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古诗词考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课内外古诗词考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课内外古诗词考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课内外古诗词考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课内外古诗词考点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考点整理汇总表格型1.关雎比兴手法:以和鸣的雎鸠鸟起兴,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诗经·周南》比兴手法:以和鸣的雎鸠鸟起兴,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窈窕”是“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是双声叠韵,这些词使诗歌音调和谐,人物生动。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求取。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文静美好的善良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美好愿望难实现,日日夜夜都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入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文静美好的善良女子,弹琴鼓瑟表示亲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挑选它。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美丽贤淑的女子,敲钟击鼓取悦她。(一)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二)写作背景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诗经时代,婚俗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其时封建礼教为基础的专偶婚制尚未稳固形成,而人们还享有较多性爱的原始自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方才产生了《周南·关雎》这样热烈奔放的情歌。(三)结构梳理托物起兴所听关关雎鸠托物起兴所见在河之洲男子思慕女子求之不得的焦虑男子思慕女子求之不得的焦虑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关雎所愿君子好逑关雎相思之苦寤寐求之思慕之心相思之苦辗转反侧相思之苦幻想之乐琴瑟友之亲密相爱幻想之乐钟鼓乐之欢快热闹(四)主题思想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思慕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向既指自然景观,又反映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向既指自然景观,又反映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爱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另一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人,道路艰险又太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河边芦苇茂盛的样子,清晨露水未曾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岸边。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人,道路高而陡。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收到了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收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还没有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逆流而上去寻找那人,道路险阻向右迂曲。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顺流而下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一)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二)写作背景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结构梳理对远方心爱之人执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对远方心爱之人执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蒹葭白露为霜未晞未已蒹葭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道路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结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四)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通过对蒹葭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心爱之人执着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3.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喊叫得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得多么悲伤。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听到老妇上前说:“三个儿子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结束了!家里也没有其他的人了,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连完好的衣裳。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为部队准备早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夜深了,说话声逐渐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家的老翁告别。(一)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二)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三)结构梳理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劳动人民开端——夜投石壕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劳动人民石壕吏发展——老妇哭诉石壕吏高潮——老妇应役结局——与老翁别(四)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t"/item/%E7%9F%B3%E5%A3%95%E5%90%8F/_blank"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雨水像麻线一样下漏。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一)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二)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乾元三年(760)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三)结构梳理生活不幸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崇高理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破茅生活不幸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崇高理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屋破漏雨表达愿望(四)主题思想此诗通过叙述作者自己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想到了那些饱受战乱、至今流离失所的士人,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5.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木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去。牛累了,人饿了,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拿着公文,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吝惜不得,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一)作家作品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二)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其题下作者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揭露宫市腐败抨击宦官专权横行同情底层劳动人民揭露宫市腐败抨击宦官专权横行同情底层劳动人民伐薪烧炭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卖炭翁卖炭翁宫使抢炭宦官横行、衣食无着(四)主题思想此诗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咏叹质问直抒胸臆咏叹质问直抒胸臆反复《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一)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二)写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也有人认为这是情人幽会相互戏谑的情歌。《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三)主题思想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7.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继续信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独自徘徊,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一)作家作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二)写作背景关于《郑风·子衿》的主旨和背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一为刺学校废说及其衍生出来的师友之间相责相勉说,二为淫奔说及其衍生出来的男女爱情说。(三)主题思想此诗描写抒情主人公思念其心上人,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望眼欲穿,埋怨心上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之地守护着长安,透过迷茫的烟雾遥望蜀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对偶,对仗工整,说明真挚的友谊能够克服空间的限制的道理。与你分别有许多感想,因为我们都是离家做官的人。对偶,对仗工整,说明真挚的友谊能够克服空间的限制的道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只要存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同近邻一样。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所以我们不需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仿效那些青年男女流泪惜别。(一)作家作品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文《滕王阁序》颇有名。(二)写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于王勃在长安时期。“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三)结构梳理真情送别劝勉安慰积极向上首联壮阔之景送别之意真情送别劝勉安慰积极向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颔联送别之情感情共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天涯比邻安慰赞美尾联再次劝慰积极向上(四)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一)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二)写作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壮丽的景象磅礴的气势求仕途之心壮丽的景象磅礴的气势求仕途之心希望被举荐首联湖水平静水天一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水汽氤氲湖水汹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颈联闲居有愧从政之心尾联观垂钓者想被引荐(四)主题思想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1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一)作家作品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二)写作背景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始建于南朝,到唐代已属古寺。常建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三)结构梳理禅院清幽远离城世禅意淡薄首联清晨入寺初日照林禅院清幽远离城世禅意淡薄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曲径通幽禅房草木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山光鸟语清潭倒影尾联万籁俱寂古寺钟磬(四)主题思想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11.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比喻游子行踪不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比喻游子行踪不定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比喻难舍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比喻难舍之情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一)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二)写作背景此诗创作时间、地点不明。\t"/item/%E9%80%81%E5%8F%8B%E4%BA%BA/_blank"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t"/item/%E9%80%81%E5%8F%8B%E4%BA%BA/_blank"开元二十六年(738年)。\t"/item/%E9%80%81%E5%8F%8B%E4%BA%BA/_blank"郁贤皓疑为于玄宗\t"/item/%E9%80%81%E5%8F%8B%E4%BA%BA/_blank"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一说地点在安徽宣城市区别士桥。“别士桥”原名“镇宁桥”,因为这首诗而被改称为别士桥。(三)结构梳理首联青山流水暗示离别送友人颔联即将分别无限感慨送友人颈联落日依恋难舍难分尾联潇洒挥手惜别友人(四)主题思想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漂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1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一)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二)写作背景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湖北黄冈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苏轼因所谓“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