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复制 练习卷_第1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复制 练习卷_第2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复制 练习卷_第3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复制 练习卷_第4页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DNA的复制 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NA的复制

一、选择题

1.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要能量

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均为连续复制

C.该过程在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均能发生

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或两条染色体上

2.14N和15N是N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为探究DNA

15

复制的方式,科学家先用含有NH4CI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得到的大肠杆菌,

1514

其DNA几乎都被N标记;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NH4C1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收集不同

时期的大肠杆菌,提取DNA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推测

不合理的是()

A.子代DNA的两条链可能都含有15N

B.1号带中的DNA的氮元素都是为

C.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3号带的DNA为亲代大肠杆菌的DNA

3.(多选)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喋吟占35%。现将该DNA分子片

段用呱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甘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

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乙

A.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

B.Y层中含上标记的鸟喋吟有360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

D.W层与Z层的核甘酸数之比是4:1

4.一个被15N标记的、含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30%,若

将该DNA分子放在含"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70%

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C.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2800个G

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N的比例为7/8

5.将马蛔虫(2A=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好的培养

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好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却的染色体数为0〜4

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C.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2

D.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

2

6.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嚏咤脱氧核甘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

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

7.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

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n(n'l)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8.在DNA复制时,5-澳尿嚓咤脱氧核昔(BrdU)可作为原料,与腺喋吟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

链。用Giemsa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

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

中培养,取根尖用Giemsa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

推测错误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D.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深蓝色的染色单体

9.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x个碱基对,其中腺喋吟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

侵染只含V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64(x—4个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

C.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

D.该DNA分子含有3义(x—24/2+2必个氢键

10.下列有关细胞内的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甘酸添加到3,一端

B.子链的合成过程不需要引物参与

C.DNA每条链的5,一端是羟基末端

D.DNA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

11.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的两条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后,置于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

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不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却,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却,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12.用荧光标记的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可在染色体上

定位特定的基因。探针与染色体上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探针的原料是脱氧核甘酸

B.此处煮沸的作用相当于解旋酶的作用

C.复性时,探针与基因杂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对成熟叶肉细胞进行基因标记时,一条染色体上可观察到两个荧光点

二、非选择题

13.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昔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

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

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甘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

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

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

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性2

1

复/制飞失/'缺口

ZX01234

3'5'3'5'3'5'3'5'离试管口的距离

图1图2

⑴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喀咤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

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个胞喀咤脱氧核甘酸。

(2)以3H标记的脱氧核甘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

其原因是o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

供能量,但能o

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

因是O

⑷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

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

DNA的复制

一、选择题

1.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要能量

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均为连续复制

C.该过程在蛙的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均能发生

D.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或两条染色体上

答案D

2.14N和15N是N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为探究DNA

15

复制的方式,科学家先用含有NH4CI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得到的大肠杆菌,

其DNA几乎都被晒标记;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为HK1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收集不同

时期的大肠杆菌,提取DNA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推测

不合理的是()

A.子代DNA的两条链可能都含有15N

B.1号带中的DNA的氮元素都是为

C.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3号带的DNA为亲代大肠杆菌的DNA

答案A

3.(多选)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喋吟占35%。现将该DNA分子片

段用呱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甘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

分析不正确的是()

甲乙

A.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

B.Y层中含上标记的鸟喋吟有360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

D.W层与Z层的核甘酸数之比是4:1

答案ABD

4.一个被项标记的、含1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30%,若

将该DNA分子放在含勾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70%

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C.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2800个G

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含“N的比例为7/8

答案C

5.将马蛔虫(2〃=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32P的培养

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4

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

C.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含却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却的染色体数为0〜2

D.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

2

答案B

6.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

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一个细胞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含3H的子细胞数为1或2或3或4

答案C

7.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T-DNA插入到水稻细胞M的某条染色体上,

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DNA分子单链上的一个C脱去氨基变为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M培育成植株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T—DNA

B.N自交,子一代中含T—DNA的植株占3/4

C.M经n(nel)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A—U的细胞占1/2"

D.M经3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且脱氨基位点为A—T的细胞占1/2

答案D

8.在DNA复制时,5-澳尿喀咤脱氧核甘(BrdU)可作为原料,与腺喋吟配对,掺入新合成的子

链。用Giemsa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NA分子的双链都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

浅蓝色,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呈深蓝色。现将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

中培养,取根尖用Giemsa染料染色后,观察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下列

推测错误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呈深蓝色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都不同

C.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均为1/4

D.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若干个细胞周期后,还能观察到深蓝色的染色单体

答案C

9.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上有x个碱基对,其中腺噂吟有m个。用这个噬菌体

侵染只含"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28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64(x—4个游离的胞喀咤脱氧核甘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模板和酶等

C.只含31P与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3:1

D.该DNA分子含有3X(x—24/2+2必个氢键

答案C

10.下列有关细胞内的DNA及其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甘酸添加到3,一端

B.子链的合成过程不需要引物参与

C.DNA每条链的5,一端是羟基末端

D.DNA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

答案A

11.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的两条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后,置于不含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

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不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好,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呼,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AB

12.用荧光标记的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可在染色体上

定位特定的基因。探针与染色体上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探针的原料是脱氧核甘酸

B.此处煮沸的作用相当于解旋酶的作用

C.复性时,探针与基因杂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对成熟叶肉细胞进行基因标记时,一条染色体上可观察到两个荧光点

答案ABC

二、非选择题

13.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

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

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甘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

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

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

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性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