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_第1页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_第2页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_第3页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_第4页
基础教育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提出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改进考试评价,较2003版《课程标准》在克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然而,由于学业评价“只见知识,不见素养”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善,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三年来,一线教学实践中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成效还不够显著。为此,建立健全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显得十分迫切。1.2课题界定本课题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个性化、全面化、精准化评价。学科课程标准:即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研究要以《学科课程标准》,尤其是它凝练提出的核心素养为遵循,以学生学业评价为手段,克服“只见知识,不见素养”的不良倾向,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一线教学中落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版的《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提出高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计20个学科84类(含6个外语学科),这些核心素养概括地说就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研究要依托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提炼表征、刻画指标、更新方法,运用于学生学业评价之中,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业质量、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评价体系: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有即时性评价,也有长期性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学生学业的评价,也有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的评价;既有课堂教学评价,也有课后练习评价;既有分科性评价,也有总体性评价;既有学生评价,也有班级、年级评价;既有各类考试、测试评价,也有各类作业、练习评价。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具有鲜明学科核心素养特色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实现对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全面化、精准化评价。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大规模学业评价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数量学生群体的成就水平和教育相关性因素进行价值判断,并以此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判断教育政策绩效的评价方式。近年来,大规模学业评价逐渐成为国际上盛行的教育评价模式,如PISA、TIMSS、NAEP等,在世界各国均有广泛运用,对我国的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有很大影响。相对于水平考试、单元测试,学生每天的学科课程作业由于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可以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长期性的学习思维过程,其实更适合作为形成性评价的直接对象。为此,王后雄、廖伯琴、王磊、郑国民等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论证了素养、情境、问题、知识四大要素在学科课程作业评价中的定位与关系,构建了基于“素养为本”的课程作业评价体系,但遗憾的是,以上的研究工作大多基于传统纸笔媒介,不够全面系统,没有实现与互联网生态、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颁布以来,大量学者开始尝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学业评价。其中,吴永和等人建立了学习对象数据模型,搭建了学习分析系统,为自动化学业评价提供了重要参照。朱珂、曹小明、姜强、赵铮等人将自适应学习理论与学习分析系统相结合,利用大数据模型,深入探究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对于实现自动化的素养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信息技术层面的探索,未能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相结合,仍然停留在“智能化”的阶段,尚未实现“智慧化”。伴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知识总量不断膨胀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国都纷纷吸收最新的学业评价理论,进行本国教育领域评价体系的变革。德国学生学业评价的理念在于多元化的成绩要求和评价,即评价不能仅限于期末,而应充分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评价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机制,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法国的学生学业侧重形成性评价,从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尝试跳出遵循学科逻辑的圈子,关注的不是对学生的甄别、选拔,而是为了推动学生进步。新西兰“国家教育成就证书”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体制,是主要针对高中生进行的学业评价。新西兰高中生从十一年级开始便以“累积学分”的方式开始修读“国家教育成就证书”,直至修完三级证书结束方可离校。这一资格认定考试是新西兰高中毕业生的离校证明,同时又是各高校招生、各单位雇主招工的有效参考模式。新西兰“国家教育成就证书”几经改革,目前已然成为较为完善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体制,在世界中等教育考试评价中凸显出一定特色,备受各国关注。研究新西兰高中生“国家教育成就证书”学业评价制度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中等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变革趋势,同时还能为我国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教师更好的“教”与学生更好的“学”。现阶段我国仍然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主要采用闭卷笔答的传统考核方法,以分数论成败,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真实的学习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是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只有教师有资格对学生进行评价,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二是评价方法单一,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死记硬背、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的情况,这与这种评价方法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只注重教师评价管理,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管理有直接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崔允漷先生在《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一书中说:“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变革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试图通过不断完善选拔鉴别功能的单一考试的变革来驱动整个评价体系变革的历史。”高中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成为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落地和提升高中教学水平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支柱性理念,对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欧盟统计资料显示,欧盟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对3/4以上成员国的课程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些国家都实施了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和行动计划。美国在培育学生的“21世纪素养”时,努力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建立健全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帮助学科核心素养在当前教学实践中落地并不断发展完善,实现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培育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创新人才,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2.1课题研究目标构建并逐步完善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能够保证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能够精准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差异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即时性和形成性的自动诊断分析,实现人机互动;能够为教师或学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并不断完善提供优选方案和针对性的方法与措施。2.2研究内容2.2.1在对我国与世界各国高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研究工作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梳理、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研究建立健全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2.2.2系统梳理、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提出的20个学科84类核心素养,并进一步从中提炼具有评价意义、精确诊断功能的学科核心素养表征系列。2.2.3系统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和规定,结合这些描述与规定构建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2.2.4依托具有评价意义、精确诊断功能的学科核心素养表征系列,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智慧化习题资源库、问卷资源库及习题、问题的刻画指标体系。2.2.5研究、设计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互联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2.3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全面、精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实现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依托《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提出的20个学科84类核心素养,借助当前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性,从即时评价和长期评价两方面实现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全面、精准评价,是本课题最大特点,也是本课题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智慧化”“差异化”是本课题的另一特色。一方面,从理论上糅合教育学、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出版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并进一步融合创新;另一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采用本土考察与国际比较、典型调查与多样本分析、大样本证据与可比性技术、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等相结合的范式,将研究工作整体建立在对于实证材料的分析结果上,避免了空洞的政策分析和理论建构,通过广泛取样、多案例综合分析避免解释范围局限化的问题。因此,本课题从理论与行动两大方面确定研究工作的目标导向,保证研究成果的客观性、现实性、可操作性。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还在于充分吸收国内外现有项目的经验,以基于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经典案例解剖和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客观数据为基础,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托,筛选出建设以全面、准确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目标导向的智慧化习题资源库、问卷资源库所需要的刻画标目,同时结合“新课标”所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科学把握基于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完成多元化习题、问卷刻画标目的筛选、混合标度的划定,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量化评价,这在当前我国具有首创性。最后,本课题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并分析所有使用者,包括身为直接使用者的一线教师与学生以及身为间接使用者的学校管理者的意见及建议,结合考试学、教育测量学相关研究成果,在充分重视相关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动化分析诊断模型以及与之配套的自动组卷、人机交互模块,进而构建能够有效测量、诊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体系。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3.1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整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图1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3.2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取多种研究方法联合使用,依靠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拟定初步研究方案、收集研究对象客观资料、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初步研究成果;依靠行动研究法,通过与相关人群的紧密合作,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优化及完善。考虑到所需解决科学问题的不同性质,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会对所采取的研究方法进行针对性调整。3.2.1对于“全面梳理、调查”的研究工作,采取文献研究法,以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性文件以及权威教育机构的调查报告为研究对象,从宏观政策及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本课题的必要性;同时辅以问卷调查法,以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开发者、使用者、相关研究者为对象,从多元化角度探寻相关人群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态度、意见及期待,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确定课题研究工作的必要性。3.2.2对于“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表征”的研究工作,首先采取文献研究法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学科课程标准》、现有“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智能化学习评价系统”“学科考试、测试、课程作业设计”“智能化习题资源库及问卷资源库建设”等相关论文、专著、行业标准及政策性文件之中,提取出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应当具备的特征要素,作为备选。然后采用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已有的代表性学业评价项目以及产品的追踪式调查,从实践的角度对于备选的特征要素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补。3.2.3对于“习题、问题刻画指标”的研究工作,需要结合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已有的代表性项目以及产品、相关领域专业研究者处,充分吸收既有的理论与经验,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知识结构立体化、素养评价功能的需求以及科学学科的特点,初步建立“习题、问题刻画指标体系”。之后,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与出版机构以及试点学校中的代表性班级展开密切互动,基于事实证据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使其在符合本课题基本取向的前提下适应各方的需求。3.2.4对于“总体框架结构”的研究工作,需要以调查研究为主,以代表性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项目以及具备学业评价功能的在线学习产品为主要线索,对其基本结构、运作机理、实施流程进行解剖式分析,结合对项目或产品开发人员、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访谈调查,并辅以文献研究法对“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机制”“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业评价”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分析整理,确定智慧评价系统应当具备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判定的相关机制。此后,同样需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与开发及使用单位,尤其是选定学校中专家型教师密切互动,验证成果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完善。3.3实施步骤本课题的整体研究工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全面梳理、调查”“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表征”的相关研究属于第一阶段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基本依据,初步拟定研究工作计划;“习题、问题刻画指标”“总体框架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属于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实现搭建负载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互联网学习平台;“研究、开发、测试、应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属于第三阶段,目的在于确保研究成果的实际可操作性。具体安排如下:2020.9-2020.10:收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全面收集本课题相关的期刊、论文、专著、标准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学科核心素养,拟定初步研究计划;2020.10-2020.12:全面开展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在选定地区,结合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形式,展开调查;同时,选择代表性智能化学业评价产品,对其从设计开发到使用的整体过程进行追踪调查。获取一、二阶段研究所需的实证资料。2021.1-2021.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初步形成中期成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辅以科学论证,完成第一阶段研究任务。在第一阶段研究基础上,初步建立习题、问题刻画指标体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系统框架结构和开发策略。2021.5-2021.9:验证并完善中期成果,建立“教师工作坊”。选定一所出版社、两所使用该社产品的高中为合作单位,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验证并优化第二阶段成果。同时,通过“教师工作坊”的形式完成第三阶段研究工作。2021.12:梳理总结相关成果,撰写项目研究报告。3.4预期成果形式本课题预期成果将以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专著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表征系列研究。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结构研究智慧化习题资源库、问卷资源库及习题、问题的刻画指标体系研究研究报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在线学习平台创新设计专著: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研究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4.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本课题负责人XX,博士,三级讲师、师资博士后,主要从事科学(以化学为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应用研究,在研究方式上致力于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转化与结合,对于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以及评价活动中的“落地”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在博士后期间,参与了合作导师所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并参与了2部相关专著的编撰工作。在SCI所收入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CSSCI期刊2篇(已录用待发表)。课题组主要成员:XXX,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测量学、考试学相关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社科项目8项,主编教材及出版专著20余部,其中2部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SSCI、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教育考试与评价学术论文210多篇,其中有50多篇被《新华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近10年考试科研论文被《中国考试》杂志统计发表文章数量第1位、被引指数排名第2位,1篇论文获东亚科学教育(EASE2015年)优秀论文特等奖,1篇论文获湖北省高校社科论文一等奖,2项成果获教育部、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突出所以致用,为教育决策服务,其应用效果受到有关部委及省级教育部门的好评。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了研究成果。4.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篇:Efficientaccesstochiral1,2-aminoalcoholsviaIr/f-amphox-catalyzedasymmetrichydrogenationofα-aminoketones.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HighlyenantioselectiveIr/f-amphox-catalyzedhydrogenationofketoamides:efficientaccesstochiralhydroxyamides.Org.Chem.Front;Iridium‐CatalyzedAsymmetricHydrogenationofHalogenatedKetonesfortheEfficientConstructionofChiralHalohydrins[J].AdvancedSynthesis&Catalysis;EnantioselectiveAccesstoChiral2-Substituted2,3-Dihydrobenzo[1,4]dioxaneDerivativesthroughRh-CatalyzedAsymmetricHydrogenation.Org..SSCI收录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篇:ResearchonevaluationofChineseStudents’competenceinwrittenscientificargumentationinthecoutextofchemistry,ChemistryEducationResearchandPractivce;ResearchontheInfuenceof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PoliciesontheFairnessofHigherEducationAdmissionsOpportunitiesinChina,ChineseEducation&Soeiety;5.HouxiongWang.AccesstoHigherEducationinChina:DifferencesinOpportunity,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6.HouxiongWang,AcommentaryonChina’sNewCurriculumandtheProgramstoDesignSubjectsfor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ChineseEducation&Society.中文期刊发表论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中学学习负迁移成因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高中新课程问题设计与类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高中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17版)中课程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高中有效作业的标准及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理解与技能:英国GSCE化学考试主导理念[J].化学教育;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J].化学教育;“体验学习圈”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化学教学著作:新高考:从高一打造核心竞争力,广东教育出版社;新理念化学教学诊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4.3核心观点学业评价是高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让教师及学生本人充分了解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作出相应改善,对于日常教学活动有着检验与引导的作用,能够促使高中教育、教学活动兼顾统一标准的一致性要求以及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可以说全面、精准、完善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成宏观教育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从输出角度来看,教育目标的落实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即每个学生都应当通过特定阶段的教育取得一定的学业成就,而作为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学科课程标准无疑是衡量培养质量的“标尺”。因此,高中学业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其研究过程中不论是策划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是对评价机制的探索,都应当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展开。最新版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具备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就目前实践经验来看,传统教育测量方式,无论是考试(测验)还是心理量表测试,均无法很好的胜任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工作。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工作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质媒介功能的制约,导致评价活动是“静态”和“横截”的,所获得的信息有限,故据此所作出的推论也有限。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在较长周期内全面记录并分析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通过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配套机制,依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教师得以记录、追踪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甚至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将这些具有复杂结构和多样形式的数据转化为判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依据,实现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更为精确的评价。可以说,融合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精准评价的新型“互联网+”评价体系,代表了未来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澳]约翰B·彼格斯,凯文F·科利斯.高凌飚,张红岩主译.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编,燕娓琴,谢小庆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