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二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近日,学校广播站开展了“弘扬爱国主义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下面是小语写的广播稿部分内容,请你帮他解决第1~3题。仰望历史的星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绝。【甲】泰山之颠,我们不禁赞叹大自然的【乙】;驻足故宫院内,我们不由惊叹太和殿的雕梁画栋。中华民族之根基,不光是那锦绣山河,还有那远流长的中华历史和文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今天,我们正在以崭新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是,我们依然要时刻铭记那被狡黠的侵略者掠夺得只剩下断壁残的圆明园,告诫自己勿忘国耻、警钟长鸣。1.应填入横线处的读音或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渊míngxiá峘B.源míngxiá垣C.源mínxié垣D.渊mínxié峘2.为上述文段中【甲】【乙】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2分)A.伫立鬼斧神工B.伫立巧夺天工C.矗立巧夺天工D.矗立鬼斧神工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2分)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吴承恩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B.“始龀”“而立”“加冠”“不惑”“花甲”“耄耋”,是按从小到大的年龄顺序排列的。C.“社稷”常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5.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7分)摘录一: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疹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摘录二:“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刻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方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1)阅读摘录一,简要概括保尔此时的经历。(3分)(2)内心独白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阅读摘录二保尔的内心独白,说说你的阅读感受。(4分)6.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学校将举行“迎龙年·庆新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5分)(1)同学们来到校门口,看到校门口的对联寓意很好,于是便把它记录了下来。对联包含以下词语,请你把这些词语组合起来,按照上下联的顺序,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擎砥柱智通八方学贯中西铸栋梁届届英才代代良师上联:下联:(2)上图是同学们在班级门口张贴的龙年邮票展板。请你从两张邮票中任选一张,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向同学们说说你取名的缘由。(3分)7、请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古诗文名句。(6分)流淌在古诗文中的中华文化,吟咏至今,情思悠长。“①,洪波涌起”是曹操胸中的磅礴力量;“②,③”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驻守边疆的愁思;“君问归期未有期,④”则是李商隐羁旅的苦涩;“浮光跃金,⑤”是范仲淹心中的洞庭美景;“日出而林霏开,⑥”则是欧阳修描画的山间朝暮。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小题。(5分)北陂杏花①宋代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③碾成尘。【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②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③南陌:指道路边上。8.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B.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C.“春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让人浮想联翩。D.三四句描写抒情,意在表现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和争艳百花的绝美风姿。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4小题。(14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乙】季布为河东守,孝文①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②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选自《史记》)【注释】①孝文:即汉文帝刘恒。②使酒:耍酒疯。10.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陈述自己“夙夜忧叹”,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表达了愿完成先帝嘱托的决心。B.【乙】文季布因“其贤”被文帝任命为御史大夫,又因“使酒难近”而被罢免。C.【甲】【乙】两文都描写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表现,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D.【甲】【乙】两文都能展现了作者的高尚品格,也展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陛下亦宜自谋()(2)季布为河东守()12.下面句子要有三处断句,请用“/”划出。()(3分)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13.翻译下面句子(4分)(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14.【甲】【乙】两文都是臣子劝谏君王的故事。【甲】文作者在劝谏时言辞恭敬恳切,根据【乙】文季布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乙】文中文帝对待季布态度变化反复的根本原因是文帝,可以用【甲】文的语句“”来劝谏他。(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11分)材料一:《诗经》中的讽刺篇章集中在《国风》和《小雅》,年代集中在西周后期和春秋时代。以《小雅·抑》篇为例,它被认为是老臣讽谏周王的作品,“视尔梦梦,我心惨惨”,文中字字句句真切诚恳,这必然引起统治者的共鸣和接纳。而《国风》中众多反映人民疾苦的篇目,如《硕鼠》这样讽刺统治阶级“不修其政,贪而畏人”的丑态,又如《击鼓》中对战争的厌倦反感,在统治者看来,是下层阶级的牢骚。这些篇章是统治者体察民风、改良政策的途径和自我反省的依照,也是艺术欣赏和流传的载体。周王朝的此种自信,源自周王朝的意识形态。周王朝的建立由武力取得。商朝曾一度认为天命永恒,长期的孤芳自赏和自我麻痹,使得商朝统治者沉醉于自我编织的“天命网”中,没有足够的警惕意识,不能积极应对天下变乱。从变乱中接过大旗的周王朝与殷商不同:周王朝也相信并宣传“天子”理论,他们坚持的理论是周王朝的建立是天放弃了对殷商的支持和信任,改选周作为它的“元子”。周王朝的这番理论和心态是自我创制的。通过这番建构,周王朝天子和子民都接受了这套基本没有突破点的体系,周王朝从覆商夺权,建立之初到之后的统治构想,也基本符合这一理论建构体系。不仅如此,这种体系的建立还是和信仰相接的精神产物。周王朝统治者称自己为“天”,和“天”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和人们普遍信仰、甚至信仰到无法谈论、谈论不清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宣告了其政治统治的“必然性”,于是这种联系给予.天子以无可替代的至高性。人们无法否定天,无法否定天命,也就无法否定天所指定和宠爱的王朝。周天子本身也是相信这一点的,于是那些牢骚埋怨至多是统治者的皮肉之痛,在当时永不可能触及统治的权威性和必然性。这些诗句是逆耳的声音,但它的威力仅限于此,周王朝并不担心它的危害会扩及社会稳定的根基。人们在甘心受统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是可以理解、包容和接受的。同时,周王朝以自己的经验证明,“天命靡常”,绝对的自信只能引来绝对的潜在祸患。周代替商一方面是由于天的视线转移,另一方面也是商朝自己没能把握住上天的眷顾而滥用特权,祸国殃民。这种隐隐的不安,促使周王朝统治者将“以德配天”的观念引出。即用好的德行来规范自己的统治。“德”、“王道”和“保民”的基本观念反映在《诗经》中,讽刺诗的入选即为最好的例证。统治者在用这种方式告诫自己,告诫后代,周王朝的统治还存在缺憾,存在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的隐患或现实矛盾,存在操守和德行不够典范、执政不够贤明的君主。另外,以诗歌作为警戒,既有生动活泼、免于说教的独特性,又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对于流传和引起注意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摘编自王晔《〈诗经〉中讽刺诗得以生存的外在因素》)材料二: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百七十余首,大多作于贬谪前期。他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其讽喻诗的内容,多是反映民间疾苦、上层达官贵人腐化的生活以及他们欺压百姓的恶行,通过对这些社会现实的尖锐揭露和对社会不良时事的鞭挞,讽谏皇帝,使皇帝明白为政之要,从而使政治清廉、国家安定、百姓和乐。在白居易所写的众多讽喻诗中,《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代表作,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并经过了严密组织建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中,《卖炭翁》作为十分突出的一篇,在后世广为流传。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卖炭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不幸遭遇,表现出中唐时期社会差异日益明显,揭示出上层人士对广大穷苦百姓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文字描写对象,述说卖炭翁心中之事,细致入微地刻画和描写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凄苦的心理环境,一字一句,发人深省。白居易的讽喻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通俗,写实性强。这一特点,早在《诗经》中就有明确体现。在《诗经》中的《风》这一部分,以及汉魏乐府民歌中,之后仍具有这样的倾向和趋势。而同在唐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则带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和启迪。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被元稹、白居易等人继承和发扬,使诗歌进一步呈现通俗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白居易的讽喻诗善于运用鲜明甚至尖锐的对比,突出社会的阶级差别,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如在《轻肥》中,“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描写那些宦官集团中的内臣、大夫和将军骄奢淫逸的生活,转而又写到“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一天壤之别的场景转换,令读者惊讶不已,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摘编自白晓雪《浅析白居易的讽喻诗》)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集中于《诗经》的《国风》和《小雅》中的讽刺诗,当时的周王朝统治者能给予正面的回应。B.在周王朝,只要不触及统治者统治的权威性和影响社会稳定,人们都可以借讽刺诗来发表看法,各抒己见。C.白居易的讽喻诗致力于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鞭挞,讽谏皇帝并使其醒悟,使得当时的国家面貌为之一新。D.白居易讽喻诗质朴的语言以及通俗写实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受同朝代诗人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16.有人说白居易《红线毯》一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也可以作为为论据支持材料二的观点,请说说理由。(3分)17.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诗经》中的讽刺诗和白居易讽喻诗的相同点。(3分)18.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诗经》中的讽刺诗得以存在并流传的原因。(3分)(四)阅读文章,完成19-22小题。(14分)莒有巨树任林举①“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②庄子在《逍遥游》里反复提到过一些寿命几千岁不止的老树——楚之南的冥灵、上古的大椿,还有宋国的樗,但并没有提到过山.东日照莒县的那棵“银杏王”。庄子是哲学家,人类中的智者,他反复提到树,是想借助这些树向人们讲一讲长与短、动与静、智与愚、生与死以及守固与自由的道理。③正当庄子著书立说传播万物生息、运行之道的时候,莒县浮来山上的那棵“银杏王”已活到2000岁。有一派考据者说,庄子本生于山东东明。果如此,庄子和那棵“银杏王”便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对于知识广博的庄子来说,本应该知道那棵银杏树的存在。不提,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真的没听说过。庄子自己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鉴于那时交通和信息渠道落后,摸不着,够不到,没听说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另一种可能,庄子也知道这棵树的存在,但觉得比起其他更加古老的大树,浮来峰这棵银杏树,还很年轻,不值得一提。④不提就不提吧!树活到了这个份儿上,还需要在意什么呢?再者说,对于天下诸事,人有人的理解和看法,树有树的使命和态度,各行其道、各领天命便是。庄子讲完了人生的感悟和道理之后,便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七尺之躯交付于泥土。又二千年,莒县浮来峰上的银杏树仍然无言地伫立于大海之滨,日照、初光之地。树无言,不等于没有言说,没有讲述,它自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言说或叙事。四千多年的巨大篇幅,哪一个血肉之躯有机会有能力阅尽如此长卷?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言,无限言,就看你有没有领会和如何领会。⑤我见到浮来山上的老银杏时,正是夏季,它张开巨大的绿色伞盖默立于定林寺之侧,确切地说是定林寺默立于古树之侧。.虽说定林寺是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但从建立到今天满打满算也不过1500多年的历史,与那棵古老的银杏树比,也是地地道道的后生。至于周遭的刘勰校经楼、千年古观朝阳观、世界之最檀根王、文心亭、卧龙泉、莒子墓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⑥关于各种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生灭灭,关于生命.的种种劳碌、冲突和争竞,种种不甘与挣扎,种种快乐与苦楚、希冀与绝望,老树已站在那里默默地看了几千年,统统都记在心里。不仅记在心里,而且以一种人类永远也无法明白的方式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的银杏树早已不是人类观念里那棵无思、无想、无为的单纯植物。四千多年来绕树而转的那些生灵,殒灭的肉身和不灭的精神,都已经成为老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成分或元素,蕴藏于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颗子实、每一个枝丫、每一寸肌肤和每一圈年轮。⑦熙熙攘攘的人流从各地、各处聚集到老树跟前,到它的伞盖下享受一刻的阴凉;隔着围栏以手触摸它突出地面的虬根;或在它的围栏上系一条红丝带,把自己在人世间难了的心愿或未达的诉求交托给它,希望它能认真体察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暗暗相助。在从前那些更加随意的年代,人们还能以更近的距离和更随意的方式接近老树,便有很多人试图以自己的手臂丈量老树的胸怀。结果,好事者总是兴高采烈地张开手臂,煞有介事地丈量,郑重其事地宣告,然后,一个永远不会准确的数字,很快被后来者矢口否认。有些人感到很委屈或很疑惑,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知道自己是在以短暂量度恒久,以有限量度无限,以不变量度变化,更不愿意承认是在以速死之躯量度不朽的生命。⑧老树是不睡的,十万叶片每一片都是它的眼、耳和心,即便有一些稍事休息,另一些也是警醒着的。它记得住经历过的一切事物,风雨、雷电、霜雪、阳光和生物界无数的生死、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世间数不尽的悲欢和冷暖……当有人来向它虔诚祈求走出人生困厄之道,它并非无动于衷,只是稍微迟疑,那些困厄以及遭受困厄的生命即已烟消云散,就如人类之于蜉蝣,即便真想帮一帮那些短命的生灵,有时也未必能来得及。⑨坐在刘勰校经楼前的台阶上,看斜阳余晖洒在“银杏王”巨大的伞盖之上,万千叶片纷纷发出祥和、明亮的微笑。那微笑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快乐,但很难猜测其中的奥义。光,跳跃着、弥漫着,呈液态状,从天空泼洒下来,一接触银杏叶片马上向四处迸溅开来,其中有一些便顺着叶片的缝隙流淌到了地上、树干上,形成了一块块、一汪汪明亮的光斑。不知道何年何月,老树的主干旁和褐色的枝丫上,又生出了手臂粗的新枝干。看上去很像苍老的肢体又焕发了青春,也像以自己的身躯为本,又滋养出新一代生命。⑩就这样,我背靠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建筑,面对一棵可以傲视一切生命的树中王者,消磨了一个完整的黄昏。待要起身离去时,突然感觉到了异常的艰难和沉重,似乎自己也和面前的老树以及刘勰的雕像一样,生出了具体的或抽象的根。(有删改)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庄子知识广博,在其作品中没有提及县“银杏王”,可能是因为“知也无涯”,他真的没有听说过这棵树。B.定林寺、刘勰校经楼等建筑是人文之景,他们尽管同样历史悠久,但与作为自然具象的银杏树相比仍显年轻。C.总有人试图丈量老树宽广的胸怀,但丈量的结果很快就被后来者否定,作者主要目的是嘲讽这些丈量者的无知。D.文章以“不知道何年何月”“又”等词语,强调老树主干旁和枝丫上生出新的枝干,意在表明莒县银杏树生生不息。20.文章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内容开篇,有何作用?(4分)2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默默地看了几千年,统统都记在心里”的含义。(4分)22.作者打算起身离去时,为什么会感到异常的艰难和沉重?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4分)三、写作(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思考是行为的种子,行动是思考的果实。②思而后行,方能行而成功。请结合自身实际,以“思考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题材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语文(二)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1.B(2分)2.A(2分)3.示例:句末添加“而奋斗”。(2分)4.C(2分)5.(1)保尔在战斗中负伤,头部被炮弹片击中,险些丧命。(3分)(2)这段内心独白让我看到保尔从绝望、动摇以及最后战胜自我的心理过程,感受到了保尔的坚强意志和强大的精神品质。也明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境,但依然要善待自己,昂扬向上、向前。(意思对即可)(4分)6.(1)示例:上联:届届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下联:代代良师学贯中西铸栋梁(2分)(2)示例一:我给图一命名为“天龙行健”,大家看图中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