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果蝇X染色体上有B(棒眼)、W(杏色眼)基因,欲检测某雄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非B、W基因),用B、W基因纯合雌果蝇与之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相同,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 B.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 C.若F2中性别比例为雌蝇:雄蝇=2:1,说明发生了显性致死突变 D.若F2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待测X染色体上没有隐性致死突变2.平滑肌细胞中Ca2+浓度与其收缩与舒张有关,Ca2+浓度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引起平滑肌细胞兴奋 B.胞外Ca2+内流和内质网中Ca2+释放,导致平滑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 C.平滑肌细胞只通过ATP直接供能将Ca2+运出胞外,从而降低胞内Ca2+浓度 D.由图可知,平滑肌的收缩一定需要乙酰胆碱的刺激3.甲、乙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丙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细胞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甲、乙两细胞中都含4条染色体,甲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C.①与②是染色体片段互换形成的,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D.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发生在丙图中的BC段4.如图为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量关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2时刻,甲和乙的种群密度一定相同 B.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定相同 C.t1→t4时刻,乙种群呈“J”形增长 D.t1→t4时刻,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5.南京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分离并得到了线粒体内膜放入缓冲液中,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一向膜内加入ADP、Pi,未检测到ATP生成。然后在膜外加入H+,检测到ATP生成,一段时间后ATP不再生成。然后向膜内加入NADH,检测到膜外pH下降,ATP生成。实验二向膜内加入ADP、Pi,未检测到ATP生成。然后在膜内加入H+,无ATP生成。实验三向膜内加入线粒体基质提取物和物质A,检测到膜外pH下降,ATP生成。A.获取线粒体内膜首先要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 B.实验一中ATP不再生成的原因可能是ADP或Pi耗尽 C.膜外H+浓度大于膜内是ATP合成的必要条件,向膜内加入NADH可以提供该条件 D.物质A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为CO2和NADH6.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图A),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B.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 C.神经迷路对前肢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7.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昆虫外骨骼中。中国科学家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并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糖是葡萄糖,是构成几丁质的基本单位 B.人体骨骼中除了富含钙质外也含丰富的几丁质 C.几丁质合成酶既具有亲水性也具有疏水性 D.几丁质合成酶激活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8.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些tRNA的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I),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C皆可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RNA分子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B.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只可转运一种氨基酸 C.翻译过程从mRNA的启动子开始,由RNA聚合酶催化 D.碱基I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9.小鼠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在卵子中均发生甲基化,传给子代后仍不能表达;但在精子中都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都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A(或a)的出现是DNA甲基化的结果 B.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C.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可能合成了与去甲基化相关的酶 D.基因型为Aa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有3种,性状分离比却不符合3:110.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被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如图是牵张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牵拉越强,肌梭细胞兴奋时外流的Na+越多 B.传入神经元上的神经纤维由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表的髓鞘组成 C.α传出神经和γ传出神经均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由大脑随意支配 D.神经节是指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11.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L,1nmol/L)和生长素(IAA)在植物侧根发育中的作用,结果如图(“+”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有无和IAA的浓度 B.1nmol/LIAA浓度对侧根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C.结果表明BL和IAA对侧根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BL对侧根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12.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实验中常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15N标记丙氨酸,内质网上核糖体将有放射性,而游离核糖体则无 B.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C.给水稻提供14CO2,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O2,在尿液、呼出的二氧化碳中有可能分别检测到含有H218O、C18O213.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图1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Ⅲ9~Ⅲ13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 B.Ⅳ19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Ⅱ5或者Ⅱ6 C.Ⅲ13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 D.Ⅴ22与Ⅴ23婚配,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 B.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二.多选题(共4小题)(多选)15.下表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a、b、c三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种群同化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a72769470b3694c2461001351A.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a、b、c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a→b→c C.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75×108kJ/a D.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6.27%(多选)16.田间常施用草铵膦(含碳有机物)农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科学家通过图1所示方法筛选出了可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ST﹣3),并研究了固定态(固定在多孔载体上)和培养液中游离态的ST﹣3的降解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图1中②过程可使用无菌水,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图1中平板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称量→溶解→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 C.由图2可知,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态ST﹣3 D.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载体避免ST﹣3直接接触高浓度草铵膦(多选)17.细胞分裂素介导应激反应,可能在植物的昼夜节律中发挥效用。现有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Cylokininrecepterkonckout)的某植物和其正常对照组(WT)。实验人员在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培养12天后放置于四种不同的实验环境中(如图)。之后测定了植物叶片中细胞的死亡情况。下列选项那些是合理的()A.增加植物的光照长度是引起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B.12h光照和16h黑暗的实验环境使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C.植物细胞的死亡与正常昼夜节律的打破有关 D.细胞分裂素帮助“校准”了与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了植物细胞的存活(多选)18.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Ⅶ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B.图中Ⅱ和Ⅴ、Ⅲ和Ⅵ分别是同一种物质,Ⅰ和Ⅳ是不同物质 C.图中①~⑤均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其中③合成的ATP可被②利用 D.光合作用的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三.解答题(共5小题)19.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动植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家选取全球气候变暖和光污染两项环境问题,对高温影响睡眠和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温度感受器AC神经元(ACs)表达的TrpA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试说明高温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的方式:。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设计反义RNA结合到靶mRNA上阻止其过程从而降低靶蛋白的含量。(WT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控制组比较;CN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RNAi比较;RNAi组:高温RNAi与常温控制组比较。VAChT:乙酰胆碱转运体。Nightsleepreduction:相对常温控制组的睡眠变化时间。*代表两组数据间存在较大偏差,ns代表两组数据间的差值可忽略)。①在果蝇中进行TrpA1的RNAi,果蝇在高温环境中觉醒次数(选填“增多”或“减少”)。乙酰胆碱是ACs释放的神经递质,依据是。②ACs将信号传给DN1p神经元(DN1ps)。图2对DN1ps中表达的几种神经肽进行了RNAi。R18H11+DN1p神经元是DN1ps的一个亚群,图2表明:。③PI神经元(PIs)与DN1ps存在直接突触联系,Dh44+PI神经元是PIs的一个亚群,直接影响睡眠进行。图3为Dh44+PI神经元F/F0值,值越高,神经元越活跃。则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神经通路为:高温→→夜晚觉醒(用→表示使兴奋,┥表示使抑制)。(2)早期研究表明长期碎片化的光暗刺激会引发负面情绪。研究人员对此现象有以下解释:A.夜间光线刺激通过视觉信号传至大脑引发负面情绪B.夜间光线刺激打乱了动物正常的生理节律引发负面情绪①请你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一个实验判断B解释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即可,2分)②通过①的实验,你发现解释B不成立。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模拟夜间光干扰来研究“光﹣情绪”神经环路。实验中出现了如下情境:a.视网膜视觉信号首先传导到pHb区,pHb区背侧连接NAc,腹侧连接mPFC。b.切断pHb信号对mPFC区的传导,小鼠对夜间光干扰表现出抑郁样行为c.连接pHb区和x区的神经元在夜间比白天更易兴奋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视网膜→pHb区→x区。x为。已知x区为奖赏性神经元(使小鼠愉悦),则连接pHb区与x区之间的神经元释放(选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根据c情境提出一个健康生活的具体建议:。20.如图是水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暗反应示意图。Rubisco酶既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PEPC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CO2反应生成C4,固定产物C4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再进行卡尔文循环。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高,能固定低浓度下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和玉米最初固定CO2的底物分别是;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2)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储存在叶绿体中,一般不以葡萄糖或蔗糖的形式储存,一方面淀粉不易溶于水,有利于维持叶绿体中的稳定,另一方面减少等物质的积累,避免对光合作用的抑制。(3)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4)玉米在干旱、高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有。(5)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如图。当光照强度为8×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比原种水稻,但光合速率却相当,此时限制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21.卷叶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图表示稻飞虱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卷叶螟越冬情况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卵和蛹的数量,取样时,可采用法。(2)图中曲线的描述属于模型,c点时稻飞虱的年龄结构属于型;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与农药防治相比,其优点是。(3)研究发现,卷叶螟主要分布在水稻中上部,以水稻幼叶、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分布在水稻下部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两种害虫的等不同导致竞争较弱,这是两种害虫和水稻之间长期的结果。(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卷叶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水稻→卷叶螟→青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卷叶蟆和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种群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X卷叶螟20001525n38590青蛙42301284①表格中X表示用于的能量,n的能量为kJ/a。②如果将青蛙的同化量除以卷叶螟的同化量,结果不符合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的原因有。③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卷叶螟的虫卵内,是卷叶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卷叶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有利于。22.糖原累积病(GSD)是糖原代谢过程中各种酶缺陷导致的一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以糖原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过度沉积为特征,主要累及肝脏或(和)肌肉,是一类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GSD病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通过可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较为精确地诊断病因。(2)丙酶缺陷GSD病的遗传方式是;控制乙酶合成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①的血糖浓度可能偏;若①同时患有白化病(决定两种病的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4)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可能是酶功能缺陷所致;若②表现正常,则与丙酶缺陷GSD病患者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5)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23.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内部通常是缺氧环境,蓖麻毒素蛋白(RTA)可作用于核糖体,使蛋白合成受阻,从而引起细胞死亡。TAT是一种短肽,可转导蛋白进入细胞,含有氧依赖性降解区域ODD(多肽)的融合蛋白可以适应低氧条件稳定存在,但在常氧条件下会被蛋白酶降解。科研人员以RTA作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分子,利用TAT的作用将融合蛋白转运进入肿瘤细胞,并利用ODD的作用减轻RTA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分别构建了含TAT﹣RTA(660bp)和TAT﹣RTA﹣ODD(870bp)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成功得到相关融合蛋白。(1)可通过PCR技术获取融合基因TAT﹣RTA,前提是根据TAT和RTA基因设计引物,引物的作用是。已知RTA基因和欲得到的TAT﹣RTA融合基因的结构如图1所示,TAT基因编码链序列为5′ATGAGCTACGGCCGTAAAAAGAGACGCCAACGTAGA3′,为顺利构建表达载体,需在引物1、2的端分别加入酶切位点;要求在RTA蛋白的前端引入TAT短肽,则引物1的前12个碱基序列为。A.5′GGATCCATGAGC3′B.5′GGATCCATCTTC3′C.5′GGATCCTACTCG3′D.5′CTCGAGATGAGC3′(2)载体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His标签由连续的6个组氨酸构成,可用于对重组融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将PCR得到的TAT﹣RTA融合基因和载体双酶切后,再用酶连接。但在研究时发现融合蛋白中没有His标签蛋白,据图分析原因很可能是;为使His标签正常表达,可在A碱基左右两侧各插入1个碱基,正常情况下最多可对应种密码子。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3(江苏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果蝇X染色体上有B(棒眼)、W(杏色眼)基因,欲检测某雄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非B、W基因),用B、W基因纯合雌果蝇与之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相同,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 B.若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 C.若F2中性别比例为雌蝇:雄蝇=2:1,说明发生了显性致死突变 D.若F2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待测X染色体上没有隐性致死突变【考点】伴性遗传.【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答案】D【分析】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即B→b或W→w,以B→b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BXB)交配,产生的F1为XBY和XBX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雌果蝇全为未突变类型,而雄果蝇中一半突变类型,一半未突变类型。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即b→B或w→W,以b→B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bXb)交配,产生的F1为XbY和XBX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而雌、雄果蝇中均为一半是突变类型,一半是未突变类型。【解答】解:A、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即B→b或W→w,以B→b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BXB)交配,产生的F1为XBY和XBX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雌果蝇全为未突变类型,而雄果蝇中一半突变类型,一半未突变类型,如果F2代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A错误;B、若假定雄果蝇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即b→B或w→W,以b→B为例),则该突变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与其他未突变的雌果蝇(XbXb)交配,产生的F1为XbY和XBX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而雌、雄果蝇中均为一半是突变类型,一半是未突变类型,如果F2代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相同,且此性状在雌性果蝇中的比例为50%,则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B错误;C、发生了显性致死突变,则无显性个体,但不影响性别比列,雌蝇:雄蝇=1:1,C错误;D、待测X染色体上没有隐性致死突变,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裂定律,F2相应的形状比例为1:1,性别比例也为1:1,表现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2.平滑肌细胞中Ca2+浓度与其收缩与舒张有关,Ca2+浓度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引起平滑肌细胞兴奋 B.胞外Ca2+内流和内质网中Ca2+释放,导致平滑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 C.平滑肌细胞只通过ATP直接供能将Ca2+运出胞外,从而降低胞内Ca2+浓度 D.由图可知,平滑肌的收缩一定需要乙酰胆碱的刺激【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B【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乙酰胆碱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促进Ca2+内流,PIP3在PLC的催化下,生成IP3,后者促进内质网中的Ca2+释放到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乙酰胆碱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导致Ca2+内流,Ca2+引起平滑肌细胞兴奋,A错误;B、乙酰胆碱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促进胞外的Ca2+内流,同时在PLC的催化下,PIP3转变为IP3,引起内质网的Ca2+释放,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平滑肌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B正确;C、由图可知,Ca2+运出细胞的方式有①由ATP供能②通过Na+﹣Ca2+泵,来降低胞内的Ca2+浓度,C错误;D、由图可知,细胞膜上分布有电压门控的Ca2+通道,平滑肌的收缩也通过细胞感受电压的变化,不一定需要乙酰胆碱的刺激,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3.甲、乙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丙为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细胞可能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B.甲、乙两细胞中都含4条染色体,甲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C.①与②是染色体片段互换形成的,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易位 D.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发生在丙图中的BC段【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特征及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解答】解:A、若甲、乙两细胞是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乙细胞的染色体应与甲大体相同,根据图示可知,甲细胞的子细胞与乙大致呈互补关系,所以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B、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所以甲、乙两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B错误;C、甲、乙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所导致的,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分别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即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BC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题图,进而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如图为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量关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2时刻,甲和乙的种群密度一定相同 B.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定相同 C.t1→t4时刻,乙种群呈“J”形增长 D.t1→t4时刻,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答案】D【分析】种群是指某一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解答】解:A、t2时刻,虽然甲、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并不是比值,因此不一定相同,A错误;B、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因此,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C、在t1~t4时间内,乙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未必呈“J”形增长,C错误;D、t1→t4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而后表现为小于1,因此,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5.南京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分离并得到了线粒体内膜放入缓冲液中,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一向膜内加入ADP、Pi,未检测到ATP生成。然后在膜外加入H+,检测到ATP生成,一段时间后ATP不再生成。然后向膜内加入NADH,检测到膜外pH下降,ATP生成。实验二向膜内加入ADP、Pi,未检测到ATP生成。然后在膜内加入H+,无ATP生成。实验三向膜内加入线粒体基质提取物和物质A,检测到膜外pH下降,ATP生成。A.获取线粒体内膜首先要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 B.实验一中ATP不再生成的原因可能是ADP或Pi耗尽 C.膜外H+浓度大于膜内是ATP合成的必要条件,向膜内加入NADH可以提供该条件 D.物质A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为CO2和NADH【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答案】C【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水解时远离A的化学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解答】解:A、获取线粒体内膜首先要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线粒体,A错误;B、由实验一可知,实验一中ATP不再生成的原因可能是缺少NADH,B错误;C、由实验一、二可知,膜外H+浓度大于膜内是ATP合成的必要条件,向膜内加入NADH可以提供该条件,C正确;D、由实验一、三可知,物质A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为CO2,NADH不是丙酮酸氧化分解的产物,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6.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图A),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B.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 C.神经迷路对前肢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反射的过程.【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至少含有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答】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而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说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A正确;B、由题中信息可知,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而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说明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B正确;C、神经迷路失去了对前肢牵张反射的调节作用,即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C错误;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神经传导过程被破坏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神经调节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7.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昆虫外骨骼中。中国科学家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并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糖是葡萄糖,是构成几丁质的基本单位 B.人体骨骼中除了富含钙质外也含丰富的几丁质 C.几丁质合成酶既具有亲水性也具有疏水性 D.几丁质合成酶激活剂可用于防治病虫害【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专题】模式图;正推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答案】C【分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壁中。分析题图可知,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细胞中的单糖转移到细胞膜上用于合成几丁质糖链;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通道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形成几丁质。【解答】解:A、图中的单体是N﹣乙酰葡萄糖氨,几丁质是由多个这样的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A错误;B、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胞壁中,因此人体骨骼中不存在几丁质,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几丁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因此几丁质合成酶既具有亲水性也具有疏水性,C正确;D、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该酶的活性,打断生物合成几丁质的过程,从而让缺乏几丁质的害虫、真菌死亡,从而可用于防治病虫害,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几丁质的结构、特点及分布,从而结合题图信息对本题做出正确判断。8.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有些tRNA的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I),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C皆可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RNA分子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B.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只可转运一种氨基酸 C.翻译过程从mRNA的启动子开始,由RNA聚合酶催化 D.碱基I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专题】模式图;正推法;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答案】C【分析】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1)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2)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答】解:A、由图可知,tRNA分子的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A正确;B、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C、翻译过程从mRNA的起始密码开始,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C错误;D、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I),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C皆可配对这种特点是密码子的简并性,而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可减少变异,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点考查密码子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小鼠体内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在卵子中均发生甲基化,传给子代后仍不能表达;但在精子中都是非甲基化的,传给子代后都能正常表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A(或a)的出现是DNA甲基化的结果 B.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C.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可能合成了与去甲基化相关的酶 D.基因型为Aa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有3种,性状分离比却不符合3:1【考点】表观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解答】解:A、等位基因A(或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B、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对其的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可能合成了与去甲基化相关的酶,C正确;D、基因型为Aa的小鼠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有3种,由于表观遗传,性状分离比却不符合3:1,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牵张反射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被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如图是牵张反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牵拉越强,肌梭细胞兴奋时外流的Na+越多 B.传入神经元上的神经纤维由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表的髓鞘组成 C.α传出神经和γ传出神经均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由大脑随意支配 D.神经节是指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系统的结构.【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一般数神经元的个数会计算细胞体数,一个细胞体代表一个神经元,突触上传递具有单向性,因此反射上兴奋传递的方向一般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解答】解:A、外力牵拉越强,肌梭细胞兴奋时内流的Na+越多,A错误;B、传入神经元上的神经纤维由长的轴突和包裹在外表的髓鞘组成,B错误;C、图中α传出神经和γ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都包括肌肉,均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可由大脑随意支配,C正确;D、神经节是指在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由神经元胞体集合而成的结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L,1nmol/L)和生长素(IAA)在植物侧根发育中的作用,结果如图(“+”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有无和IAA的浓度 B.1nmol/LIAA浓度对侧根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C.结果表明BL和IAA对侧根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BL对侧根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有无和IAA的浓度,添加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侧根形成百分比增加,表明BL和IAA对侧根形成具有协同作用。【解答】解:A、分析题图,两条曲线分别是添加BL和不添加BL,横轴为IAA浓度,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有无和IAA的浓度,A正确;B、分析题图,不添加BL时,1nmol/LIAA浓度下侧根形成的百分比低于100%,可知1nmol/LIAA浓度对侧根形成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C、图中曲线,添加油菜素内酯和生长素,侧根形成百分比增加,表明BL和IAA对侧根形成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分析题图,BL对侧根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是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分布及功能,掌握相关的应用及实例,正确分析题图,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放射性同位素在生物实验中常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用15N标记丙氨酸,内质网上核糖体将有放射性,而游离核糖体则无 B.给小麦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C.给水稻提供14CO2,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14C2H5OH D.小白鼠吸入18O2,在尿液、呼出的二氧化碳中有可能分别检测到含有H218O、C18O2【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正推法;细胞器.【答案】A【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解答】解:A、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A错误;B、给小麦提供14CO2,14C在小麦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B正确;C、给水稻提供14CO2,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中含14C,有机物能运输到根部,所以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出现14C2H5OH,C正确;D、小鼠吸入18O2后,经过运输进入细胞,参与有氧呼吸,与[H]结合生成H218O,H218O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含18O,所以不可能立即检测到尿液、呼出的气体中含有H218O、C18O2,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相关实验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3.神经性耳聋、腓骨肌萎缩症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B/b和D/d基因控制。图1为某家族相关的遗传系谱图,其中已死亡个体无法知道其性状,经检测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为了确定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科研人员对Ⅲ9~Ⅲ13个体含相关基因的DNA片段扩增后用某种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 B.Ⅳ19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Ⅱ5或者Ⅱ6 C.Ⅲ13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 D.Ⅴ22与Ⅴ23婚配,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遗传系谱图;正推反推并用法;人类遗传病.【答案】C【分析】系谱图分析:Ⅲ9和Ⅲ10不患神经性耳聋,而剩下一患耳聋女孩Ⅳ16,说明神经性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Ⅳ20和Ⅳ21生下一患病女孩,而且Ⅳ21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腓骨肌萎缩症为显性病;再通过电泳结果比较Ⅲ10和Ⅲ12比较男女患者致病基因型不同,说明致病基因应在X染色体上,如果在常染色体上Ⅲ10和Ⅲ12电泳结果应该相同,所以腓骨肌萎缩症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神经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腓骨肌萎缩症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A错误;B、Ⅳ19患神经性耳聋,其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Ⅲ9和Ⅲ10,所以致病基因来自于Ⅱ3或Ⅱ4和Ⅱ5或Ⅱ6,B错误;C、Ⅱ5和Ⅱ6有关腓骨肌萎缩症的基因型是XDXd、XdY,所以Ⅲ13的基因型是XDXd;由于Ⅳ18两病皆患,所以Ⅲ10耳聋相关基因为Bb;Ⅱ5和Ⅱ6中携带耳聋致病基因,所以Ⅲ13有关耳聋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因此Ⅲ13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C正确;D、V22的基因型为BbXdY,V23的基因型为BBXDXd、BbXDXd,所以他们后代中出现不患病女孩的概率是(不患神经性耳聋概率)×(不患腓骨肌萎缩症的女孩概率)=,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和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方法和口诀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且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概率的计算。14.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 B.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考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专题】模式图;免疫调节.【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抽取C系鼠的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的胚胎,形成的子代A系鼠,被移植C系鼠的皮肤,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而移植B系鼠的皮肤,发生免疫排斥现象。【解答】解:A、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B、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B错误;C、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C正确;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出现C系鼠的淋巴细胞,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掌握器官移植属于细胞免疫,属于中档题。二.多选题(共4小题)(多选)15.下表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a、b、c三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种群同化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a72769470b3694c2461001351A.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a、b、c三个种群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a→b→c C.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75×108kJ/a D.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6.27%【考点】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专题】数据表格;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ABC【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输入:生产者的同化量。(2)能量的输出: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3)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4)同化量的去路(某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例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等功能;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解答】解:A、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B、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表中能量数值可知,a的同化量最大(727×106+69×106+470×106+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其次是C(246×106),同化能量最小的是b,因此食物链为a→c→b,B错误;C、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69+470+246)×106=7.85×108KJ/a,C错误;D、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a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7.85×108+727×106=15.12×108KJ/a。故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46×108)÷(15.12×108)×100%≈16.27%,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多选)16.田间常施用草铵膦(含碳有机物)农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科学家通过图1所示方法筛选出了可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ST﹣3),并研究了固定态(固定在多孔载体上)和培养液中游离态的ST﹣3的降解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图1中②过程可使用无菌水,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图1中平板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称量→溶解→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 C.由图2可知,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的降解效果优于游离态ST﹣3 D.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载体避免ST﹣3直接接触高浓度草铵膦【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选择培养基.【专题】模式图;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AC【分析】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解答】解:A、图1中②过程进行梯度稀释时要使用无菌水,防止引入杂菌,实验目的是为了降解草铵膦的植物乳杆菌,所以③④⑤过程应用以草铵膦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正确;B、图1中平板培养基的配制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B错误;C、相同时间条件下,固定态ST﹣3对土壤中草铵膦农药降解率均高于游离态ST﹣3,C正确;D、固定态ST﹣3降解率高可能是因为固定化载体可为微生物提供大量的有效接触和附着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及代谢废物运输,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选)17.细胞分裂素介导应激反应,可能在植物的昼夜节律中发挥效用。现有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Cylokininrecepterkonckout)的某植物和其正常对照组(WT)。实验人员在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培养12天后放置于四种不同的实验环境中(如图)。之后测定了植物叶片中细胞的死亡情况。下列选项那些是合理的()A.增加植物的光照长度是引起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B.12h光照和16h黑暗的实验环境使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C.植物细胞的死亡与正常昼夜节律的打破有关 D.细胞分裂素帮助“校准”了与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了植物细胞的存活【考点】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答案】BCD【分析】分析题干可知,1组与2组对比,1组的黑暗时间更长;2组与3组对比,3组黑暗时间更长,且昼夜节律改变明显;而4组昼夜节律变化最大,增加了观察时长,且光照时间明显增加。据图分析可知,基因敲除组与对照组WT对比细胞的死亡率更高。【解答】解:A、12组均比原来增加了光照长度,但是与WT组比,其细胞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变化,A错误;B、据图分析,3、4两组的细胞死亡率明显高于WT组,B正确;C、据题干分析,1234组较WT组均改变了昼夜节律,每一组的细胞死亡率都有上升,因此考虑植物细胞的死亡与正常昼夜节律的打破有关,C正确;D、相较于WT组,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的植物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考虑细胞分裂素帮助“校准”了与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了植物细胞的存活,D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功能,需要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多选)18.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各自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其中Ⅰ~Ⅶ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Ⅶ被相邻细胞利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生物膜 B.图中Ⅱ和Ⅴ、Ⅲ和Ⅵ分别是同一种物质,Ⅰ和Ⅳ是不同物质 C.图中①~⑤均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其中③合成的ATP可被②利用 D.光合作用的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BC【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CO2固定,②表示C3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Ⅰ~Ⅶ分别表示NADPH、O2、CO2、[H]、O2、ATP、CO2。【解答】解:A、图中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表示CO2,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被相邻细胞利用是在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至少需要穿过线粒体(2层膜)、线粒体所在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相邻细胞的细胞膜(1层膜)、相邻细胞的叶绿体(2层膜),至少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A错误;B、图中Ⅱ是水光解产物O2,Ⅲ能与C5结合形成C3,表示CO2,V与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Ⅳ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水,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CO2,因此V是O2,Ⅳ是[H],Ⅶ是CO2,Ⅱ(O2)和V(O2)是同一种物质,Ⅲ(CO2)和Ⅵ(ATP)不是同一种物质,Ⅰ是NADPH,是还原性辅酶Ⅱ,Ⅳ是NADH,是还原性辅酶Ⅰ,是不同物质,B错误;C、据图可知,①表示CO2固定,②表示C3还原,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中②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③④⑤过程伴随着ATP的合成,③合成的ATP不能被②利用,C错误;D、呼吸作用一方面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能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脂肪、糖类、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三.解答题(共5小题)19.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动植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科学家选取全球气候变暖和光污染两项环境问题,对高温影响睡眠和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进行了如下两个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温度感受器AC神经元(ACs)表达的TrpA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试说明高温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的方式:高温刺激使TrpA1打开,阳离子内流产生兴奋。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设计反义RNA结合到靶mRNA上阻止其翻译过程从而降低靶蛋白的含量。(WT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控制组比较;CN组:高温正常果蝇与常温RNAi比较;RNAi组:高温RNAi与常温控制组比较。VAChT:乙酰胆碱转运体。Nightsleepreduction:相对常温控制组的睡眠变化时间。*代表两组数据间存在较大偏差,ns代表两组数据间的差值可忽略)。①在果蝇中进行TrpA1的RNAi,果蝇在高温环境中觉醒次数减少(选填“增多”或“减少”)。乙酰胆碱是ACs释放的神经递质,依据是乙酰胆碱转运体减少后兴奋不能继续传播产生觉醒效应。②ACs将信号传给DN1p神经元(DN1ps)。图2对DN1ps中表达的几种神经肽进行了RNAi。R18H11+DN1p神经元是DN1ps的一个亚群,图2表明:CNMa是影响睡眠的神经肽由R18H11+DN1p表达(或CNMa促进睡眠觉醒此效应依赖于R18H11+DN1p的存在)。③PI神经元(PIs)与DN1ps存在直接突触联系,Dh44+PI神经元是PIs的一个亚群,直接影响睡眠进行。图3为Dh44+PI神经元F/F0值,值越高,神经元越活跃。则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神经通路为:高温→ACs→R18H11+DN1p┥Dh44+PI→夜晚觉醒(用→表示使兴奋,┥表示使抑制)。(2)早期研究表明长期碎片化的光暗刺激会引发负面情绪。研究人员对此现象有以下解释:A.夜间光线刺激通过视觉信号传至大脑引发负面情绪B.夜间光线刺激打乱了动物正常的生理节律引发负面情绪①请你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一个实验判断B解释是否正确。(写出实验步骤即可,2分)②通过①的实验,你发现解释B不成立。研究人员通过给小鼠模拟夜间光干扰来研究“光﹣情绪”神经环路。实验中出现了如下情境:a.视网膜视觉信号首先传导到pHb区,pHb区背侧连接NAc,腹侧连接mPFC。b.切断pHb信号对mPFC区的传导,小鼠对夜间光干扰表现出抑郁样行为c.连接pHb区和x区的神经元在夜间比白天更易兴奋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视网膜→pHb区→x区。x为NAc。已知x区为奖赏性神经元(使小鼠愉悦),则连接pHb区与x区之间的神经元释放抑制(选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根据c情境提出一个健康生活的具体建议:减少夜间看手机的时间。【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1)高温刺激使TrpA1打开,阳离子内流产生兴奋;翻译;①减少;乙酰胆碱转运体减少后兴奋不能继续传播产生觉醒效应;②CNMa是影响睡眠的神经肽由R18H11+DN1p表达(或CNMa促进睡眠觉醒此效应依赖于R18H11+DN1p的存在);③ACs→R18H11+DN1p┥Dh44+PI(2)①在夜间同一时间段对小鼠施加适宜强度的光照,持续数周(或较长一段时间);观察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产生(或是否产生负面情绪的表现);②NAc;抑制性;减少夜间看手机的时间【分析】突触的工作原理: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起电位变化,兴奋即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1)果蝇温度感受器AC神经元(ACs)表达的TrpA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故高温刺激转变为神经信号的方式为:高温能够刺激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打开,使阳离子内流产生兴奋;mRNA是翘译的模板,当反义RNA结合到mRNA上就阻止了mRNA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从而降低靶蛋白的含量。①RNA的存在降低了靶蛋白的含量,使其传导兴奋的能力减弱,所以果蝇在高温环境中觉醒的次数减少;靶蛋白减少,使乙酰胆碱转运体减少,使兴奋不能继续传播产生觉醒效应,所以乙酰胆碱是由ACs释放的神经递质。②由图2可以看出,CNMa是影响睡眠的神经肽由R18H11+DN1p表达(或CNMa促进睡眠觉醒此效应依赖于R18H11+DN1p的存在)。③由于Dh44+PI神经元的值越高,神经元越活跃,所以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神经通路为:高温→ACs→R18H11+DN1p┥Dh44+PI→夜晚觉醒。(2)①要验证“夜间光线刺激打乱了动物正常的生理节律引发负面情绪”的正确性,可在夜间同一时间段对小鼠施加适宜强度的光照,持续数周(或较长一段时间)观察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产生(或是否产生负面情绪的表现)。②若光影响情绪的神经环路:视网膜→pHb区→x区,则x为NAc;若x区为奖赏性神经元连接pHb区,与x区之间的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由题意可以给健康的生活建议:减少夜间看手机的时间。故答案为:(1)高温刺激使TrpA1打开,阳离子内流产生兴奋;翻译;①减少;乙酰胆碱转运体减少后兴奋不能继续传播产生觉醒效应;②CNMa是影响睡眠的神经肽由R18H11+DN1p表达(或CNMa促进睡眠觉醒此效应依赖于R18H11+DN1p的存在);③ACs→R18H11+DN1p┥Dh44+PI(2)①在夜间同一时间段对小鼠施加适宜强度的光照,持续数周(或较长一段时间);观察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产生(或是否产生负面情绪的表现);②NAc;抑制性;减少夜间看手机的时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熟练应用等能力。20.如图是水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暗反应示意图。Rubisco酶既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PEPC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CO2反应生成C4,固定产物C4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后释放CO2,再进行卡尔文循环。玉米的PEPC酶对CO2的亲和力比水稻的Rubisco酶高,能固定低浓度下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和玉米最初固定CO2的底物分别是RuBP(C5)、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2)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储存在叶绿体中,一般不以葡萄糖或蔗糖的形式储存,一方面淀粉不易溶于水,有利于维持叶绿体中渗透压的稳定,另一方面减少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等物质的积累,避免对光合作用的抑制。(3)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光呼吸消耗能量,有氧呼吸产生能量。(4)玉米在干旱、高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有干旱、高光照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降低,玉米能通过PEPC酶固定低浓度CO2;C4进入维管束鞘,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从而抑制玉米的光呼吸。(5)将玉米的PEPC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如图。当光照强度为8×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比原种水稻高,但光合速率却相当,此时限制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少。【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RuBP(C5)、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2)渗透压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3)光呼吸消耗能量,有氧呼吸产生能量(4)干旱、高光照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降低,玉米能通过PEPC酶固定低浓度CO2;C4进入维管束鞘,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从而抑制玉米的光呼吸(5)高CO2浓度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少【分析】1、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2、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成释放出去,[H]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跃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的化学反应。【解答】解:(1)Rubisco酶既可催化RuBP与CO2反应,进行卡尔文循环,又可催化RuBP与O2反应,进行光呼吸,水稻最初固定CO2的底物是RuBP(C5),场所在叶绿体基质,而PEPC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CO2反应生成C4,因此玉米最初固定CO2的底物是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2)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储存在叶绿体中,一般不以葡萄糖或蔗糖的形式储存,一方面淀粉不易溶于水,有利于维持叶绿体中渗透压,另一方面减少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等物质的积累,避免对光合作用的抑制。(3)光呼吸是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消耗O2并释放CO2的反应,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与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光呼吸消耗能量,有氧呼吸产生能量。(4)玉米在干旱、高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有:干旱、高光照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降低,玉米能通过PEPC酶固定低浓度CO2;C4进入维管束鞘,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从而抑制玉米的光呼吸。(5)由题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8×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比原种水稻高,但光合速率却相当,此时限制原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少。故答案为:(1)RuBP(C5)、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2)渗透压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3)光呼吸消耗能量,有氧呼吸产生能量(4)干旱、高光照条件下,植物气孔关闭,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降低,玉米能通过PEPC酶固定低浓度CO2;C4进入维管束鞘,使维管束鞘内的CO2,浓度高于外界环境,从而抑制玉米的光呼吸(5)高CO2浓度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少【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21.卷叶螟和褐飞虱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害虫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如图表示稻飞虱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卷叶螟越冬情况时,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稻桩、再生稻、落谷稻、冬稻及杂草上的卵和蛹的数量,取样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法。(2)图中曲线的描述属于数学模型,c点时稻飞虱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与农药防治相比,其优点是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3)研究发现,卷叶螟主要分布在水稻中上部,以水稻幼叶、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分布在水稻下部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两种害虫的取食部位和食物成分等不同导致竞争较弱,这是两种害虫和水稻之间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卷叶螟、褐飞虱、水稻及周围其他生物和所处的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水稻→卷叶螟→青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下表是该生态系统中卷叶蟆和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6kJ/a)。种群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X卷叶螟20001525n38590青蛙42301284①表格中X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n的能量为4.75×108kJ/a。②如果将青蛙的同化量除以卷叶螟的同化量,结果不符合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的原因有卷叶螟的能量可以流向其他天敌,青蛙也可以其他生物为食。③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卷叶螟的虫卵内,是卷叶螟的天敌。科研人员利用稻螟赤眼蜂来防治卷叶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考点】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相关计算;种群的数量特征.【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1)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2)数学增长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3)取食部位和食物成分协同进化(4)①生长、发育和繁殖4.75×108②卷叶螟的能量可以流向其他天敌,青蛙也可以其他生物为食③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分析】1、一个营养级(非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有: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解答】解:(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2)图中用曲线的形式表示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这是数学模型。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增加,此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属于生物防治,与使用农药相比,有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等优点。(3)卷叶螟主要分布在水稻中上部,以水稻幼叶、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分布在水稻下部刺吸水稻茎叶汁液,它们的取食部位和食物成分不同,竞争较弱,这是两种害虫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4)①卷叶螟同化的能量(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