,或明快,或凝重,或平和,或庄严,于人于事于情于理都极其和谐得体。最后,颁奖词语句长短结合,风格刚柔并济,抒情、描写、议论各有侧重,有的还恰当引用了一些名诗名句,尺幅之间,五彩飞扬,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示例:白求恩同志,一位来自异国的志士仁人,秉持着国际主义的精神,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我们的抗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精益求精的医术,救死扶伤的义举,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致敬,他的精神将永载史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四)(共计5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8.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19.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原因。【答案】18.D19.①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②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③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D.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可知,宋真宗年间,占城稻的成果引种巩固了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本项“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有误;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一“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可知,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根据材料二第③段“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可知,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根据材料三“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可知,稻谷、小麦、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945、2352、1024万公顷,总产量分别为20849、13772、2028万吨,因此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向上的背影曹磊雷①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岩壁的一个背影上。这是个红色的背形,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人群中还有几台摄像机,在仰拍。如果拉近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红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个女人,发丝黑中杂着白的,年龄肯定不小了。②这个背影此刻正气喘吁吁,但下面的人听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痒,但饱腾不出手来擦拭,只好使劲眨眼。她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自己,可她只在危其中的一双眼睛。③这双眼睛,来自坐在轮椅上的那个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紧紧地捂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妈妈,小心!妈妈,加油!④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⑤女儿喜欢这个攀岩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机前看这个节目时,女儿脸上才有一丝难得的笑容。一场大病后,女儿就站不起来了,医生私下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女儿以后站起来的可能性不高。⑥尽管她没有告诉女儿实话,但女儿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时她会说:“妈,我干脆死了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她就骂女儿瞎想,然后出门找个僻静的地方哭一场。⑦来参加这个攀岩节目,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当时女儿看到节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攀上岩壁,就说人家真厉害。她听了,随口说了一句:“有啥厉害的,我也行。”女儿说:“你哪行?都五十多岁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说:“我咋不行,我爬给你看。”女儿说:“我是说着玩的。”⑧但她认了真。⑨她找到了节目组。攀岩的教练们却不同意,岁数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软磨硬泡,连着几天都去找,最后讲了自己女儿的事。教练们商议了一下,才勉强答应。两周的攀岩课程和基本训练后,她终于来到这座岩壁下。这陡峭的岩壁好似一个巨人,无声地站在大家的面前,令人生畏而又有所期待。⑩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肌肉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⑪满眼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⑫终于,她攀上了岩顶!早辈上去的年轻人在为她鼓掌,岩下的人也在为她鼓掌。轮椅上的女儿,巴掌拍得最响。⑮她自身向岩下喊:“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岩壁太高、声音太轻,容易被风刮走,落不下去。这时岩上的人们都俯下身,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要好好地活——”⑭底下的慧慧仰着头,流着泪,火声喊:“妈妈,我会的!”她周围的人也将手卷感喇叭,一起喊“会的一一”⑮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选文有改动)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记述的故事内容。21.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背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22.文章以《向上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答案】20.选文记述了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轮椅上的女儿好好地活,克服种种困难参加攀岩节目的故事。母亲不仅感动了女儿,她的精神和爱也感动了大家。2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她在爬的过程中受伤之多、动作之艰难,烘托出她的坚定、坚强,表现了她对女儿深厚的爱。22.“向上的背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和线索;“向上的背影”也体现了勇敢坚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攀岩的行为集中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突出了文章主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①到第④段,写妈妈参加攀岩比赛的情景;第⑤到第⑥段,写女儿因病无法站立,内心低落,但却喜欢看攀岩节目;第⑦到⑨段,写妈妈参加攀岩比赛的原因,是为了鼓励轮椅上的女儿好好的活;第⑩到⑮段,写妈妈克服攀岩过程中重重困难,从第⑩段“手臂无力,肌肉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第⑪段“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等语句可以看出攀岩过程比较艰难,妈妈最终登顶用爱感动了女儿。由上可以概括为一位母亲为了鼓励轮椅上的女儿好好地活,克服种种困难参加攀岩节目的故事。母亲不仅感动了女儿,她的精神和爱也感动了大家。【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磕出血了”可知,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在爬的过程中受伤之多、动作之艰难;根据“‘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联系第 ⑮段“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可知,写母亲攀岩过程中的自我鼓励以及母亲攀顶后向女儿表达好好生活的坚强,通过语言描写烘托出母亲的坚定、坚强,也表现了她对女儿深厚的爱。【22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阅读题目“向上的背影”,引人思考是谁的背影,背影为什么是向上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开头就描写了母亲攀岩时的背影“这是个红色的背形,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文章中也多次描写了母亲虽然满脸汗水,体力不支,但是她坚持向上攀岩,最终登顶;“向上的背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和线索;文章第⑩段“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肌肉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和第⑪段“满眼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文章中母亲攀岩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也体现了母亲勇敢坚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文章第④段“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表达了母亲攀岩的行为是为了鼓励轮椅上的女儿好好的活,集中体现了她对女儿的爱,突出了文章主题。三、写作(50分)23.阅读下文,按要求作文。绽放的不止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深藏的往往是珍宝,一个忠存高远的目标,一份未表达的谢意,一个独属于你的小秘密……生命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