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_第1页
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_第2页
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_第3页
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_第4页
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摘要网络文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推动着传统文学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本文以网络文学为眼,看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主题的承继,对比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主题,进而找出传统文学主题的变化,并从读写作空间和社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原因,从而得出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趋势为平民化和恢复经典化的结论。关键字:网络文学传统文学主题嬗变AbstractAsaproductoftheinformationage,networkliteraturepromotes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literature,whichbringsabouttheevolutionof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Inthispaper,fromtheperspectiveofnetworkliterature,wecanseetheinheritanceofnetworkliteratureto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comparethethemesofnetworkliteratureandtraditionalliterature,andthenfindoutthechangesof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andanalyzethecausesoftheevolutionof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fromtheperspectivesofreadingandwritingspaceandsocialdevelopment,soastodrawtheconclusionthatthetrendoftheevolutionof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isciviliansandrecoveryofclassics.Keywords:Networkliterature;Traditionalliterature;theme;evolution目录18953引言 12092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主题的承继 2763(一)想象世界的续传 224539(二)恋乡情怀的彰显 323174(三)极权位置的眷恋 52837二、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变化之处 723140(一)性别意识多元化——耽美主题 716751(二)时空叙事手法新颖——穿越主题 826007(三)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青春文学主题 109399三、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原因 1132312(一)集体创作的写作空间 118199(二)社会发展的多维冲击 125850四、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前景 1410257(一)平民趋势不可阻挡 1413321(二)经典作品的期待 1512085五、结语 151704参考文献 1629408致谢 17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引言高尔基曾经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由此可以得出,主题是一种思想,主题是文学作品及批评中的重要范畴。主题,是我们对作品形象塑造和题材的提炼的时候,得出的高度浓缩的思想结晶,它是文学作品的“立意”和“主旨”。这在传统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文学,指的是在时间的沉积中沉淀且被人们长时间使用的文学。论及传统文学主题学的话题,绕不过去的人物是王立教授。他先后集中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十大主题”,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大胆突破与创新发展,在中国文坛引起不小的反响。他有一系列主题学的研究成果,其中他认为的“十大主题”分为惜时、相思、出处、怀古、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主题。曹顺庆教授把传统文学主题分为8个,分别为:1.爱情与义务冲突主题;2.不相识父子相残主题;3.大家族盛衰史主题;4.战争主题;5.失乐园主题;6.生死恋主题;7.“反咬”一口主题;8.英雄主题。[1]对比王立教授的“十大主题”和曹顺庆教授的8个传统文学主题,我发现两者见解有所重合的有:1.爱情主题;2.乡土主题。此外,王立教授的游仙主题一重精神超越解脱,二重肉体飞升长生,可以看出古人在文学中的想象寄托。可对应想象世界的传统文学主题——志怪主题。因此,本文中论及传统文学主题,便有志怪、恋乡以及爱情主题。而爱情主题经由时间的推移,与网络文学的耽美、穿越、青春文学主题紧密相连,因此,结合网络文学,将对研究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有所帮助。研究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需要结合网络文学主题。网络文学主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强的文学作品主题。网络文学主题作为新兴的文学,继承了部分传统文学主题的优点,又带动了传统文学的主题的发展,我们认为,在研究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过程中,从网络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网络文学也是作为川流中的一员,从未来再反观现在,网络文学也将会成为“传统”,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又是不可分割的,因而作为一类规模迅速增长的文学,网络文学值得被带入研究传统文学主题。本文将通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比,阐释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主题的承继有学者曾在首届网络文学评论大赛提出:网络文学是可以做到不以反叛传统文学来获得“合法性”的,同时还可以合理吸收传统文学的优秀基因。[2]网络文学继承了传统文学主题的优秀基因,但带有局限性。(一)想象世界的续传志怪主题屡见不鲜所谓“志怪”,就是指记录“怪力乱神”之事,描绘的是人入异界、动物异化、情向有所意指的世界。在传统文学主题中,志怪主题最能向读者体现出作者的想象世界。在当今社会,网络小说深受打赏模式,顺应市场发展,讲究想象力的趣味性。而志怪主题一向以来透过超现实的意趣,为后世呈现出所映射的现实世界,恰好与网络小说所要的想象力所相符。这股想象力,便是传统文学中志怪主题的特色。“从史前传说到当代文学,超自然因素在中国文学史上随处可见”[3],网络小说亦是如此。在作者想法、设计情节、故事原型上,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小说与志怪主题有所渊源。网络小说因为有前者志怪小说的发展,无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网络小说作者唐七公子也曾提及自己的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大概都能在里边找到《山海经》的一些东西……《山海经》《中国的传统》这两本书倒是没事儿就翻翻。”[4]“九尾狐”的原型,“青丘”的地点名称,都在《山海经》有迹可循。此外,不管是什么题材,都对志怪主题有所传承。我们在起点中文网站以“聊斋”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截止至2019年12月4日,光是对志怪小说的代表之作《聊斋志异》的改写和续写的网络小说作品已经有151部(如图1所示)。其中涵盖仙侠类101部,科幻类17部,玄幻类9部,悬疑类8部,都市类6部,还有其他分类(古代、青春文学、奇幻、武侠等)的111部小说作品。由此可见,当今网络小说的任何题材,对志怪主题都有所传承。图一欠缺思想底色鲁迅先生曾指出:“晚明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诞而不情”,又赞许《聊斋志异》“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5]“诞而不情”是鲁迅先生对晚明时期的志怪群书的点评,但也可以作为对传承志怪主题的网络文学的参考——趣而不精。志怪主题,在发展的历程中,止步于给读者带来想象力的刺激性,本末倒置,注重想象力的外包,而未能挖掘生活的本质,而网络文学并未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欠缺思想底色是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通病。例如,当今承载志怪主题的网络仙侠小说,为了点击率和推荐数,忽略了对内心世界的体察,对人物的塑造也有千人一面之嫌,更别提富含思想底色。曾有名为“蒲舟”的网友在豆瓣评书中,对网络仙侠小说的《从前有座灵剑山》评论道:“主角都是天命之子,一路开挂越级挑战,坐拥千万人的信仰之力,到最后代表整个位面与异界作战。本质上和其他小说并无区别。”加之《从前有座灵剑山》曾对如今注重想象力的网络写作的方式予以戏仿、调侃:“要说故事主线倒也简单,无非是升级杀人,只是每过一段时间,小说中都会出现什么‘开放新资料片’,一下子就加强了故事的纵深。而到了资料片开无可开,他又设计服务器回档,总之就是让人物回到初始状态,情节从头再来……”不可否认的是,承载着志怪主题的网络文学的确继承了志怪主题在时间上的叙事手法,自然的时间意识和过程在小说中很淡化,并且不会影响到仙怪、情节、人物的发展,就算是时间从头再来,也不会显得格外突兀,因此在作者不知如何叙述下文时,可以一键还原的叙事手法,便成了作者偷懒的捷径,顺带落得了富有想象力的好名声。其实注重了想象力的外包形式,却没有发展志怪主题的思想底色,没有寄托情怀,也没有现实寓意。由此可见,当今网络小说对志怪主题的继承,仍存在缺乏思想底色的问题。(二)恋乡情怀的彰显乡土文学涉足网络网络文学继承传统文学主题的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文学突入到以往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会涉足的题材、领域和表现内容等方面。例如反映现实生活的乡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所谓‘乡土小说’,主要就是指这类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当我们将视线投入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时,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之作,例如鲁迅的《故乡》、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这些伟大的作品都为中国的乡土文学作出了不可衡量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了文学的重要媒介。如早期的网络文学《小地主》,燃起了“回到农村去”的激情,因为文笔幽默,叙述引人入胜,故事情节足够新颖,让其在同类型文中成为佼佼者。该篇小说描述的农村生活,具有一定的宗族情结以及恋乡情怀。作者描述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细节,对农村生活的人情力量与城市生活的冷漠警戒产生对比。农村生活一家有事,全村帮忙,而城市生活中,小孩子别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已经成为了常识。[6]此外,乡土文学,已经通过网络作品大赛获得奖项,也证实了乡村文学与网络文学越发紧密关联。例如乡土文学《最后的村庄》于11月28日在2019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取得了特别奖。乌托邦性质浓厚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刘庆邦曾就乡土文学说道:“乡土文学它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是精神上的概念。所谓乡土,是精神之乡,精神之土,也就是作家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乡土文学寄托了作家的精神。正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展示的桃花源,只能通过书写的方式构建出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大城市容不下肉体。”已经成为了当今90后所周知的一句话。网络乡土文学的作者们既有对已逝的追寻和感念,也有对眼下的关注和焦虑。网络乡土文学的作者们追求乡土生活,但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如房价、物价等现实问题。而构建乌托邦式的家园,已然成为了网络乡土小说作者们逃避现实的寄托。网络乡土小说不仅构建了乌托邦,还蕴含着作者们放慢成长的脚步,从而回归田园,挖掘乡土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的幻想。例如2010年连载的雪下的《重生之乡路漫长》。该篇小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女主角宝然在外地打工,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努力工作,错过了见父亲的最后一面,终于攒到房子首付准备接母亲去大城市居住时,母亲却因家中地震身亡。女主宝然在迷失和茫然中跌入地铁重返婴儿时期。重生的女主以从容的脚步踏遍乡土,“河水荡漾着,宽大的木船轻晃着,赤足的汉子们脚上青筋高高鼓胀着。船那头蔡家姑侄远远地向这边望着,船这边舅舅妈妈商量着今天的收入与支出,盘算着,憧憬着。”踏在乡土,珍惜父母健在的宝然过得很幸福。但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重生,正如该篇小说标题所提及的“乡路漫长”,追求城市高速运转的生活的我们,到底失去的是什么,实属引人深思。另外,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的爱情观与婚姻观,快餐式的爱情,离婚率高的婚姻,都让现代人质疑,究竟恋爱、婚姻自由的现代是否比过往父母包办的婚姻更幸福,于是便有一批作者构思了回到1980年代甚至更久远的农村,找一个憨厚老实的另一半的婚姻生活场景。这一类的乡土小说不是漫长幼年时光的追溯,而是侧重于对农村淳朴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表达,反思当下快节奏生活的爱情观。代表作有2010年的岳小妞的《重生小媳妇》,2014年的寻香踪的《重生之奋斗在激情年代》等。(三)极权位置的眷恋1.女性意识自然流露“女性真正的觉醒在于女性自向着自己身体的还原。”[7]五四运动为处在边缘中的女性地位提供了文学的历史舞台,在此期间,直接催生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女作家。如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首次承认了女性的情欲。在随后的八十年代中后期,王安忆也正视了女性的情欲,打破了建国以来文学界对情欲的禁忌。传统文学中书写的女性情欲,与网络文学中描写的女性在事业中叱咤风云,都是对女性意识的承继。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文学承继了女性文学主题,与古代宫斗、现代职场融合,无不是对极权位置的重视。[8]极权位置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场所内,权力最高的位置。而本文所指的极权位置,便是女性权利的觉醒与承继的过程。流潋紫的《甄嬛传》,女主甄嬛初入皇宫选秀,从一个低调从简的秀女到最后锋芒毕露的太皇太后,地位不断地升高,掌中权力也越来越多,甚至最后皇权通过“四郎”的死,也如自己所愿,转移到了自己的义子中。全篇通过甄嬛的一路历程,凸显了甄嬛身为女子却目光长远,操控皇权以保全自身及所爱之人的独特女性特征。在古代的极权是皇权,那么现代生活中的极权,便在于给自己发工资的公司的职权。如《杜拉拉升职记》中,描写的环境——公司——宫廷,与《甄嬛传》那样是换汤不换药的。杜拉拉身在职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升职为专业干练的人力资源经理。杜拉拉,一位急性子的年轻中国女性,成功打破了以男人为中心的商界玻璃天花板。在古代的后宫拥有权力,在现代的职场叱咤风云,女性意识的觉醒再也不是拘泥于对身体的还原。极权位置的眷恋,正是网络文学继承传统女性文学主题的表现。2.传统男权至上思想残留在网络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衍生了一大批“玛丽苏”小说,“玛丽苏”小说指的是一女多男的情感纠葛,男性形象非富即贵的小说。网络女性作家们在书写“玛丽苏”故事时,不自觉地将女性地位放低,等待身带光环的男主救赎。如《泡沫之夏》、《倾世皇妃》、《步步惊心》都带有如此倾向。其中,《步步惊心》的女主是从现代穿越到清朝的马尔泰·若曦,陷入了九子争嫡的纷争,若曦后来被皇上许配给太子,不想嫁给太子的若曦听此消息后长跪不起,就连四爷和八爷也为她求情。抗议成功后,若曦被打入辛者库,等待着四爷的救赎。命运的眷顾,男主的光环,放低了女性的地位,看似以女主为主线的故事情节,却为男主增添光芒,使男性形象更加耀眼,“玛丽苏”的情节,隐藏着传统男权至上思想的残留。此外,在网络小说中,其在设置女主身份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将女主设置为大众男生喜欢的形象,由此顺应了男权的喜好。如《泡沫之夏》的女主尹夏沫:“阳光下,那女生有一头海藻般浓密的长发,微微卷曲,眼睛象海水一样,皮肤很白,是象牙色,整个人看起来懒洋洋的,淡淡的。”由此可见,女性独立的形象不够彻底,在女性树立形象的过程,很大部分被男性的喜好干预了。网络女性文学承继传统文学主题,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二、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的变化之处通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主题的不同点比较,便可以知道在信息时代,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网络文学主题有如耽美文学、穿越文学、青春言情等等。接下来,笔者将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主题进行对比,从而看出传统文学主题的变化。(一)性别意识多元化——耽美主题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传统文学已经从异性相爱的主题衍生出同性相爱的主题,例如男与男,女与女之间的爱情。性别意识多元主题,已然成为传统文学主题发生变化的重要体现。其中最能体现性别意识多元化的,便是其中的耽美文学主题。[9]提到耽美,大家都会想到“同性恋”。自古以来,同性恋的现象便屡见不鲜,史书记载,在两汉时期的25个皇帝中,已有10个皇帝拥有男宠,由此可见,在过去的社会中,同性恋的现象已有存在。传统文学中关于同性恋的名称相当丰富,例如“断袖”、“分桃”、“龙阳”。但是,传统文学中同性恋的“断袖”、“分桃”等名词是与现代所说的“耽美”是不一样的。当今的耽美文学主题来源于日本,与自古便存在的同性恋现象相结合,再以网络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耽美文学主题,指的是描写纯美的男男之间的纯爱,多在网络中以小说、漫画的形式连载的文学主题。在《诗经·卫风·氓》中,“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的“耽”意指沉溺。这里的美,指的是不可到达之美,幻想之美。因此,耽美可理解为沉溺于幻想之美。耽美文学主题,满足的是女性对于爱情的美好追求以及美男爱情的意淫。耽美文学主题在阅读者、角色设置方面,呈现了传统文学主题性别意识多元化的状态。耽美文学主题,阅读者以女性为主,这是与传统文学主题的重要不同。据学者关于耽美文学主题的阅读者调查(如图二)[10],受访者中男性占比为20.95%,女性占比为78.8%,有一人没有提供性别信息(选择了“其他”这个选项),与CCNIC发布的报道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中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2.4:47.6。和普通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相比,关于耽美文学主题的阅读者阅读者调查受访者的女性比例更高,由此可以猜测耽美文学主题的主体阅读者为女性。耽美文学主题的阅读者多为女性,是传统文学主题没有的独特风景线。此外,耽美文学主题,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女性被观看的地位,而是将男性置于被观看的地位。男性的身材描写体现了女性对男性的身体审美化:“唔!非常帅,非常高大!古典的希腊式硬朗面孔,一身紧绷的线条流畅利落,充满了跃动的活力,似一头优雅的豹。”[11]阅读者群体为女性为主以及观看视角的更换,正体现了性别意识多元主题。图二据耽美文学主题,明显地将社会两性角色扮演多元化,从传统文学主题中大多只有男女之间的爱情主线,变为男男之间也产生美好爱情。耽美文学主题与传统文学主题不一样的是,传统文学主题中的爱情故事,多为异性主角。而耽美文学中,两个主人公皆为男性,都是外貌上佳,两人之间必有一方是“攻”(主动的一方),另一方是“受”(被动的一方)。其中,“攻”的角色,外貌阳刚,带有强烈的男子气息,对待感情成熟稳重,而“受”的角色,外貌上佳,热情活泼,需要人照顾。两者之间的强烈反差碰撞,加深了暧昧的气氛。笔者从晋江文学城统计可得,以“主攻”角度书写的小说,从2019年9月5日至2019年12月5日,一个季度以内,共完结8767本。而按“主受”角度写的耽美小说,在一个季度内完结的高达444400本以上。不难发现,除了耽美主题的阅读者为女性为主以及观看视角的更换,角色的设置也为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添了一笔。(二)时空叙事手法新颖——穿越主题时空叙事手法新颖,通过穿越等形式叙事一个故事,引起读者的热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穿越主题的涌现。与传统文学主题相比,穿越主题实属新出现的文学主题。随着网络图书与传统图书的共同发展,一波“穿越”热接憧而至。《神话》、《宫锁心计》、《步步惊心》等影视作品的大热,让观众们陷入穿越主题的热潮中。在荧幕大热的穿越影视作品,是以穿越小说改编制作的。因此可以理解,穿越小说为穿越文学主题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学主题中,不管是爱恨交织的文学,还是行云流水的文学,作者们在时空叙事手法主要为在同一时空内展开对事情的叙述。家喻户晓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之作,皆是作者以同一时空的时间先后顺序为主线,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故事内容足够充盈的情况下,新颖的时空叙事手法能让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甚至该时空叙事手法在学界中具有考究价值。如《穆斯林的葬礼》,双线交叉的叙事结构,复调式的倒叙,行文时善于设悬念,利用主人公的回忆进行倒叙,也是别有一番风趣,毫无疑问,在时空上的叙事结构,为《穆斯林的葬礼》添了巧妙的一笔。在传统文学中,《穆斯林的葬礼》的时空叙事较为独特,但依然和网络文学中穿越主题的时空叙事有不同之处。网络文学中的穿越主题,往往需要一个契机。《步步惊心》里女主人公因为车祸导致穿越:“十天前,我下班后,过马路时没有注意来往车辆,听到人群的尖叫声时,已经晚了,感觉自己向天空飞去,却看到另一半身体仍挂在卡车上,恐惧痛苦中失去了意识,等醒时已经在这具身体前主人的床上了。”《宫锁心玉》中女主人公通过追画,不小心被卷入时空隧道:“等到晴川有意识时,脚下的土顿时变得松软,像是有股力量拽拉着她的双腿,把猝不及防的她拖到了地下,瞬间,她就消失不见。那幅画静静地飘落在地上。”由此可见,网络文学中的穿越主题多以现代人通过某种契机,才得以穿梭时空。主人公带着现在的记忆穿越到过去,却在历史中产生新的记忆。在网络文学的穿越主题中,新时代成为过去,而历史却成为现在,作者巧妙地通过穿越的形式,让读者在主人公的视角实现幻想。相对于传统文学,穿越文学以穿越主题,用新颖的时空叙事手法,将网络文学带入历史的潮流中,也在不知不觉中书写着文学主题的历史。(三)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青春文学主题传统文学主题在网络文学中,越来越具有时代的色彩,并且创造了一个个虚拟的世界带领读者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一方面是纸质出版和‘网络文学’双峰并峙,另一方面在纸质出版方面,传统的‘纯文学’和‘青春文学’的共同发展也成为新的趋势。”青春文学主题,缘起于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著名高校发起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经过了20年的发展,青春文学主题接受了时间的锤炼,沉淀后发展地越来越好。据《中国文化报》报道:“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市场年产值500亿元左右,青春文学约占5亿元市场份额,且以每年5%的幅度增长已成为文学类畅销书的主流。”在青春主题的助推下,文学主题越发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我们来看一些青春主题文学文本中的语句:“她的眉毛拧成了一个NIKE的样子。”“你怎么跟狗仔队似的?”“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仍然是peoplemountainpeoplesea。”“她刚刚发了个pyq(朋友圈),说了句dbq(对不起)。”从抽取的青春主题文学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特色为了衬托当下的青春文学主题,一些词语的运用会让读者一目了然。[12]时尚品牌名字结合外貌描写的运用,如NIKE与眉毛的联系;职业名称的使用,例如“狗仔队”,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职位信息是在以往所没有的;运用中文式英语,“人山人海”被译为“peoplemountainpeoplesea”,通过直译的方式,增添趣味性;网络用语的简写,让70后、80后,甚至90后难以琢磨,对读者的年龄阶段有要求。仅仅通过寥寥数语,青春文学主题具有新时代的色彩就被完全散发出来,人们阅读这几句的时候,便可判断出这是青春主题文学作品。当传统文学中融合了青春主题内的时尚品牌、新时代职业名称、中式英语以及网络用语时,便烘托出了强烈的时代信息的味道,这也是青春文学主题所特有的叙事风格。此外,青春文学主题涉及的情节,如转学、文理科分科、父母离婚,皆是推动青春期的友情、爱情、亲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如高中生文理分科,正是符合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特色。而青春文学情节背景下的懵懂、孤独、叛逆,皆是读者青春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青春文学贴近读者生活,作者们针对读者的成长阶段,设定能够引起读者共鸣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情节。由此可以看出,青春文学主题不管是在文本运用还是情节描写,都让文学主题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三、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原因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离不开每一部作品,离不开读者和作者,而读者和作者形成的写作空间发生变化,导致传统文学主题也发生了变化。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思想、人际关系冲击都是主题嬗变的动力。(一)集体创作的写作空间写作空间中读者群体发生变化以网络文学为例,传统文学主题发生嬗变的原因是读者的位置发生改变。读者由过去的纯读者,到如今的参与和批判者,使传统文学主题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网络尚未发达之时,传统文学的读者是在作者写完作品后才可以进行批评与评价。而如今的网络文学读者,与网文同生,可以见证者网文的开始、更新到完结。甚至可以影响写手的更新速度,俗称“催更”。“催更”,意味着读者可以就该网文的观点、人物性格、具体情节提出建议,读者还可以在后期一系列传播链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出书、拍电影。因此,写手也可以根据读者的跟帖、卖萌、打赏的方式,调整写作方向,满足读者的需求。从普通读者到粉丝,再到余兴未尽的同人创作、批评,就形成了与传统文人创作非常不同的读者。网络文学世界已经默认了读者与写手自成一体的系统。一部文学,将不是由作者个人意愿进行书写,还有读者参与其中。由此可见,读者或粉丝是网络文学非常关键的一环。从旁观式的读者到参与式的读者,读者位置发生变化,是文学主题发生嬗变的重大原因。此外,年轻读者群体日益增加,也给文学的写作空间带来了变化。2019年3月18日,阅文集团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95后用户正在加速占领网络文学领域。95后用户规模同比上年提升20%,付费用户规模提升近15%。因为95后对于精神、个性、自我诉求突出,也更舍得花钱,拥有强大互动、传播和消费力的他们,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导致了网络文学多元化的现象。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发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青少年阅读量拉高平均数。以上显示出年轻读者群体日益增加,而面对如今年轻的读者群体,普通的文学主题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今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碎片化阅读、轻小说以及结合图片、漫画的网络文学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年轻读者群体的增长,对文学的要求也随之个性化,因此,传统文学主题也随之发生变化。2.写作空间中作者的创作取向发生变化上文已经提到,在网文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是一起参与的。现代的作者线上写作的收入来源,除了网站提供的订阅分成、版权费、推广运营,还有读者用户的“打赏”。“打赏”是互联网新兴的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模式,网上发布的原创内容,读者用户喜欢,就可以通过奖赏钱的方式进而表达对作者的赞赏。用户打赏得越多,该作者的作品得到的机会也就更多,作者的发展前景便越宽广。因此,作者难免会迎合读者的需求来进行写作。写作空间中,作者的创作取向除了迎合读者的需求外,还有一方面,那就是作者的喜好影响选材。以上文中出现的耽美文学为例,笔者通过对晋江文学城的作家专栏以及在网上搜贴的内容和新浪微博作者的日常动态等进行了调查。[13]以晋江文学城耽美文学作者总榜前100名为调查基数,调查结果显示,非天夜翔、黑猫白袜子、Aaron和亡沙漏4位作者的性别可以确定为男性,巫哲、纳兰十七2人虽然微博帐号显示为男性,但根据其在作家专栏的透露以及其资深读者的爆料,可推断出她们的真实性别应该是女性。其余94名作者都可以确定为女性,由此可以看出,在这100名耽美文学作者中,男性占比不足5%,女性占比在94%以上。该100名作者对应的256部作品中,其中4位男性的作品数量总数为12部,占比4.68%,96位女性的作品数量总数为240部,占比93.75%。由此可见,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对耽美文学的创作,耽美文学也是比较受女性群体的欢迎,所以可以得知,作者的喜好影响文学主题的选材。由此可见,集体写作的空间中,读者的位置发生变化、年轻读者群体数目的增大、作者迎合读者需求以及作者的喜好,都推动着传统文学主题的嬗变。(二)社会发展的多维冲击1.科技进步对生活和思想的冲击步入21世纪后,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也更新换代。科技进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便是让一些物品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时代产物。以生活中的电视为例,黑白电视——彩色电视——触控电视。在我们父母那一代,看彩色电视是一种奢侈。在我们90后这一代,看彩色电视便成为了日常琐碎,而当代小孩看到屏幕便会有滑动的潜意识。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对人们的生活和意识的改变是悄无声息却又随处可见的。其次,思想观念也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网络游戏再也不能成为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借口,因为电竞已经悄然站上历史舞台,走出了科技带给人们思想观念冲击的一步。因此电竞文也随之发展壮大,《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网游小说被读者们所接受,网游小说大火便是科技进步的对人们思想冲击的一大重要体现。此外,科技进步使幻想成为可能,让人们对幻想有期待、有包容,才能让传统文学主题形成多样化的局面。最近大火的网络文学《庆余年》,打破穿越常规,将未来高科技带入人间轮回,也是让读者们耳目一新。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讲述了人类为了避免灾难,带领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该部作品的背景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但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危害,引起人类对环境的反思,以及警示人类要爱护地球。倘若脱离了科技进步的当今条件,《流浪地球》等科幻类的小说题材无法给作者提供创作背景,无法给读者带来阅读共鸣,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为人们提供新题材的背景。科技进步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才能衍生电竞、科幻等新鲜的文学主题。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冲击,是传统文学主题发生嬗变的一个原因。2.社会发展对人际关系的冲击文学来源于生活。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理智且冷漠。众所周知的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两车碾压后的7分钟,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让我们看到了路人的冷漠。之后发生了扶老奶奶过马路反被讹等事件,本该温暖的心再次迎来了寒冬。看多了冷漠的社会事件,方知善良的难得可贵。因此,我们才会更关注呼唤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的爱的文学。此外,校园欺凌事件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我国知名搜索引擎百度搜索“校园暴力”关键词,截止至2019年12月30日,搜索出来的新闻动态达22,200,000个。由此可见,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同学之间亲密的关系因为校园暴力而变得支离破碎。社会对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因此衍生出了青春疼痛文学。《悲伤逆流成河》、《痛仰》、《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等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校园暴力的强烈抵制,刻画出了本该健康成长的同学在校园暴力下走不出阴影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和思考。人际关系经由社会发展冲击下变得冷漠无情后,衍生出了呼唤爱和正视暴力的文学,也不失为因祸得福。传统文学主题经由集体创作的写作空间和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人际关系的冲击。其中,集体创作的写作空间的发展,作者的喜好影响了选材,反映了传统文学主题会受到人的审美爱好的影响。社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人际关系的冲击,以校园暴力现象为背景的青春疼痛文学反映了传统文学主题会受到社会的价值观与风气的影响。可以发现,传统文学主题在慢慢发生改变。那么传统文学主题的发展前景将会如何?这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四、从网络文学看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前景任何一种文学都有其的发展前景,关乎社会因素,关乎人间世情,关乎对本身的期待。我们将从网络文学为眼,看传统文学主题嬗变的发展前景。(一)平民趋势不可阻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章的变化受到不同时代情况的不同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和时代的兴衰有关。文学不是独立的,其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学因为义务教育政策而变得普及化,正是文学因为义务教育政策而变得越来越多人接触的重要体现。当今时代发展迅速,文化与经济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先有文物拍卖,再到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是传统文学,还有其他的艺术,都会被拉下神坛接近平民。在这网络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年轻的读者群体日益增多、作者迎合读者需求的状态,当写者和读者皆为平民,平民趋势更加不可阻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文学》可知,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4.55亿,比2018年底增长了2253万,占网民整体的53.2%;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比2018年底增长了25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