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10分)默写。(1)古人笔下,常伴感官。①“,”通过听觉描写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关雎》);②“,”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桃花源记》);③“,”从触觉含蓄地表达了柳宗元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小石潭记》)。(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生终生的追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④“,”;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⑤“,”。2.(12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读楚辞】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qī切【读唐诗】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更多是因为声调长,本书选得也多。(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深恶痛疾qī切缠绵不yǐ乐调(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3)《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3.(13分)八年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运用下面的八个词语和短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同创科技点彩低碳成风环保节能大业共谱文明生态新篇上联:下联:(2)以下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准备的两张宣传海报,你喜欢哪一张?请结合画面内容和寓意说明理由。(图甲文字为“我不想日夜加班,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图乙文字为“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我喜欢:;理由:。(3)学生会拟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校长为同学们普及“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有两处错误邀请函尊敬的田校长:您好!为提升同学们低碳生活的意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低碳生活”,我们想邀请您于4月5日在学校会议室为同学们开展一次讲座。期待您的到来。八年级学生会2024年4月3日①;②。(4)小庐的爷爷过两天要做大寿,为表孝顺,小庐的父亲买了很多烟花爆竹来庆贺。小庐想劝阻父亲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你会如何劝阻父亲?请把你要对父亲说的话写出来。二、阅读(55分)4.(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卑微的力量袁凌ㅤㅤ①小时候,外婆是院子里最沉默的人。ㅤㅤ②外公端着随时会教训人的烟杆,穿对襟大褂的身影笼罩了整个院子。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她活在世上的时候,像是已经过世。生下了所有成家立业的舅舅,却像是辈分最低的人,我这个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ㅤㅤ③但一个坚实的身影和一缕无尽温暖的气息,留在我的记忆里,比其它的大事更长久。记得那年我的生日,连同妈妈和我自己。外婆却把我叫到院角,把一个煮熟了带着温热的鸡蛋递到我手上,是从妯娌们拿的供养中存下来的。心中没有数字的外婆,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ㅤㅤ④另外一次,外婆和大舅娘在出猪圈,我在圈旁玩耍。我喜欢开春时猪圈被翻起来,含有玉米秆和茅草的芳香,却又混着一种深沉的腥味。外婆使着薅耙,跟我平时在院子里见到的她大不相同。或许在人多的场合,她主动缩小了自己。忽然,她弯下腰在粪里捡起了那个东西,看了一下ㅤㅤ⑤那个圆圆的小东西划出一道闪光的弧线,落到我的脚下,是一枚一分钱硬币。这是世上能有的最小的钱了,但它被外婆的手从粪中拾起和抛给我的时候,却熠熠发光。外婆弯腰拣拾钱币的姿势很郑重,吩咐的语调铿锵,不容置疑,像是瞬间获得了魔力。ㅤㅤ⑥即使外婆变成了泥土,院子最终消逝了,那个鸡蛋散发出的温暖气息,却会一直留在我心上。ㅤㅤ⑦在童年,外婆这一代的有一层人。她们像是别人生活的背景,已经没有价值,她们却比那些在前台活动的家长和队长更可靠。像是砌筑田地的石坎,长了发黑的青苔,没有抽枝发芽的风光。但抽掉了它们,田地会即刻崩塌,孕育了这里的一切,却从不发出响动。只有俯伏触地ㅤㅤ⑧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爸爸不在场的情形下,她试图用家中短缺的劳力和物质,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她的道具不够用,四处露馅。她的手法是一味节省,省到尽头,阁楼只剩糠秕,铁锅无从修补。当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只能把泪水留给枕头,织进针线。ㅤㅤ⑨在妈妈那里,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节省的,连同衣服上一粒灰尘,即使锄头奈何不了老天爷,那也要挖个坑给他看。ㅤㅤ⑩当我成年以后开始写作,我最先想要记叙她们,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她们不是时代的纪念碑,不反射光线,但质地无可怀疑。她们又是田地中的脚印,标明世代生活的路径。没有她们,我无从确认真实和方向。(《青苔不会消失》一书自序,有删节)(1)阅读全文,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写下表。人物卑微(处境)力量(举动)外婆外公端着烟杆随时教训生养了舅舅们,像辈分最低的人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①②妈妈③一味节省,决不放弃(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味语言。①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是外公烟锅里揉碎的烟叶,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②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为什么把妈妈比作魔术师?)(3)学习小组在交流本文的阅读体验时,有组员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疑问,请谈谈你的理解。小语:本文又七个段落写外婆,只有两个段落写妈妈,为何这样安排?小文:还有,第⑦段已经从外婆个人写到“一层人”,⑧⑨两段再写妈妈,没必要了吧?我觉得作者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标题“卑微的力量”的含义。ㅤㅤ链接材料:ㅤㅤ青苔这个东西,很卑微。但是它有一个特征:虽然卑微,但还有一种青色,具有滋润性,具有一种修复的功能。——袁凌5.(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学生很容易会生理紊乱、久坐成疾。“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儿童解决冲突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摘编自《“课间十分钟”不可或缺“学生被圈养”亟待破解》,《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材料二:那为何还有众多网友爆料课间十分钟被“侵占”或是被“限定”的事情发生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三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在课间的自由:一是部分学校面积小、学生多,导致学生活动场地减少,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三是部分班级目前,我省老城区学校普遍面临学生运动空间不足、功能室不够、校园建筑陈旧、发展环境受限的客观办学问题。很多学校都想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摘编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怎么玩?》,《安徽日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材料三:下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一些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四: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寂静的课间十分钟”究竟该如何打破#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投票、参与讨论。当问及“课间圈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时,51%的网友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29%的网友认为“学校担心孩子课间玩耍带来安全问题”。网友“大大大哒侠的小号”表示都是楼房,下去玩很不方便!用友“五点的炊烟”留言:“我小时候被‘图养’过,因为有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受伤当问及“寂静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打破”时,“安全保障”是网友最重视的因素,其中,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此外,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缓解如课间厕所排队等现象”。网友“小猫哇小猫”直言“最讨厌课间上厕所排队,如涂鹅墙、跳格子区等”。还有网友留言:“强烈呼吁课间延长到15—20分钟!”(摘编自《多一点理解、多动些脑筋,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B.限制学生课间自由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应克服困难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C.因为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所以学校主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D.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课间圈养”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2)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每项不超过25个字)(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隐患。(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复兴学校“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准则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6.(16分)阅读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注】①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一说,兵器。(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仿佛若有光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②使民重死而不远徙③鸡犬之声相闻(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3)由【甲】文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和【乙】文中的“”“”可见人们渴望安守故土的心愿。(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简要概括这个理想社会的共同点。三、写作(55分)7.(55分)学校举办征文活动,请你参与。【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路的解读】(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鲁迅《故乡》(2)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央视《朗读者(第二季)》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2)(3)不得套作、抄袭。(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10分)默写。(1)古人笔下,常伴感官。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听觉描写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关雎》);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桃花源记》);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触觉含蓄地表达了柳宗元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小石潭记》)。(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生终生的追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⑤“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重点字:邃)(2)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重点字:宦)【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2分)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读楚辞】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qī切【读唐诗】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更多是因为声调长,本书选得也多。(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深恶wù痛疾qī凄切缠绵不yǐ已乐调diào(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3)《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深恶痛绝”中的“恶”读作“wù”,“qī切”写作“凄切”,“缠绵不yǐ”写作“缠绵不已”,“乐调”中的“调”读作“diào”。(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意思是: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草木凋零、美人迟暮都是令人无限叹惋的事情,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短暂的思考,作者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楚怀王已到暮年还未有作为,时间流逝快,作者希望楚怀王能够珍惜有限的时间,能有一番作为,表现了作者对楚怀王的忠诚担忧。(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示例:我认为《江雪》是铺排。首先,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江雪》中,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铺排“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从而突出了“江雪”的幽静;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为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解答】答案:(1)wù凄已diào(2)示例: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来日无多,做出一番事业。(3)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13分)八年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请你运用下面的八个词语和短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同创科技点彩低碳成风环保节能大业共谱文明生态新篇上联:低碳成风同创环保节能大业下联:科技点彩共谱文明生态新篇(2)以下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准备的两张宣传海报,你喜欢哪一张?请结合画面内容和寓意说明理由。(图甲文字为“我不想日夜加班,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图乙文字为“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我喜欢:图甲;理由:画面主体为一个流泪的电灯泡;文字是“我不想日夜加班,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寓意为:践行低碳理念,从节约用电开始。体现了“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3)学生会拟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校长为同学们普及“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有两处错误邀请函尊敬的田校长:您好!为提升同学们低碳生活的意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低碳生活”,我们想邀请您于4月5日在学校会议室为同学们开展一次讲座。期待您的到来。八年级学生会2024年4月3日①将“提升”改为“增强”;②在“4月5日”后添加具体的时间,如下午3点。(4)小庐的爷爷过两天要做大寿,为表孝顺,小庐的父亲买了很多烟花爆竹来庆贺。小庐想劝阻父亲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你会如何劝阻父亲?请把你要对父亲说的话写出来。【分析】(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结合对联平仄的要求,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仄起平收。“科技点彩”和“低碳成风”相对应,都是主谓结构短语。“共谱文明生态新篇”和“同创环保节能大业”相对应,都是动宾结构短语;篇:piān,业:yè。结合平仄可知,上联为:低碳成风同创环保节能大业;下联为:科技点彩共谱文明生态新篇。(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可任选其一,结合画面内容分析作答。如:图乙,理由:画面主体是一卷流泪的卫生纸;文字是“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寓意为:践行低碳理念,从节约用纸开始。体现了“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拟写邀请函。①“为提升同学们低碳生活的意识”属于动宾搭配不当,要将“提升”改为“增强”,②“我们想邀请您于4月5日在学校会议室为同学们开展一次讲座”此处的时间太宽泛,应具体到哪个时间段,可在“5日”后面加上“下午两点半”。(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表明观点。本题要求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解释放烟花的害处,如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等。另外,根据题意,还要谈到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孝道,可以为爷爷买礼物、达成爷爷的愿望、关心爷爷的身体等,而放烟花既污染环境又影响他们,不太好。注意语气要委婉,可以加上象征性的征询,如“您说对吧“您觉得呢”等。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解答】答案:(1)上联:低碳成风同创环保节能大业下联:科技点彩共谱文明生态新篇(2)示例:图甲。理由:画面主体为一个流泪的电灯泡,请随手关灯。寓意为:践行低碳理念。体现了“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3)①将“提升”改为“增强”。②在“4月5日”后添加具体的时间。(4)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放花炮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影响邻居生活。【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二、阅读(55分)4.(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卑微的力量袁凌ㅤㅤ①小时候,外婆是院子里最沉默的人。ㅤㅤ②外公端着随时会教训人的烟杆,穿对襟大褂的身影笼罩了整个院子。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她活在世上的时候,像是已经过世。生下了所有成家立业的舅舅,却像是辈分最低的人,我这个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ㅤㅤ③但一个坚实的身影和一缕无尽温暖的气息,留在我的记忆里,比其它的大事更长久。记得那年我的生日,连同妈妈和我自己。外婆却把我叫到院角,把一个煮熟了带着温热的鸡蛋递到我手上,是从妯娌们拿的供养中存下来的。心中没有数字的外婆,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ㅤㅤ④另外一次,外婆和大舅娘在出猪圈,我在圈旁玩耍。我喜欢开春时猪圈被翻起来,含有玉米秆和茅草的芳香,却又混着一种深沉的腥味。外婆使着薅耙,跟我平时在院子里见到的她大不相同。或许在人多的场合,她主动缩小了自己。忽然,她弯下腰在粪里捡起了那个东西,看了一下ㅤㅤ⑤那个圆圆的小东西划出一道闪光的弧线,落到我的脚下,是一枚一分钱硬币。这是世上能有的最小的钱了,但它被外婆的手从粪中拾起和抛给我的时候,却熠熠发光。外婆弯腰拣拾钱币的姿势很郑重,吩咐的语调铿锵,不容置疑,像是瞬间获得了魔力。ㅤㅤ⑥即使外婆变成了泥土,院子最终消逝了,那个鸡蛋散发出的温暖气息,却会一直留在我心上。ㅤㅤ⑦在童年,外婆这一代的有一层人。她们像是别人生活的背景,已经没有价值,她们却比那些在前台活动的家长和队长更可靠。像是砌筑田地的石坎,长了发黑的青苔,没有抽枝发芽的风光。但抽掉了它们,田地会即刻崩塌,孕育了这里的一切,却从不发出响动。只有俯伏触地ㅤㅤ⑧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爸爸不在场的情形下,她试图用家中短缺的劳力和物质,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她的道具不够用,四处露馅。她的手法是一味节省,省到尽头,阁楼只剩糠秕,铁锅无从修补。当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只能把泪水留给枕头,织进针线。ㅤㅤ⑨在妈妈那里,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节省的,连同衣服上一粒灰尘,即使锄头奈何不了老天爷,那也要挖个坑给他看。ㅤㅤ⑩当我成年以后开始写作,我最先想要记叙她们,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她们不是时代的纪念碑,不反射光线,但质地无可怀疑。她们又是田地中的脚印,标明世代生活的路径。没有她们,我无从确认真实和方向。(《青苔不会消失》一书自序,有删节)(1)阅读全文,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写下表。人物卑微(处境)力量(举动)外婆外公端着烟杆随时教训生养了舅舅们,像辈分最低的人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①“我”六岁生日那天,给“我”一个温热的鸡蛋(或:外婆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②把一枚从猪粪里捡起的硬币抛掷给“我”妈妈③面临无粒之炊,贫穷无望一味节省,决不放弃(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味语言。①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是外公烟锅里揉碎的烟叶,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②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为什么把妈妈比作魔术师?)(3)学习小组在交流本文的阅读体验时,有组员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疑问,请谈谈你的理解。小语:本文又七个段落写外婆,只有两个段落写妈妈,为何这样安排?小文:还有,第⑦段已经从外婆个人写到“一层人”,⑧⑨两段再写妈妈,没必要了吧?我觉得作者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外婆和妈妈都是卑微者,都表现出卑微者的力量,详写外婆,略写妈妈,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外婆和妈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外婆的卑微体现在家族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低下。妈妈和她的一代人的卑微体现在苦难重压下的个体生命的渺小无力。外婆的力量体现在劳作时坚实有力和对家人温暖的爱,妈妈的力量是面对苦难绝不放弃。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体现文末那句“世代生活的路径”。(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标题“卑微的力量”的含义。ㅤㅤ链接材料:ㅤㅤ青苔这个东西,很卑微。但是它有一个特征:虽然卑微,但还有一种青色,具有滋润性,具有一种修复的功能。——袁凌【分析】本文记叙了外婆和妈妈都是卑微者,她们也都表现出卑微者的力量。外婆的卑微体现在家族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低下,永远“沉默”。妈妈和她的一代人的卑微主要体现在苦难重压下的个体生命的渺小无力。外婆的力量体现在劳作时坚实有力和对家人温暖的爱,妈妈的力量是面对苦难绝不放弃。外婆、妈妈是生活在底层的人,看似卑微弱小,却能用巨大的力量忍受苦难,默默地修复支离破碎的生活。他们卑微的生命里蕴含着抵抗命运、修复生活的巨大力量。作者希望社会反省,并关注这一类人,给予他们同情与敬意的同时,能帮助他们。【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①结合“记得那年我的生日,连同妈妈和我自己,把一个煮熟了带着温热的鸡蛋递到我手上,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给“我”一个温热的鸡蛋,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外婆的薅锄碰到了什么东西,看了一下,概括为:把一枚从猪粪里捡起的硬币抛掷给“我”,省到尽头。她拿不出外婆给的一个鸡蛋和一枚沾粪的钱币,阁楼只剩糠秕。当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只能把泪水留给枕头,概括为:面临无粒之炊。(2)①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一把”“一粒”“一丝”三个数量词,分量之轻,揭示了外婆在家里的地位极低,可有可无。三个数量词连用,也暗含了作者对外婆的同情。②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魔术师能够创造无中生有的奇迹,她试图用家中短缺的劳力和物质。她的道具不够用,四处露馅,省到尽头。她拿不出外婆给的一个鸡蛋和一枚沾粪的钱币,阁楼只剩糠秕。当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只能把泪水留给枕头,妈妈面临“无粒之炊”,在赤贫的境况中,就必须像一个魔术师,创造奇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外婆和妈妈都是卑微者,详写外婆而略写妈妈,既能文章内容的充实。外婆和妈妈这两个人物,缺一不可,永远“沉默”。外婆的力量体现在劳作时坚实有力和对家人温暖的爱。结合“她们不是时代的纪念碑。像土地一样,但质地无可怀疑,收集了汗水和收获的重量。没有她们,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不同的年代。(4)本题考查标题理解。外婆是小院里最沉默的人,生养了成家立业的孩子们。但她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能干,充满力量。妈妈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在贫穷无望的日子里,仍旧面临无粒之炊,仍旧辛勤劳作,她的坚持不放弃。外婆,他们被忽略,看似卑微弱小,却能用巨大的力量忍受苦难。卑微是这类人的生活状态、修复生活的巨大力量,替沉默的他们诉说,并关注这一类人,能帮助他们。答案:(1)①“我”六岁生日那天,给“我”一个温热的鸡蛋,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③面临无粒之炊。(2)①三个数量词连用,极言数量之少,揭示了外婆在家里的地位极低,也暗含了作者对外婆的同情。②妈妈面临“无粒之炊”,“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就必须像一个魔术师,创造奇迹。(3)外婆和妈妈都是卑微者,都表现出卑微者的力量,略写妈妈,突出重点。外婆的卑微体现在家族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低下。外婆的力量体现在劳作时坚实有力和对家人温暖的爱。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不同的年代。(4)外婆是小院里最沉默的人,连名字都被忽略,用极有限的物力给孩子们温暖的念想,能干,她用猪粪中捡到的一枚硬币给孩子快乐,没有放弃。在和老天爷挣命的日子里,就是伟大的力量、妈妈是生活在底层的人,却能用巨大的力量忍受苦难。他们卑微的生命里蕴含着抵抗命运。作者希望社会反省,给予他们同情与敬意的同时。【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5.(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学生很容易会生理紊乱、久坐成疾。“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儿童解决冲突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摘编自《“课间十分钟”不可或缺“学生被圈养”亟待破解》,《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材料二:那为何还有众多网友爆料课间十分钟被“侵占”或是被“限定”的事情发生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三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在课间的自由:一是部分学校面积小、学生多,导致学生活动场地减少,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三是部分班级目前,我省老城区学校普遍面临学生运动空间不足、功能室不够、校园建筑陈旧、发展环境受限的客观办学问题。很多学校都想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摘编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怎么玩?》,《安徽日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材料三:下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一些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四: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寂静的课间十分钟”究竟该如何打破#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投票、参与讨论。当问及“课间圈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时,51%的网友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29%的网友认为“学校担心孩子课间玩耍带来安全问题”。网友“大大大哒侠的小号”表示都是楼房,下去玩很不方便!用友“五点的炊烟”留言:“我小时候被‘图养’过,因为有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受伤当问及“寂静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打破”时,“安全保障”是网友最重视的因素,其中,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此外,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缓解如课间厕所排队等现象”。网友“小猫哇小猫”直言“最讨厌课间上厕所排队,如涂鹅墙、跳格子区等”。还有网友留言:“强烈呼吁课间延长到15—20分钟!”(摘编自《多一点理解、多动些脑筋,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B.限制学生课间自由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应克服困难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C.因为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所以学校主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D.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课间圈养”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2)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每项不超过25个字)(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隐患。(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复兴学校“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准则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分析】这是一组关于“课间十分钟”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三题考查对材料的简要概括;第四题考查提出合理建议。【解答】(1)ABD.正确;C.有误,结合“你对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满意吗”可知,“只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2)结合“‘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避免身体紧绷,“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生理解乏、舒缓疲劳,比如同伴交流、交朋结友”可知,即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结合“你觉得孩子安全意识如何”可知,超过一半的学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学校对安全教育缺乏相关实操。(4)针对复兴学校“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准则的制定,可以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避免被拖堂或侵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应因地制宜,比如利用边角空地设置活动区域,如小型体育游戏。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保险机制,让家长和学生能够更加放心地参与课间活动,学校应鼓励家长参与课间活动的监管和安排,确保学生的课间活动既安全又有趣。答案:(1)C(2)“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生理解乏,即舒展身体;拓展功能:心理成长。(3)①超过一半的学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②学校对安全教育缺乏相关实操。(4)①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②课堂40分钟要有效率,不拖堂,保证课间休息时间。③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点评】(1)把握考题要求,注重整体观察,包括该表格的标题、纵横轴以及图例等。(2)正确认读图表,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3)讲究表达方法简要归纳出信息要点。6.(16分)阅读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口入,初极狭,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注】①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一说,兵器。(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②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③鸡犬之声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3)由【甲】文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和【乙】文中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徒”“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见人们渴望安守故土的心愿。(用原文语句填空)(4)【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简要概括这个理想社会的共同点。【分析】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治理土地小、人民少的国家,即使老百姓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恢复天真善良的纯朴本性,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词性活用。①句意: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仿佛:隐隐约约。②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延:邀请。③句意: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不会背井离乡。徙:迁徙。④句意: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语有:平旷,平坦开阔,整齐的样子,房屋整整齐齐、美丽的池塘、竹子之类。②重点词语有:虽,即使;舆,车,铠甲和武器;陈。句意:即使有船和车;即使有铠甲和兵器。(3)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由【甲】文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和【乙】文中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可见人们渴望安守故土的心愿。(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甲】文根据作者对桃源里自然风光的描写,物产丰富,可知社会环境安定美好。根据人们纷纷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作客,民风淳朴,这是一个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甘其食,安其居。”最能体现理想国里的居民生活富足、幸福,自给自足。同时与外面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答案:(1)①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③迁移。(2)①(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②即使有船和车,(也)没有乘坐它们的必要,(也)没有地方陈列它们。(3)使民重死而不远徒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①没有战乱和剥削;②人民自给自足。【点评】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三、写作(55分)7.(55分)学校举办征文活动,请你参与。【汉字溯源】“路”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路的解读】(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