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奏响一曲英雄的赞歌1、资料搜集2、初识保尔3、战地风云4、保尔的选择5、病隙碎笔6、撰写论文目录创设情境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学校文学社决定举行名著阅读系列活动。活动主题为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现征集名著阅读设计案例,8年级1班决定参赛,参赛案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在请同学们踊跃参加,献计献策吧!任务一:资料搜集活动前,小组成员依托网络和图书馆书籍搜集关于作者与书籍的相关资料。作者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作者简介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写作背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1915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的心态。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皇的黑暗统治结束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建立。写作背景新生的苏维埃国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对内摧毁旧的国家机器,镇压反革命势力,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对外抗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新政权。奥斯特洛夫斯基目睹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施加的种种暴行,亲身遭遇过不公平的对待,这一切在未来作家的胸膛里埋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作背景题目解读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这一题目运用了比喻的说法,也就是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的斗争中才能磨炼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任务二:初识保尔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6章后,绘制保尔童年经历情节结构图。活动一:阅读1—6章,了解少年保尔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重大事件小组展示:保尔童年经历情节结构图小组展示:绘制保尔的生活圈

我们借助时光穿梭机去探访少年时代生活环境下的保尔,拟对保尔的亲友进行采访,请你设计一份采访名单,简述采访理由,了解他们眼中的保尔以及他们为保尔提供的帮助。采访对象有朱赫来、阿尔青、谢廖沙、冬妮娅、母亲、弗罗霞、克利姆卡等。小组成员分别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一人充当记者,一人充当记录员。学生活动:角色扮演

阿尔焦姆·柯察金作为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不仅在家庭中为保尔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还在保尔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在革命斗争中,阿尔焦姆也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与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示例:

朱赫来他对待革命事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在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总是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对于革命同志和年轻一代总是无私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不计个人得失,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他能够迅速洞察敌人的动向和意图,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示例:任务三:战地风云

阅读第7—8章,化身战地记者,采访各大阵营并以“什么环境能造就伟大的军人?”为题,写一篇心得式的战地札记。活动一

战地札记:不同阵营的调查调查时,我发现红军(布尔什维克)阵营……调查时,我发现彼得留拉军阵营……调查时,我发现波兰白军阵营……示例:

小组一人化身为战地记者,其他成员扮演三大阵营,记者深入三大阵营调查,记录下你的所见所闻,完成调查表。小组活动

身为战地记者,在这趟战地调查之旅中,你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报道材料,现在就请你整理手头已有的资料,以“什么环境能造就伟大的军人?”为题,梳理军队环境与军人品质之间的关系,撰写战地札记笔记,谈谈你的收获和体悟吧!作品要求

札记,原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后来其适用范围已拓宽为一般的杂文写作,凡是用于生活、工作、学习、事务方面的材料都叫札记。战地札记,是指人们(通常为军人、战地记者等)在战场中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心得式战地札记,即记下自己战地见闻中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经历了哪些人和事,其中哪些内容对自己的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亦即战地随感。文体说明:学生作品摘录:整整一个星期,这个给战壕和蜘蛛网样的带刺铁丝网围绕着的小镇,总是在隆隆的炮声和尖脆的枪声里醒来或睡去。只有在夜深时候才是安静的,但是偶尔还有一阵枪声冲破深夜的沉寂;那是双方的岗哨在互相试探。天一透亮,士兵们就聚在许多大炮周围忙碌起来。大炮张开黑嘴,凶猛地、吓人地咳嗽起来。人们连忙把新的炮弹装上去。炮手把绳子一拉,大地便震颤起来。炮弹嘶嘶地飞到离小镇三俄里外被红军占领的村庄上落下来,轰隆一声炸开,把无数的泥块抛向空中。赏析:在这段环境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隆隆的炮声”和“尖脆的枪声”暗示战争的激烈。还运用了许多拟人化的描写,“互相试探,忙碌,张开黑嘴,凶猛地、吓人地咳嗽起来”,都让整个描写生动起来,还有最后的“轰隆一声炸开,把无数的泥块抛向空中”,也让我们不禁在脑海中描绘出画面。这样一段环境描写,确有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任务四:保尔的选择

阅读第二部1—6章,分析保尔走出革命的烈火后,投入国内建设所面临的纷繁复杂困境。这些困境迫使保尔不得不一次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请你分析在面临爱情、工作、亲情、修养不同的选择时,他做出抉择的根源依据。活动要求

弗罗斯特最终“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保尔通过自己的选择,也走出了自己的迥异旅途,他说:“不管怎样,我所得到的还是比我失去的要多得没法比。”说说在这个旅途中他有怎样的收获和成长?画出思维导图活动要求学生展示

阅读第二部1—6章,分析保尔走出革命的烈火后,投入国内建设所面临的纷繁复杂困境。这些困境迫使保尔不得不一次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请你分析在面临爱情、工作、亲情、修养不同的选择时,他做出抉择的根源依据。活动要求

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相关情节回答。不服输,敢于与生命顽强斗争,意志坚强,乐观豁达。小结任务五:病隙碎笔

阅读第二部7—9章,分析保尔在病榻上的人生思考,采用日记、鱼骨图记录在命运的千锤百炼下保尔的精神突围成长历程。活动要求

保尔因身体不堪重负,不得不辗转于各大疗养院之间。这期间,他的身体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同时他也遇到了许多有趣或不那么有趣的人,这让他的疗养院生活更加丰富。假如保尔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么在不同的疗养院,他会如何记录他的痛苦和遭遇呢?(1)病榻的煎熬:疗养院的病隙碎笔

在保尔走向文学创作的征途中,他曾去过哪些地方?遭遇过哪些令他迷茫和受挫的事件?请你按照原文中的时间线索,在鱼骨图的方框内标注保尔去过的地方,在下方对应位置标注该地方发生的主要事件,将聚焦文学创作内容的鱼骨图补充完整。(2)现实的困境:文学创作学生作品:

内心独白是现代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法。其特点是用第一人称直接或用其他人称间接描写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分为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直接内心独白使用第一人称,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须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写作时,我们可以采用让人物自己跟自己说话、在心里和别人说话、多几分猜测等技巧来展开描写。

小贴士:

保尔独自到城外的古老公园召开个人的“政治局会议”。回顾一生,前二十四年他一直在为革命流血,可此时他却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身体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在最无助的时刻,他甚至掏出了自己的手枪。假如此刻他的内心有两个保尔,一个是“英雄主义保尔”,一个是“冒牌的英雄主义保尔”,他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请依据原著,发挥想象,为保尔内心的两个小人创作一幕内心独白剧,要求内容丰富,台词生动有趣,添加必要的背景和动作。内心的独白:精神突围任务五:爱情笔记

活动:批注分享——探知人物形象。展示学生优秀读书批注,提取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爱情的开始

冬妮娅:热情,开朗,体贴,同情工人,勇敢,没有明显的阶级观念……保尔:热情,倔强,尊重女生……

预设:

少年人的爱情开始得简单热烈,没有阶级,地位,财富等世俗的约束,两个人单纯被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吸引,便有了这一场传奇式的恋情。但是两个人的相处才是最困难的。小结

活动目的:初步理解保尔与冬妮娅理念的分歧,分析二人走向决裂的根本原因。活动:矛盾的发生

第一次争吵:保尔不满冬妮娅与维克多等人交往;第二次争吵:参加共青团大会时,冬妮娅打扮得过于突出,且对现场的人们流露出鄙夷的深情。活动一:分角色朗读——两次争吵

语段一:“冬妮娅,等到这摊乱局结束的时候,我一定要当一名电工。要是你不拒绝我,要是你的确是认真的,而不是当做儿戏,那么到时候我会成为你的好丈夫。绝不打你,我要是欺负你,就让我去死好了。”语段二:“冬妮娅,这件事咱们已经谈过了。你自然是知道的,我曾经爱过你,即便到了现在,我的爱也还可以回来,不过为此你得跟我们在一起。如今我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保夫鲁沙了。要是你觉得我首先应当属于你,然后才属于党的华,那么我会是个坏丈夫。我首先是属于党的,然后才是属于你和其他亲人的。”要求:关注“好丈夫”,“坏丈夫”,分析保尔的成长。活动二:语段品析——保尔的两次告白。“好丈夫”:曾经的保尔认为应该将冬妮娅放在第一位,甚至可以为冬妮娅牺牲自己的生命。“坏丈夫”:现在的保尔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战士,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主义拥护者,应当事事以党为先,其次才应该去考虑自己的伴侣和其他亲人。“好丈夫”和“坏丈夫”的转变,体现了保尔理想信念的成长,他脱离了个人的小我,意识到个人应以集体为先,以集体为重,进入了“无我”的集体主义境界。预设:

参加革命,真正经历过生死考验后的保尔快速成长起来,而留在家乡,继续享受安逸生活的冬妮娅还是保持着原始的观念,甚至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得更加迂腐。这样的冬妮娅无法成为保尔前进道路上的伙伴,而保尔看着这样的冬妮娅,也不再能对她生出喜爱之心。小结这次分手,保尔对于与冬妮娅的分离是愧疚的,惋惜的。而几年后重逢,一向对女性保持尊重的保尔却对自己曾经无比爱慕的冬妮娅进行了讥讽。是什么导致了保尔的这一行为呢?

初恋的决裂

重现书本情景的同时,加入适当的内心独白。表演结束后,表演者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对细节的处理。活动一:情景剧表演——车站重逢。

1、理解冬妮娅思想的局限性——“难道你在政府里面就谋不到一个比挖土强点儿的差事吗?”;2、理解保尔对冬妮娅的恶劣态度更多是源于对于一个原本美好,善良的女性最终堕落为这样一个庸俗、令人厌恶的资本主义“蛀虫”的痛心,为自己崇尚的理想信念受到鄙夷的愤怒。活动二:观看学生对表演进行点评。小结可以说,保尔与冬妮娅由亲密无间的恋人最终分道扬镳,其根本原因在于彼此理念的对立。这种对立从一开始便存在,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二人的决裂。而后,无论是丽达还是达雅,在与她们的情感经历中,保尔始终将个人的情感放在集体之后,与伴侣共同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奋斗终生。在情感观的转变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保尔的成长。任务六:撰写论文任务要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英雄锻造史,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和其他经典红色小说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围绕“生命困境中实现突围”的话题将自己的认识撰写成一篇小论文。拟定论文题目请用专题探究的方式聚拢思维,选择选题角度,进而孵化选题思考,让它一步步具象清晰。专题示例:专题一:对比情节,感受生死战场。专题二:巧妙伏笔,探索叙事技巧。专题三:关注英雄群像,凝聚突围力量。小结可以说,保尔与冬妮娅由亲密无间的恋人最终分道扬镳,其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