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华士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华士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华士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华士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华士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华土片2024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这个句子有歧义。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

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摇曳保嶂阻遏神精错乱

B.稠秘决别慰藉喧然大波

C.鞭踏毁誉欺侮再劫难逃

D.锤炼渺茫秘诀走投无路

3.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端的一项是()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友人)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友人)促膝长读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西方媒体别有用心地宣称“中印会陷入冷战”,这是西方有意渲染和扩大中印在地缘政治方面的矛盾,有掰

拨阅回的嫌疑。

B.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一味地选择富瓯掌辜的镜头或夸张的语言来表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是要用历史的眼光讲述

中国人的时代变迁及其主题。

C.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即将举行,而博鳌各主要路段被装扮一新,路面干干净净,路旁三角梅等花朵鲜艳绽放,

彩旗花曾般展,迎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到来。

D.评论写作不能关起门来坐而论道、对空言说,而要有天下关怀,胸中有乾坤,笔下有千钧,对社会保持足够的敏

感和洞见,才能骨巧可待,百步穿杨。

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其

五)》,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出淤泥而不染,o(周敦颐《爱莲说》),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夜来城外一尺雪,o(白居易《卖炭翁》)在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6.《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塾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两人/铺毡对坐B.至于/夏水襄陵

C.今齐地方/千里D.贤者/能勿丧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顾的一项是()

A.星日,更定矣。(这)B.湖中人鸟声俱绝。(停止,没有)

C.言和百色夷久。(连词,表并列)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但是,表转折)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第二段,主要描绘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出了雪景神采。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

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

在何处?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丈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板楚®而不惨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丈

子怒目:“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拉®雪而嬉,丈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

艾子惊问日:“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日:“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①极(jia)

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②,俊(quan),悔改。③拉:同“团”,把散碎的

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i):剥夺。

1.解释下列字词。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胜:()使跪雪中使:()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

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

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

D.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

3.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

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申有所不辟也(2)皆为身死而不受(3)是亦不可以弓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

C.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之人不接受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进而体现“舍生取义”。

D.孟子散文气势充沛,善用排比。如第二段就运用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者”给予有力的批判,极具鼓动

性。

10.阅读“奔驰车主哭诉维权”有关新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L事件背景:

西安w女士购买奔驰汽车后,还没开出4s店的门,就发现车辆发动机漏油。随后交涉过程中,经销商一再推脱,

一开始同意换车,到后来变成只能更换发动机。迫不得已,w女士通过坐上汽车引擎盖、拍视频上传网络的方式维权。

视频很快传遍网络并引热议,相关部门启动调查程序。漩涡中心的w女士从最初的躲着、觉得丢人,到站出来发声、

澄清,并提出8点诉求维权,剑指案例自身和行业乱象。

材料2,舆论情况:

一段“奔脸丰主哭诉维权”的视频,让经销商与奔驰中国陷入舆论漩涡。大数据分析显示,“傲慢”“推诿”等

成为网民对涉事店家评价的高频词。此外,车主有理有据思路清晰的维权视频、诉求清单引发网民强势围观,“哭诉

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热词。

图奔驰车主哭诉维权”事件调云图2:“奔驰车主哭诉维权”舆情信息统计

材料3,奔驰方面致歉公开信:

昨日,我司代表与西安车主进行了面对面的坦诚沟通,并协调其与相关授权经销商达成了谅解共识。我们为此事

再次向客户诚挚道歉,也感谢她继续信任奔驰品牌。此事让我们看到我司工作流程上所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吸取

深刻教训并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相关经销商的行为辜负了客户、广大消费者及我们自身对品牌体验的期许,对此

我们非常失望。我们也将以此为教训,积极提升服务水准、完善客户体验。我们再次对此事给公众及社会带来的不良

影响诚挚道歉。

材料4,相关评论:

要解决消费者维权难,必须大大提高商品有质量问题时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金额。只有赔偿金额大大高于维权

成本,消费者才有动力积极维权;也只有大大提高赔偿金额,才能提高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违法成本,迫使其专注

提高商品质量。同时要允许专业机构代理消费者维权,收取一定报酬,只有这样,专业机构才有动力帮助消费者维权。

也许那时候,消费者就能够体面地维权了,甚至可能已经不需要维权了。

材料5,W女士回答媒体采访:

现在杜会进步了,文明了,就意味着咱们解决问题不需栗诉诸武力,和平解决。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人是受过

教育的文明人,社会也在进步,我还是得诉诸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在这次事件中,舆论起了敦促问题解决的正面作用,

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但从本质上,舆论确实是一种强力。4月13日我不接受4s店的退款,就是希望就事论事,

而不是他们迫于舆论压力给我退款。那样,我也成使用暴力、压制别人的人了。遇迫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没有法

律,没有什么是应该、需要诉诸武力解决的。国家也好,世界也好,不应该只依靠暴力解决问题。我也希望从我以后,

我们国家不再有女孩予需要通过坐在引擎盖上哭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希望我们能够优雅地解决问题。知果再有一次,

我不会坐上引擎盖。

(根据《南方周末》报道资料整理)

1.请阅读材料二中的两幅图表,回答问题。

(1)请就图1“事件词云”的创意谈谈你的理解。

(2)图2"舆情信息统计”能说明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4的评论,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3.现让你就有关材料内容跟帖留言,你会做出怎样的评论?

(1)材料1:

(2)材料3:

(3)材料5:

11.等着我

张丽钩

这是一个高一女生交给我的作文,题目是“等着我”。

我蜷在床头,像个没活气儿的纸人,机械地摸到手机,拨打。刚按下4,手指就像被螯般缩回。我撇掉手机,抱

起那个开满红黄花朵的小被,一朵一朵地加矛那花,仿佛要将它们抚醒。

妈妈絮叨过多少遍:“这小被是我平生做的第一件棉活儿呢!引被子时,我的手被扎破了5次!”妈妈自怜又自

得地朝我举起一个摊开的手掌,拨浪鼓般地摇。我撇撇嘴:“还说呢,笨死了!"妈妈是个老师,做被子自然是短板,

但为了宝贝女儿,她毅然用惯拿粉笔的手拈起了钢针。犹记我小升初那年,我家搬家。门口堆了一堆旧家什。爸爸唤

来收破烂儿的,连卖带送,把小半个家打发出去了。我回身瞥见那床小被,豪气冲天道:“把这个也拿走吧!"妈妈

一听,惊得眼珠子都要滚出来了,劈手夺过小被,中09地对我说:“咋不把你老妈也卖了破烂儿呀!”

后来,我多次忆起这情景。我想,那小被上覆满了一个女人最初萌动的母性呢!还有,应是跟妈妈的身世有关吧。

我有个暴戾的姥爷,最大的爱好是往死里揍姥姥。妈妈7岁那年,被揍得半死的姥姥悲愤离家,不知所踪……有一回,

妈妈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节目,看得大泪小泪,爸爸也跟着抹泪。我骑坐在妈妈腿上,用腮去拭她的泪,俯在她

耳畔问:“妈妈,你是想去寻我亲姥姥吗?”妈妈听罢,大放悲声。

一年前,妈妈被一纸诊断书击垮——胃癌晚期。多少次,我掐青了大腿,希望从噩梦中醒来。然而,噩梦却在日

光下愈演愈烈。

弥留之际,妈妈抱着那床小被,将我唤至床前:“宝贝,妈妈一直对你隐瞒了一件事——你不是妈妈亲生的。15

年前,妈妈从一个陌生人手里接过了你。你赤身裹了这床小被。15年间,我拼死搂紧这床小被,不让它见天日。别怪

我编造扎破手指的谎言讴你,我无非想装得更像你亲妈。但我有时也会冒出一种戳心的念头——去'等着我'节目,

朝全国观众抖开这床小被,为我的宝贝寻到亲妈……我就要走了,唯一的愿望就是,我走后,你打这个电话:4006666892,

带着小被去见倪萍阿姨。或许,那丢了小被的女人也一直在苦苦寻找这床小被呢……”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该不该打这个电话。我想,假如我真的去了那个寻亲节目,我最想寻的,怕也是那个忐忑地

紧紧搂了这小被15年的女人吧?我会对她说:“妈妈,等着我!来世,咱俩一定做亲母女。不过咱俩得倒过来,你做

女儿,我做妈妈……”

我为此文打了满分,又兴奋地找到小作者,告诉她说,这篇小说深深打动了我。女孩闻声泪如雨下:“老师,可惜它

不是小说……”

1.根据文章的情节,以妈妈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主要情节

“我”小升初那年,家里卖破烂时(1)

妈妈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节目时妈妈看“等着我”节目时,百感交集,流下了大泪小泪

妈妈胃癌晚期弥留之际(2)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我撇掉手机,抱起那个开满红黄花朵的小被,一朵一朵地切弄那花,仿

佛要将它们抚醒。妈妈一听,惊得眼珠子都要滚出来了,劈手夺过小被,均耳目地对我说:“咋不把你老妈也卖了破

烂儿呀!”

4.说说“等着我”这个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

三、应用

12.请根据下面材料,以班委会的名义,向校长写一份能帮助学生增加睡眠时间与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书。要求:

只写正文,内容合理,条理清晰,150字以内。

白云中学901班调查显示:白云中学九年级大多数学生6点左右起床,23点左右睡觉,平均唾眠时间7.2小

时,78.7%的学生认为自己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影响学生睡眠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过度使用电子产

品、情绪波动等。

关于增加―」时间『舞高学眠历■的鲍议书

尊敬的校长:

白云中学901班班委仝

2018年11月8日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小作文

请在《永不受伤的飞翔》一文第十一自然段划线处加入一段泉物描写。

要求:(1)所写内容与文章情境相符。(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表达通畅,语言优美(4)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故选B。

2、D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的“保嶂”应为“保障”,“神精错乱”

应为“神经错乱”;B项的“稠秘”应为“稠密”,“决别”应为“诀别”,“喧然大波”应为“轩然大波”;C项的

“鞭踏”应为“鞭挞”,“再劫难逃”应为“在劫难逃”。故选D。

3、D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赏析。诗的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

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故选D。

4、C

【解题分析】

C.“花枝招展”意思是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不合语境。

【题目点拨】

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

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

5、(1)荡胸生曾云(2)飞鸟相与还(3)山随平野尽(4)濯清涟而不妖(5)年少万兜整(6)

晓驾炭车辗冰辙(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

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荡”“濯”“兜餐”“辗”的书写。

6、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孩子们碰伤后决不埋怨,

而是给孩子们擦药。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衍太太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早就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

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

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

记着,看谁吃的多。”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

二、阅读

7、1.C

2.D

3.D

4.(1)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2)不要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5.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

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

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C:“今齐地方/千

里”应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义。D:“余强饮三大白四别”翻译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而”是表

承接关系的连词。故选D。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应该是侧面描写。故选D。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中“焉

得”意思是“哪里",‘'更"意思是“还”。(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句中“更”意思是“还”,“似”

意思是“像”。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即可。

5.此题考查的是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

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为后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

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

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

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8、1.(1)经得住(能承担)(2)让

2.A

3.怒惊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

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翻译为“常常担心儿子受不

住杖刑而死去”,“胜”意思是“承受”。“使跪雪中”翻译为“让他跪在雪中”,“使”意思是“让”。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吾为若教子不善邪”句中“为"意思

是“替”,“若"意思是“你”,“善”意思是“好”。所以应该翻译为“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故选A。

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面对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先是“怒目:”吾为若教子不善邪?””,后来

当儿子脱了衣服也跪在雪地上时“艾子惊问日:“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

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丈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

条棍棒打孙子越加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

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惊讶地问道:"你的儿

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呢?"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

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和艾子的儿子。

9、1.(1)祸患,灾难(2)“向”,先前(3)停止

2.(1)生也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苟且偷生。

(2)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C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

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古今

异义词,已:停止。通假字词,乡:通“向”,先前。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亦:也。欲:喜爱。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3.C错误,应该是从正面角度论证。

【题目点拨】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

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

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

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

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o不

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

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

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

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

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

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10、1.(1)用相关“热词”组成车辆模样,新闻焦点一目了然。

(2)事件持续发酵(事件持续引起舆情关注)

2.大大提高商品质量问题赔偿金额;允许专业机构代理维权。

3.针对材料内容做出理性评价,阐释理由充分。

【解题分析】

1.(1)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图1,图1是一辆车,车上贴满了关于此事件的“关键词”。故词云可以理解为:用相关“热

词”组成车辆模样,新闻焦点一目了然。(2)仔细分析,时间轴和信息轴,此事件一经传出,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一直

在持续发酵。说明了“奔驰车”事件持续引起舆情关注。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结合“要解决消费者维权难,必须大大提高商品有质量问题时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金额。

只有赔偿金额大大高于维权成本,消费者才有动力积极维权;也只有大大提高赔偿金额,才能提高商品生产者和销售

者的违法成本,迫使其专注提高商品质量。”概括得出:大大提高商品质量问题赔偿金额;结合“同时要允许专业机

构代理消费者维权,收取一定报酬,只有这样,专业机构才有动力帮助消费者维权。”概括得出:允许专业机构代理

维权。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针对材料的观点做出客观的评价即可。注意评价用语要有理有据。如材料5,可以根

据“在这次事件中,舆论起了敦促问题解决的正面作用,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但从本质上,舆论确实是一种强

力。4月13日我不接受4s店的退款,就是希望就事论事,而不是他们迫于舆论压力给我退款。那样,我也成使用暴

力、压制别人的人了。遇迫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没有法律,没有什么是应该、需要诉诸武力解决的。国家也好,

世界也好,不应该只依靠暴力解决问题。”做出评价。女车主认为此事件中的舆论压力是一种强力。国家也好,世界

也好,不应该只依靠暴力解决问题。应该从法律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1、1.(1)当“我”说把小被拿给收破烂的时候,妈妈非常气愤地责备“我”

(2)妈妈弥留之际告诉了“我”真实的身世,并嘱咐“我”参加“等着我”节目寻亲

2.示例一:例句:“妈妈一听,惊得眼珠子都要滚出来了,劈手夺过小被,凶巴巴地对我说:'咋不把你老妈也卖了

破烂儿呀!'”为下文妈妈告诉“我”真实身世埋下了伏笔:15年前,她从一个陌生人手里接过了“我”,“我”赤

身裹了这床小被。作用:(1)暗示了我是养女的身份,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2)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二:例句:“有一回,妈妈看倪萍主持的‘等着我'节目,看得大泪小泪……”为下文妈妈让“我”带着小被去

“等着我”节目寻亲埋下伏笔。作用:含蓄交待下文妈妈让我去寻亲的原因,表现了妈妈对我离开亲生父母不知何时

才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妈妈难以决定是否要让我寻亲的复杂心理。

3.(1)“抚弄”这里有“抚摸摆弄”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小被上的花深情爱抚的情态,表达了“我”

对妈妈的感激怀念之情。)

(2)“凶巴巴”在这里是“恶狠狠”的意思,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妈妈听了“我”说要把小被卖掉时暴跳如雷的神态,

表现了妈妈对小被的珍视以及对女儿不懂得小被重要性而生气的感情。

4.含义:一是妈妈让“我”参加“等着我”节目寻亲(或是指央视大型公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