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cháo)

谤讥(bàng) B.时时而间进(jiàn)

暮寝(qǐn)

C.期年之后(jī)

纳谏(jiàn) D.弗如远甚(fú)

昳丽(yì)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入朝见威王时用那种礼节比较合适?()A.作揖 B..再拜 C..万福 D..稽首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

B.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

C.当余之从师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6.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7.填空。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末年________将其编订成书,其体例为________。全书共33篇,________策,着重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默写。(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邹忌从日常家事中反思,总结出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满一年之后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5)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邹忌讽齐王纳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后人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撰写了许多精妙的对联,如“妻美妾美客美,美丑自晓;上赏中赏下赏,赏罚分明”。请你为下面的对联补写一个下联。上联:邹忌比美谈国事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10.综合性学习。【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材料二】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材料三】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1)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的练习。(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籍”。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12.玲玲发现,课外资料助读,有助于打破与经典的隔膜,形成生动而系统的知识体系。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①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②,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③,以杂秦军。候者④言章子以齐兵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反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⑤而谢于齐。(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章子:齐国名将匡章;②交合而舍:两军相对,军门称为“和”。舍,屯驻;③徽章:包括旗帜和士卒衣服的标识;④候者:侦查人员;⑤拜西藩之臣:自称西边的藩臣。(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王之蔽甚矣:______

②时时而间进:______

③秦假道韩、魏以攻齐:______

④使者数相往来: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②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邹忌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告诉齐王,说明邹忌是一个懂得审时度势、机智多谋的人。

B.【甲】文中因为“三赏”是按照纳谏方式的直接程度与进谏人的勇气大小排列的,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C.【甲】文告诉我们,“讽”是讽刺的意思,要使意见能够让别人接受,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尊重对方,以委婉的语气循循善诱。

D.【乙】文作者在人物语言的塑造和史料的安排中,其实早已包含有自己的评判。(4)结合百度百科以及古诗文网的诸多资料,玲玲对齐威王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其中某个文段缺失了部分内容,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进行概括补充。

“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齐国成为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战国七雄’之一。他在位时期,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度、赏罚分明、选贤任能。除此之外,他还在【甲】中体现出①______的优点,和【乙】中通过②______(事件)体现出③______的优点,令人十分钦佩。”13.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论宝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释: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1)下列关键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松柏冢累累【累累】众多的样子B.王之蔽甚矣【蔽】所受的蒙蔽C.时时而间进【间】指较短的时间D.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2)下列各项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吾妻之美我者

B.问之客曰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观之(3)下面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主人公“从军征”时间之久,经历战事之残酷。

B.心中“家”与眼前“冢”相对照,突出主人公心理落差之巨大,内心情感之悲苦。

C.“兔、雉、旅谷、旅葵”都是野生,“狗窦、梁上、中庭、井上”皆为家景,两相对照,突显人去屋空、家园荒芜的景象。

D.“家中有阿谁”与“不知饴阿谁”前后照应,写出主人公因“从军征”而幸运独存的复杂心态。(4)下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一个主题: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B.两个人物:邹忌是形貌风流、怡然自得、善于辩论、勤于政务的贤士;齐威王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

C.三层结构:写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写王之蔽——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内;写赏赐——上赏、中赏、下赏;写事态发展——家事、国事、天下事。

D.四个特点:全文类比设喻,以小悟大;叙事有虚有实,虚实相生;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语言亦庄亦谐,有重有变。(5)下面对《齐威王论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魏惠王的珠宝的确是世所罕见,发出的光芒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车的距离。

B.齐威王与魏惠王对财宝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宝为宝,齐威王则以人才为宝。

C.齐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将,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

D.齐威王的人才观,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正确的,值得我们借鉴。(6)请用三个“/”给《齐威王论宝》一文画线处断句。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馀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朝zhāo。2.【答案】B【解析】作揖用于友人之间,再拜用于君臣之站。万福用于女子行礼,稽首是出家人之间的礼节,邹忌为臣,威王为君,所以应用再拜。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3.【答案】B【解析】翻译此句时应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今”,应译为“现在”,不能译为“今天”;二是“地方”,为古今异义词,按古义应译为“土地方圆”。故选B。4.【答案】B【解析】A.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之: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B.句意:能够日行千里的马。“之”和“者”都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

C.句意:当我去求师的时候。“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句意:徐公不比你美。“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根据句子含义、语法结构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的常见用法:

1.代词,可指代人、物、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2.动词,“去”“往”“到”。

3.助词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调节音节,无意义,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C项,正确的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6.【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语句再做分析。

【解答】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因此,语气由轻到重应是客、妾、妻。故选D。7.【答案】刘向

国别体

12

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8.【答案】(1)而形貌昳丽

(2)能谤讥于市朝

(3)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理解能力。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此题注意“昳”“鹬”的书写。9.【答案】

(示例)威王下令改过失(或“威王纳谏成伟业”)【解析】

根据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同、内容相关的特点,联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采用“何人+做何事”的格式作答即可。10.【答案】(1)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①示例一:走进民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示例二: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示例三: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

②示例: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谢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结果的能力。探究结果题重在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整合与把握,细读所给材料,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概括总结其蕴含的道理。结合所给材料可知,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满足对联的基本条件为:应景、基本对仗、注意诵读时要上口(也就是平仄)。一般来说数字、动词、名词应尽量在上下联中都能对上。如:走进民族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营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品文化大餐

展民族精神。只要围绕宣传、学习、传承传统文化,句式结构一致,意蕴相连即可。

②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写邀请首先要有对邀请人的称呼,还要把自己的身份交代清楚,最重要的是把邀请人的具体任务说明白,最后提出邀请,语气要诚恳,意思要表达清晰。答题格式一般为:称呼+介绍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目的。示例:尊敬的郝校长,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谢谢。11.【答案】【小题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落,易于为齐王所接受。【小题2】示例: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还有:邹忌善于思考、分析,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齐王具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解析】1.

第一问: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邹忌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个人生活经历入手,推及国君的处境,即“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由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得齐威王很高兴的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二问:主要考查分析人物说话技巧的能力。邹忌的进谏集中在选文的第一段。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设喻,由己及君(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2.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相关语句进行分析。从“自以为不如”中,可看出邹忌有自知之明,不盲目听信别他人对自己的赞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孰视之”中可看出邹忌对每一件事认真负责,要经过反复比较才下结论;从“暮寝而思之”中可看出邹忌善于反思,能够发现问题根源。齐威王听邹忌进谏时的态度:“善”,表明他是一个能听进忠臣劝谏的明君;齐威王提出进谏的方式及奖励: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的上、中、下赏。这二者表现了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听取不同意见,是一个明智而开明的君主;“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表明原来齐威王的毛病还是比较多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齐威王听取谏言并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⑤纳谏的结果:“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说明齐威王完善自己,并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在各国中树立了威望。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12.【答案】【小题1】①受蒙蔽;②偶尔;③借;④屡次。【小题2】①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的不如(徐公)。

②不久,侦查人员又说章子带领齐兵投降了秦军,齐威王没有理会。【小题3】C【小题4】①从谏如流或善于纳谏;②深信匡章没有叛变或信任匡章不受挑拨;③用人不疑或善用人才。【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蒙蔽;

②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偶尔;

③句意:秦军借韩国魏国的道路去攻打齐国,齐威王派章子为将应战。假:借;

④句意:军使来往频繁。数:屡次。2.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窥镜,照镜子;弗,不。句意为: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的不如(徐公)。

②中重点词语有:顷之间,极其短暂的时间,不久;候,守望,侦察。句意为:不久,侦查人员又说章子带领齐兵投降了秦军,齐威王没有理会。3.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BD正确;

C有误,【甲】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其中“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可见选项中“是讽刺的意思”表述有误。

故选C。

4.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等内容可知,齐威王对于邹忌的劝谏诚心接受,并且能够果断采取行动的革除弊端,可见齐威王有着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优点;由【乙】文中“候者言章子以齐兵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等内容可知,虽然多次不同人的来报章子投降,但齐威王仍不为所动,坚信章子不会叛变,最终齐兵大胜,由此可见齐威王有着明辨是非,用人不疑的优点。13.【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D【小题4】D【小题5】C【小题6】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小题7】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句意: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故选:C。

2.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

例句中的“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B.代词,代指徐公和自己谁美这件事;

C.助词,可译为“的”;

D.代词,指受蒙蔽这件事。

故选:A。

“之”的解释: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3.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此句写出老兵由盼望家中还有亲人幸存到亲眼目睹家破人亡的痛苦心情,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故选:D。

4.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ABC正确;

D有误,“语言亦庄亦谐”错。本文虽属于“讽谏”,但语言比较庄重,句式灵活,没有“谐”这个特点。

故选:D。

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ABD正确;

C有误,“还有种首这样道不拾遗的文臣”错。结合原文“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可知,在种首的治理下,盗贼绝迹,齐国能够“道不拾遗“,并非说种首“道不拾遗”。

故选:C。

6.

本题考查文言节奏的把握和断句能力。句意:派他守卫徐州,燕国人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而请求从属齐国的有七千多家。“则”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断开;“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句子结构一致,主谓宾都全,各自断开。故停顿为: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

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句子重点词语:之,代词,这件事。朝于齐,状语后置句,到齐国来朝拜。此所谓……,判断句,这就是所说的……句意: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参考译文】

十五从军征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