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模拟

班级:姓名:__________考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

1.下图为漫画《不可被战胜的力量!》,图中由中、苏等国组成的阵营高居画

面中央上方,下方为美国为首的对方阵营,写有“原子弹”的气球快被吹

破了。该图意在()

t・力的再吸■可不

—三十三♦*月十的大/猊・一

A.歌颂中苏同盟关系正式形成

B.说明新中国成立打破美苏平衡

C.表达对抗美战争的必胜信念

D.揭露美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答案】C

【解析】漫画《不可被战胜的力量!》中,中、苏阵营高居画面中央上方,

试卷第1页,总16页

美国阵营居下方,写有“原子弹”的气球快被吹破了,这鲜明地表现出对

抗美战争的必胜信念,故选C项;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同盟关系形成,但材料还有

美国为首的对方阵营,着重表达抗美战争的必胜信念,排除A项;

新中国成立倒向苏联,且当时美苏不是“平衡”状态,美国处于优势,排

除B项;

材料强调中苏团结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不是揭露美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

性,排除D项。

故选C。

2.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

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

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

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

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

A.长期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

B.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

C.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D.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其中有中东的

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等信息可以看出,大津

巴布韦遗址曾经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故答案为D项;

试卷第2页,总16页

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不存在与波斯的战争和阿拉伯的交往,

排除A项;

大津巴布韦是南非国家,与当时的中国没有往来,排施项;

已经发掘到的文物没有反映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

错,排除C项。

故选D。

3.1949年H月,新中国科学普及局宣告成立后,就把建立全国的科学馆

网当做一个重要任务来抓,因为其“可以把普及工作的各种形式,如陈列

馆、图书馆、电教、讲演、实验、小组活动等综合运用”“是对工农兵直

接进行科学教育的最好武器”。这在当时()

A.使新中国科技跃居世界前列

B.把科学发展与社会生产结合了起来

C.为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科学普及局宣告成立后,把建立全国的科

学馆网当做一个重要任务,说明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这就为新中国成立

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故C项正确;

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科技落后于世界,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发展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故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主旨是政府和国家重视科技发展,与教育关系不大,故D项错

误。

试卷第3页,总16页

故选c。

4.下图是1493年画定的“教皇子午线”,它()

A.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是西方国家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

C.实现了西班牙对南美全部土地的控制

D.导致葡萄牙退出殖民霸权的争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

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是西方国家划分势

力范围的开始,B正确;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排除;

西班牙并未实现对南美土地的全部控制,C排除;

葡萄牙并未退出对殖民霸权的争夺,D排除。

故选B。

5.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下列说法正

试卷第4页,总16页

确的是()

A.革命是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途径

B.共和制比君主立宪制更优越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首选君主立宪制

D.体制选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答案】D

【解析】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没有优劣之分,它的选择,是由国情和历史

决定的,故答案为D。

A、B表述错误,排除。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首选君主立宪制,内战胜利后建立的是共和国,

几经周折最后确定君主立宪制,故C错误。

故选D。

6.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

致对日贸易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据卷中狗©中国近代史;1所2W0,中国的奇斗S编制)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B.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B

试卷第5页,总16页

【解析】

7.格兰特在《科学与宗教一一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中写道:“研究物

理世界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研究上帝则意味着了解世界。追求、发

现、阐明自然规律的效果,足以显示上帝造物之奇妙与思虑周详,这一神

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影响了人类价值取向

B.基督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C.科学研究促使人类思维转变

D.科学研究否定了宗教神学

【答案】B

【解析】材料“研究物理世界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研究上帝则意味

着了解世界……这一神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

力”反映了基督教的上帝造物学说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故B正确;

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也没有反映人类价值取向,故A错误;

材料主旨是反映宗教对近代科学的促进,而不是科学研究促使人类思维的

发展,故C错误;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科学发展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故D错误。

故选B。

8.下表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这一变化

试卷第6页,总16页

()

1986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

年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6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

年社会主义义利观

2012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要求

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变化

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C正确;

9.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

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此话反映出()

A.统治者大力宣扬“君权神授”

B.波斯帝国扩大了农耕文明区

C.帝国建立了较完整的税收系统

D.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主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国王大

流士所发布的命令被坚决执行,国王是政权的中心和最高主宰,故D正确;

试卷第7页,总16页

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神授”,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BC,排除。

故选D。

10.有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或参加了主要的国

际经济组织,并且放弃了作为唯一的不接受多边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的做法,

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多边技术援助项目最多的国家。”当时我国的这些做

法旨在()

A.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结盟

B.走新型的大国关系之路

C.争取更多的国际发言权

D.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多边技术援

助项目,这有助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故选择D选项;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故排除A选项;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

关系,而材料中并无涉及,故排除B选项;

获得多边援助有助于国家发展,才能获得国际发言权,故选项C并不是中

国的中心目的,故排除。

故选D。

试卷第8页,总16页

n.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

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

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

这些城市是()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

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自由城市里市

民获得了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

阶层日益壮大,市民阶层通过多种手段获得的自治权,表明中世纪的城市

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市民阶层的崛起,不仅仅是工商业者,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市民阶层的崛起,没有涉及教皇和封建领主,故BD两项错误。

故选C。

12.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

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

是指()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试卷第9页,总16页

C.火车机车

D.汽轮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

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可知,这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

响,故B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13.16世纪中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随即开始殖民

扩张,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殖民强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故A正确。

荷兰在17世纪才成为航海和贸易强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

法国没有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

故排除C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试卷第10页,总16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

情,关键在党。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

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

求:观点准确且不能与材料重复,叙述清晰且要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民族复兴。论证: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

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

国人民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

试卷第11页,总16页

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

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由此可见,只

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中华

民族才能稳步走向民族复兴。(“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

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

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认真研读材料

,习近平的讲话内容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的关系,由此可以拟定

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

现代史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

,主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建立新中国、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

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解析】略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5.(1)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

识,列举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措施。

15.(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些伟大成就取得的原因。

试卷第12页,总16页

【答案】条件:政治安定团结;坚持有效的经济政策;自力更生;发展科

教事业等。

措施: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国

有企业改革)、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解析】

【答案】成就: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提升。

原因:中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指导等。

【解析】

16.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突发性交流。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

【答案】背景: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沟通了东

试卷第13页,总16页

西半球的交流。

内容: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鸡等家禽家畜,小麦、燕麦、大

麦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输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甘薯、

番茄、花生、南瓜、可可流向全球。同时,伴随人口迁移、文化交流和疾

病传播。

影响:“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

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加速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推动了

全球文明的交融。但也导致疾病传播、殖民掠夺、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哥伦布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内容

及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如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

沟通了东西半球的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鸡等家禽家畜,

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橄榄、葡萄等水果输入美洲;美洲的马铃薯、

玉米、甘薯、番茄、花生、南瓜、可可流向全球。同时,伴随人口迁移、

文化交流和疾病传播。“哥伦布大交换”改变了人口的地理分布;丰富了

人们的食物结构;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加速了落后地区的

经济开发;推动了全球文明的交融。但也导致疾病传播、殖民掠夺、生态

环境的破坏。

17.(1)编写一幕发生在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伦敦万国博览会的重要展品;对话

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17.(2)根据伦敦万国博览会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博览会的历史

是一部经济史。

试卷第14页,总16页

【答案】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时间:1851年

地点:英国伦敦万国博览会会馆--水晶宫

玛丽:这就是水晶宫,好壮观!

约翰:是啊,这是用钢铁和玻璃构建起来的。要看我们工业的成果,那里

有大功率的蒸汽机、各式机床,还有真的机器运作展示,我们这就去看看。

玛丽:哎呀,真幸运,大家对博览会真重视啊。

约翰:看完这个展厅,我们再去看看其他国家的展厅,真是琳琅满目。

玛丽:那是的,我们英国成了“世界工厂”,世界各地围绕我们转。

约翰:是啊!快看,我们去看看他们的展厅吧,要想着如何把我们工厂的

棉布卖给他们

【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