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的诗歌研究_第1页
鱼玄机的诗歌研究_第2页
鱼玄机的诗歌研究_第3页
鱼玄机的诗歌研究_第4页
鱼玄机的诗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摘要时代可以改变人的方方面面。唐代的繁荣昌盛,使得这时代的诗人更加自在,具备社会环境下独特的诗歌风貌。唐代的道教盛行,以及自身经历的坎坷,促使了诗人鱼玄机的女性意识凸显,更加去追求平等独立。通过用典、比喻和复叠等表现手法,展示诗歌的内涵与韵味。通过对鱼玄机的诗歌研究,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关键词:鱼玄机诗歌思想意识AbstractTimescanchangeeveryaspectofpeople.TheprosperityandprosperityoftheTangscrownmakethepoemsofthepresenttimemorecomfortableandhavethestyleofadifferentpoemunderthehood.TheprevalenceofTaoismintheTangsregimeandtheriseanddeclineofhisexperiencepromptedthepoetYuXuanjinottoknowhowtostandoutandpursueequalityandfreedom.Throughtheuseofphrases,metaphors,andtranslatedspeeches,thenatureofpoetryandpoetryisshown.ThroughthestudyofYuXuanji'spoetry,peoplecanunderstandtheirideasandthevalueofartindepth.Keywords:YuXuanJi;Poetry;Ideology目录一、诗歌思想意识 1(一)反映女性独立意识 1(二)展示对政治的热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3(三)营造道教思想意境 3二、含蓄婉曲的表现手法 5(一)善用典故 5(二)比喻的运用 6(三)多用复叠 7三、情感表达的真切 7(一)率真直白的抒情 7(二)愁情恨绪的描写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鱼玄机的诗歌研究鱼玄机,她是唐代杰出的女冠诗人。被称为五岁颂诗百首,七岁出口成章,十一二岁便诗名盛博长安城。“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又被誉为“才媛中之诗圣”。是一个文才出众、相貌美丽,却又命运乖舛、生性放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女人。[1]她的命运映射了那个时代很多女子的命运。同时她为后世留下的五十首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具有不少价值,在我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留下不可忽视地位。诗歌思想意识(一)反映女性独立意识中国古代这个男权社会中,鱼玄机的很多诗中都展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她敢于追求爱情,提出自己的爱情主张:她能清醒的认识感情,会期待也会失望;她敢爱也敢恨,不愿意屈服男权社会;她展现出许多女性具有的价值。在《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中她大胆表白,鸳鸯还能相互亲近,自己惭愧连鸳鸯都比不上。大胆直接的询问郎君何时从何处归,虽然是等待的过程,但是诗人所处的环境是拥有无限的荷花香,香味可以浸透熏染到衣服上。可以看出她对爱情的向往,不怕等待愿意等待。在鱼玄机为数不多的五十首诗中,有四首直接表明寄子安,还有不少在诗中表明是为李亿所作的。诗人对李亿一定是有爱的,那么骄傲的女子,会愿意做他的妾,面对他妻子的一次次刁难,她都忍下去了,但最后李亿还是退却了,写下一纸休书两人短暂的婚姻结束了。鱼玄机的女性意识不仅体现在诗歌中更是体现在现实中,她是敢于大胆追求,不顾一切。她希望自己倾注的爱情能得到回应,若多次吐露出来了却仍得不到回应,那些为了自己而辜负女子的人,她也看通了,认为就不必去再一次乞求了。她超脱了那个时代的观念,女子不需要单方面的忠贞不渝,呼吁男女在爱情中是相互的。《赠邻女》中“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自己明明可以重新找一个像宋玉这样优秀的男子,何必再去回想前人呢?虽渴望爱情,为爱所伤,但是更多表达的是走出来。这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反叛,更是表达了对这个时代的男女不公平对待的反叛,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酬李学士寄簟》中,诗人表达了对簟的喜爱、珍惜与对李学士的感激,但依然保持清醒的感情认知。“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用班婕妤被抛弃的典故认清李学士,不做痴心妄想的事,是一个该断就断的女子,不受男子的惠赠而失去自己最本真的思想,“恨”就能很好的表明她当时对李学士的感情,在这些感情中是那么的清醒,那么的聪明,是多少女子都不能拥有的。鱼玄机打破他人对女子的固有观念,认为并不是有那么多红颜祸水,在《浣纱庙》中,西施就是用她的笑靥为越王复国立了大功,女子在很多方面能做到男子所做不到的,是女性意识的再一次凸显。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下,鱼玄机所做出的任何呐喊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是这种女性意识在当时却非常珍贵。[2]鱼玄机的《寓言》更是有所突破,不再是含蓄,变得放纵。“新妆待夜”、“独坐含情”、“芙蓉月下鱼戏”,把女子的情欲写的淋漓尽致,鱼玄机在道观中等待着,等待着有才能的人来观中。“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乃致意于一吟一咏,其风月赏玩之佳句,往往播于士林。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押,或载酒诣之者,必鸣琴赋诗,间以谑浪,懵学之辈,自视缺然。”[3]来到鱼玄机处的男子都是有才情的,有风度的,不会有懵学之辈。因此虽说她放纵了情欲,但是她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男子可以流连于花丛中,女子也可以闺中待人,这就是她的男女平等观念,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俦,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因次其韵》中鱼玄机为女性才华施展进行呐喊。诗的最开始赞赏了姐妹三人的美貌和优姿、文采华美,刺绣技巧不凡。红芳满园、绿醑盈杯,娴雅风流。将她们比作瑶池的仙女,一切都那么完美,这时“谪来尘世未为男”这一句转折,把这三位优秀女子的可惜写得令人动容。女子受到男权社会的阻碍束缚,纵使有多少能耐也无法施展出来。作者倾吐了女性意识的无法施展的痛苦和绝望。然后赞叹姐妹三人貌比西子,才超文姬。歌声不凡,琴艺高超,美若天仙。“若睹红颜死亦甘”这句把对姐妹三人的赞美推到顶端。此诗写了对光、威、裒姊妹三人的赞美,更是通过这样写,来对自身的既多才又美丽的表达,是才貌双全的存在。正是因为如此,更加不愿受到欺压,在为女性地位和女性才华施展之难的呐喊。不愿自身才情因为身为女子而被忽视,发出才能不能舒展的不平之气。鱼玄机从女性角度的发展,用诗歌赋予过去的女性更多的选择,并且女性意识增加,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时女性意识的觉醒,不愿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提出了女性的价值和才能。(二)展示对政治的热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鱼玄机是个有理想追求、有才华的女子,所以她从不只局限于像那个时代的女子的一样,只待在家中。她有政治热情,但也碍于时代,无法施展。鱼玄机在观看新科进士在崇真观壁上题诗留名时,所作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就很好的抒发了她的胸怀志向和满腔热血,但是身为女子的她,却是无法实现。“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作者的才能。“满目”开阔的视野,如同作者的思想境界。环境的描写表达其思想的高度。她本是在这时代有所作为,无奈她是“罗衣”,无法进入考场施展才华,只能羡慕能参加考试获得功名的人。充满着许多哀叹、无奈和悲凉。但是这是她根本没得改变的,不管她是如何优秀,甚至比当时很多男子的都优秀。这首诗是写她无法考取功名而自恨,但更多的对社会的不公的呼喊。她有才能而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不能像男子一样参与科举,为国家效力,这是鱼玄机身处封建男权社会下,提出的不满和抗议。不甘埋没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对那个埋没女子有所作为的能力的社会现实的怨恨。在《浣纱庙》中一句“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西施回眸一笑露出的一双酒窝,十万精兵便被瓦解了。虽有一些夸张,但是很好的说明了,美女对男子别样的攻击,对救国都有很大用途。作者不再是写对西施祸国的埋怨,而是写西施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她对西施还有些羡慕,能为国家停止战争。但是这个历史已经过去,作者想要报国,有着一身才能,都无法展现。心怀天下而什么都做不到,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感叹。《卖残牡丹》中作者表面是咏牡丹花,它“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它价格高导致无人敢询问,它香味大导致连蝴蝶都不敢亲近。“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等到移根到宫苑,人们才后悔。这首诗用牡丹花来形容人,并寄托了女诗人身世的感叹。它表明了这样一种情况:诗人由于他的清高而没有被欣赏,由于他的才能高而没有被接受的处境。人们不知道这牡丹存在的价值,频频落花,芳意消失,仍无人去买。这是牡丹,也是作者本人,体现她身上独特的傲性。虽不被赏识,但是是因为自身太过优越而引起的。她也有自信自己拥有价高的才华,有美貌,生在逢时,必定能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不敢看的人后悔。(三)营造道教思想意境在唐代,道教吸收和改变了道家思想,利用道教的辩证哲学和清净无为的思想吸引了文人和士大夫贵族,形成了大夫道教。鱼玄机深受这一道教派别的影响,其诗歌的审美情趣亦偏向于清虚宁静之美。[4]道家提倡道法自然,\t"/item/%E9%81%93%E5%AE%B6%E6%80%9D%E6%83%B3/_blank"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t"/item/%E9%81%93%E5%AE%B6%E6%80%9D%E6%83%B3/_blank"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鱼玄机在爱情的道路中遭遇到很多挫折,她在咸宜观出家,是想在道教庇护中让自己更加自由,从而摆脱世俗名教的禁锢。她有才华但是不为世俗所容,因此想在道教中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在她的作品中包含着对世俗的洒脱和情感的无拘无束。在《暮春即事》中,“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体现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想去追逐人间的事,但内心早已漂泊,无法安定。《江行》中“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在江行的画舸中观景睡着了,到了白天仍觉得睡不够。再借用庄周的典故,梦中若为蝴蝶,也会去寻花。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工夫,消解形躯与世俗的羁锁,追求逍遥的境界。她虽身在道观,但是不甘被清心寡欲的道家生活所拘束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庄子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思想的认同。无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快乐的,是思想上的升华,对自我的追求。鱼玄机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追求无待于外物的自我精神空间。《访赵炼师不遇》中写到她去拜访赵炼师未见其人,而看到一个青衣。她做着一些简单日常的工作,作者很喜欢这种简单宁静的道士生活,她羡慕这种平淡但有趣的生活方式,因此她殷勤的多次到来,把赵炼师比作仙侣,她渴望与其相处。鱼玄机想清静无为,她的《遣怀》就表现了她的理想生活状态。“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就是自然无为,江上赏月、海中泛舟、寺内抚琴吹箫、楼中吟诗、与丛篁作伴、与片石做朋友,对金银不追求、喝酒赏月、室外清沼细流、屋内诗书卧床。这首诗把“无为”和“逍遥”写的淋漓尽致,充满着超然物外的道教思想。《夏日山居》也是充满脱离尘世苦闷,追求清闲、清净不争,与自然相处的境界。花遍地都是,在泉边喝酒,乘小船望明月吟诗,感受风吹。作者把这里比作“仙居”,应是对这里的环境和生活状态都非常喜欢,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赞美表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享受。鱼玄机喜欢和善于在大自然中寻找寄托,不愿被世俗的东西所压抑,这也表明作者拥有着远离世俗生活的心境,和拥有道家讲究逍遥,无待外物之感。二、含蓄婉曲的表现手法善用典故鱼玄机的诗歌作品中有较多用典成分,诗歌中用典广、寓意新而且还有旧典新用。而且诗歌中典故的运用,不仅使诗人能够隐含地表达情感和意思,让接受者能自行体会其中的含义,而且丰富了诗歌的思想意蕴,使诗篇的艺术意象精致典雅,言辞简约主旨丰富。《早秋》中“思妇机中锦”,运用了《晋书·窦滔妻传》的故事,窦滔为秦州刺史,被流放,其妻苏氏织回文诗于锦,循环去读,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这个典故与作者写这首诗的心境相同,十分想念但是无法传达信件,只能内心独想,而且秋天原本就是让人有种萧瑟的感觉,因此再加上这个典故会把思念感变得更浓。《赠邻女》中“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这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宋玉和王昌,王昌出现在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东家之女因爱慕而登墙窥视了他三年,鱼玄机在此自喻东家女,表达了对自主婚姻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情感的反思。王昌是魏晋时期的一位美男子,暗喻抛弃自己的李亿。我一定能找到如意郎君,何必去怨恨那个薄情寡义之人?作者用典,表达了婚姻自主的观点,不在去怨恨,而是去重新追求。《寄刘尚书》中“小材多顾盼,得作食鱼人。”用《史记·孟尝君列传》典故。《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作者自称“食人鱼”,以赞扬刘尚书有孟尝君的气魄,感谢其对自己的礼遇。能遇到一个像刘尚书的人难得,引用典故能更好把刘尚书修养,品德表现出来。《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和《迎李近仁员外》中两次提到了潘岳,潘岳是古代第一美男子,但他不仅是个样貌俊美的男子,更是一个至情至孝的男子。与妻子感情很深,妻子离世后不再娶;母亲因父亲去世后,忧思成疾,辞官奉母。因此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欣赏且喜爱潘岳的,把他作为情人的代指。在《送别》中,作者化用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一句话,“为人君者尤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指当时女性在人格上是不独立的,与男性是一体的,就像民与君一样。“云出无心肯再归”用了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暗示李亿的薄情,不如飞鸟那样深情。飞鸟知道它在外飞累了之后会回家。《春情寄子安》中“如松匪石盟长在。”运用了《论语·子罕》中:“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彤也。”《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运用典故,表达了这份爱情的坚硬与不可摧毁。鱼玄机通过在诗歌中运用典故,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在有限的词中表现出更丰富的内涵,增加了诗歌的魅力和趣味性,使诗歌含蓄委婉,避免了平直。(二)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认知的基本方法,可以将一件事识别为另一件事,通过这样去认识这事。可以把作者自身的情感委婉的表达出来,可以把作者内心的情感暗含在其他事物上,把内心情感别样的表达出来,让情感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鱼玄机就很善于把情感或者他人用比喻来表达。在《春情寄子安》中,通过一些景物的描写表达对丈夫的想念,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痛苦遭遇和悲凉情绪。“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中,“清韵”指清脆悠扬的声音,这里比喻情人的声音。“玉姿”指如玉般的样貌容态,这里比喻情人的姿容。以“远硐”“寒峰”比喻李亿的清爽俊朗形象,流水山峰是肉眼可见的事物,用远和寒又很好的表达了与李亿的距离感,形容着她们之间由于距离和触感无法再接触。“如松匪石盟长在”写出了诗人对李亿的爱像松柏一样长青、和她们之间比石头更坚定的盟约。“比翼连襟会肯迟”比翼鸟常比喻恋人之间连接在一起,永不分离。她与李亿会像比翼鸟一样连在一起,连襟之期也不会远了。这首诗运用多个比喻,把李亿的俊朗和诗人对她的爱写得呼之欲出,把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表达出来,但这都是她自己的幻想与期待,是不可能出现的。曾经有多么美好,当失去的瞬间一旦出现,美好愿望就破碎,更能突出诗人的凄凉和内心的伤感煎熬。鱼玄机诗中用事好艳绮之典,以体现情浓之典为最贴切合适,宗旨是突出自己情感上的深沉、诚挚、无奈等特点。[5]《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忆君心似西江水”对李亿的想念就像连绵不断的西江水一样,没有停歇。《暮春有感寄友人》中“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用燕子筑巢,蜜蜂采蜜做比喻,用动物忙碌准备去相聚,与作者自己一人孤单作比较。在她的两首《送别》诗中,“云出无心肯再归”“睡觉莫言云去处”,都用了云这个意境,来比喻李亿。云是在天空中飘渺不定的,没有定所,不愿安定,不知去处,就像李亿一样薄情不顾诗人。“鸳鸯一只失群飞”“残灯一盏野蛾飞”,作者又把自己比作一只鸳鸯、残灯野蛾。鸳鸯原是一对一对的,而她只能与群体离散,一只孤独地飞。野蛾也是围绕残灯飞。通过对李亿和自身进行比喻,把这份孤独无助,相思而不得的情感生动的表达出来。在《赋得江边柳》中,作者以柳树自喻,她生活在荒岸中,凄凉落寞,表达了她的处境,情真意切,让人能深刻感受到她的心境。(三)多用复叠复叠意思是词语重叠。也是一种\t"/item/%E5%A4%8D%E5%8F%A0/_blank"修辞手法,可分为复辞和叠字两类,是指将同一个字、词、句重复的运用。在鱼玄机的诗作中出现了不少的复叠词汇,用来丰富诗歌的形容,加强诗人的情感。《感怀寄人》中“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用灼灼形容桃花和李花,用苍苍来形容松树和桂树,写出了花的茂盛美丽,树的茂盛。运用了复叠,有了强调的感觉。也正因为对它们高度的评价,引起人们的喜欢追寻。《隔汉江寄子安》中“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当月光在河上升起时,烟雾中有一阵微弱的歌声。含糊地描述声音的微妙之处,表达出此时的寂寞心情。复叠的运用把这种歌声和心情的表达逐步提升。《赋得江边柳》中“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萧萧的风声。《和友人次韵》“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一字一字的看,一篇一篇的夜诵。《寄子安》“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厌厌指无精打采的样子。《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犹得双双近钓矶”,双双指比翼成双的鸳鸯。这些复叠把单音字变为双音字,加重了情感的表达,又增添了韵律美。三、情感表达的真切(一)率真直白的抒情因为鱼玄机是女冠诗人,具有相对的自主能力,可以把内心的想法更直接的表达出来.从鱼玄机的作品可以看出有许多真情实感的表达,会抒发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对友人的夸赞和想念等等。在她入道后,人际交往更多了,在与不同的人接触下,视野更广阔、认识更深刻、见识更全面,对人生和世态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她后期的作品中,更能展现她的个性,在坦露心声的过程中更加直白。且由于她还是一个年轻无惧的女子,在她的作品中仍有保留着率真、纯洁、细腻的方面。因此鱼玄机的诗率真直白,能把她内心的情感大胆的表达出来。在她早期的作品《感怀寄人》中,“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一个恨字,就表明其心境。《春情寄子安》中“不愁行苦苦相思”,《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直接的表达了内心日益深重的惆怅和永不停歇的思念。《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作者非常大胆,在不掩饰内心思想的情况下公开谈论爱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大胆表达和对李端公的追求和爱慕。面对自己钟情的人,直接大胆的向其示爱。《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呐喊,这世间有情有爱、钟情一人的男子太少,负心的人却那么多。这是鱼玄机自身经历的,诗句平直,但是深刻的道出了爱的真谛。“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表明自己的看法,美貌有才的女子,会有人欣赏,也有资格去选择,不必为负心人伤心。她不会因为别抛弃而自卑,而是提倡自立自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真是“娇在无端生想便有,痴在全由慧性使成:非有才有色人,不能容易到也。”[6]这是想告诫邻女的话,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这是她对李亿抛弃自己的不满,也写出了古代所有被随意抛弃的女人的不满。写出了处于封建社会妇女存在不幸的相似遭遇,是对男权封建社会的呐喊。而且她能清晰认识到自己对爱情的想法,明白内心的坚守。《闺怨》中“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写出了深切的思念,不管季节更替,那份思念一直存在。《秋怨》中“自叹多情是足愁”“夜夜灯前欲白头”,把心中之愁怨写出。自己感叹自己的多情,多情而不得是愁。到每晚睡不着自己一人在灯前,愁到欲白头,清晰的表现出愁思的痛苦。《暮春有感寄友人》是晚春有感而发的怀念之作,抒发了鱼玄机的孤独寂寥。“惊残梦”“改泪容”从一个破碎的梦中惊醒,脸上是充满着泪的。“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暮春时江面静谧舒适的景致;燕子、蜜蜂的忙碌,十分充满生机。“独怜无限思”孤独一人,寂寞难耐的心,再加上眼前情景,使诗人拥有无限的哀思。《暮春即事》中突出深巷穷门的住所和红尘繁闹的对比,鱼玄机身处道观,了然一身,只有青灯古卷相伴,世间的恩爱欢聚,而她只能梦中靠近心爱之人,描写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对情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冬夜寄温飞卿》写作者的孤独、失眠,苦吟诗句,这首诗采用赋的手法,铺陈叙述,诗句娓娓而来,似怨似诉,深刻表现了诗人的凄凉心境。鱼玄机诗歌对女性诗歌传统风格继承、超越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7]鱼玄机通过率真直白的表达,直接表明内心想法和感情,不让人去猜测。让读者能够更深入明了的了解诗歌的表达,能站在鱼玄机所处的情境下读出诗歌的韵味。(二)愁情恨绪的描写鱼玄机是敢于表达内心想法的女诗人,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爱情的不幸是其人生悲剧的开始,深刻地影响着她的诗歌创作。[8]面对着忧愁烦恼,她会直接描写出来,面对怨恨的情绪她也会“打开天窗说亮话”。从她的诗歌中,从题目到诗歌内容都有直接的表达。鱼玄机的诗歌中“愁、情”二字出现频率较高。《隔汉江寄子安》首联中就有“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描写滔滔江水将诗人与爱人隔开,一个在江的这头,一个在江的那头。她们隔江相望,内心是思念之愁。尽管充满思念和对当初的回忆,如今就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江南江北不算是很远的距离,但正是这条江会使她们无法相遇,一种可望不可即的遗憾感,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她的愁。《寄子安》在首联中有一句“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通过描绘一个醉酒、悲伤的思妇形象,她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沉郁的基调。千杯万盏表明已经喝得非常醉了,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消除内心的悲伤。可见愁之多,愁之重,愁之深。离肠百结表明她与李亿的离别给她带来很深的不舍,突显心中之愁情。《秋怨》中“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赋得江边柳》中“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期友人阻雨不至》中“乡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诗。”等等,都从不同方面描写了愁。秋的意象有伤别、叹时、思乡、怀人、忘绝尘俗等。会以以种种凄凉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会通过秋景感叹时光流逝,秋天的萧瑟会使人发觉阴凉和悲凉。夜晚一个人,少了喧嚣,更容易想一些东西,因此情感活动更加丰富。因此诗人通过悲凉的意向描写愁,也把愁寄托在各种意向当中,使得作愁情更加凸显。《代人悼亡》中“从此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西山日落东山月,恨想无因有了期。”“悲”字直接表达出内心的悲切,“雨夜”表现出悲愁的意境,暮色昏暗使得这时的雨变得苍凉。“吟苦”,直接了当的把心中的苦吟诵出来,“寂寥”描写了她的寂寞空虚,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