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2分)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2.(2分)某同学将一把长20cm的塑料尺用手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尺子使之振动发声(如图所示),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2cm,6cm,比较三次发声()A.12cm B.9cm C.6cm D.三次一样高3.(2分)下面是《科学》课本中关于声现象的活动,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实验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D.图丁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低4.(2分)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人在墙壁上的影子 D.景物在水中的影子5.(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6.(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C.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 D.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7.(2分)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8.(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只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9.(2分)关于虚像和实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 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D.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像一定时光的反射形成的10.(2分)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11.(2分)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 C.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12.(2分)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A.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B.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喷出后,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体13.(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三个小磁针指向(黑色为N极)()A. B. C. D.14.(2分)学生实验用的电压表有两种量程0~3V和0~15V,电压表上面一行示数看不清楚,而测量又必须用0~15V的量程,则实际的电压是()A.1.7V B.3.4V C.7.5V D.8.5V15.(2分)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不能探究异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石墨 C.摩擦起电,是因为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16.(2分)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图某型号足浴盆具有加热保温和按摩功能,电阻丝R用于加热保温,S1为总开关,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电路模型与此吻合的是()A. B. C. D.17.(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不变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18.(2分)小科在医院看到一种输液报警器,如图甲所示。当管内药液流完时,电铃发声。报警器内部有一可变电阻,无液体时电阻小,电路如图乙所示。则当开关闭合,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药液输完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B.药液输完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C.药液输完时,电铃中的电磁铁磁性最强 D.药液未输完时,电铃不响是因为没有电流通过19.(2分)如图所示,A为弹簧测力计,B为条形磁铁,电流表和弹簧测力计都有示数,再闭合S1时,则()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20.(2分)如图为某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阻值为5Ω,弹簧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表变化范围0.1﹣0.6A()A.握力为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B.握力计工作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2.5V C.R1的电压变化范围是0.5﹣2.5V D.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25Ω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2分)(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有关。(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2.(2分)波兰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Parsce)为盲人开发出了一种3D打印智能眼镜,它包括一个3D打印的镜框、一个可更换的电池、一个IP数码相机和一个耳机。该眼镜能把拍摄到的文字、颜色形状和图像以音频的形式传达给人。(1)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表示凸透镜焦点的是点。(2)如果感光芯片上所成的文字的像变大,其转换出的音频信息响度也变大。由此可以推测,当该款眼镜靠近文字时(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3.(2分)如图所示,在科学实验课上,方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奥斯特实验。方老师告诉同学们,建议大家将通电直导线沿方向放置(选填“东西”或“南北”),此时直导线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放在该点小磁针的极指向一致(选填“N”或“S”)。24.(2分)如图所示的是用来描绘某﹣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b点的磁场比a点的磁场(选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处(选填“P”或“Q”)。25.(2分)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他根据(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这个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能储存于魔方内。魔方还能通过USB端口给移动设备充电,魔方相当于电路中的(选填“电源”或“用电器”)。26.(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1的示数为0.1A,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A,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A。27.(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则R1:R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是I甲:I乙=。28.(2分)定值电阻R1和小灯泡R2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所示。R1的阻值为Ω,若将R1和R2并联后接在5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A。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9.(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记号笔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方。请回答:(1)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理由是。(3)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像的位置将会(填“升高”或“降低”)。(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明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乙。他应分别测出(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30.(8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其目的是为了。(2)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厘米。(3)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31.(4分)小强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如表是他所做实验的记录。电磁铁(线圈)匝数/匝10050实验序号123456电流I/(A)0.81.21.50.81.21.5吸引小铁钉的最多数目(枚)711145810(1)比较两次实验可知,匝数一定,线圈中的电流越太,磁性越强。(2)比较1、4(或2、5)两次实验可知:。32.(6分)小明利用图一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②选用阻值为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取电表示数,分别获取实验数据;⑤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三中的曲线a。(1)小明在实验过③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处,小明及时进行改正,他的操作是。(2)改正错误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3)小红也利用相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却得到了图三中的曲线b。造成小红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是。四、解答题(共4小题;33题4分,34题6分,35题8分,共18分。)33.(2分)在图中,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34.(2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5.(6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R2=20Ω。(1)当开关S1闭合,S2、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此时电路的总电阻和电源电压。(2)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6A,灯泡正常发光36.(8分)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6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乙是热敏电阻R1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3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2)在升温的过程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00Ω时,恒温箱内的温度可保持在多少?(4)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升高,下列调节方案可行的是。A.减少线圈匝数B.增大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C.使用更粗更有力的弹簧D.应向左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八年级(下)期中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2分)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答案】D【解答】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鼓面面对烛火,使蜡烛火焰跳动,ABC错误。故选:D。2.(2分)某同学将一把长20cm的塑料尺用手按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尺子使之振动发声(如图所示),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2cm,6cm,比较三次发声()A.12cm B.9cm C.6cm D.三次一样高【答案】C【解答】解:当把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进行拨动时,尺子露出桌面越长,音调越低,振动越快,即音调最高的是6cm。故选:C。3.(2分)下面是《科学》课本中关于声现象的活动,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图丙实验说明声音在固体中也能传播 D.图丁实验说明物体振动得越快,音调越低【答案】D【解答】解:A、图甲实验用科学推理法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乙实验中运用转换法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通过桌子可以听到声音,故C正确;D、滑动时的速度越快,梳子音调越高。故选:D。4.(2分)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人在墙壁上的影子 D.景物在水中的影子【答案】D【解答】解: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不合题意。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其实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在墙壁上的影子。不合题意。D、景物在水中的影子,其实质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D。5.(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解答】解:A、B、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所以选项A;C、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因为像距等于物距,而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2m,故本选项正确;D、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故选:C。6.(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 C.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 D.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答案】D【解答】解:A、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故属于光的反射。B、景物逆光形成“剪影”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故B不符合题意;C、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是凸面镜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D、透过放大镜观察植物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D。7.(2分)小科重做了教材中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A.甲图: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消失 B.乙图:将平面镜倾斜放置,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说明物像不等大 C.丙图:往碗中加水,观察到筷子折断,说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了偏折 D.丁图:移去近视眼镜,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对光起会聚作用【答案】C【解答】解:A、甲图中,未观察到反射光线,而是因为两块背景板没有在同一平面内;B、乙图中,用蜡烛找不到重合的像,但它们依然是等大的;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变弯,故C正确;D.丁图中,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得到清晰的像,像的位置更远,故D错误。故选:C。8.(2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只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答案】D【解答】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则甲是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由图可知;近视矫正方法。故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9.(2分)关于虚像和实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 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D.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像一定时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A【解答】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故A正确;B、平面镜成虚像,也可以成虚像;C、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如小孔成像,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A。10.(2分)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答】解: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所以用硬纸板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移动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故B正确;C、如果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故C错误;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像总是倒立的,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选:C。11.(2分)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爱耳日”,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B.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形成听觉的部位在耳蜗 C.飞机起降时可咀嚼口香糖,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并控制音量【答案】B【解答】解:A、耳由外耳,A正确。B、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B错误。C、乘坐飞机时,咀嚼食物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C正确。D、青少年听音乐时应少用耳塞,以免损伤鼓膜,D正确。故选:B。12.(2分)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A.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创造了电荷 B.静电喷枪工作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C.涂料小液滴喷出后,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液滴流向物体【答案】B【解答】解:AB、喷枪喷出小液滴的过程,运用了摩擦起电的原理,并没有创造电荷,B正确;C、涂料小液滴喷出后,故C错误;D、液滴接触物件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物体流向液滴流。故选:B。13.(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三个小磁针指向(黑色为N极)()A. B. C. D.【答案】A【解答】解:A、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则因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中间小磁针N极向右,故A正确。B、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则因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故B错误。C、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则因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故C错误;D、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则因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故D错误;故选:A。14.(2分)学生实验用的电压表有两种量程0~3V和0~15V,电压表上面一行示数看不清楚,而测量又必须用0~15V的量程,则实际的电压是()A.1.7V B.3.4V C.7.5V D.8.5V【答案】D【解答】解:0~3V量程,分度值为7.1V,分度值为0.2V,大量程的示数是小量程示数的5倍,因此用大量程测量时实际的电压是1.7V×5=8.7V。故选:D。15.(2分)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不能探究异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例如:橡胶、石墨 C.摩擦起电,是因为物体在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因为没有电流通过,所以导体电阻为零【答案】A【解答】解:A、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探究异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陶瓷;石墨容易导电,故B错误;C、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C错误;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D错误。故选:A。16.(2分)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如图某型号足浴盆具有加热保温和按摩功能,电阻丝R用于加热保温,S1为总开关,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下列电路模型与此吻合的是()A. B. C. D.【答案】B【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电阻丝R用于加热保温,S1为总开关,S2可以控制按摩功能,这说明R与电动机工作时互不影响,且开关S3在干路中,S2与电动机在一条支路中,故B正确。故选:B。17.(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不变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答案】D【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故AC错误;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6的电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I=可知2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故B错误。故选:D。18.(2分)小科在医院看到一种输液报警器,如图甲所示。当管内药液流完时,电铃发声。报警器内部有一可变电阻,无液体时电阻小,电路如图乙所示。则当开关闭合,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药液输完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B.药液输完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C.药液输完时,电铃中的电磁铁磁性最强 D.药液未输完时,电铃不响是因为没有电流通过【答案】C【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可变电阻与电铃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知,当药液输完时,药液未输完时;AB、当药液输完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可知,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电铃两端的电压变大,故AB错误;C、由A知,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故C正确;D、药液未输完时,总电阻较大,电铃不响,而是因为电流较小造成的。故选:C。19.(2分)如图所示,A为弹簧测力计,B为条形磁铁,电流表和弹簧测力计都有示数,再闭合S1时,则()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答案】D【解答】解:当开关S1闭合时,因两电阻并联;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此时螺线管中磁场变强,则对B的吸引变大,因B在磁场力,即F=G+F磁,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故D正确。故选:D。20.(2分)如图为某种握力计和它的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握力显示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定值电阻R2起保护电路作用,其阻值为5Ω,弹簧端的滑片P在电阻R1的最上端时不施加力。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弹簧的电阻不计)。握力计测量范围为0﹣300N,电路中电流表变化范围0.1﹣0.6A()A.握力为300N时电路中电流为0.6A B.握力计工作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2.5V C.R1的电压变化范围是0.5﹣2.5V D.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的范围是0﹣25Ω【答案】D【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滑片P在电阻R4的最上端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I=可得大R2=8.6A×5Ω=2V,故B错误;(2)滑片P移动到最下端时施加的力最大时,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则握力300N时电路中电流I小=0.7A,故A错误;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3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1的最大阻值:R1=R﹣R6=30Ω﹣5Ω=25Ω,所以,R1连入电路阻值变化范围7~25Ω,故D正确;(3)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为零时,R1的电压为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2A,R1的电压:U1=I小R4=0.1A×25Ω=4.5V,所以R1的电压变化范围是6﹣2.5V,故C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2分)(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温度有关。(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1)温度;(2)响度。【解答】解:(1)“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表明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噪声监测设备监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1)温度;(2)响度。22.(2分)波兰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Parsce)为盲人开发出了一种3D打印智能眼镜,它包括一个3D打印的镜框、一个可更换的电池、一个IP数码相机和一个耳机。该眼镜能把拍摄到的文字、颜色形状和图像以音频的形式传达给人。(1)如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表示凸透镜焦点的是a点。(2)如果感光芯片上所成的文字的像变大,其转换出的音频信息响度也变大。由此可以推测,当该款眼镜靠近文字时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a;变大。【解答】解:因为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过焦点。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时,像越大,所成的像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距变小,感光芯片上所成的文字的像变大,所以盲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故答案为:a;变大。23.(2分)如图所示,在科学实验课上,方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奥斯特实验。方老师告诉同学们,建议大家将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选填“东西”或“南北”),此时直导线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放在该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选填“N”或“S”)。【答案】(1)南北;(2)N。【解答】解:(1)由于小磁针受到地磁场的作用,要指南北方向,应使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为东西方向;(2)直导线在小磁针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和放在该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故答案为:(1)南北;(2)N。24.(2分)如图所示的是用来描绘某﹣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b点的磁场比a点的磁场强(选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P处(选填“P”或“Q”)。【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的磁感线比b点的磁感线疏,故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弱。小磁针静止在b点时,故N极指向Q点,所以S极指向P点。故答案为:强;P;25.(2分)如图是一款能发电的魔方充电器,转动魔方时,他根据电磁感应(选填“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发电,这个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能储存于魔方内。魔方还能通过USB端口给移动设备充电,魔方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选填“电源”或“用电器”)。【答案】电磁感应;电源。【解答】解:转动魔方时,闭合电路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魔方给移动设备充电时,魔方提供电能。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源。26.(2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1的示数为0.1A,则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1A,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0.2A。【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A1测R1支路的电流,因此通过电阻R7的电流为0.1A;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8的电流:I2=I﹣I1=2.3A﹣0.3A=0.2A。故答案为:2.1;0.2。27.(2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则R1:R2=2: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是I甲:I乙=2: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甲,两电阻串联,乙测R2两端电压,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4,设R2两端电压为3U,则R7两端电压为5U﹣3U=7U,两电阻串联====;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断开,甲,两电阻并联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两表示数之比:=====;故答案为:2:3;4:5。28.(2分)定值电阻R1和小灯泡R2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如图所示。R1的阻值为10Ω,若将R1和R2并联后接在5V的电源两端,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8A。【答案】10;0.8【解答】解:由图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8V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7A1的阻值:,将R1和R8并联后接在5V的电源两端,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1的电流为8.5A,通过R2的电流为5.3A,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的电流I=I1′+I4=0.5A+5.3A=0.5A故答案为:10;0.8。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9.(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记号笔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方。请回答:(1)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理由是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3)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像的位置将会升高(填“升高”或“降低”)。(4)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明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乙。他应分别测出a、c(填“a、b”、“b、c”或“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答案】(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2)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3)升高;(4)a、c。【解答】解:(1)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因两根蜡烛A和B完全相同的。(2)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后,用直线把蜡烛A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于是通过本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理由是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实验中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的方向倾斜。(4)实验时应测量像与物两点到镜面的距离作为像距和物距,并比较大小,小明在白纸上标记出a、b,如图乙、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故答案为:(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2)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4)a、c。30.(8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为了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15.0厘米。(3)在这个实验中如果不及时调整,随着蜡烛的消耗,光屏上像的位置将上升(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1)同一高度;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15.0;(3)上升。【解答】解:(1)根据“三心一线”,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由图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得2f=30.0cm;(3)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使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3)上升。31.(4分)小强设计的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如表是他所做实验的记录。电磁铁(线圈)匝数/匝10050实验序号123456电流I/(A)0.81.21.50.81.21.5吸引小铁钉的最多数目(枚)711145810(1)比较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两次实验可知,匝数一定,线圈中的电流越太,磁性越强。(2)比较1、4(或2、5)两次实验可知: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吸引铁钉数目越多,磁性越强。【答案】(1)1、2(或1、3或2、3或4、5或5、6或4、6);(2)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吸引铁钉数目越多,磁性越强。【解答】解:(1)比较1、2(或5、3或4、6或4,可以发现在线圈匝数一定时,电磁铁吸引铁钉数目越多。(2)比较1、5(或2、6)两次实验可知在:在电流一定时,吸引铁钉越多。故答案为:(1)4、2(或1、8或4、6或4;(2)电流一定时,吸引铁钉数目越多。32.(6分)小明利用图一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电压表、电流表调零;②选用阻值为20欧的定值电阻接入MN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至适当位置,读取电表示数,分别获取实验数据;⑤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图三中的曲线a。(1)小明在实验过③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小处,小明及时进行改正,他的操作是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位置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2)改正错误后,小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则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是变大。(3)小红也利用相同的电路进行实验,却得到了图三中的曲线b。造成小红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答案】(1)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上的导线交换位置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2)变大;(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解答】解:(1)由图二可知,电流表的指针向零刻度线的左侧偏转,接下来他的操作是:断开开关;(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I=,由U=IR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3)图三中的曲线b,当电阻分别为5Ω、15Ω时U1=I5R1=0.2A×5Ω=3V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