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与运用(35分)1.(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ㅤㅤ轻轻翻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解决散步时家人的分①qí(A.岐B.歧)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甲】(A.诀别B.离别)的情景时获得了“好好儿活”的勇气;那个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捉迷藏时的②匿(A.nìB.ruò)笑透着孩子纯真的爱;还有那雨中无私【乙】(A.隐蔽B.荫蔽)红莲的荷叶传达出的母爱……在语文的世界里,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滋润心田的一股清泉!(1)根据①处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处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字母)①②(2)从【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字母)【甲】【乙】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要做好退役军人的就业安置工作,让他们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B.看着撂荒多年的土地上重新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当地农户无不喜出望外,纷纷憧憬起美好的未来。 C.约好的几位朋友不期而至,大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D.父亲一改以往的沉默寡言,絮絮叨叨地和我聊了很多往事。3.(3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提倡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抢着做,复杂的家务帮着做”,旨在培养他们每天劳动。(在“劳动”后加上“的观念”) B.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在“崇德向善”前加上“能否”) C.随着博物馆越建越多,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把“目前的”删掉) D.在“新时代城市家居”研讨会上,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提出了智慧城市家居的明确设计理念。(把“明确”调到“提出”前)4.(3分)【明自身责任】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5.(9分)(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咏雪》)(2)元方曰:“。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出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4)《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诗句是:,。6.(4分)以下是小曾在他父亲的生日宴会上的讲话,有两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改正。ㅤㅤ喜逢(A)令尊生日,承蒙各位亲友(B)拜望,大家欢聚一堂,共享这份快乐。今日,我们略备薄酒,(C)聊表寸心,如有不周之处,敬请(D)见谅。(1)处错(只填序号),应改为:。(2)处错(只填序号),应改为:。7.(9分)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1)请为演出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请你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ㅤㅤ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片,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吴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她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然后去院子里的花坛边合影。ㅤㅤ你对张奶奶说:“。”二、阅读理解(35分)8.(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ㅤㅤ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节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①陶公:即陶侃,东晋名将。②室如悬磬:形容室内空无所有,如悬挂的石磬一样。③髲(bì):假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B.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C.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D.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湛头发委地②卿可去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4)文中的陶侃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9.(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荷塘秋色郑有义ㅤㅤ①咫尺之遥,有一南湖。南湖,有一百亩荷塘。花开时,满塘姹紫嫣红青绿,必引得我流连忘返。ㅤㅤ②喜欢荷,不仅仅因其清丽、淡雅,更因对坚贞、清正的敬仰。ㅤㅤ③去年夏日,为荷所系,我曾连续几天跟踪观察一朵荷花。荷的花期很长,南方三个多月,北方两个来月,然而我发现,一朵荷花的生命只有三到七天。ㅤㅤ④那是一朵娇嫩的荷。含苞怒放的第二天最艳丽,第三天色彩淡了,第四天垂下花瓣,第五天开始闭合,第六天便脱落。从含苞待放到半开、绽放、枯萎,在不到七天的时间里,荷把全部的美好献给人们,也算是昙花一现了。ㅤㅤ⑤我却从未想过,会在秋意深浓之际,在繁华褪尽之后,去赏那枯槁之荷。ㅤㅤ⑥那日,我读李商隐写秋亭夜雨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在孤寂之时,听到雨打枯荷,捕捉到一种别样的美。恰值深秋,我心头一动,于是专程去南湖拜访枯荷。ㅤㅤ⑦此时的北国,已看不到荷花了。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枯茎根根、残苞朵朵,却仍直直地挺立着。它们有的似悠然小憩,有的如冷眼观天,并无半点枯槁的落寞与苍凉,仍然独具风韵与自信,令我油然而生出敬意。我又想到,暮年是人生所必经,人又能否像荷这样淡定、从容?因人而异了。曹操豪情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自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商隐清醒:“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ㅤㅤ⑧从眼前的枯荷中,我却看到了另一种意境:淡淡的、无相无心无我的禅境。ㅤㅤ⑨那全然没有了往日红绿粉白之艳丽的荷,在秋风中自在摇曳,分明在昭示,光彩夺目的美虽曾属于它们,却是过去,更是外在。而今虽已枯萎,却显得淡泊、清冷,气象万千。与这冷霜寒风中的沧桑、肃然相比,昔日那炫目的美是多么不值一提!此刻眼前之枯荷,让我想到了万古长空、无欲无我之境,这是荷之灵魂的升华。ㅤㅤ⑩荷的春之青涩、夏之繁华、秋冬之残败,无一不是一种美。人生亦如此,少时心怀梦想,壮年拼搏奋斗,老年悠然散淡。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主题,但生命之美是不变的。也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ㅤㅤ⑪不觉间,已夕阳西下。眼前的荷塘,逶迤连绵,浑如长卷,苍劲卓然,每一朵荷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幅关于秋荷的《清明上河图》?(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2)请从下面的提示中任选一个角度,比较本文与《荷叶•母亲》的异同。(提示:构思角度、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3)结合文中画线语句,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10.(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母亲手中那根棍张金刚ㅤㅤ①“嗒、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里,有些突兀。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拄着拐棍,慢慢走向楼上的化验室。一声,再一声,敲得我的心生疼。ㅤㅤ②这木棍是我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褪了皮,直溜、光滑、坚硬;选一枝杈处,留段握柄,截断,磨光,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她眉头一皱,不乐意了:“我不需要这玩意儿,拿走,拿走。”我随手撂在了门后墙角,任其搁置数年,积了厚厚的灰尘。ㅤㅤ③这次母亲头晕、腿疼,我将擦拭干净的拐棍递给她。母亲叹了口气,一手扶着门框,一手颤颤巍巍地接过去,第一次拄着上了去医院的车,她边走边念叨:“到底还是拄上了呀!”一向要强的母亲,终因拄上那根拐棍,服了老。ㅤㅤ④印象中,母亲手中倒是常握着一根棍。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ㅤㅤ⑤“娘,我回来了!”我看见母亲正站在锅边,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糊糊,锅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年轻的面容。哪料母亲猛一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喊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告了我一状。ㅤㅤ⑥我生怕被母亲逮住,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她停步喘口气的当儿,还不忘将搅棍横在嘴边,转着圈儿地啃光粘在上面的玉米面糊糊,边啃边嚷:“给我站住!”我跑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跺脚:“不好,饭煳了!回来再找你算账。”她一扭头,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ㅤㅤ⑦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我“嘿嘿”一笑,分明闻到了丝丝煳锅的味道。如今,母亲已没心气搅糊糊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ㅤㅤ⑧近年来,我回老家时常帮年迈的父母干些活儿。每次干活儿,母亲都会嘱咐我穿上那双布鞋。那是十几年前我陪母亲在灶前闲聊,先聊到她打小没念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我便握着她的手,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在地上教她写“李向荣”。后来,她又在墙上陆续写了很多遍,越写越好。再聊到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她量过我脚底板的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我穿在脚上,下地、进山、走路,踏实得很……ㅤㅤ⑨上医院二楼时,母亲的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加了把力。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打滑或拄空,叫母亲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母亲虽然重复说:“拄着棍儿,能走,能走。”却分明又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得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ㅤㅤ⑩母亲住院观察一周,并无大碍,便回了村。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近八十岁的老母亲的手中之物,从不离身,可她的行动也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的范围。坐在院里,她还不时将拐棍挥在手中,轰轰鸡,扒拉一下乱柴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了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有删改)(1)本文以《母亲手中那根棍》为标题,有何作用?(2)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⑤~⑧段写了与“棍”有关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4)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简要赏析。ㅤㅤ再聊到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她量过我脚底板的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5)根据文章第⑩段的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链接材料】ㅤㅤ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节选自莫怀戚《散步》)三、作文(50分)11.(50分)写作。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可贵的中学时代。当你步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你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老师、新的课堂、新的同学,你可能会很快适应,也可能会有点困难。请以“我_____的初中序曲”(横线上可填美好、新鲜、尴尬、期待……)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具体的人名、校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35分)1.【解答】答案:(1)①B②A(2)AB2.【解答】ABD.使用正确;C.使用有误,“不期而至”的意思是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与前面的“约好”相矛盾。故选:C。3.【解答】A.修改有误,培养……的观念搭配不当,应在句末加上“的习惯”;BCD.正确。故选:A。4.【解答】通读四个句子,可以看出语段是以设问的形式,指出青年一代应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根据②句末的问号,可知这句是提出疑问;再根据②④句中的“想今朝”“忆往昔”,可知④为首句,然后引出②句的疑问;接着①③句针对提问作出回答,根据③句首的“然后”,可知应先是①句,再是③句。据此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C。5.【解答】答案:(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重点字:撒)(2)君与家君期日中(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重点字:傍)(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5)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重点字:烽)6.【解答】答案:(1)A 示例:家父(2)B 示例:光临7.【解答】答案:(1)示例: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2)示例:张奶奶,小吴让我转告您,她演出结束后到休息室找您,和您一起到院子里的花坛边合影。二、阅读理解(35分)8.【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据此断句为: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故选:C。(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委:坠,下垂。②句意:你该回去了。去:离开。(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明,第二天。旦,早上。句意为:第二天早上范逵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止,送了百里左右。(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陶公少有大志”可知,陶侃少有大志;根据“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到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可知,陶侃待客热情;根据“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可知,陶侃颇有才辩。答案:(1)C(2)①坠,下垂②离开(3)第二天早上范逵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止,送了百里左右。(4)少有大志、颇有才辩、待客热情等。9.【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感情基调。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还要看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温和清新、平静内敛、达观释然。(2)本题考查文章赏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示例一:感情基调:两篇作品的叙述语调具有清新自然的特点。本文的感情基调温和清新、平静内敛、达观释然。《荷叶•母亲》的感情基调开篇深沉、压抑,结尾则变得明朗、高昂、情韵绵长。示例二:语言风格:两篇文章都体现了清新细腻的语言风格。本文引用了曹操、刘禹锡、李商隐等人的诗句,用含蓄典雅的语言展现不同的人在暮年时对人生的感悟。《荷叶•母亲》则以朴实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结合“荷的春之青涩、夏之繁华、秋冬之残败,无一不是一种美。人生亦如此,少时心怀梦想,壮年拼搏奋斗,老年悠然散淡”“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主题,但生命之美是不变的。也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等语句,谈自己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即可。答案:(1)温和清新、平静内敛、达观释然。(2)示例:构思角度:从构思角度看,两篇文章都是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感情。本文中作者从眼前的枯荷联想到人生,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荷叶•母亲》抒发对母亲的感情,文中母亲并没有出场,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孩子的庇护。(3)示例:作者在观察荷的过程中,感受到荷的一生,犹如人生。荷在其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人生正是经历了青涩、繁华、沧桑,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10.【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文章主要讲述母亲与“我”的故事,小时候母亲有一根木棍,但是那时候的她能够自由地支配,现在年老生病,终于还是拄拐杖了,由此可知“母亲手中那根棍”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全文围绕着标题展开。(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提示锁定第⑤~⑧段,结合第⑤段中的“哪料母亲猛一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喊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可概括出:“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结合第⑧段中的“我便握着她的手,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在地上教她写‘李向荣’”可概括出:“我”教母亲用棍写她的名字。结合第⑧段中的“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她量过我脚底板的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概括出: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提示锁定第④~⑧段,结合第⑤段“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可概括出第一件:“我”犯错误,母亲用棍教育“我”。第二件,结合第⑧段“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概括出: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运用动作描写,“扔掉”“折”“敲”“量”“收”“做”写出了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的过程,结合“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她量过我脚底板的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可知,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心灵手巧。(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把握。母亲用棍给“我”量脚做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表达了对母亲辛苦操劳一生的敬佩及感恩之情,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体现了“我”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反映了子女对母亲的反哺之情。答案:(1)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全文围绕着标题展开。(2)内容上,强调母亲常握着一根棍,这“一根棍”贯穿了全文的主要情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