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运用(25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窠巢(kē) 碣石(jié)干涩(sè) 粗犷(guǎng) B.吝啬(lìn)澄澈(dèng)着落(zháo)慈善(cí) C.嘹亮(liáo)黄晕(yùn) 棱镜(líng)地毯(tán) D.淅沥(yī)草垛(duó)应和(yīng)娇媚(mèi)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酝酿婉转涵萏花枝招展 B.贮蓄慈善静谧喜出望外 C.朗润高邈干涩翻来复去 D.憔悴烂曼絮叨各得齐所3.(2分)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推己及人,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B.夜色如澜,璀璨的霓虹与雄伟的建筑完美融合,显得花枝招展,惹人怜爱。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这位同学的回答声音轻柔,咄咄逼人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举行了以中秋节为主题的诗词大会及成语接龙活动,校长也荣幸地参加了。 B.国庆假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们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生安全得到了保障。5.(2分)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6.(10分)古诗文默写。(1)《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诗句是:,。(4)《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5)峨眉山月半轮秋,。(6)正是江南好风景,。7.(5分)名著阅读。ㅤㅤ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在夜中鸣叫似的。(1)以上文字出自《》一书中的《》一文,写的是父亲强迫“我”背诵《》的情景。(2)鲁迅先生在《二十孝图》一文中,着重对“”“”等孝道故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二、现代文阅读(21分)8.(9分)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问题。ㅤㅤ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这样,一道儿白,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ㅤㅤ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ㅤㅤ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空中,半空中,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包着红屋顶,黄草山ㅤㅤ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第①段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具体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2)第②段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的“卧”字能否换成“躺”字?为什么?(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9.(13分)阅读《父亲的长笛》完成问题。父亲的长笛ㅤㅤ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ㅤㅤ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那时,父亲是天,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ㅤㅤ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ㅤㅤ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ㅤㅤ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ㅤㅤ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ㅤㅤ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多累都吹给你……ㅤㅤ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ㅤㅤ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阵阵……ㅤㅤ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兑:“爸,对不起,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挤出笑来,说:“来来ㅤㅤ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作者:赵文静(有删改)(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事件女儿的心理女儿小时候①非常骄傲女儿五年级②感到无地自容恨父亲没出息女儿上初中时父亲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父亲的长笛。③女儿的儿子初一时儿子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父亲并道歉。④(2)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从修辞角度赏析)(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4)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17分)10.(13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问题。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去后乃至②尊君在不③相委而去(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元方的“方正”?请结合文中事例做简要分析。(4)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聪颖少年的故事?使用一句话列举出一个人物及故事。11.(4分)课外古诗阅读。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1)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颜色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盛开和柳叶色浓,色彩形成对比。B.第二句是前句的回复,以“柳絮飞”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应“梨花白”。C.本诗后两句与杜牧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都寓情于景,情感相同。D.全诗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语言质朴自然,却涵蕴甚深(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综合性学习(6分)12.(6分)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与人结为朋友,开展一次学习活动。(1)请分别写出一个(句)与交友有关的故事和成语。(2)七(1)班内准备召开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班会,由你担当本次班会的主持人五、作文(50分)1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有梦想、有期盼、有关爱,有欢笑、有痛苦,需要勇气与力量,需要激励和引导……一路前行中请以“前行路上有_________”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3)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4)(5)字数在500字以上。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初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25分)1.【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解答】A.正确;B.有误,“澄清”的“澄”应读“chéng”;C.有误,“棱镜”的“棱”应读“léng”;D.有误,“淅沥”的“淅”应读“xī”,“应和”的“应”应读“yìng”。故选:A。【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2.【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各得齐所”应为“各得其所”;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不符语境。B.有误,花枝招展: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对象错误。C.正确。D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不符语境。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有误,“荣幸”是谦辞;B.有误,应将“不”删去;C.正确;D.有误,应将“通过”或“使”删去。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分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再看局部,第一个空前面是“溪边”应为“看水中腾雾”,应为“观石上生云”,应为“听月下虫鸣夜鸟梦”。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理解运用,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重点字:澹澹)(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影入平羌江水流(6)落花时节又逢君【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7.【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结合“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在夜中鸣叫似的”可知出自《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五猖会》一文。(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鲁迅先生在《二十孝图》一文中,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答案:(1)朝花夕拾五猖会(2)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二、现代文阅读(21分)8.【分析】本阅读语段出自课文《济南的冬天》,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前两段为读者展示了两幅画面:是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第③段写了济南冬天的水。作者通过描绘济南冬天小山的慈爱与秀气、济南冬天水的暖和亮,表现济南冬天天气的“温晴”。【解答】(1)本题考查语段内容概括和写景的顺序。第①段描写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写的是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这样,一道儿暗黄;看着看着,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可知,分别描写了山上、山坡。(2)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安详,若换成“躺”则缺少了这种韵味。(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作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文章的结尾起提炼概括总结作用,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答案:(1)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按照“山上、山尖、山腰”的空间顺序。(2)不能换。原文采用拟人手法,情态,活灵活现,直挺挺的、画意美。(3)照应题目或呼应前文;抒发赞美之情。【点评】重点词语理解的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9.【分析】本文记叙了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文章塑造了父亲慈爱、坚韧、宽容、有才艺而又不善言辞的形象。【解答】(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梳理和概括。阅读全文,根据题干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即可,每天晚饭后。那是,笛声一响,女儿“特别爱听,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她三年级时,两年后,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她到无地自容。那一刻,可概括②处事件:父亲左腿残疾又没技术,被同学嘲笑,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嫌弃父亲,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动听。(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小时候,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她特别爱听,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父亲知道女儿小时候爱听笛声,每天都吹奏给女儿听;根据“‘你个没良心的!要不是你。父亲喝住了母亲”,女儿和父亲吵架,想说出父亲断腿的原因时被父亲喝住,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可知、追求,由此可见父亲性格的隐忍;“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跟孩子提这些干啥。父亲笑着打断母亲”分析,父亲怕女儿难受。这体现了父亲心思细腻。(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首先读者看到标题?这其中会有什么故事呢,标题设置悬念;阅读全文可知,分别写了女儿小时候;女儿五年级时,因为同学的嘲笑,开始讨厌父亲吹笛,父亲在工作间隙,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女儿的儿子初一时,女儿受到感触,由此可知,是文章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对女儿的爱,标题“父亲的长笛”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隐忍、体贴。答案:(1)①女儿特别爱听父亲吹笛,笛声响;②父亲左腿残疾又没技术,被同学嘲笑,忍无可忍,心疼。(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清脆悠扬的笛声比作小河流水。(3)①疼爱女儿,女儿小时候爱听父亲吹笛,不管多累都会吹笛给女儿听,女儿因为父亲曝光和父亲吵架,想说出父亲断腿的原因。(4)①“长笛”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父亲的长笛展开叙述:②设置悬念:“父亲的长笛有什么特点和故事”;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关于父亲和长笛的故事: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写父亲的长笛和她之间发生的故事、隐忍宽容,赞美了深沉隐忍的。【点评】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三、古诗文阅读(17分)10.【分析】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翻译。①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到达。②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③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期行,相约同行,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在正午。②重点词:引,拉,牵拉;顾。句意:朋友感到惭愧,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陈太丘的方正体现在他能用“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这样有理有据的语言对友人进行反驳。据此作答。(4)本题考查拓展。能够列举历史上聪颖少年的故事即可,司马光砸缸救人。答案:(1)①离开到,到达②同“否”③舍弃(2)①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要去拉元方。(3)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陈太丘的这位朋友,失了约不自省;陈元方据理抗辩,他懂得“信”的重要,他懂得“礼”的重要,他的辩驳有理有据;第四,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4)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人。【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11.【分析】《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歌,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情感不相同,人生短促之愁情,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杜牧的后两句以梨花喻雪。故选:C。(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春光易逝。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答案:(1)C(2)这首诗借梨花盛开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我心绪惆怅,居俗世而自清,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四、综合性学习(6分)12.【分析】(1)本题考查故事和成语的积累。有关交友的成语典故有很多,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锺子期和伯牙的故事等等,按要求填写一个即可。(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展示自我”这一主题,可简介自我介绍对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作用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解答】答案:(1)①伯牙绝弦、割席断交、莫逆之交(2)同学们,如今,我们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