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模块素养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模块素养评价(第一至六单元)(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渐渐积累了大量天文学问,萌生和发展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驾驭天文学问的目的是 ()A.神化统治阶级 B.战胜自然灾难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服务小农经济【解析】选D。依据题干“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可知,反映了当时人们依据天气、季节的变更来支配农业生产,为小农经济服务,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化统治阶级、战胜自然灾难、服务于祭祀活动,A、B、C均不符合题意,解除。【补偿训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验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化。这表明先秦时期 ()A.农业走向衰退 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选C。在农业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存在对作物的选择与培育,先秦时期农作物由多到少就反映这种状况,故选择C;农业经过优选品种扩大种植是农业的发展,A错误;先秦时期基本没有引进外来作物,B错误;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宋以后,D错误。2.下图是河南打虎亭东汉墓葬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民间传闻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偶然独创了豆腐。目前发觉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官志门》。由材料可以推断出()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汉代 B.道家炼丹贴近生活C.制豆腐是主要家庭手工业 D.豆腐制作技术超群【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民间传闻中已经提到豆腐一物,但民间传闻并不肯定真实,而东汉古墓壁画中又出现了《制作豆腐工艺图》,因此,两者相印证可以说明豆腐的起源不晚于东汉,故A正确;西汉民间传闻中提到豆腐是在修仙炼丹中偶然独创的,但民间传闻并不肯定可信,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白豆腐的起源时间,无法推断C、D。3.目前发觉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关于此变更,以下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原始社会解体 B.财产私有制萌芽C.族长权威萎缩 D.财产公有制强化【解析】选B。“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说明个体小家庭越来越多,但不能说明原始社会就此解体,故解除A;也不能体现族长权威的萎缩,故解除C;个体小家庭增多说明财产私有制萌芽出现,故选B,D错误。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应运而生的根本缘由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气超过女性C.氏族部落的斗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解析】选D。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内部出现了财宝分化。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为了调整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须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故选D。5.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这一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解析】选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可知农业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A。6.美国普渡高校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逼……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反映了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评价。1973年,袁隆平胜利培育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正确。7.“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描述的是 ()A.翻车 B.筒车C.水排 D.风力水车【解析】选B。依据材料文字“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说明是为农业服务的以水流为动力的农业浇灌工具,魏晋时期的翻车用脚踏或手摇作动力;唐朝的筒车是农业浇灌工具;东汉的水排是以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浇灌工具。8.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奇妙的新创建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建”主要是指 ()A.科学和独创 B.法律和制度C.理论和学说 D.机器和工厂【解析】选D。解题时留意题干中“1828年”这一时间信息。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独创层出不穷,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故选D。9.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说明是 ()A.钟表的独创使生活节奏加快B.工业革命导致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D.社会进步促使人们观念更新【解析】选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加,B正确。10.新科技革命引起了劳作方式的革命性变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更,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更有 ()A.第一、其次产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B.其次、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比率最大C.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D.20世纪90年头的美国,信息产业达到50%以上【解析】选C。从材料“新科技革命”可知,现代就业结构的变更是第一、其次产业从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故选C。11.1953年,河南安阳殷墟旁边发掘的165座平民墓中,83座有殉贝。从有些贝的放置位置看,似乎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这说明当时 ()A.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B.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C.贝作为货币成为社会财宝的象征D.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解析】选C。由材料“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知墓葬中的殉贝具有货币的价值,是财宝的象征,故选C;材料未涉及除平民外其他阶层墓葬殉贝的状况,不能得出殉贝为平民特有,解除A;材料强调的是墓葬中的殉贝而非平民的社会地位,解除B;由材料“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知殉贝是财宝的象征,解除D。12.下图为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该船于18世纪中期曾作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队中最大的船,两次来回中国。当时该船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 ()A.上海 B.天津C.广州 D.宁波【解析】选C。题干中提及的时间点是18世纪中期,当时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该时期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只留在广州设置的公行与外国通商,故选C。13.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髙【解析】选C。“食券”和“飞钱”类似于汇票,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职能,但它的出现便利了经济的发展,故选C;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四川地区的交子,解除A;材料中现象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解除B;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解除D。14.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选B。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故A错误;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正确;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故C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错误。15.下表是1850—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年份世界贸易总额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85014533.8152112.8187037491.8454234据此表可知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B.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D.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解析】选B。据材料英国领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在1850—1870年的国际贸易中占比最大,遥遥领先于法、德、美,所以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选B;工业革命之前国际贸易始终存在,A说法错误;185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7%,187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所以,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不明显,解除C;法国贸易增速居首位而不是英国,解除D。16.骆晓会教授在《陈独秀对苏俄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反思与批判》中谈到:“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见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汲取了列宁的……思想……”这一“思想”是指()A.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选B。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先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学问,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国家短暂无力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答案为B。17.1990-1995年,全球移动用户数量以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科技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 ()A.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绽开B.新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C.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D.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说明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的关系,而不是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绽开,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新经济发展的问题,故B错误;“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说法过于抽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补偿训练】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C.发展中国家经济渐渐崛起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解析】选A。由题中对话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行逆转。18.明清时期,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国家城市建设中的宫殿、住宅及街道的制度性规定)”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支配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这主要是由于 ()A.工商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不重视市镇的管理C.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D.城镇建设技术极度落后【解析】选A。“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支配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表明市镇打破城市规划界限,这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国家不重视市镇的管理和城镇建设技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B、C、D错误。19.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旺盛,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全部权 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解析】选C。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旺盛,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C符合题意,故选C。20.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验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C.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D.两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解析】选D。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绽开,英国起先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错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崩溃和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B错误;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加快,C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正确。21.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更》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逝B.近代交通变更了农村的落后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剧烈抵制【解析】选C。从材料中人们出行“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对人们观念的冲击。故C正确。22.19世纪70年头,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起先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它标记着()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C.洋务运动起步 D.中国近代史开端【解析】选B。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标记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23.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气。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起先②新式交通工具变更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D。依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变更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起先无关,①错误;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错误。24.2015年,屠呦呦因发觉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发觉与应用,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下列古代医学成就为屠呦呦的探讨供应了基础的是 ()A.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对青蒿药效的记载B.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C.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有关青蒿的药方D.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关于药物性能功用的介绍【解析】选B。屠呦呦等专家依据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带领探讨团队经验漫长的探究,最终从青蒿中分别出能够有效反抗疟疾的青蒿素。25.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与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10万人次A.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B.医疗水平的先进C.人民的支持和救援D.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解析】选A。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大救治、大转运、大接治、大防疫规模空前”,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防疫和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A与题意相符。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常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特地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驾驭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旺盛,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材料二鸦片斗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很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头,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起先走向市场,其中较闻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须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化,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更,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发展演化,据材料一信息“商朝就已经出现……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商业主要驾驭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概括商朝的表现;据材料一信息“‘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商业进一步旺盛,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概括战国后不同时期的表现;其次问主要因素,从经济、政治角度入手分析。第(2)题第一问变更,据材料二信息“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设立分行”“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起先走向市场”“上海出现了……证券机构”“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等可知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其次问评价,从经济发展、近代化进程、思想解放等角度入手。答案:(1)发展演化:商代就已出现商人,商业区域广泛,形成“工商食官”格局;战国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秦汉时期全国商品流通普遍;唐宋时期城市经济旺盛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旺盛。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2)变更: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肯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27.(2024·山东等级考)(20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来宾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合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辩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德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更。辉格党人情愿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常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爱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旁边的咖啡馆。寻常百姓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40年头前后,满意贫困工人须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旧是一个簇新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10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务;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绽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楚。)(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更,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10分)【解析】第(1)题要求考生编写对话,设置的是开放性、探究性任务等,是对考生的创新思维实力进行考查的集中体现。可以围绕17世纪英国历史重大事务如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王室问题;17世纪英国殖民贸易、黑奴贸易、殖民斗争等角度绽开。回答时要留意: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务。对话内容紧密围绕主题绽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楚。第(2)题要留意从咖啡馆的变更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以及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两个角度作答。咖啡原产非洲,经由阿拉伯人带入欧洲,所以咖啡的传入是伴随着新航路开拓、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进行的,由此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咖啡馆的出现正是这一变更的体现;咖啡馆内的消费人群也表明咖啡渐渐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一般饮品。来自东部的茶叶也渐渐成为咖啡馆供应的饮料之一,说明当时英国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这种变更则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相关。所以说英国咖啡馆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一部“经济史”。答案:(1)咖啡馆情境对话(举例)农夫甲:以前查理国王要我交很多税,我愉快不下去了,现在听说他被推上了断头台。资产阶级乙:王室又复辟了。资产阶级丙:我们联合新贵族把国王又赶走了,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至高无上的局面不存在了,但名义上还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奴隶贩子丁:我从非洲贩卖很多黑奴到美洲,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现在开一个铁厂,听说我们大英帝国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世界市场都归我们掌控了。(2)从咖啡馆的变更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沟通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簇新事物渐渐变成了英国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