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图a为三角叶滨藜和野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图b为长期在一定光强下生长的两株三角叶滨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大于野姜 B.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 C.PAR>800时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 D.图b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2.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B.Ⅰ﹣2和Ⅲ﹣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C.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 D.建议Ⅳ﹣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3.、研究不同激素对猕猴桃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浓度/ppm)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况1﹣29.6++2细胞分裂素0.526.7++3玉米素187.5++42,4﹣D0.585.2+++52,4﹣D0.5,细胞分裂素0.595.0+++注:“+”越多,生长状况越好A.愈伤组织是已分化植物细胞发生脱分化的结果 B.第1组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是内源激素的作用 C.诱导狲猴桃组织脱分化应选择第5组处理方案 D.玉米素浓度超过1ppm会抑制愈伤组织再分化4.谷氨酸是维持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癫痫病患者脑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图为谷氨酸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谷氨酸 B.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谷氨酸受体 C.健康人过量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癫痫病 D.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癫痫病5.图为构建苘麻抗除草剂基因A重组质粒的技术流程,其中NptⅡ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CR扩增A时可在引物中加入PstⅠ和XhoⅠ的酶切位点 B.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C.用农杆菌转化植物愈伤组织选择呈现蓝色的组织进行培养 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6.、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含多种酶的细胞器,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可分解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如图表示过氧化物酶体产生的一种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B.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基质蛋白与膜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过氧化氢酶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理想实验材料7.短指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其病因是BMPR基因编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导致患者的成骨细胞不能分化为正常骨细胞。如图为某短指症家族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短指症属于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Hh B.若Ⅱ﹣3再生育一孩(Ⅲ﹣2),其基因型与Ⅲ﹣1相同的概率为 C.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Ⅲ﹣2是否患短指症 D.异常BMPR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A组试管Ⅲ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 D.B组试管Ⅲ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9.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及河豚毒素处理后,离体神经纤维上某点接受相同强度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培养液中K+浓度会提高B点的绝对值 B.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增加 C.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 D.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10.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牧场可增加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C.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 D.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11.曲酸(KA)对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荷叶提取物(LLE,用乙醇作提取液)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开展抑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 B.倒平板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无菌水 D.LLE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比KA好12.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 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C.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可能是缺乏相关的酶 D.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13.纯种黑檀体长翅果蝇和纯种灰体残翅果蝇正、反交得到F1均为灰体长翅,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本黑檀体长翅果蝇产生两种配子,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黑檀体残翅的出现是由于F1雌雄果蝇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C.F1灰体长翅果蝇的测交后代中,重组类型占50% D.果蝇F1和F2群体中残翅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改变14.斑马鱼幼鱼正常发育温度为28℃,在幼鱼发育的第20~30天用23℃、28℃和33℃处理,测得雌雄比分别为7:3、1:1和3:7。S1和S2分别为雌、雄性分化指示基因,5﹣AZA为DNA甲基化抑制剂。不同条件处理幼鱼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斑马鱼雌雄表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基因共同决定 B.33℃培育使雄性分化指示基因表达上调促使雄性数量偏多 C.高温提高甲基化水平进而使雌性分化指示基因的表达上调 D.全球气候变化会对斑马鱼群体的性别比例产生影响15.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SP),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动作电位。图1中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刺激多个感觉神经元,则会激起一个足够大的EPSP。图2中①为动作电位,②③为EPS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B.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电极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最可能为③ C.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可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的影响 D.EPSP传导到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会引发效应器兴奋二.解答题(共6小题)16.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植物的免疫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免疫防御机制,通过识别“自我”和“非我”,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表达,启动防卫反应抵抗外来入侵。病原物侵染植物需要通过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以及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均可有效阻止病原物入侵。一旦突破第一层屏障,植物体内的水杨酸和茉莉酸将激活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基础性的广谱抗病。茉莉酸可诱导生物碱和酚酸的产生,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水杨酸可抑制病原物分泌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活性,降低其致病力,同时可以诱导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表达,水解真菌细胞壁等。此外,植物还会启动模式触发免疫(PTI)。PTI是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识别病原物相关分子(PA)所引发的免疫过程。PA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保守分子,如细菌的脂多糖、真菌的几丁质等。PR会特异性识别PA并引发相应的免疫应答抑制病原物。PR和PA都具有种间差异,二者虽然相对保守,但在选择压力下都不断进化。尽管PTI成功抵抗了大多数病原物,但少数病原物进化出效应子抑制植物的PTI,从而继续侵染植物。效应子类型多样,蛋白质、RNA和代谢产物都可作为效应子发挥作用。为应对效应子对PTI的抑制,植物又进化出识别效应子的抗病R蛋白,启动效应子触发免疫反应(ETI),最终导致侵染位点宿主细胞死亡,抑制病原物扩散。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病原物可通过已有效应子的讲化或获取新的效应子来避开植物的ETI,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R蛋白来再次触发ETI。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呈现Z字形的“拉锯战”局面。植物和病原物长期互相选择,形成了病原物致病性和植物抗病性的多样性。(1)PR在细胞中的加工需要(细胞器)的参与。(2)植物与病原物在长期的互相选择中不断演化,这称为。根据本文信息将选项前字母排序,概述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过程:C→→D。A.R蛋白识别效应子触发植物ETI免疫反应B.病原物分泌效应子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C.PR识别PA触发植物PTI免疫反应D.植物进化出新的R蛋白E.病原物获取新的效应子(3)植物免疫和人体免疫存在相似之处,请从文中找出两点进行类比。。(4)本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请依据高中所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各提供一个支持该观点的新证据。。17.人类肠道微生物具有限制病原体在肠道定植的能力,称为定植抵抗力。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1)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导入病原菌,获得转基因菌株A1,该菌株产生的荧光素酶可催化底物发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确定。(2)将10种非致病肠道微生物(B1﹣B10)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加入A1共培养2天,实验结果如图1,结果表明。(3)进一步将不同菌种组合与A1共培养,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定植抵抗依赖B5。(4)为证明体外研究的结论适用于体内。研究者使无菌小鼠被肠道微生物定植,检测A1感染1天后A1菌的浓度。结果支持以上结论。但哺乳动物肠道中实现相同的定植抵抗效果需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将实验结果(106、108、109)填入下表对应位置。B5﹣+﹣其他肠道微生物无10种50种10种50种A1菌浓度1010ⅰⅱⅲ108(5)A1和B5能利用半乳糖醇而其他肠道微生物不能。B5的突变体b5失去了该能力。科研人员利用B5、b5和其他肠道微生物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除半乳糖醇外,培养基还应含有营养物质。据图3实验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③显著低于①,说明b5对营养的需求与A1重叠度高于其他9种微生物B.④显著高于③的原因是半乳糖醇对b5有害C.⑥显著低于④是因为B5能利用半乳糖醇D.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6)结合本研究及所学知识,阐述滥用抗菌药可能带来的风险(两点)。。18.茄子的果皮和花因富含花青素而呈现紫色。花青素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等。为揭示茄子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1)研究者用甲、乙两白花白果纯合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已知甲为单基因突变体(A突变为a)。①据图1可知,茄子花色由对基因控制。而F2紫果:白果为27:37,可得出果皮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理由是。②两亲本的基因型为(另外两对基因为D/d、M/m)。(2)研究者推测,M基因的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其突变会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可选用亲本乙与表型为紫花白果的纯合体杂交进行验证,若F2表型及比例为,则支持上述推测。(3)光是诱导茄子花青素合成的信号之一,进一步研究上述基因与光信号间诱导成色的机制。克隆茄子蓝光受体基因CRY1和光信号调控因子基因COP1。将CRY1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的C端融合(CRY1﹣cYFP),COP1与YFP的N端融合(COP1﹣nYFP)分别构建质粒,并转入烟草叶片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检测荧光,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CRY1能与COP1发生依赖蓝光的相互作用。本实验除nYFP+cYFP外,还应设置的对照组为。研究者还证实了COP1与M基因表达产物M蛋白也存在互作,并使M降解。(4)进一步研究表明,前体物质(无色)在D酶催化下转变为无色花青素,无色花青素在A酶催化下生成花青素(紫色)。M蛋白能促进D基因的表达。综合上述研究,在答题卡上完善野生型茄子果皮成色的过程(选择其一)。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根的向地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重力信号的感应、信号传导、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根的弯曲生长。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位于根冠柱细胞的淀粉体在重力感应中起“平衡石”的作用。植物垂直生长时,淀粉体沉降在柱细胞的底部;水平培养一段时间后,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导致根的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表现出根向地生长。该假说尚未解释淀粉体沉降导致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的分子机制。科学家发现一种LAZY基因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其表现为根失去明显的向地性。水平培养后,观察到突变体中淀粉体的沉降情况与野生型类似。以LAZY﹣GFP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发现淀粉体和细胞膜上都有LAZY蛋白。水平放置时,LAZY蛋白可以重新定位(如图1)。另有研究发现,淀粉体表面的TOC蛋白与LAZY蛋白的定位有密切的联系。将拟南芥幼苗水平放置后,其细胞中蛋白磷酸激酶M的水平迅速升高,导致LAZY蛋白迅速磷酸化(磷酸化的LAZY蛋白用pLAZY表示)。另有研究表明,拟南芥LAZY蛋白能够促进生长素转运体PIN3的再定位,从而调节生长素运输。上述研究揭示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是植物重力感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背地侧,向地侧生长速度背地侧,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2)请结合文中图示,描述水平放置幼苗时,LAZY蛋白分布发生的变化。。(3)研究者对pLAZY与TOC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所应用技术的原理如图2(其中AD与BD只有充分接近时才可激活LacZ转录)。分别构建AD﹣pLAZY和BD﹣TOC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中,将上述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4)综合上述信息,解释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20.温敏雄性不育品系(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育)可用于杂交种的制备,但遭遇低温天气时会导致制种失败。(1)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材料,诱导其发生突变,筛选获得一个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1。将其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2)为进一步确定s﹣1的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取其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据图判断,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因此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3)科研人员同时得到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其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据此推测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请从①~⑧中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温度条件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图2ⅰ~ⅴ中相应的位置。ⅰ;ⅱ;ⅲ;ⅳ;ⅴ。①s﹣1②s﹣2③品系z④中花11⑤22℃⑥28℃⑦不结实⑧结实(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写出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的流程。21.贝氏不动杆菌(A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细菌,可从环境中吸收DNA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此过程被称为基因水平转移(HGT)。科学家试图利用A菌的HGT能力检测结肠癌。(1)通常用含蛋白胨的培养基培养A菌,蛋白胨能提供碳源、氮源等成分,其中氮源可用于合成等物质(答出2个即可)。(2)结肠癌常由KRAS基因中G12位点突变导致,科学家以其作为结肠癌检测点。①如图1所示,将针对KRAS基因设计的表达载体导入结肠癌细胞,某种酶能从相同序列特定位点切断键,修复过程中切口被重新连接,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片段的替换,获得转基因癌细胞。②为验证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依据①中的原理,构建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导入A菌中获得传感器A。将传感器A与转基因癌细胞裂解液混合,一段时间后,观察传感器A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请从a~e中选择Ⅰ、Ⅱ、Ⅲ分别对应的序列。。a.KRAS片段1b.KRAS片段2c.kanRd.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e.G12位点能证明传感器A发生特异性HGT的实验结果是。(3)肿瘤细胞可将DNA释放到肠腔中,临床检测时需将细菌传感器定植于待测者结肠处,一段时间后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生长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需改造A菌使其仅能降解正常的KRAS序列,并对图2所示表达载体进行进一步改造(如图3)。请分析其能检测出结肠癌的机理。。

2024年菁优高考生物终极押题密卷2(北京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图a为三角叶滨藜和野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图b为长期在一定光强下生长的两株三角叶滨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大于野姜 B.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 C.PAR>800时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 D.图b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分析图a可知自变量为光合有效辐射和植物种类,因变量净光合速率;分析图b可知自变量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对三角叶滨藜的处理方式,因变量净光合速率。【解答】解:A、分析图a可知,当光照强度较弱时,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小于野姜,A错误;B、分析图a可知,当PAR>800时野姜净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三角叶滨藜依然在上升,因此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B正确;C、当PAR>800时野姜净光合速率不再变化,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定因素,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C正确;D、分析图a可知光下生长的三角叶滨藜光饱和点更大,因此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曲线图,考查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题。2.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B.Ⅰ﹣2和Ⅲ﹣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C.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 D.建议Ⅳ﹣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亲代双亲均未患病,其子代儿子出现患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由Ⅳ﹣4、Ⅳ﹣5患病,其父亲正常可知,该病基因D不在Y染色体上,A正确;B、亲代双亲均未患病,其子代儿子出现患病,该遗传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2和Ⅲ﹣4(都正常)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XDXd,其产生的配子XD:Xd=1:1,故正常配子占50%;若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配子D:d=1:1,故正常配子占50%,C正确;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XDXd,Ⅲ﹣4的基因型为XDY,因此Ⅳ﹣2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所生儿子可能是患者,因此产前要进行基因筛查,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3.、研究不同激素对猕猴桃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浓度/ppm)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况1﹣29.6++2细胞分裂素0.526.7++3玉米素187.5++42,4﹣D0.585.2+++52,4﹣D0.5,细胞分裂素0.595.0+++注:“+”越多,生长状况越好A.愈伤组织是已分化植物细胞发生脱分化的结果 B.第1组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是内源激素的作用 C.诱导狲猴桃组织脱分化应选择第5组处理方案 D.玉米素浓度超过1ppm会抑制愈伤组织再分化【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的组织培养.【答案】D【分析】表格分析:第5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生长状况最好。曲线分析:随着玉米素浓度升高分化成植株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离体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A正确;B、由表格可知,第1组没有用相应的激素处理,但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其原因是植物细胞中存在内源激素,B正确;C、据表格分析,在上述5组实验中,第5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生长状况最好,因此诱导狲猴桃组织脱分化可选择第5组处理方案,C正确;D、由曲线可知,玉米素浓度超过1ppm,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植株的能力减弱,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植物激素的相关对照实验为背景材料,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和植物激素的基础知识并运用。4.谷氨酸是维持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癫痫病患者脑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图为谷氨酸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谷氨酸 B.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谷氨酸受体 C.健康人过量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癫痫病 D.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癫痫病【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C【分析】1、由题意可知:谷氨酸为兴奋性的神经递质,过量的谷氨酸也会毒害神经细胞。2、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解答】解: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的,A正确;B、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谷氨酸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癫痫病患者脑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但健康人谷氨酸浓度升高并不会导致癫痫,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癫痫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产生的机理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把握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从题目中分析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结论。5.图为构建苘麻抗除草剂基因A重组质粒的技术流程,其中NptⅡ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CR扩增A时可在引物中加入PstⅠ和XhoⅠ的酶切位点 B.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C.用农杆菌转化植物愈伤组织选择呈现蓝色的组织进行培养 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考点】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综合.【专题】信息转化法;基因工程.【答案】C【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解答】解:A、PCR扩增A后,为使A能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需要在A的两侧加入相应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即在引物中加入PstI和XhoI的酶切位点,A正确;B、由图可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B正确;C、由题意可知,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不能在农杆菌中表达,C错误;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表达后具有了除草剂的功能,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属于对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6.、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含多种酶的细胞器,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可分解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如图表示过氧化物酶体产生的一种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B.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基质蛋白与膜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过氧化氢酶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理想实验材料【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模式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酶在细胞外也可以起作用。【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过氧化物酶体与内质网一样,具有单层膜结构,A正确;B、由题图可知,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即膜结构可以发生融合,B正确;C、基质蛋白与膜蛋白是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C正确;D、过氧化氢酶不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理想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的分解会受到温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酶的特性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7.短指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其病因是BMPR基因编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导致患者的成骨细胞不能分化为正常骨细胞。如图为某短指症家族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短指症属于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Hh B.若Ⅱ﹣3再生育一孩(Ⅲ﹣2),其基因型与Ⅲ﹣1相同的概率为 C.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Ⅲ﹣2是否患短指症 D.异常BMPR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专题】遗传系谱图;人类遗传病.【答案】B【分析】有系谱图可知,Ⅰ﹣2不患病,生育了Ⅱ﹣2患病男孩,由于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也可以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短指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短指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Ⅱ﹣3患病,故Ⅱ﹣3的基因型为Hh,A正确;B、Ⅱ﹣3的基因型为Hh,Ⅱ﹣4的基因型为hh,故Ⅲ﹣1的基因型为Hh,若Ⅱ﹣3再生育一孩(Ⅲ﹣2),其基因型与Ⅲ﹣1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C、短指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可通过基因检测胎儿的基因型,确定是否患病,C正确;D、由题干“其病因是BMPR基因编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可知,异常BMPR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并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同时结合基因突变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8.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A组试管Ⅲ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 D.B组试管Ⅲ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专题】模式图;遗传物质的探索.【答案】C【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2、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3、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解答】解: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A错误;B、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原料、酶和能量等,模板由噬菌体提供,B错误;C、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子代中只有部分噬菌体具有放射性,故A组试管Ⅲ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C正确;D、B组试管Ⅲ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无关,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其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据此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及河豚毒素处理后,离体神经纤维上某点接受相同强度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降低培养液中K+浓度会提高B点的绝对值 B.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增加 C.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 D.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B【分析】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解答】解:A、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变大,可以提高曲线甲的B点绝对值,A正确;B、从B到A过程中,钠离子内流,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减小,B错误;C、图中虚线显示加入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C正确;D、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神经系统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知识点,要求考生对神经元功能相关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并具备基本的图表分析能力。10.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牧场可增加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C.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 D.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考点】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D【分析】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解答】解:A、生存环境改善,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因此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高,A正确;B、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正确;C、海洋牧场的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C正确;D、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11.曲酸(KA)对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荷叶提取物(LLE,用乙醇作提取液)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开展抑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 B.倒平板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无菌水 D.LLE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比KA好【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专题】模式图;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C【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解答】解:A、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才能使用,A正确;B、倒平板时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故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C、本实验用乙醇做提取物,为排除乙醇对实验结果影响,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乙醇,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LLE的抑菌圈更大,说明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更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无氧运动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肌肉酸胀乏力,乳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的部分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 B.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 C.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可能是缺乏相关的酶 D.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NADH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解答】解:A、无氧运动时丙酮酸分解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可以为肌细胞迅速供能,A错误;B、由图示可知,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B正确;C、由于缺乏相关的酶,肌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产生葡萄糖,C正确;D、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可防止该过程,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3.纯种黑檀体长翅果蝇和纯种灰体残翅果蝇正、反交得到F1均为灰体长翅,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本黑檀体长翅果蝇产生两种配子,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黑檀体残翅的出现是由于F1雌雄果蝇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C.F1灰体长翅果蝇的测交后代中,重组类型占50% D.果蝇F1和F2群体中残翅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改变【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说明亲本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灰体对黑檀体显性(用基因为A和a表示),长翅对残翅显性(用基因B和b)表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灰体对黑檀体显性,长翅对残翅显性,则亲本黑檀体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1种配子,A错误;B、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9:3: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黑檀体残翅的出现是由于F1雌雄果蝇均发生了基因重组,产生了ab的配子,B正确;C、F1灰体长翅果蝇(AaBb)的测交(与aabb个体交配)后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的比例接近1:1:1:1,与亲本不一样的重组类型占50%,C正确;D、果蝇F1和F2群体中没有个体被淘汰或选择,种群中残翅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14.斑马鱼幼鱼正常发育温度为28℃,在幼鱼发育的第20~30天用23℃、28℃和33℃处理,测得雌雄比分别为7:3、1:1和3:7。S1和S2分别为雌、雄性分化指示基因,5﹣AZA为DNA甲基化抑制剂。不同条件处理幼鱼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斑马鱼雌雄表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基因共同决定 B.33℃培育使雄性分化指示基因表达上调促使雄性数量偏多 C.高温提高甲基化水平进而使雌性分化指示基因的表达上调 D.全球气候变化会对斑马鱼群体的性别比例产生影响【考点】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专题】坐标曲线图;基因与性状关系.【答案】C【分析】1、表型模拟是指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2、表观遗传是指细胞内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但发生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解答】解:A、由柱形图可知,不同温度条件会影响雌、雄性分化指示基因的表达,说明斑马鱼雌雄表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基因共同决定,A正确;B、据图可知,33℃培育使雄性分化指示基因S2表达上调,最终促使雄性数量偏多,B正确;C、由右侧柱形图可知,高温33℃培育条件下加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处理组,雌性分化指示基因S1表达量上调,即抑制甲基化水平进而使雌性分化指示基因的表达上调,C错误;D、全球气候变化会引起环境温度改变,从而对斑马鱼群体的性别比例产生影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在理解表观遗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解答该题。15.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SP),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动作电位。图1中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刺激多个感觉神经元,则会激起一个足够大的EPSP。图2中①为动作电位,②③为EPS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B.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电极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最可能为③ C.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可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的影响 D.EPSP传导到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会引发效应器兴奋【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由感受器产生后经传递最终使效应器发生反应,所以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使突触后所以产生兴奋,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电极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最可能为③,B正确;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SP)的大小会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所以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可受到神经递质释放量的影响,C正确;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就是效应器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6小题)16.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植物的免疫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免疫防御机制,通过识别“自我”和“非我”,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表达,启动防卫反应抵抗外来入侵。病原物侵染植物需要通过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以及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均可有效阻止病原物入侵。一旦突破第一层屏障,植物体内的水杨酸和茉莉酸将激活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基础性的广谱抗病。茉莉酸可诱导生物碱和酚酸的产生,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水杨酸可抑制病原物分泌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活性,降低其致病力,同时可以诱导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表达,水解真菌细胞壁等。此外,植物还会启动模式触发免疫(PTI)。PTI是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识别病原物相关分子(PA)所引发的免疫过程。PA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保守分子,如细菌的脂多糖、真菌的几丁质等。PR会特异性识别PA并引发相应的免疫应答抑制病原物。PR和PA都具有种间差异,二者虽然相对保守,但在选择压力下都不断进化。尽管PTI成功抵抗了大多数病原物,但少数病原物进化出效应子抑制植物的PTI,从而继续侵染植物。效应子类型多样,蛋白质、RNA和代谢产物都可作为效应子发挥作用。为应对效应子对PTI的抑制,植物又进化出识别效应子的抗病R蛋白,启动效应子触发免疫反应(ETI),最终导致侵染位点宿主细胞死亡,抑制病原物扩散。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病原物可通过已有效应子的讲化或获取新的效应子来避开植物的ETI,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R蛋白来再次触发ETI。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呈现Z字形的“拉锯战”局面。植物和病原物长期互相选择,形成了病原物致病性和植物抗病性的多样性。(1)PR在细胞中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器)的参与。(2)植物与病原物在长期的互相选择中不断演化,这称为协同进化。根据本文信息将选项前字母排序,概述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过程:C→B→A→E→D。A.R蛋白识别效应子触发植物ETI免疫反应B.病原物分泌效应子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C.PR识别PA触发植物PTI免疫反应D.植物进化出新的R蛋白E.病原物获取新的效应子(3)植物免疫和人体免疫存在相似之处,请从文中找出两点进行类比。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类似;茉莉酸和水杨酸引起的基础抗病类似于人体第二道防线;PTI、ETI的免疫过程类似人体特异性免疫。(4)本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请依据高中所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各提供一个支持该观点的新证据。细胞水平: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膜、质、核拟核),都由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水平: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考点】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专题】信息转化法;细胞器;生物的进化;免疫调节.【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2)协同进化B→A→E(3)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类似;茉莉酸和水杨酸引起的基础抗病类似于人体第二道防线;PTI、ETI的免疫过程类似人体特异性免疫(4)细胞水平: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膜、质、核拟核),都由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水平: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分析】1、植物在与病原体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先天免疫系统,识别“非我”成分,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启动防卫反应来抵抗外来入侵者。2、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包括基础免疫和特异性防御免疫。3、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体的致病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用“Z”模型表示,即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互作呈现Z字形的“拉锯战局面”,是一场循环往复的进化军备竞赛,实现植物与病原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与长期共存。【解答】解:(1)PR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2)物种进化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物种通过相互影响和适应的现象叫协同进化。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所以植物与病原物在长期的互相选择中不断演化,这称为协同进化。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过程为C:PR识别PA触发植物PTI免疫反应→B:病原物分泌效应子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A:R蛋白识别效应子触发植物ETI免疫反应→E.病原物获取新的效应子→D:植物进化出新的R蛋白。(3)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类似直接阻止病原体的入侵;茉莉酸和水杨酸引起的基础抗病类似于人体第二道防线,在体内进行的非特异性的免疫过程;PTI、ETI的免疫过程类似人体特异性免疫,都具有特异性。(4)细胞水平: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膜、质、核拟核),都由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水平: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故答案为:(1)内质网、高尔基体(2)协同进化B→A→E(3)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与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类似;茉莉酸和水杨酸引起的基础抗病类似于人体第二道防线;PTI、ETI的免疫过程类似人体特异性免疫(4)细胞水平:细胞结构的统一性(膜、质、核拟核),都由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分子水平: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器的分工合作、免疫调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7.人类肠道微生物具有限制病原体在肠道定植的能力,称为定植抵抗力。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1)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病原菌,获得转基因菌株A1,该菌株产生的荧光素酶可催化底物发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确定A1菌体浓度(或数量)。(2)将10种非致病肠道微生物(B1﹣B10)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加入A1共培养2天,实验结果如图1,结果表明B5比其他微生物抵抗A1的能力强,十种微生物共同抵抗A1的效果最好(定植抵抗力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3)进一步将不同菌种组合与A1共培养,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随微生物种类增加,加B5组A1浓度明显降低,而不加B5组A1浓度变化不显著,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定植抵抗依赖B5。(4)为证明体外研究的结论适用于体内。研究者使无菌小鼠被肠道微生物定植,检测A1感染1天后A1菌的浓度。结果支持以上结论。但哺乳动物肠道中实现相同的定植抵抗效果需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将实验结果(106、108、109)填入下表对应位置。B5﹣+﹣其他肠道微生物无10种50种10种50种A1菌浓度1010ⅰⅱⅲ108(5)A1和B5能利用半乳糖醇而其他肠道微生物不能。B5的突变体b5失去了该能力。科研人员利用B5、b5和其他肠道微生物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除半乳糖醇外,培养基还应含有水、其它碳源、氮源、无机盐营养物质。据图3实验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CD。A.③显著低于①,说明b5对营养的需求与A1重叠度高于其他9种微生物B.④显著高于③的原因是半乳糖醇对b5有害C.⑥显著低于④是因为B5能利用半乳糖醇D.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6)结合本研究及所学知识,阐述滥用抗菌药可能带来的风险(两点)。滥用抗菌药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病原体的定植抵抗作用下降;对病原菌进行选择,易形成耐药菌;抗菌药也是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考点】微生物的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专题】正推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答案】(1)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A1菌体浓度(或数量)(2)B5比其他微生物抵抗A1的能力强,十种微生物共同抵抗A1的效果最好(定植抵抗力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3)随微生物种类增加,加B5组A1浓度明显降低,而不加B5组A1浓度变化不显著(4)108;106;109(5)水、其它碳源、氮源、无机盐;ACD(6)滥用抗菌药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病原体的定植抵抗作用下降;对病原菌进行选择,易形成耐药菌;抗菌药也是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解答】解:(1)要获得转基因菌株A1,就需要将荧光素酶基因与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将该基因载体导入病原菌,就可以得到转基因菌株A1;该菌株产生的荧光素酶可催化底物发荧光。因此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确定菌株AI的数量或浓度。(2)由图1可以看出,BS比其他微生物抵抗AI的能力强,十种微生物共同抵抗A1的效果最好(定植抵抗力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3)由图2可以看出,随微生物种类增加,加B5组A1浓度明显降低,而不加BS组A浓度变化不显著,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定植抵抗依赖BS。(4)由于微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定植抵抗依赖BS,且定植抵抗力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加入BS后,10种肠道微生物的A1菌浓度比50种肠道微生物的高,而不加BS时A1菌的浓度高于加BS时的情况,因此i、ii、ii对应的浓度依次为108、106、109。(5)A、利用B5、b5和其他肠道微生物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除半乳糖醇外,培养基还应含有水、其它碳源、氨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由图3可知,③显著低于①,说明b5对营养的需求与A1重叠度高于其他9种微生物,A正确;B、④显著高于③的原因是突变体b5不能利用半乳糖醇,B错误;C、⑥显著低于④是因为B5能利用半乳糖醇,C正确;D、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生物共同资源越相似,竞争越激烈,D正确。故选:ACD。(6)滥用抗菌药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病原体的定植抵抗作用下降;对病原菌进行选择,易形成耐药菌;抗菌药也是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故答案为:(1)重组质粒(或基因表达载体);A1菌体浓度(或数量)(2)B5比其他微生物抵抗A1的能力强,十种微生物共同抵抗A1的效果最好(定植抵抗力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3)随微生物种类增加,加B5组A1浓度明显降低,而不加B5组A1浓度变化不显著(4)108;106;109(5)水、其它碳源、氮源、无机盐;ACD(6)滥用抗菌药会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病原体的定植抵抗作用下降;对病原菌进行选择,易形成耐药菌;抗菌药也是药物,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茄子的果皮和花因富含花青素而呈现紫色。花青素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等。为揭示茄子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1)研究者用甲、乙两白花白果纯合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已知甲为单基因突变体(A突变为a)。①据图1可知,茄子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而F2紫果:白果为27:37,可得出果皮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理由是3对基因杂合的F1可以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可以产生27:37(总数为64)后代分离比。②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MM、AAddmm(另外两对基因为D/d、M/m)。(2)研究者推测,M基因的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其突变会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可选用亲本乙与表型为紫花白果的纯合体杂交进行验证,若F2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果:白花白果=3:1,则支持上述推测。(3)光是诱导茄子花青素合成的信号之一,进一步研究上述基因与光信号间诱导成色的机制。克隆茄子蓝光受体基因CRY1和光信号调控因子基因COP1。将CRY1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的C端融合(CRY1﹣cYFP),COP1与YFP的N端融合(COP1﹣nYFP)分别构建质粒,并转入烟草叶片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检测荧光,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CRY1能与COP1发生依赖蓝光的相互作用。本实验除nYFP+cYFP外,还应设置的对照组为COP1﹣nYFP+cYFP和nYFP+CRY1cYFP。研究者还证实了COP1与M基因表达产物M蛋白也存在互作,并使M降解。(4)进一步研究表明,前体物质(无色)在D酶催化下转变为无色花青素,无色花青素在A酶催化下生成花青素(紫色)。M蛋白能促进D基因的表达。综合上述研究,在答题卡上完善野生型茄子果皮成色的过程(选择其一)。光照CRY1积累表达能紫【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关系.【答案】(1)两3对基因杂合的F1可以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可以产生27:37(总数为64)后代分离比(或紫果的比例为=()3,符合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自由组合的比例)(合理即可)aaDDMM、AAddmm(2)紫花白果:白花白果=3:1(3)COP1﹣nYFP+cYFP和nYFP+CRY1﹣cYFP(4)光照CRY1积累表达能紫【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1)①据图可知,F1紫花自交,F1中紫花:白花=36:28=9:7,是9:3:3:1的变形,说明茄子的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而F2紫果:白果为27:37,说明果皮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原因是:3对基因杂合的F1可以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可以产生27:37(总数为64),符合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自由组合的比例)。②F1都是紫花紫果,F2出现性状分离,说明F1是三杂合个体,且甲、乙是两白花白果纯合突变体,甲为单基因突变体(一定是aa),白色的基因型是A﹣dd、aaD﹣、aadd,据此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DDMM、AAddmm。(2)分析题意,M基因的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其突变会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要验证上述推测,选择亲本乙(AAddmm)与表型为紫花白果的纯合体(AADDMM)杂交进行验证,子一代是AADdMm,令其自交,但不影响花色,D﹣M﹣:D﹣mm:mmD﹣:ddmm=9:3:3:1,由于M基因会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即M只影响果皮颜色,都表现为白果,则F2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果:白花白果=12:4=3:1。(3)分析题意,克隆茄子蓝光受体基因CRY1和光信号调控因子基因COP1.将CRY1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的C端融合(CRY1﹣cYFP),COP1与YFP的N端融合(COPⅠ﹣nYFP)分别构建质粒,要说明CRY1能与COP1发生依赖蓝光的相互作用,除nYFP+cYFP外,还应分别探讨COP1﹣nYFP+cYFP以及nYFP+CRY1﹣cYFP的作用,故还应设置的对照组为COP1﹣nYFP+cYFP和nYFP+CRY1﹣cYFP。(4)分析题意,前体物质(无色)在D酶催化下转变为无色花青素,无色花青素在A酶催化下生成花青素(紫色),M蛋白能促进D基因的表达,故根据上述综合研究,可构建茄子果皮的成色过程为:光照→COPI与CRY1结合→M蛋白积累→D基因表达→能合成花青素→紫色。故答案为:(1)两3对基因杂合的F1可以产生8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可以产生27:37(总数为64)后代分离比(或紫果的比例为==()3,符合三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自由组合的比例)(合理即可)aaDDMM、AAddmm(2)紫花白果:白花白果=3:1(3)COP1﹣nYFP+cYFP和nYFP+CRY1﹣cYFP(4)光照CRY1积累表达能紫【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根的向地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重力信号的感应、信号传导、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根的弯曲生长。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位于根冠柱细胞的淀粉体在重力感应中起“平衡石”的作用。植物垂直生长时,淀粉体沉降在柱细胞的底部;水平培养一段时间后,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导致根的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表现出根向地生长。该假说尚未解释淀粉体沉降导致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的分子机制。科学家发现一种LAZY基因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其表现为根失去明显的向地性。水平培养后,观察到突变体中淀粉体的沉降情况与野生型类似。以LAZY﹣GFP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发现淀粉体和细胞膜上都有LAZY蛋白。水平放置时,LAZY蛋白可以重新定位(如图1)。另有研究发现,淀粉体表面的TOC蛋白与LAZY蛋白的定位有密切的联系。将拟南芥幼苗水平放置后,其细胞中蛋白磷酸激酶M的水平迅速升高,导致LAZY蛋白迅速磷酸化(磷酸化的LAZY蛋白用pLAZY表示)。另有研究表明,拟南芥LAZY蛋白能够促进生长素转运体PIN3的再定位,从而调节生长素运输。上述研究揭示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是植物重力感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1)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地侧,向地侧生长速度慢于背地侧,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2)请结合文中图示,描述水平放置幼苗时,LAZY蛋白分布发生的变化。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3)研究者对pLAZY与TOC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所应用技术的原理如图2(其中AD与BD只有充分接近时才可激活LacZ转录)。分别构建AD﹣pLAZY和BD﹣TOC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中,将上述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pLAZY与TOC可发生结合。(4)综合上述信息,解释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考点】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答案】(1)多于慢于(2)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3)pLAZY与TOC可发生结合(4)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分析】“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这种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例如,当根的放置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答】解:(1)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地侧,根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其生长,故向地侧生长速度慢于背地侧,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2)分析题图1,LAZY蛋白分布发生的变化为: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3)分析图2,在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酵母菌表达了LacZ,再结合题意,AD与BD只有充分接近时才可激活LacZ转录,可知pLAZY与TOC可发生结合。(4)综合分析题意和图示,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为: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从而调节生长素运输,导致根的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表现出根向地生长。故答案为:(1)多于慢于(2)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3)pLAZY与TOC可发生结合(4)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点评】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是重力对根的向地性的影响机制的探究,学生要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同时结合本题信息,综合分析解答。20.温敏雄性不育品系(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育)可用于杂交种的制备,但遭遇低温天气时会导致制种失败。(1)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材料,诱导其发生突变,筛选获得一个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1。将其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2)为进一步确定s﹣1的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取其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图1。据图判断,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低,因此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s﹣1保持雄性不育,避免自交结实,所以杂交种子中不会混有自交后代。(3)科研人员同时得到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其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据此推测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请从①~⑧中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温度条件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图2ⅰ~ⅴ中相应的位置。ⅰ⑤;ⅱ①;ⅲ②;ⅳ⑥;ⅴ⑦。①s﹣1②s﹣2③品系z④中花11⑤22℃⑥28℃⑦不结实⑧结实(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写出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的流程。【考点】生物变异的类型综合.【专题】模式图;正推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1)分离(2)低;s﹣1保持雄性不育,避免自交结实,所以杂交种子中不会混有自交后代(3)⑤;①;②;⑥;⑦(其中①与②可互换)(4)抗白枯病水稻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解答】解:(1)将s﹣1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说明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2)据图1判断,s﹣1不育临界温度为24℃,与品系不育临界温度为26℃z相比,s﹣1的临界温度低,由于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s﹣1保持雄性不育,避免自交结实,所以杂交种子中不会混有自交后代,所以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3)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所以应为24℃,为保证雄性可育,培养温度应低于24℃,所以ⅰ为⑤22℃;①s﹣1和②s﹣2杂交,若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则在高于雄性不育临界温度28℃时,子代应为雄性不育,不结实,综上所述,ⅱ应为①s﹣1;ⅲ②s﹣2;ⅳ⑥28℃;ⅴ⑦不结实。(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