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份-1_第1页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份-1_第2页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份-1_第3页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份-1_第4页
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份-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2.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3.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有关数据。

2.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3.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问题1:凸透镜的光学性质是什么?如图的光路(视频展示),对你有何启示?

点评:会聚光线。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不一样,透镜焦距越短,表示

它的折光能力越强。

问题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怎样折射?通过凸

透镜焦点的入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怎样折射?通过光心的呢?

说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上述光路图中的内容根据提问次序及讲解

过程逐个添加展示。

问题3:考察光路图你有什么发现?

点评:同一个发光点发出的不同方向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相交于同一点。

问题4:若在该点所在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一个亮点吗?为什

么?

点评:会,因为确实有光射到这一点。这就是发光点的像。

展示课题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情景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

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情景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

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

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

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

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

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

点评: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问题引导: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

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活动引入

活动1:感受像的多样性

说明:回顾与再现——播放多媒体,动画辅助

1.小孔成像情景

2.平面镜成像情景

3.通过凸透镜观察邮票的情景

说明:展示与引入——实物直观

1.照相机——胶卷底片上的像

2.投影仪——屏幕上的像

活动2:感知凸透镜成像

说明:实践与体验——自主活动

1.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

2.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像

3.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作点评指导。例如:像不能呈现在光屏

中央,须强调实验前调节的必要性及调节的方法。

活动3:关注凸透镜成像

1•每个实验小组,分别在光屏上寻找放大和缩小的清晰像,并关注蜡烛、

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2.请大家议一议:成放大或缩小的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推进新课

一、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B表示。

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表示。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

尸表示0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5.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表示。

6.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1/表示。

7.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

8.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

二、实验探究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

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

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

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启发、点拨或发提示卡片并提示学生。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

①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

光屏所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实像和倒立、放大实像。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4

2.

当〃=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21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

界点。

3.

当々〃<2和寸,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a

4.

当u二加寸,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

当〃(尸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说明:教师应准备小组实验活动建议卡片,谁遇到疑难问题或不能继续进行

时可向教师要卡片,按提示继续实验。

实验表格

物距成像性质像距应用

u>2f

u-2f

2f>u>f

u=f

u<f

分析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一、像的正倒

二、像的大小

三、像的虚实

问题思考: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倒正: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成

实像时,物像在透镜的什么位置?虚像呢?

4.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条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

比较大?成缩小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5.像的大小变化:当物体成实像鼠逸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距是变大了还

是变小了?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当物体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是

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6.实像和虚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

像。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

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像是缩小的,〃<小,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

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

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成虚像

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

交点,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

大的。

归纳小结:倒立、缩小的像u>2f

倒立、放大的像

正立、放大的像〃〈尸

实像u>f;虚像u<f

实像时,物距小,像距大,像也大。

同步训练

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1.)0

A.像比物大B.像比物小

C.像与物位于凸透镜两侧D.像总是正立的

答案:C

2.凸透镜前25cm处的物体沿主轴靠近透镜时,其所成的倒立、放大的实

像将

()0

A.由实变虚B.由虚变实

C.由大变小D.不发生变化

答案:A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0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答案:D

4.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在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

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0

A.5cmB.10cm

C.15cmD.30cm

答案:B

5.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cm焦距的地

方,则()

0

A.像距变小,像变小B.像距不变,像不变

C.像距变大,像变大D.像距变大,像不变

答案:C

一滴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是()

6.0

A.等大的实像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答案:D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0

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

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

答案:B

8.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若发现在距透镜20cm处看到一个正

立、放大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0

A.16cmB.10cm

C.25cmD.无法判断

答案:C

9.在凸透镜成像中像是倒立的像总是正立的,缩小的

像肯定是______像。

答案:实虚实

10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大睡回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斑。

若有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的

的像。

答案:倒立缩小实

U.在做"凸透镜成像堂也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

然后调节它们的使它们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_____o若凸透

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的

像;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的

像。

答案:凸透镜光屏中心高度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

规律总结:

1.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成像性质像距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倒立、放大的实像]/>2f投影仪、幻灯机

u=f不成像

u<f正立、放大的虚像与物同侧放大镜

(注意:〃是物距,।/是像距,尸是一倍焦距,2尸是二倍焦距)

2.记忆口诀

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的位置:物在外,像在间;物在间,像在外。("外"指二倍焦距以外,

"间"指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实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的变化: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物与像大小的比较:谁远谁大(谁离凸透镜远谁就大)

3.光屏上无法呈现清晰的像的原因

(D没有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用寸,成虚像

(3)〃>,,但蜡烛接近焦点,物距较小,像在很远处,光具座不够长。

(4)〃=f,不成像。

板书设计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成像性质像距应用

u>2f倒立、缩小的实2/>]/>f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v=2f

2f>u>f倒立、放大的实v>2f投影仪、幻灯机

u-f不成像

u<f正立、放大的虚与物同侧放大镜

2.物近像远像变大

离焦点越近像越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活动与探究

你能说出两种测焦距的方法吗?

答案:L光照法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与白纸之间

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白纸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即为焦距。

.远距离成像法(粗略测焦距)(〃>

210/5o

可使稍远处的窗(物距足够大,u>10,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与光屏间的距离,近似等于焦距。

3.等距离成等大像法(〃=2办

将光屏与物分别放在透镜的两侧,调节三者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呈现一个与

物等大的清晰的像,此时〃=/=2九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中心与物体(或光屏)间

的距离,记为认u=2/5,则焦距f=32。

备课资料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

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

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

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

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

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⑴〃>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叫实像

(2)〃<f,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叫成像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

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姐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

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

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

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l)t/>2/,f<v<2/,Df<u<2f,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

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冬周颤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

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

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

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

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

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

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

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

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

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把子,

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

述一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

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

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

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切工超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

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

成像。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和像距(J在我多

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

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

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

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

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

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

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

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

(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

较远,即u>2九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

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

上。让学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

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

小的凸透镜。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

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

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彳导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

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

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

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不能把凸透镜就等同于放

大镜。凸透镜应用于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及条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应用法把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让学生知道了

知识,还记住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一举两得!您不妨也试试!

七、辅助线记忆法

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逅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

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

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详细图作图如下:

(1)〃=2t缩小、放大像的分界点。

(2)〃=倒正、立像,实、虚像的分界点。

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

型。

八、实验探究法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讲授本节课时,最根本的方法还应

该是实验探究法为基础。在光学实验的教学中,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演示实

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因此,探究过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的重点。实验过程中,应始

终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

生自己找到成像的规律。在实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

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如,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成像变暗;

成像时为什么有三个像等一些开放性问题。

课堂练习

L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功

|B尸贸尸

如图1所示是物体放在A点的成像图。将物体分别放“『才♦万球…,

L-2/一0图]

在B、C、D点,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在点,光屏

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像;在一点,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2.在图2中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cm,其像

情况可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ABD

।।图3

4.如图4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

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

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hGd四点中的点处机就是利用此

成像特点制成的.

5.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

是()

A.大于小于f

B.大于"大于尸小于2尸

C.小于"大于2尸

D.大于伙于2尸

达标练习

6.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

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

移动.(选填"向下"或"向上")

7.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

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

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

8.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当〃>2尸时,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倒立、缩小的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

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凸透镜

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

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_f(选填">"、"="或.

9.小强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50cm处时,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cm,若

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时成的是的像.

10.(2012河南)如下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

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选填"能"或"不

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

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

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

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暗些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

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1/之间

的关系(如右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60cmB.40cmC.20cmD.10cm

1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A.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

C.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

14.有一凸透镜,当物体放在离透镜12cm处时,成放大的实像,当

物体放在离透镜7cm处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图5

不可能等于()

A.8cmB.lOcmC.llcmD.14cm

15.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

5中的A和B,则()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

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

的距离

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16.图6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在图上画出光线

AC和AD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17.如图7所示,直线是凸镜的主光轴所在的位置,5是发光点,S是5经凸透

镜所成的像,作图确定凸透镜所在的位置以及焦点的位置..

1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汩由的缝酎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

个最小、最亮的海£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峨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B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

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

因:•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T则前

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到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

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

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9.(2013苏州)如右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

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

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

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甲或乙)透镜.

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

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

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

的时候,成像一.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

似的是

第3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随堂练习

l.CD2.301530倒立缩小实3.D4.a照相5.B

达标练习

6.向上7.倒立、放大、实像下增大8.实靠近远离<9.小于25正

立放大

10.能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眼ll.D12.D13.D

14.D15.C

18.Q)会聚10(2)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再同一高度(物距小于焦

距)(3)放大投影仪靠近19.乙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⑵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⑶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⑵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⑵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⑶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⑴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⑵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用:凸透镜(焦距10cm、5cm各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

玻璃球、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模拟实验】蝴蝶杯显影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观看"蝴蝶)・

杯显影"的神奇1•

现象,激趣设观看模拟实验,感

【设疑】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

疑,引入新课。受蝴蝶杯的神奇,

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注入酒后的蝴蝶杯

题。

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

(设计意图:以“蝴蝶杯显影”这一神奇现象创

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书课题】§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复习提问】思考后个别回答:

建构知识L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各有何特点?1.照相机成倒立、

(-腥出问题2.它们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何不同?缩小的实像;投影

【引导分析】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

仪成倒立、放大的

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使用时条件不同,使得

实像;放大镜成正

成像结果不同:照像机是拍摄远处物体,使远处

立、放大的虚像。

物体成缩小的像在胶片上;投影仪是将物体放的2.照相机成像时离

较近,而在较远处的屏帚上成较大的像;放大镜镜头较远,幻灯机

是将物体放得最近,它可以成比物体更大的像。成像时离镜头较

可见,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体近,放大镜成像时

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离凸透镜最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及各自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关系,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并为学生的合理猜想提供依据)

【前置补偿】认识物距(U)和像距(V)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认识物距和像距,

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并会计算物距和像

...七上七二距的大小。

111111111111111111i111III1111111II1111111111111111111111II1'1111111111

2030407so607090

Si=33.0cmS2=50.0cmS3=74.0cm

u=Si-Si=17.0cm廿=S3—S2=24.0cm

(设计意图:前置补偿物距、像距,为提出问题【猜想】根据已有

时正确、简洁表述做铺垫)知识提出猜想:物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距大,成倒立、缩小

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的实像物距小成

【猜想】聆听学生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倒立、放大的实像;

价。物距更小,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

(二漪想与假

(三股计实验【过渡】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实验进行证明,

下面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熟悉器材,明确作

【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器材主要

用及放置顺序。

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交流讨论】光具

座上有刻度,便于

Ai

L.............L...........工

观察物距和像距;

1IIli|iiii11in|iHI|iiti|ini|iiii|iiii|iiii|iHI|iiii|iiii|iin|iHI|iiii|HIi|iiii|iin|iiiipIII1

cm1。+304050tiOw8090100

〃2用蜡烛火焰作为发

【引导思考】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光的物体;光屏用

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的关系呢?请说出你

来承接实像。

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方案】改变

【引导点拨】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

物距大小,观察不

有哪些呢?请大家讨论并分析。

同物距所成像的大

L如何保证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小、正倒、虚实。

【演示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

【交流讨论并操

致在同一高度,并要求学生调节。

作】

---------n\-----------------1.使烛焰、凸透镜,

I1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K上*.

If|ini|ini|ini|iiii|iiii|ini|ini|iII|ini|iiii|ini|iiii|iiii|ini|iIIIIUII|iin|iiii|innTilipi1

/7|0cHi10203040506070809010q\\

同一局度。

2.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演示2】2.点燃蜡烛,使蜡

(1)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烛位于凸透镜前某

确定像的位置,并要求学生找到像的位置。一位置,左右移动

(2)移近蜡烛,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光屏,直到光屏上

观察虚像,并要求学生观察虚像。出现清晰的像,此

,八八A时光屏的位置就是

ky(0八人

“nU像的位置。若无论

3.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怎样移动光屏都得

【演示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不到像,可取下光

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屏,直接用眼透过

口算出物距、像距的大小。凸透镜观察。

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同学们3.固定凸透镜在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光具座上,调节蜡

【指导】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删减烛和光屏的位置改

和补充,并强调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注意事项:变物距和像距。

(1)实验记录表格应有表头,能体现出所有需要4.需记录像的正

记录的数据、现象以及实验次数。倒、大小、虚实,物

(2)实验记录表格中有关测量的数据应标明单距和像距,像与物

位。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以及需表格见附件1

要记录的现象和数据,解决实验中会影响学生

实验的难点或疑惑点,为学生分组实验的成功

扫清障碍。)

(四邂行实验【温馨提示】

与收集数据L改变物距时,可使蜡烛由远及近逐渐靠近凸透明确实验过程中需

镜来改变物距。要注意的问题及实

2.为使实验结论更全面,更具普遍性,请同学们验操作的小技巧,

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观察物距不同时的使实验能够顺利完

成像情况,且使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分布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