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二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2.古代雅典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终身研究学问,很少人愿意去担任官职而从政。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雅典A.有较为严密的监督机制 B.知识分子对民主制度彻底失望C.自由信仰环境较为宽松 D.知识分子对社会道德沦丧不满3.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此“巨大变化”是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4.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5.“左右共治”是法国政府生活中的独有现象,其指分属不同党派阵营的总统与总理在同一任期内共同执政的局面。下表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出现的三次“左右共治”情况。这一现象执政期(年)总统总统党派总理总理党派1986~1988密特朗社会党(左)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1993~1995密特朗社会党(左)巴拉迪尔保卫共和联盟(右)1997~2002希拉克保卫共和联盟(右)若斯潘社会党(左)A.使得总统的权力被削弱 B.有利于法国两党制的发展C.说明法国政体更为民主 D.影响政府权威及国家管理6.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 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 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7.古希腊“经济”是“管理家庭经济”之学。1615年,蒙克莱田使用“政治经济学"之名,把“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经济”含义的变化体现出A.古希腊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自由主义已成国家经济政策C.政治已对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 D.国家对经济的意义日益重要8.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帝国为解决这个问题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B.将成文法调整为公民法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9.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认字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思想观念有所转变10.下面的漫画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破袭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A.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中国持久抗战的策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1.“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南北战争B.法国启蒙运动C.欧洲宗教改革D.英国光荣革命12.近年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渐成学术界共识,这主要是基于晚清A.政治体制的改革 B.文化传媒的发展C.民族工业的进步 D.社会转型的成果13.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14.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大剧场可容纳15000人左右,为了使贫穷的公民也能看戏,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由公民进行评判。由此可知A.雅典公民的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B.城邦公共空间向所有雅典人开放C.公共活动巩固了政治生活的民主性D.公共闲暇生活促进了民主的产生15.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写就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四库全书》16.据1918年1月3日《真理报》报道,在苏俄全国境内,农民都在“自发地进行易货贸易”,“维亚特卡省(产粮省)和雅罗斯拉夫尔省(粮食消费省)之间甚至还签订了易货贸易合同”,维亚特卡省用20万普特黑麦来交换雅罗斯拉夫尔省的布匹和烟草。这说明当时苏俄A.新经济政策得到了普遍拥护B.余粮收集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C.政府提倡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政府政策受到了不同程度地抵制17.下表是2006-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明A.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力衰退 B.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C.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D.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18.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B.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比例失调C.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D.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 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20.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记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这一年应是()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2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的进步性在于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2.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A.人文主义精神过于凸显B.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C.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D.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23.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次思想解放运动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C.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24.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5.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核心是A.“仁” B.“仁政” C.“法治” D.“无为而治”26.“如果国联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牺牲中国的一小部分领土或许是值得的。”美国威尔逊总统眼中的“中国的一小部分领土”是指A.上海 B.山东 C.北京 D.27.1930年,美国率先将平均关税率从40%调至47%。此举遭到34个国家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当时美国总统仍执意实施。此举A.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 B.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C.刺激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致使美国总统权力扩张28.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29.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企业经营再次好转。这反应了A.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B.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充满艰辛D.民族企业家践行实业救国思想30.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孔像之争”在中国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尽管他们一生声名显赫,但多时过境迁,也就被淡忘了;只有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材料一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宋真宗时,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和“至圣文宣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这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材料二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经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世界就不会发生战争了。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膜拜。材料三晚清之后,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在20世纪,一生颠沛造次的孔子在逝世二千多年后,又遭遇了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在这两次运动中,孔子都成了当时人们否定、批判和声讨的对象。——以上均摘自《辽宁晚报》2011.1.19材料四美国总统里根在致祭孔子大典筹委会主任的信中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五2011年1月11日上午10时,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如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落成。由于天安门广场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地点,这条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甚至在人民网还开通了“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专题讨论。——摘自《人民网》问题(1)请给“素王”作个解释。并说明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的原因。(2)在20世纪,孔子所遭到“两场巨大的风波和打击”分别是指什么?(3)伏尔泰顶礼膜拜孔子寄托着他怎样的思想?(4)你怎样看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竖立孔子像”?32.材料张仲景(约公元150—约219年),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自幼嗜好医学,少年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张仲景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博采众方,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序中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匱要略》两部。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33.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A【解析】

雅典为了维护其民主制度制定了严密的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导致很多人不愿担任官职。A正确;彻底失望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不愿担任官职与自由信仰无关,C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的道德沦丧,D错误。故选A。3、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逐步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1954年宪法的颁布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在宪法中确立,排除C项;1954年我国工业化并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B。4、B【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5、D【解析】

“左右共治”现象下总统和总理分属不同党派阵营,容易导致政党间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权威,不利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也不利于社会问题的高效解决,故答案为D项;总统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不是“左右共治”决定的,排除A项;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与其他国家的比较,C项结论不能得出,排除。6、A【解析】

根据材料“1938—1942年”可知,这时期是抗战期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建设,说明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故A项正确;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没有体现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西南地区仅仅交通方面的建设不能扭转落后面貌,故D项错误。7、D【解析】

17世纪,“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意义日益重要,故D正确;古希腊不可能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故A错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已成国家经济政策,故B错误;政治已对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说法错误,故C错误。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民法的形成,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就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公民,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在共和国时期已经实现;D项发生于帝国时期,与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背景不符;公民法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9、B【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移风易俗。“怅然若失”说明普通市民对社会变革一时不太适应,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有个别人物对剪辫的态度,不能说明剪辫易服难以推广,故A不符合题意;C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变革,故D不符合题意。10、A【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是日军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而面对坚固的堡垒,抗日军队以夜间为掩护,不怕牺牲,顽强攻打破坏敌人的坚固工事、据点,表明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故选A;BCD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1、B【解析】“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B;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这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CD。12、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伴随了列强的入侵、外来文化的传播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为五四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启迪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故D符合题意。这三项都是晚清社会转型的其中一方面,不全面,故排除ABC。13、B【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14、C【解析】

依据材料“雅典政府还发放一种观剧津贴”“公民进行评判”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知,雅典的措施可以使得每一个公民都与机会享受民主权力,体现了雅典公共活动对政治生活的巩固。C正确;观剧不能反映雅典公民闲暇生活的丰富多彩,A排除;结合所学可知,只对公民开放,B排除;材料不能证明雅典民主产生在这一时期,D排除。故选C。15、A【解析】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是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这一体例,选项A正确;《汉书》中没有世家,而且以志代书,选项B排除;选项C是编年体史书,排除;选项D是大型丛书,不是史学著作,排除。16、D【解析】

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反映1918年苏俄境内,存在农民和某些省份“自发进行易货贸易"的现象,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规定不符,故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倡的余粮收集制和取消自由贸易等原则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抵制,B项只提到余粮收集制未达到预期目的,比较片面,故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原则是取消自由贸易,而非提倡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故C项错误。17、B【解析】

2006-2008年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美国下降幅度高于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中国和拉美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印度有所下降,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分化,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多元化局面,故B正确;表中所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是正增长,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国力衰退,故A错误;表中没有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信息,故C错误;表中信息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经济增长率,无法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的结论,D错误。18、D【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的轻工业产品增幅较高,而题干列举的轻工业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A;题干未列举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失调,排除B;题干仅仅列举了轻工业部门,不能得出“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结论,排除C。19、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秦朝时期官员选拔于民间,说明秦朝的官僚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正确;秦朝吸收诸侯争霸的教训主要是在地方废分封,行郡县,A排除;郡县制下地方的自主性较小,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20、C【解析】“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北非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均是在1943年,所以这一年应是1943年而非其他的年代,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1、A【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C项是万民法的作用;D项是其进步性,但不符合“主要的进步性”的题意。22、A【解析】

根据材料“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可知,雅典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使人文主义精神凸显,故选择A选项;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人文主义的凸显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政治管理,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公民的参政热情进行对比,无法比较是否日益高涨,故排除C选项;材料主旨是雅典公民蔑视权威,不懂得服从,这不属于道德沦丧,故排除D选项。23、B【解析】

根据材料“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可知这场运动强调的是理性和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启蒙运动,B选项符合题意。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之一,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C选项排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选项排除。【点睛】启蒙运动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2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25、A【解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故“这位哲学家”指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故A符合题意;B是孟子的观点,C是法家学派的观点,D是道家学派的观点,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B【解析】

依据材料中“国联”、“牺牲中国”、“威尔逊”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几个大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利益,先后向日本妥协,最终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因此B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上海和北京并未被牺牲,A、C选项错误;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已经将割让给日本,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7、B【解析】

尽管受到34个国家抗议和美国千余名经济学家反对,美国总统仍执意上调关税率的做法,导致了世界经济加速恶化,B项正确;1930年胡佛总统上调关税税率并未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也没有导致美国总统权力扩张,AD两项错误;1930年代欧洲各国并未走向联合,C项错误。28、D【解析】

题干中的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29、A【解析】

荣氏企业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发展,都是在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出现的,说明民族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材料说明荣氏企业的三次大规模的发展,无法体现“充满艰辛”,排除C;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是在1915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第二次是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发生之后的1919-1921年,第三次是在经历了1922-1924年的萧条之后,在1925五卅运动的推动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主要的外交成就是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以及中日建交,这三大外交成就可以用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来概括,选项D正确;选项A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选项B中的再次较量不符合中美关系缓和,排除;选项C中的另起炉灶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政策,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孔子的主张及其后来改造了的儒家学说,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和维系社会的稳定;历代统治者追封孔子,目的是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2)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3)和平、宽容、寄寓开明君主制等思想(4)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能从时间(历史、现代),空间(中外)等两个以上角度并结合事实,进行辩证地论述,字数600以上科举制。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支持观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前立孔像,有利于展示和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团结;孔子的伦理思想和教育主张,仍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利于推进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要正确区分孔子主张及其儒学思想,有的被专制统治者作为护身符利用的,已经不是孔子的东西了;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产物,现代社会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展;弘扬孔子,可以培养人类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提高人类生活的精神境界。否定孔子及思想不能代表中国所有文化;近代以来,孔子思想一度是中国实现民主和现代化的“绊脚石”;现代孔子的思想中还有很多糟粕,需要摒弃等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时间、空间等2个以上角度,一个层面展开分析,如指出儒家思想在传统和现代中作用等。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从时间、空间等一个角度,进行单一层面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仅从一个视角限于一个空间范围论述。如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解析】

(1)素王:根据材料一中“生前郁郁不得志的孔子,其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历久而不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素王”的内涵是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来统治者追封孔子,是因为孔子的主张及后世儒学,有利于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和维系社会的稳定;推崇孔子可以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2)风波和打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