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一)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科学家群体在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中国科学家精神必然会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科技界秉持科技向善这一基本立场,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和担当。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不应停留在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是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科技界的自身文化传承,让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科学共同体可以归为精神层面的价值共同体。中国科技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习惯,经历了代际传承和内部交流扬弃,这是科技界自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科协2020年科技界作风学风调查显示,也要明确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和道德底线,并对两者进行区分。传播科学家精神要以底线为原则和基石,双管齐下弥合知行差距,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但因科学绝对的特殊性,其文化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独立和内在的规律,只有依靠传播才能让静态的、抽象的科学家精神真正流动起来,产生实际的效用。公众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存在距离感。科学家群体形象缺乏立体丰满的塑造,传统的事迹展览和专题宣讲,形式化的广播电视和图书杂志宣传,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让公众能够最大限度被科学家精神感染并产生极大的共鸣,首先要讲好科学家故事。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处在媒介生态被新技术重构的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固化的单线传播方式。对话对于科学家精神的传播而言是综合载体,因而需要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摘编自刘萱、张旸《科学家精神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机理与策略》)材料二: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将在未来10—20年保持设备的世界领先地位。1993年,面对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各国科学家都期盼着能尽早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时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从来就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从提出想法到项目落成的23年时间里,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设计建造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是中国天文工作者多少年的梦想。凭借当时新中国科技工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梦想是十分艰难的。但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敢想敢做,先建造出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通过使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中国科学家终于自主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16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2.16米口径望远镜产生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成果,特别是超新星光谱的观测使它声名大振。为了提高观测效率和质量,中国天文学家在2.16米口径望远镜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建造一个专门用于拍摄光谱的光学望远镜。2008年建成我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几代人的艰辛奋斗!新中国首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中国首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为此,他极力主张用天文馆这个名字,干好了,让他们作为中国的外来语再翻译过去吧!”国家天文台的奠基者程茂兰促成了2.16米望远镜的研制工作,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新中国的天文学在“沉默的时光”里(摘编自齐千里《中国天眼:巡天遥看一千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科学家群体在中国社会文化和科学发展历史背景的影响下,有着独特的责任、使命以及精神、价值观。B.秉持科技向善是中国科技界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伦理主张中的基本立场,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凝练。C.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并不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D.中国天文工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天文望远镜,在使用中都取得显著的成效,有的成效至今仍领先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家精神只有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其传播才能做到以底线为原则,以榜样为引领。B.由于几代天文科技工作者艰辛奋斗的积蓄,以及代际的传承和内部交流的扬弃,我国天文学事业得以不断发展。C.如果没有增强科学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和作用力,那么中国科学家就难免还要处在一段“沉默的时光”里。D.只要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家精神就可以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责任担当。B.天文工作者为了实现建造2.16米口径望远镜的计划,先从建造60厘米的小型望远镜开始,这是弥合知行差距的体现。C.陈遵妫极力主张把想要打造的超越西方的天象馆命名为“天文馆”,彰显了注重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中国科学家精神。D.从国家天文台奠基者程茂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可以看出,我国天文学界一直把育人这一科学家精神放在首位。(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内容安排顺序上的特点及其好处。(5)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天文科学家故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一、现代文阅读(二)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浙大那壶湄江茶张劲那是一片依偎着苦涩的芳醇,缠绵在历史的舌尖,再也不会抹去。我说的是茶,是浙江大学1940年初至1946年秋,因抗战烽火西迁湄潭办学,留在湄水之滨的一壶佳茗。我慕名来饮,已是六十年后的清明。茶浪三千,我只能取一盏饮。踏进湄潭“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那些由上千师生员工组成的流亡之师,携带着2000多箱图书仪器、若干生活用品,辗转南方六省,才分期分批地来到这黔北山区。我能够想象的是,其开拔处是东部的著名茶城杭州,驻足处是西部的著名茶乡湄潭,后者是有“小江南”之称的黔北县城,正是一个元气淋漓的“茶”字相邀,润泽了七个难忘的湄城春秋。原在唐人陆羽《茶经》中分别注册登记的两处产茶盛地,跨过宋元明清,被一个特殊群体以一种特殊方式联结了起来。浙大一迁浙西,二迁赣南,三迁桂北,塑造出一个战时的浙大,正如苏步青词中所言:“簧舍分三处,何须泪洒古播州。”浙大不屈的生命长铁,弹响的仍是莘莘学子的琅琅弦歌。“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这是闻一多式的幽默。把这幽默掰开嚼碎,识得苦字,茶乡湄潭没能供给远来的贵客以高楼华屋、玉盘珍馐。浙大教室多是长年被蛛网占据的旧祠破庙,宿舍多为常有老鼠来访的陋室蜗居。师生们吃的是缺油少肉的清茶淡饭,浙大仍然教学不辍,实验不荒,就以木炭、茶杯替代;需要自来水;没有电源,就以废旧汽车的发动机带动小发电机来获得……可就在这期间,他所创立的几何学派与当时美国、意大利学派形成鼎足之势;王淦昌发表于美国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美国科学家据此实验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物理学界的重大成就之一,还在旧祠堂里带出了两个学有所成的研究生……即便是校务缠身的竺可桢校长,也完成其传世之作《二十八宿起源时代与地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除理论研究外,农学院在兴建农林茶场、规划设计湄城新八景、推广优良蔬菜水果品种、防治病虫害、改良茶叶土壤和提高制茶工艺等方面1944年10月,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来湄潭浙大进行学术交流,他为偏僻小城有如此高水平的大学而惊叹不已。时髦于喝下午茶的英国人,他们雅集于美庐精舍,在红茶加糖的浓香里,享用着信息的甜点。浙大的知识精英们却在中国一座僻远的小城里坚守,借昏黄的桐油灯光,以渊默的湄江清茶,淬砺着科学的锋锐。难怪李约瑟博士要由衷赞叹这里是“东方剑桥”,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粼粼湄水。确实,湄潭给浙大以无限慰藉的茶,温厚、纯朴、热情。茶是浙大师生的挚友、知音和伴侣。无论是炎天消暑、隆冬御寒,茶与人都相濡以沫,共度时艰。浙大校友们至今还津津乐道于那些往事:当鸦背驮着夕阳,当柳丝编织着春雨,落叶摇动着秋声,边饮边谈,或评点时事,或斟酌古今,品味中外。人茶相对,意兴飞,扬。虽众声喧哗,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喝茶,喝自己的茶。正因为如此,清苦里总藏着清欢。也许正是那一味清苦,熬浓了茶中诗味。如今,一个花甲过去了。当年的教授们,不少已走进了墙上相片,忘不了当年依依惜别时所唱骊歌:“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我也曾一次次凭着史料的栏杆远眺。远眺那一盏青灯,那一壶清茶,胸中有清景无限。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面对“好茶”,我追问着自己。(选自《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选材精当,既记录了浙大师生克时艰、创佳绩的奋斗史实,又描绘了他们品茗茶、静钻研的生活场景。B.文章采用类比的手法,通过中英饮茶方式的比较,赞扬西迁后浙大师生的坚守与不屈以及学术成就的卓越。C.文章结尾精妙,作者由追思历史到追问自我,既有强烈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D.文章语言优美典雅,意象化与抒情化的叙写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多处引用增加了文章浓郁的人文气息。(2)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标题“浙大那壶湄江茶”是如何统摄全文的。二、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锚,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①,绹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国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东阁无因许再窥。”绹见之,恻然,辟为判官。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初得大名,尚希识面,因投宿逆旅,赋《木兰花》诗,就呼与坐,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客问姓名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温飞卿戏曰:“以尔为侍郎后身,不亦沗也?”后更生子,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宰相绹:即令狐绹,令狐楚之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B.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C.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D.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官员的选拔任命,有专门的称谓,“擢”意为选拔,“拜”意为授予官职,“除”和“罢”意为解除官职。B.“贡举”指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到清光绪年间C.“西昆派”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诗歌流派,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将其雕采巧丽、声律和谐的风格称为“西昆体”。D.白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元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楚惊异于李商隐的才能,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教给他做文章的方法B.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党争激烈,李商隐后来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C.为了让令狐绹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的长处,用诗歌打动令狐绹D.李商隐有一个儿子,长大了很愚钝,温飞卿开玩笑说他作为李商隐的后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5)李商隐写文作诗喜欢堆砌典故旧事,人称“鲨祭鱼”。请指出《锦瑟》一诗中所用的两个典故或传说。三、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④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巨源作为白居易的好友,写诗遥寄,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劝勉。B.第三句描绘了白居易所居住的湓浦的景物,诗人曾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诗人自己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2)前人论此诗,认为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请结合诗歌第二句和尾联第七、八句理解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说,如果放弃雕刻,就会出现“”的结果;如果不停雕刻,则会出现“”的结果。(2)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或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五、语言文字运用(一)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田润叶在别人说合的婚姻和自主的爱情之间苦苦挣扎。李向前一家和他二妈组成的说合队伍轮番向她进攻,而她自己爱着的孙少安又对她退避三舍。她整天急得①,不知如何是好。像她这样一个寄人门下的姑娘,她没有什么资本和勇气抗拒县上两户赫赫有名的人家。她想尽快见到少安,和他把事情谈清楚。她②地来到少安家。可是,她到少安家后,才听少安妈说,为了省时间,庄稼人中午不回来她留下了一张纸条,勉强掩饰住自己的失望,悻悻地告辞了。不过,一再给少安妈叮咛,她有事给他说,她明天就回学校去。孙少安内心的苦恼并不比田润叶少。当他在石圪节的公路上看完她那张③的纸条后,被润叶直接的表达惊呆了。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敢想过让润叶做他的媳妇。不管从哪方面看,也就不可能去想。可是,突然福从天降,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他的胸膛里汹涌澎湃;感到天旋地转,整个世界都眉开眼笑,成了另外一个样子。(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请你代孙少安给田润叶留一张纸条,表达自己复杂的内心感受。要求格式正确,表达得体。五、语言文字运用Ⅱ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近日,催吐减肥现象已经渗透到中小学群体,一名初二女生为减肥一天催吐5次,也提醒人们“身材焦虑”低龄化需要补起重视。近年来,这种极端的给自身造成伤害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的减肥、瘦身行为频频发生。长期以来,“以瘦为美”的审美偏好,让A4腰、筷子腿等成为许多人①的目标;营销手段、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更让“颜值歧视”“身材焦虑”大行其道。许多人为了瘦、为了美不惜牺牲健康,纠错便②,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何以为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显然不该是标准单一的狭隘之美,不以容貌取人,不因身材自卑,需要社会、家庭、个人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教授认为:(1)对催吐减肥的问题上,(2)“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观正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3)并建议家庭和学校加强中小学心理卫生健康,(4)(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第二段画线的四个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六、写作8.(60分)作文。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感知更容易被外界所塑造。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

2023-2024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部分学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1.【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3)本题考查根据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C.“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并不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错误。由原文“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播,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可知,说明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而不是“不是”科学信息的传达和科学知识的分发。故选C。(2)A.“只有……才能……”错误,说法绝对,也要以榜样为引领和目标,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科技界可践行的理想和可追随的旗帜”可知,也要以榜样为引领和目标,并不是“只有……才能……”。C.“如果没有增强科学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和作用力”错误。由原文“每个优秀的人,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就有这样一大批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扎根’的人”可知,所以中国科学家难免还要处在一段“沉默的时光”里并不是因为“没有增强科学文化在普通公众中的影响和作用力”,D.“只要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家精神就可以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错误,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从而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原文说的是“科学家精神要实现体系化的科学文化传播,而不是“只要达成推动科学文化建设的目标。故选B。(3)B.“天文工作者为了实现建造2.16米口径望远镜的计划”错误,强加因果。他们大胆探索,通过使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60厘米的望远镜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着”可知。C.“彰显了注重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中国科学家精神”错误。由原文“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为此,……他坚定地说:‘咱们先干起来,让他们作为中国的外来语再翻译过去吧,原文并没有说“把想要打造的超越西方的天象馆命名为‘天文馆’,只是说“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D.“我国天文学界一直把育人这一科学家精神放在首位”错误。从国家天文台奠基者程茂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骨干人才并不能看出我国天文学界一直把育人这一科学家精神放在首位。故选A。(4)材料二第1段写了2016年3月25日,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并大胆探索;第3段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第4段写了2008年建成郭守敬望远镜,引发读者探究我国天文望远镜建造历程的兴趣。材料二第4~4自然段介绍了我国天文望远镜建造历程,主要是叙事、普及大众天文知识的第一人陈遵妫和国家天文台的奠基者程茂兰。可见由侧重叙事到侧重写人。(5)结合材料“公众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存在距离感。科学家群体形象缺乏立体丰满的塑造,形式化的广播电视和图书杂志宣传。所以,让公众能够最大限度被科学家精神感染并产生极大的共鸣,首先要讲好科学家故事”可知、艰辛奋斗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精神;结合材料“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科学家精神的传播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固化的单线传播方式,因而需要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加强中国天文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力度并创新传播方式。答案:(1)C(2)B(3)A(4)①由今溯昔,引发读者探究我国天文望远镜建造历程的兴趣;②由侧重叙事到侧重写人,使读者更能真切具体地感受科学家精神。(5)①挖掘中国天文科学家勇于创新、艰辛奋斗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精神;②加强中国天文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力度并创新传播方式,搭建系统性的对话平台让中国天文科学家与公众有效互动。【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一、现代文阅读(二)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划线句中“青灯”“清茶”和“清景”都是内涵丰富的词语,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还要分析其深层的象征意义。表层含义简单容易理解,深层的象征意义需要结合文本分析。(3)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解答】(1)B.“类比的手法”错,“时髦于喝下午茶的英国人,他们雅集于美庐精舍,切磋着思想的蛋糕。浙大的知识精英们却在中国一座僻远的小城里坚守,结构出智慧的彩虹,淬砺着科学的锋锐”这是对比的手法,赞扬浙大师生的坚守与不屈以及学术成就的卓越。故选B。(2)划线句中“青灯”“清茶”和“清景”都是内涵丰富的词语,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表层含义简单容易理解。结合“除茶叶外,茶乡湄潭没能供给远来的贵客以高楼华屋。浙大教室多是长年被蛛网占据的旧祠破庙。师生们吃的是缺油少肉的清茶淡饭,“青灯”“清茶”象征环境和生活的艰难与清苦。结合“然而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物质条件下,浙大仍然教学不辍,科研不废……除理论研究外、规划设计湄城新八景、防治病虫害,也取得了明显实绩”“虽众声喧哗,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喝茶。正因为如此。艰辛中也有乐趣。也许正是那一味清苦,“青灯”“清茶”还象征渐大师生的学术品质和文化精神。“胸中有清景无限”,“清景”是一种美好愿景,表达了作者对继承这种文化品格的期许。(3)从题目看,“浙大那壶湄江茶”是文章的主体意象,缠绵在历史的舌尖,指的是浙大西迁岁月中师生常饮的湄江茶,它也有象征义,师生们茹苦含辛,留在湄水之滨的一壶佳茗”可知。从文章结构看,“我慕名来饮,茶乡湄潭没能供给远来的贵客以高楼华屋,湄潭给浙大以无限慰藉的茶、纯朴。茶是浙大师生的挚友,却能把持住那份沉静,喝自己的茶,浙大才培植出了大批栋梁英才,清苦里总藏着清欢,熬浓了茶中诗味”“面对‘好茶’?我握住了这种‘清福’么,我追问着自己”通过这些引领文章思路的句子,“湄江茶”成为文章的线索和重要的文脉,文章思路清晰。答案:(1)B(2)①“青灯”和“清茶”既是浙大西迁岁月中的具体实物,也象征环境和生活的艰难与清苦。②“清景”是作者内心涌起的美好愿景。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渐大人吃苦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继承这种文化品格的期许。(3)①“淅大那壶湄江茶”,指抗战西迁湄潭的渐大师生常饮的湄江茶、文化品格。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追溯浙大从东部茶城西迁黔北茶乡的历史、共克时艰的奋战岁月,展现了他们如湄江茶般“清苦藏着清欢”的人生智慧,韵味无穷。【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文言文阅读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5)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课内诗歌的理解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回忆《锦瑟》中运用典故的诗句并解说典故来由。【解答】(1)“京都”作“来”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桂林总管”“郑亚府”是复指短语,排除B译文:来到京城,很长时间都没有调任官职,后来跟着郑亚府贬谪到循州。故选:D。(2)A.“除”。(3)D.“温飞卿开玩笑说他作为李商隐的后人难道不感到惭愧吗”错误,不亦沗也”意思是作为白居易的转世之身。(4)①镇:镇守;素:向来;妻:嫁给。译文:王茂元镇守河阳,一向爱惜李商隐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②行:品性;先:表率;敛:募集。译文:我们应社中品性成为读书人表率的人,为他伸张正义。(5)《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了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的典故,鲛人流泪变成珍珠的传说。答案:(1)D。(2)A。(3)D。(4)①王茂元镇守河阳,一向爱惜李商隐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②我们应社中品性成为读书人表率的人,为他伸张正义。(5)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化鹃”,蚌珠圆缺随月亮盈亏变化。【点评】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三、古代诗歌阅读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把握选项,再根据诗文进行分析,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结合相关背景,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C.“‘病鹤’指的是诗人自己”错误。“病鹤”不是指诗人。“望阙天遥病鹤孤”,“鹤”象征着圣洁,往往与人们修身洁行的品格相关联。在诗人的眼里友人遭贬恰若孤独的病鹤。故选:C。(2)“惠远东林住得无”,“惠远”乃东晋高僧净土宗始祖慧远,白居易遭贬江州,诗人询问友人是否已宿东林,诗人想借此表达一种“福祸相依”的思想,乐观之情。尾联“莫漫拘牵雨花社,“莫漫”表否定;“拘牵”为拘泥。此处应该是诗人规劝友人不要沉溺于佛法。“青云”喻指高官显爵,贬谪只是一时的。答案:(1)C(2)①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住得无,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厌弃官场的情绪,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迷在佛法当中,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译文:江州司马啊,是不是平安依旧,不知你去住过否,就在此处入海。岁末题诗寄托思念;遥望宫阙,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一味求佛问道,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四、名篇名句默写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重点字:镂)(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重点字:毫)(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重点字:扁)【点评】《赤壁赋》名句辑录: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2.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表达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写出《赤壁赋》中描写雾气满江,天水相接的两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五、语言文字运用(一)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时,要仔细读画线句子,结合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结合上下文文意综合分析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留言条的能力。先要分析语境,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解答】(1)第一处,此处抓住“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分析,没有自己的主张了。六神无主:意思是形容惊恐万分而毫无主张,常用于形容举动慌张。第二处,前面交代“想尽快见到少安,此处应该是讲润叶内心的急切。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第三处,此处修饰“纸条”,语境应该是讲纸条上写的内容很直接,用“一目了然”合适。形容事物,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2)“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他的胸膛里汹涌澎湃”,抓住“巨大的暖流”“汹涌澎湃”等分析,此处是写孙少安看完润叶留给他的纸条后的内心感受,此处孙少安的内心应该是幸福,把这种感觉写作“巨大的暖流”;后面还用“汹涌澎湃”来形容,突出这股暖流的能量之大,无法自持。“整个世界都眉开眼笑”,眉开眼笑,眼含笑意。用“眉开眼笑”写整个世界,运用比拟修辞手法。(3)先分析语境,此时润叶面临着“李向前一家和他二妈组成的说合队伍轮番向她进攻,她的内心是比较煎熬的,想把事情谈清楚,她留下了一张纸条,前面交代了“自己爱着的孙少安”,这张纸条上肯定是写对孙少安的爱慕。那么少安如何回复呢,材料中说“他长这么大,此时孙少安的内心应该是激动、温暖的,可以表达对润叶的感谢之情,可以表达对润叶的婉拒、落款人和时间。答案:(1)①六神无主(手足无措)②迫不及待(心急火燎)③一目了然(2)①夸张:首先把少安看到润叶表达爱意的纸条后的激动、幸福的感受夸张为“巨大的暖流”、力量强大。②比拟:用人才有的神态“眉开眼笑”写整个世界,非常温暖,把少安喜悦的内心充分地表达出来了。(3)亲爱的润叶:非常感谢你对我的认可、善良的女孩。我是一个农民,这条鸿沟让我们不能走到一起。少安1975年6月3日【点评】正确使用词语(成语),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五、语言文字运用Ⅱ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提取句子主干,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序。【解答】(1)①处,语境指人们对“瘦”的形体的追求与向往。梦寐以求:形容有着强烈的愿望,一心向往。②处,语境形容改变社会风气的紧迫性。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必须采取行动。③处,语境形容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可用“齐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戮力/勠力同心”,共同努力,共同达成目标。(2)①搭配不当,“对催吐减肥的问题上”中“对……上”介词结构不搭配;③成分残缺,“加强……”缺宾语中心语。(3)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长句的主干、瘦身行为频频发生。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分别独立成句。把“极端的”变为:这是一种极端(的)行为。把“给自身造成伤害”独立成句即可。把“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改为:在社会上形成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最后,按照逻辑梳理语序。答案:(1)①梦寐以求/心驰神往;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势在必行。(2)①改为“在催吐减肥的问题上”。③改为“并建议家庭和学校加强中小学心理卫生健康教育”。(3)这种减肥、瘦身行为频频发生。这是一种极端(的)行为。(这种行为)给自身造成伤害。(这种行为)在社会上形成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