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1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_第1页
课题3.1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_第2页
课题3.1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_第3页
课题3.1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_第4页
课题3.1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课前准备】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是的变化,也叫。比如:光合作用、木柴燃烧、等。(2)物理变化是的变化,只是在、和大小的改变。比如:、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融化等。2、物质的分类(1)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2)由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空气等。3、你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吗?【新课学习】一、导入新课由课前准备3导入。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观察红墨水的扩散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或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学案。1、实验现象:品红逐渐消失,水变为,且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2、实验结论:品红在水中会,且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要比在冷水中。任务二:分子性质1阅读材料,并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科学家测知: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多年。由此可知:。任务三:分子性质2实验探究:分子运动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学案。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现象:。结论:。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结论:。3、实验分子运动烧杯A现象:酚酞溶液变红。烧杯B现象:浓氨水仍为无色。现象解释:浓氨水具有,B烧杯中的氨分子因不断到A烧杯内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由以上实验得出:。4、学以致用:讨论:为什么湿衣服可以晾干?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因为。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运动速率,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下容易晾干。任务四:分子性质3分子间隔仔细观看视频,完成下列学案1、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200ml。2、由此得出;。3、学以致用: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为什么可以压缩?哪一个更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气体分子间的间隙,液体的分子间隙比气体的。任务五:分子性质4仔细观看PPT,完成下列学案用火柴去点燃水,燃烧;用火柴去点燃酒精,燃烧;用火柴去点燃50°的白酒,燃烧;可以得出: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任务六:分子仔细阅读课本P50,观看PPT,完成下列学案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构成的。2、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分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分子本身,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重新组合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任务七:原子仔细阅读课本P50,观看PPT,完成下列学案1、讨论:你能猜想出原子的特点吗?(1)原子的;(2)原子也是在;(3)原子之间也有。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1):Mg,Fe,Cu(2):He,Ne,Ar(3):P,S,C,Si任务八:混合物和纯净物用微观观点(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跟踪练习】【重点题型】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通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微粒性质的对应关系进行命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不停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等。【解题秘籍】1、本题不难:(1)熟记分子的基本性质(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2)明确现象的微观变化过程,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多种分子);纯净物(含有一种物质;一种分子);【易错解答】分子(1)“分子大,原子小”的说法是错误: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世界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2,半径1.15A)。(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原子只能构成分子的说法错误,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金属、非金属固体单质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所有物质的化学性质都由分子保持。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物质分类(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和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2)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基础过关】1、将密封良好的袋装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2、夏天的傍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前总喜欢往身上喷点花露水,蚊子闻到花露水的气味就不敢靠近他们了,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的质量较大3、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事实是()A.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B.空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C.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然后体积小于2LD.满架蔷薇一院香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D.冰和水都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态氧B.洁净的空气C.汽水D.水泥砂浆【能力提高】1、“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任何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3、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4、“○”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纯净物的是()A. B. C. D.5、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原予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③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④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6、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1)表示混合物的有(填字母序号,下同);(2)表示纯净物的有。三、课堂小结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四、中考链接1、【2021湖北襄阳】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2021江苏南京】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3、【2021辽宁抚顺】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4、【2021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2021四川成都】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结合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是()物质分子个数体积0℃/101kPa20℃/101kPa0℃/202kPa17g氨气约6.02×1023个22.4L22.1L11.2LA.氨分子质量很小 B.闻到氨水的气味是分子在运动C.温度升高,氨分子体积变大 D.压强变大,氨分子间的间隔变小6、【2021广西贺州】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学霸必背】中考必背考点4:氧气的性质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氧气的液体状态是蓝色液体。固体状态是淡蓝色雪花。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二)氧气化学性质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硫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火焰,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2)原理:硫+氧气二氧化硫(3)主要事项:在瓶底加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溶于水)3、木炭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发红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氧气中: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原理:碳+氧气二氧化碳4、铁丝与氧气反应(1)、现象:空气中:变红热,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产黑色物质。(2)原理: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主要事项:铁丝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在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棒(引燃);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预热未燃烧的的铁丝);在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使集气瓶炸裂);燃着的铁丝不能接触瓶壁(防止炸裂瓶壁);分析:铁丝不燃烧的原因:氧气不纯净;铁丝未打磨表面的氧化物;5、木炭和硫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为什么?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