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柯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节选自韩愈《读荀》)材料二: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节选自苏轼《荀卿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荀卿明A王道B述礼乐C而李斯以其学D乱E天下F其高谈G异论有以H激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徒,指徒弟、弟子,与《师说》“郯子之徒”中的“徒”意思不同。B.干,指求取,与《过零丁洋》“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意思不同。C.不啻,不只,与《促织》“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中的“不啻”意思相同。D.恃,指依靠、依赖,与成语“有恃无恐”中的“恃”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读了孟子的著作之后,认识到孔子儒家学说的价值;其晚年读到扬雄的著作后,对孟子的尊崇更加坚定。B.材料一中,韩愈回顾历史之后,指出孟子、扬雄与荀子的著作都可以称为儒家文献,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瑕疵。C.苏轼认为,李斯曾经焚烧老师荀子的著作,除了李斯自身的问题之外,也与李斯受到荀子的影响有一定关系。D.材料二中,苏轼列举荀子的言论来展现荀子为人倔强固执、不谦逊,又太过自信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可信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译文:(2)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译文:14.苏轼如何评价荀子?请简要说明。【答案】10.BCF11.C12.B13.(1)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吧?(2)荀卿这个人,特好标新立异而且毫不谦让,敢发表高论而不顾一切。14.苏轼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言论,但肯定其能够阐明王道和礼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凭借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明王道”“述礼乐”的主语都为“荀卿”,“明王道”“述礼乐”分别为动宾短语,各自断开,故应在BC处断开;“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为完整的主谓宾句子,故应在F处断开。故选BCF。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徒”,徒弟、弟子;同类的人。句意: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郯子那些人。B.正确。“干”,求取;防御兵器。句意: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C.“意思相同”错。“不啻”,不只;比不上。句意:不只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D.正确。句意: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有所依仗而无所顾忌,什么都不怕。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瑕疵”错,由原文“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可知,韩愈认为孟子的著作醇之又醇,后两者的著作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要”,概括;“鲜”,少;“抑”,或许。(2)“让”,谦让;“顾”,顾及。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可知,苏轼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言论。由“荀卿明王道述礼乐”可知,苏轼肯定其能够阐明王道和礼乐。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开始读孟轲书,这之后才知道孔子的儒家学说值得尊崇,圣人的学说容易施行;“王道”容易统一天下,“霸道”容易称霸诸侯。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圣人只有孟轲而已。晚年读到扬雄书,更加尊崇信奉孟子。圣人的学说,没有传于后世。周代衰弱,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纷纷扰扰,十分混乱,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相互混杂,然而此时还有一些名师大儒在世(可以传授圣人的学说)。儒家经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毁,汉朝初年则又尊奉黄老之学,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只有孟轲与扬雄的著作了。等读到荀卿书,到这时才知道还有荀卿这个人。考察其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吧?孔子删削《诗》《书》,抄录改定《春秋》,合乎道义的保留下来,背离道义的就删掉它。所以《诗》《书》《春秋》没有失当之处。我想删除荀子著作中那些不合乎道义的内容,附着在圣人典籍之后,这大概也是孔子心意吧!孟子著作醇之又醇。荀子和扬雄的著作,则是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节选自韩愈《读荀》)材料二:以前我总觉得奇怪,李斯是荀卿的学生,后来又焚烧了荀卿书,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则,离经叛道,对于老师思想主张,不只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书,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受到老师荀卿的影响,这就不觉得奇怪了。荀卿这个人,特好标新立异而且毫不谦让,敢发表高论而不顾一切。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把天下搞乱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像他们那样的人很多啊;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桀纣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尧舜表现的只是人为的,(而非本性)。”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倔强固执不谦逊,又太过自信。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现在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