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第二学期北斗星盟5月阶段性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先秦时期,老子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宁、人心的焦灼不安,于静观默想之间,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之道,为当时也为后世贡献了一种独到的、高超的政治智慧。至汉代,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阐发,特别是对“无为”思想作出了颇有新意的解读。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淮南子》所奉行的,是形成于战国中后期、并在汉初被奉为治国之道的黄老道家思想。高诱在《淮南鸿烈解·序》中说,刘安及其宾客“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归之于道”。这确实是一语中的。刘安本人曾说,在此书中,“帝王之道备矣”。他所说的“帝王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无为而治”。对于老子提出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淮南子》一书首先澄清了世人对于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解。《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不违背自然,不要人为地干预事物自身的发展状态和规律,而非有些人所理解的“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无所作为。《淮南子》以古代圣王为“无为而治”的楷模,说明“无为而治”并非“感而不应,攻而不动”;相反,这些圣王心忧天下百姓之苦,全部身心都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终生勤恳不懈怠。按照《淮南子》的阐释,老子“无为”思想的本质是顺应自然。老子主张“无为”,并非主张消极保守、无所作为。他所主张的,是人们理性地认识天地万物的本性和规律,自觉遵循事物的本性和规律而不妄加干预。老子并不否认人可以辅助自然,但他强调辅助的前提首先是人应顺应自然,所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人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在事物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对其横加干预,这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和真谛。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其实包含着顺应事物自然规律的“有所为”。《淮南子》指出,老子认为人的“有为”之举往往弄巧成拙,使事物的发展最终出现始料所不及的结局——你越是想增益它,实际上反而减损了它;你越是想减损它,实际上反而增益了它。在《淮南子》看来,“无为”主张顺其自然但并不是任其自然,不做出主观努力,不发挥人的才智。例如,虽说自然的地势都是西高东低,江河都是从西向东流入大海,但还必须要人来治理疏导河道,才能使河水畅流无阻;吊说到了美天禾苗都能生长,但还需要人来辛勤劳作,才能使庄稼获得丰收。假若“无为”就是听任水自流,坐待苗自长,那么即使圣王也不可能坐收“无为而无不为”之功效。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淮南子》还进一步区分了“塞而无为”与“通而无为”。前者指人们对于事物采取无所用心、无所事事的态度。后者指的是人们在通晓、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的“无为”。“塞而无为”是真正的无所作为,“通而无为”则是不“强为”。《淮南子》举例说,若试图用火烤干水井,试图让淮河水倒灌八公山,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而违背自然规律,那就是老子所反对的“有为”“强为”。简言之,“无为”就是“不易自然”,即不人为改变自然,“无为而治”其实是遵循事物自然规律的“有为而治”。“通而无为”则是由于通晓事物运行的规律而不做违背规律的事。这可以说是《淮南子》对老子“无为而为不为”思想的申明、发挥甚至某种程度的超越。老子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淮南子》则进一步提出“通”万物之自然,即认识、掌握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无为而治。可见,先秦之后,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绵延赓续,而且在政治思想领域引发出堪称真知灼见的新见解。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到《淮南子》的“通而无为”,这种思想至今仍然能给现代人类以有益的启迪。从微观层面看,“无为”智慧能够被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实践活动之中,警示人们不要从主观意志出发而盲目地“有为”“强为”,引导人们致力于“通而无为”,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宏观层面看,这种“无为”智慧能为现代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提供启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和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在利用、控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无论科学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控制、改造都不能够从主观意志出发而盲目地“有为”“强为”,不要以为当代人类凭借科学技术就可以对自然界为所欲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致力于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的行为就会由于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受到自然的惩罚。(摘编自余秉颐《从“无为而无不为”到“通而无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体现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这种主张源于其“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B.刘安所说的“帝王之道”,其实质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这种“无为”并非“感而不应,攻而不动”的无所作为。C.《淮南子》认为,老子“无为”思想的本质是顺应自然,人的任何“有为”之举往往会使事物的发展最终适得其反。D.同样是“无为”,“通而无为”迥异于“塞而无为”,前者是通晓、尊重规律的不“强为”,后者则是真正的无所作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主张“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意味着他并不否认人可以辅助自然,而是强调辅助的前提首先是人要顺应自然。B.如同老子一样,《淮南子》主张“无为”,其实质并不是任其自然,而是在顺其自然的前提下,努力发挥人的才智去有所为。C.《淮南子》提出的“不易自然”“有为而治”“通而无为”三大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D.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淮南子》的“通而无为”思想都说明:在认识、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顺势而为。3.下列各项事例中,不属于老子所说的“无为”之举的一项是()(3分)A.周文王礼贤下士,遍寻人才,得到了姜太公的辅助而振兴西周。B.大禹用疏导之法治理洪水泛滥,使天下百姓免受了洪涝之灾。C.神农氏遍尝百草而教华夏子民学会种植五谷,使之得以足食。D.有巢氏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带领原始人开创了巢居文明。4.《淮南子》对老子“无为”思想作出了哪两个颇有新意的解读?请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5.有同学认为“无为而治”思想只是先秦的哲学,距今数千年,在当代已没有学习的必要。请你用本文所说的理由反驳他。(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战百胜沈信宏《百战百胜》综艺在周日中午十二点播放,那是我最能和母亲对话的时刻。周日通常她放假,即使要加班,也会带午餐回来,边吃饭边看电视。此时她尚未耗尽体力,情绪被食物和节目压得平稳柔顺,偶尔张开一向紧抿的唇,评论参与游戏的人,甚至大笑出声。我也战战兢兢地跳进她眼前的竞赛,①像节目里的一个关卡,吊挂在绳索上回旋摆荡,希望准确降落在水池中央的高台。这天跟她要完下周要交的补习费,我站立原地,调快语速:“可不可以给我零用钱,我想和同学去看电影。”记得《百战百胜》很多关卡都需要和魔王对抗,那些公司机关、大学院系、亲朋好友组成的队伍,套上不同颜色的“百战百胜”T恤,一个个被推上关卡,通常没几秒就被熟门熟路的关主猛烈击飞落水。我和母亲也在那时展开大规模的对抗。②我们拉扯绳索,用巨大的狼牙软棒互相推挤,面对面监控彼此的脚步,一同跑在平衡板上。我们被丢进那个一定要有人落水才会结束的游戏,必须缠斗厮杀,不能协调,没有和平。节目仍在继续,她不笑了,眼神黏附在屏幕上,我等不到任何回答,连细微振动的喉音都没有,她想勒紧所有通道,努力咽下的钱才不会呕出。我走到厨房,看桌上没几盘菜,都没盛满,是昨晚没吃完的剩菜,闻起来有隐约的酸味。我提不起任何胃口,问她:“这快坏掉了,我去外面买,可以给我钱吗?”她的眼神像跳电的灯瞬间亮了又暗。她看了眼时钟,自言自语:“哎唷,快迟到了。”穿好外套,抓住提袋和钥匙就出门了。一点多,《百战百胜》还没结束,节目正来到最精彩的关卡,电视直跳出弹簧般的俏皮配乐、烟火般此起彼伏的落水声、主持人的感叹词。我坐下来继续看,等待最后的揭晓。节目不在中途公告各队积分,只在每个关卡结束报告此局比分。那些到最后一关积分垫底、明知必输的队伍,观众通常不会知道。每一个挑战者看起来依然斗志满满。我必须体谅,不能吵嚷使性子,因为她说过很多次,她只有一份工作,只是一个女人。我只能选一个魔王,没有另一些比较弱的对手。没有爸爸,只有严苛彪悍的母亲。她亲自生产对手,建立规则,知己知彼,不用像节目里那样认真访问,她熟悉我里里外外,每一个反应。她根本不把我当对手,我就是游戏本身,她独玩,独自夺冠。节目里的魔王和主持人游戏玩久了,了解趣味外壳底下有如精密机械运作的机制:怎样收放拔河绳,如何在平衡板或滚轮上跑动。她也知道该怎样猛地跃过我,我又布满怎样的孔隙。挑战者认真地游戏,即使明知易输,仍试图跳过体力和魔王的极限。我当时也是如此,一心朝胜利急奔,等那一条未被冲破的终点绳围成我的冠军腰带。母亲怎样都不给钱的周日之后,同桌问我:“你假日要和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吗?”“不行,我妈妈说月考快到了,叫我在家看书。”我看见同学露出失望的表情,只好再次强调:“不可以啦,我妈妈说会陪我读书,我不能乱跑。”同学失望的表情从嘴角拉得更低,说:“跟我妈一样讨厌,常来开门偷看。那我们就自己去啰?”我怕被留在无光的洞里,赶紧说:“我妈妈说如果我考好,她会带我去看。”同桌快转身离开时,我再说:“到时候我再问我妈妈可不可以带你一起去。”他点点头。好不容易,我越过障碍物,攀上淌满泡沫水的斜坡,若再多出力,就会脱力跌坠。我假日不出去玩,没买新奇零食,有时连对话都没有。③一个人在家,原来就是在游戏中失重下滑的过程,终究有个表示缺憾的音效,在底部等我敲响。《百战百胜》有个游戏,叫作“魔王迷宫”,有几个魔王藏在蜂巢状的迷宫里,每个方格都有四扇门可以推开,只有一扇门是安全出口,其他都通向落水的下场。我以为我推开门就有路,门后永远有下一扇门,即使魔王逼近,也能闪躲替换,找到安全躲藏的空间,殊不知自己早已被逼入绝境,推开门就要掉入泥水。每次我预测会胜的队伍最后都输了,仅得到一些厂商赠送的价廉的广告商品,在镜头前尴尬地讪笑鼓掌。长大以后,精彩的大型游戏节目消失殆尽,电视过时了,观众大量流失,不再有《百战百胜》中那样惨烈的输。观众都跑去手机里了,手机里有更激烈的胜负。电玩手游,各种影视App里有各国高预算的户外游戏节目,或在社群网站上放闪,将生活美肌柔焦,旁人再识读不出真相。结婚成家之后,母亲依然熟练地活在她的游戏里,高高在上的魔王,我按月孝亲,将失败转汇成一列刷印的数值。我点开《百战百胜》的线上视频,想要探知以前为什么这么爱看户外游戏的节目,现在转到类似的《综艺大集合》《综艺玩很大》,却毫无兴趣。一个人在深夜看,记忆模糊的粒子慢慢聚合,除了验证了频繁落水、大型器具的印象之外,还想起一些早就遗忘的部分:挑战者们表情认真,年轻的脸饱满有力,想要让可能再也遇不到的镜头记下他们最英勇的身姿;主持人时时刻刻在画面外给予评论与指示,周围的队友加油声格外清晰,没有被巨大的场地稀释,这些声音让整段节目燃起熊熊的斗志。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超过节目里挑战者的年纪,他们却依然在高高的滚轮上快步灵动。当年的我在母亲离开之后,没立刻切掉电视,坚持看完节目,原来就是想要被包围在鼓舞的声浪里,每次广告后,我总跟着旋转的艺术字体振臂呼喊;“百战百胜,耶!”④仿佛胜利就真的被我用力喊进了手里。我久未回家探望,却时常想起母亲,她还没退休,有时还是在假日加班,年纪大了,一定更常在电视前睡着。电视持续播送,闹嚷嚷的,像个聒噪的探病亲属。她一个人熟睡,没人叫她起床,也没关系,她不再需要赶着替人张罗生活的模样。我在这个没有她的家,又从电脑中听见广告结束后的节目口号,仿佛回到童年的午后。我自然地跟念:“百战百胜,耶!”这局该她输了,最后第一百战,没夺下百胜,只有九十九胜。我终于胜利,三十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我,此刻的我是唯一存活下来,站立在高台上,没有被推溺到水里的。梦寐以求,百战一胜,多么孤单的胜利。(节选自《萌芽》2023年第1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向母亲先讨要零用钱去看电影,后又要钱去外面买吃的,可是对话变成了对抗,母亲都沉默以对,最后甚至借故一走了之。B.母亲对我十分不满,时时为难我,而我对同桌说的一番话口口声声称“我妈妈”,可见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个温柔可亲的母亲。C.我与母亲百战对抗,母亲最终只有九十九胜,而我则感觉获得了三十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百战一胜,但却是一场没有欢呼的孤单之胜。D.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叙写《百战百胜》综艺的游戏对抗场景,以此形象又含蓄地写出了母子对抗的情景,使叙事不同凡响,引人入胜。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向母亲要钱之前忐忑不安又满怀希望的心情。B.句子②中拉扯、推挤、监控等词语将“我”与母亲的对抗写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眼前。C.句子③中的“失重下滑”一词,写出了“我”在家中与母亲对抗后再次遭受失败的心理。D.句子④是描写了“我”的幻觉,传达出“我”当时的亢奋及在母子对抗中渴望取胜的心理。8.三十多年来,“我”对母亲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复杂微妙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依次概括。(4分)9.有评论家说,作品最后写母亲在与我三十多年的对抗中,百战九十九胜,其实最终还是百战百胜。请你分析他为什么这样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①章草②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材料二书契之兴,肇乎中古。逮乎钟、王以降,略可言焉。钟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其体古而不今,宇则长而逾制,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云③近世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播美,非其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节选自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注】①张芝,字伯英,东汉书法家,被誉为“草书之祖”。②章草: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③萧子云,字景乔,南朝梁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姥初A有愠色B因谓姥C曰D但言E是王右军F书G以求H百钱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子,伯父或叔父之孙。“子侄辈”也可笼统地称为从子。文中指侄子。B.“后为其父误刮去之”与《鸿门宴》“若属且皆为所虏”句式相同。C.病,缺点、毛病,与《种树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中的“病”用法不同。D.区区,形容微不足道,与《陈情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区区”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也不是天生的,他的书法起初没有超过庾翼、郗愔,等到了暮年方才显得精妙。B.王羲之虽然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但还是比较谦虚地认为自己稍微逊色于钟繇、张芝。C.钟繇的书法的确高超绝异,但要说他尽善尽美,或许还有怀疑,他的书法体势守古多而创新少。D.献之和子云的书法作品,一个笔踪拘束不够新巧,一个则缺少大丈夫的豪气,都是名不副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2)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14.两则材料都突出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但主要运用的手法各不相同,请概括指出。(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齐天乐【南宋】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先自吟愁赋①,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②迎秋,离宫吊月③,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①庾郎:北朝文学家庾信,为梁出使北周后被扣留在北方,曾作《愁赋》,赋中写到了蟋蟀啼鸣。②候馆:客馆。③离宫吊月:暗指唐明皇因安史之乱,避祸蜀地行宫而思归长安之事。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借用庾郎典故,点出蟋蟀声,以“凄凄”二字写蟋蟀的啼鸣哀怨,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B.“西窗”三句,词人把风声、雨声、砧杵声与蟋蟀的鸣叫声融成一片,相互应和,使人倍觉悲凉凄苦。C.“笑篱落呼灯”两句,写“世间儿女”结伴提灯到篱笆旁夜捉蟋蟀的情景,“笑”字则为全词平添了欢乐色彩。D.全词未着力描写蟋蟀之形,而是描写凄切哀转的蟋蟀之声,并通过层层联想将诗的意境开拓得更为久远。16.全词写蟋蟀悲鸣,抒发了诸多哀愁,试分析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2)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使至塞上》呈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燕歌行》呈现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凉悲壮。(3)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就描绘了杜鹃悲啼的画面;而杜鹃又名子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就使用了这一意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们平常接触的鲜花,很多都有香味,有的散发淡淡的幽香,有的则会浓香四溢。那么,花朵的香味到底从何而来?花朵的香味,多半来自花瓣。香味其实是一类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随着那些花朵的绽放,A,就有了我们闻到的花香。花香各异,其实就是花朵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不同。花香除了跟花自身有关,也会随环境变化。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越高,化合物挥发越快,花香也越浓。花朵的香与臭,B。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同,产生的化合物就有差异;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基因不一样,产生的化合物浓度也存在不小的差异。①为了养育香气宜人的鲜花,②科研人员会对花卉进行杂交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编辑,③从而选育出花型、花色、花香最佳的新品种。④在日常生活中,⑤想要延长鲜花的花期,⑥尽量长时间地享受花香,⑦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用营养液来实现。⑧想要长期留住花香,⑨提取汁液、制作花茶、阴干保存都是不二之选。未来,如何进一步了解花香、利用花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愿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