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题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5单元第1课时课程标准I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地域差异,从物质、能量交换的角度理解地域差异的根本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利用地图和资料,说明陆地上的自然带,举例说明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2.自然地带的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尤其是地理环境差异性在不同尺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选取适当的资料案例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找出规律,进而理解规律。宜采用“明晰原理—分析案例—总结规律”。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活动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视频导入,播放“古诗与地理的浪漫邂逅”(来源:bilibi、匠心地理)的视频,介绍诗词中的地理现象。引起学生思考:古诗中的地理知识,激发兴趣。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学习任务一地域差异展示情境材料1:地域差异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诗句或谚语所描述的区域,将古诗与中国地图中的地点一一对应。并说说自然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产生的原因。A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地: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D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学生思考,讨论,并且回答。(内蒙古高原、江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适当展示上述四个地区的景观资料,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获得体验:各地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主要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温、生物各要素及其组合上。教师进一步解释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由于自然植被能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展示自然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图。教师进一步追问:我们知道我国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那么全球是不是也一样呢?展示探究2。学生思考,讨论,并且回答。(答案略)教师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规模: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地域差异,是大尺度分异;地区性的地域分异是小尺度的分异,如山和谷的差异,阴坡和阳坡的差异等;由此衔接进入第二个问题。利用古诗词,创设情境,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生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地理表象认识,突破空间思维缺陷,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已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追问和引导,建构知识结构,理顺自然带的概念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带的理解。由自然带作为承转过渡,承上启下学习任务二陆地地域分异展示情境材料二:唐朝太常卿张敬忠在《边词》中有诗言“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下旬。因此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提出问题:1.“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北上之路中沿途依次经过哪些自然带?自然带沿什么方向延伸?沿什么方向更替?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且完成上述要求。教师引导归纳:“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描述的现象其实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其影响因素为热量。展示相关PPT。教师进一步解释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简要带领学生回顾必修一“植被”的相关内容,并融入该分异规律。过渡:以“热量”为基础,我们看到自然地理环境沿纬度方向的更替规律,如果换一个方向,是否也是这样呢?继续展示情境材料三:边塞诗人王之涣一首雄浑苍凉、豪迈奔放的《凉州词》,犹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诗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春风即指夏季风,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处于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小。提出问题: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2.西行出关之路中沿途依次经过哪些自然带?自然带沿什么方向延伸?沿什么方向更替?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且完成上述要求。教师引导归纳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师进一步展示相关景观图片。表格总结:教师展示总结表格,要求学生依照所学,将表格填补完整。结合教师所给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分析、比较、归纳初步得出自然带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示意图高度总结归纳规律,且清晰明了。表格有利于加强巩固,高度概括。学习任务三垂直地域分异过渡:我们刚才说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都体现为水平方向的,那么在垂直方向上是否也存在一定干的分异规律呢?如果存在,又是怎么样的呢?展示情境材料三: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吟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说的是作者在初夏时节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春末夏初、芳菲已尽,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却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提出问题:1.解释“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且完成上述要求。教师引导归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师进一步展示材料四: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进一步追问: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且完成上述要求。教师引导回答问题:1.南坡多了“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林”。2.高山草甸南坡海拔低于北坡3.不会。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二者存在水热状况的差异,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异。教师进一步展示相关示意图,追问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规律:规律一: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规律二: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规律三:同一纬度,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规律四:同一海拔和相对高度,纬度越低,自然带数量越多。规律五:不考虑其他因素,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带,迎风坡海拔高,背风坡海拔低;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教师进一步展示和解释林线与雪线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比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带谱,完善该知识点的构建,同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结合上述探究,有效总结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学习任务四地方性分异规律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收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现象,这种规律称为地方性分异规律。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情境材料五:“一望无际尽沙海,点点春意留绿洲”。在南疆塔里木盆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绿洲。正是因为绿洲,世世代代的维吾尔人民得以繁衍生息。提出问题:1.分析我国塔里木盆地分布绿洲的原因。2.指出绿洲体现的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且完成上述要求。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区域,引导归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提供必要的区域资料,培养学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展示及分析纠错,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及表达交流的能力。课堂总结进行课堂归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课堂练习(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洋流 B.地形洋流C.纬度大气环流 D.地形大气环流(2020·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