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_第1页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_第2页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_第3页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_第4页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6 世界古代史(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世界古代史目录01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02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知识通关演练1.(2023·天津卷)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进献的书籍记载了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的情况。书中说由于拜占庭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使得皇帝无法抵抗入侵;奥斯曼君主则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并采取严厉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集中体现上述内容的是(

)A.创立中央行政部门 B.没收教会所有土地C.实行特辖领地制度 D.打开国门学习西方2.(2023·天津卷)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3.(2023·河北卷)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低级种姓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 B.等级结构日益复杂C.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D.社会矛盾有所缓和4.(2023·重庆卷)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5.(2023·重庆卷)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6.(2023·福建卷)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7.(2023·辽宁卷)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8.(2023·江苏卷)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9.(2023·江苏卷)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10.(2023·海南卷)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11.(2023·浙江卷6月)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12.(2023·浙江卷6月)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A. B.C.

D.13.(2023·浙江卷6月)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14.(2023·北京卷)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5.(2023·北京卷)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6.(2023·山东卷)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17.(2023·山东卷)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18.(2023·湖南卷)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19.(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20.(2023·湖北卷)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21.(2023·湖北卷)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22.(2023·全国新课标卷)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23.(2023·全国新课标卷)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24.(2023·浙江卷1月)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一回顾知识体系二回顾核心考点高频考点1:各文明的不同特点(文明的多元化)及其原因认识各文明的早期联系(少量相互融通)。从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的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高频考点2:雅典民主政治1、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参加公民大会);公民的个人自由一定程度上受到城邦和民主的制约;2、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2017年)(1)进步: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人文精神的起源)。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2)局限性: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高频考点3:罗马法(重点罗马法形成发展原因和影响)1、罗马法形成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对外扩张版图扩大后维护统治的需要2、特点:从过程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不断调整;从内容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从影响:维系统治、泽被后世;从实质:维护奴隶主的统治。3、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局限)。4、作用:⑴维系帝国(对当时的罗马而言)①罗马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②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③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④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商业利益。⑤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⑵泽被后世(对后世而言)①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②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高频考点4: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与发展1、人文精神产生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期):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平民地位提高。③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④公民的基本素养提高2、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3、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⑴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⑵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成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⑶作用: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三易混易错归纳1.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易错】误以为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阐释】我们现在最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很多人都以为根据名字来看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实际上是古印度科学家巴格达发明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后来靠阿拉伯人传播才被世界所熟知,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2.公历的缘起【易错】把公历、阴历分不清【阐释】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是今天公历的基础。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近代民主的成分【易错】概念不清。【阐释】古代雅典民主虽然本质上属于奴隶制民主,但其在多方面已经包含了近代民主的某些特性,如公民享有广泛的参政权;具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等较为完善的民主机构,并且民主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权和制衡。但雅典陪审法庭权力过于集中,违背近代民主精神。4、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易错】概念混淆【阐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民主范围有限。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5、欧洲中古时期是孕育重大进步的阶段。【易错】中古时期是黑暗的中世纪【阐释】5-15世纪被认为是欧洲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但这一时期也孕育着历史的进步。(1)政治上,中古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这推动了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11世纪,西欧城市较为繁荣,商业发展较快,这最终催生了近代化的资本主义运营方式,如中古时期的银行已经基本具备现代银行的兑换、委托、转账、结算、贷款等职能。(3)文化上,12世纪开始,城市的兴起推动了世俗性大学的建立,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世俗文化迅速发展起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1.(2024·湖北·二模)中世纪西欧,“有时一个城市属于一个领主,有时属于多个领主。城市与领主签订城市宪章.取得特权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巴黎属于两个领主,而博韦有三个领主,亚眠有四个领主。这一现象()A.推动了封建割据局面形成 B.促进了城市自治逐步兴起C.反映了王权力量趋向软弱 D.强化了市民人身依附关系2.(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古希腊“被隔开的几片平原可以联成一个城邦,相连的平原也可以分裂为几国、亚狄加有三块被山脉分隔的平原,但却无碍于雅典的统一;在彼奥提亚平原上,却分裂为底比斯、普拉提亚等好几个小城邦。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分立的城邦越来越倾向于联合,酝酿着超城邦的统一局面.”这段材料揭示出(

)A.古希腊地理环境与民主制形成密切相关B.城邦政治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古希腊走向政治统一D.用山川形势解释希腊城邦割裂并不恰当3.(2024·河南·三模)《汉谟拉比法典》对苏美尔法律制度做了重大的调整。该法典中,反对国家的罪名明显增加,国家的官吏较多地担任起逮捕和惩办犯罪的责任……惩罚大大加重。特别是对带有谋反迹象的罪行要从严惩治,而象“游手好闲”等轻微过错竟要处以死刑。这表明,该法典(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 B.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秩序C.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 D.彰显了法律的至高无上4.(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查士丁尼在位时期规定,拜占庭帝国境内妇女的嫁资受到法律保护,妻子在离婚时享有绝对的嫁资返还请求权,理由是“妇女拥有充足的嫁资以便繁衍后代和增加城市人口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追求司法程序正义C.贯彻人人平等的理念 D.理性色彩更加突出5.(2024·福建三明·一模)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6.(2024·浙江·二模)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材料意在强调()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是古埃及的支柱 B.埃及统治者高度重视灌溉农业的发展C.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古埃及人从迁徙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7.(2024·江苏·一模)在《埃及亡灵书》中,古埃及人想象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条大河,这条河被比作为难以战胜的死神,只要死者渡过了河水就等于征服了死亡,获得了重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民众对法老的统治悲观失望 B.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远C.航运经济是埃及的支柱产业 D.文学艺术起源于对死亡的敬畏8.(2024·辽宁·模拟预测)19世纪,法国学者瓦朗在其《古代世界奴隶制度史》中指出,雅典的公民为6.7万人,奴隶为20.6万人,外邦自由人为4万人。奴隶约为公民数的3倍,为自由民数的2倍,但只有公民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和举手表决。由此可见,古代雅典()A.奴隶主贵族地位的尊贵 B.直接民主与民主范围的狭隘C.自由民享有民主的权利 D.民主政治发展呈渐进性特征9.(2024·湖北·二模)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A.宗教哲学的原始性B.动物崇拜较为兴盛C.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10.(2024·山东淄博·一模)下图为公元1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艺术风格的佛像。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这类佛像的造像风格可用于佐证(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11.(2024·山东济南·一模)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下图为1324年议会诉状的内容分布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 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12.(2024·甘肃·一模)西非的帝国和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帝国与古代其他帝国一样,都曾建立起以君主为中心的官僚体系。印加人还像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样,修建了贯穿帝国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系统。这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的()A.统一性 B.复杂性 C.创新性 D.多元性13.(2024·广西南宁·一模)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欧洲()A.各国教权不同程度削弱 B.自治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14.(2024·浙江温州·二模)6世纪,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依靠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部族,挑战波斯丝路霸权,将丝绸贸易的重心移到红海、印度洋地区,但这种努力彻底失败。“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是(

)A.马里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阿克苏姆王国15.(2024·江苏·一模)12、13世纪,欧洲政府的档案(包括官员指令、财产契约、经济档案和司法记录等)数量大量增长,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自由城市的普及C.皇帝权威的衰落 D.人文主义的盛行16.(2024·湖北·二模)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A.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 B.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 D.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17.(2024·福建泉州·三模)下表英国庄园产品出售情况(部分)名称时间出售产品的收入占比名称时间出售产品的售量占比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1270—1271年占总收入的77%温彻斯特主教的庄园1208—1209年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48.5%1305—1306年占总收入的84%1299—1300年小麦出售量占生产量的70%据上表推知,当时英国(

)A.城市向乡村的流动性增强 B.庄园经济顺应商品经济发展C.农民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 D.庄园的生产结构具有单一性18.(2024·山西临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餐的罗马人屡见不鲜。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这时民众的主要饮料同样是水,有时人们也会喝葡萄酒,但是通常会掺上几倍的水。烹调器具大部分是用粗陶所制。罗马家庭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就餐时坐在桌子旁,伴有祭祀神的仪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