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储罐完整版本_第1页
卧式储罐完整版本_第2页
卧式储罐完整版本_第3页
卧式储罐完整版本_第4页
卧式储罐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9第二节卧式储罐5.2.1基本结构一、地面卧式储罐1.基本结构图5-1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鞍式支座)图5-1地面储罐的基本结构(圈座)2.鞍式支座设计要点:数量、位置、固定方式、包角、选用。⑴支座数量:双鞍座结构较普遍。理论上:多支座→M↓,σ↓,受力好。实际上:a.地基不均匀沉陷;b.筒体不直、不圆;c.基础水平度误差。造成支座反力不均,局部应力增加,体现不出多支座优点,所以采用2个。⑵安装位置:①②充分利用封头对支座处筒体的加强作用,防止扁塌现。∴一般A≤0.2L,且最好A≤0.5Rm,A最大不超过0.25L。⑶固定方式:。操作和安装温度不同引起热膨胀,可能出现弯曲造成附加应力,所以要使筒体可沿轴向自由伸缩。轴向移动结构:①开长圆孔(图5-1);②滚动轴承(结构复杂,制造难,用于重要设备上)⑷包角:1200、1500大:(优)鞍座处筒体σ↓→对筒体有利;(缺)鞍座受水平推力↑,且鞍笨耗材→对鞍座不利。小:鞍座处筒体σ↑且重心较高,筒体易从鞍座上倾倒。⑸选用:利用标准(JB/T47123.)选用支座时,要充分考虑:设计温度、地震设防烈度、支座允许载荷、是否设有垫板等。3.圈座应用情况:因自身重量而可能造成严重挠曲的薄壁容器多于两个支承的长容器。二、地下卧式储罐1.结构图5-2地下储罐结构示意图1-牺牲阳极2-浮子液面计3-金属导线4-电线保护测试点5-压力表6-护罩7-安全阀8-罐装气相阀门9-罐装液相阀门10-排污和倒空管阀门11-罐间气相连接管12-罐体13-罐间液相连接管14-支座结构:圆筒、封头、支座、工艺接管、仪表管、安全泄放装置。艺接管、仪表管、安全泄放装置一般采用集中放置,通常设置在一个或几个人孔盖板上,目的为了适应埋地状况下的安装、检修和维护2.优点减少占地面积和安全防火距离,避开环境温度的影响。3.埋地措施:①地下室②埋土地下支座;涂沥青防锈层或牺牲阳极法;土地埋设,达到预期埋土高度。5.2.2设计计算一、设计步骤:1.步骤①根据内压或外压设备的设计方法初步计算厚度;②考虑支座安装位置、支座反力、包角及结构的影响,计及各种附加载荷;③校核附加载荷下筒体轴向、周向应力和稳定性→确定实际的圆筒厚度。注意:卧式储罐支座与罐体设计同时进行(因为支座受力与所支承储罐重量和支座本身的结构与尺寸有密切关系)2.卧式储罐的具体计算过程:①给定设计条件:压力、温度、直径、长度、材料等;②计算圆筒和封头厚度δn,δh;③设置鞍座位置A;④计算容器质量、鞍座反力、轴向弯矩m、F、M1、M2;⑤计算轴向应力σ1~σ4;⑥计算切向应力τ、τh;⑦计算周向应力σ5-8、σ’6;⑧计算鞍座应力σ9。四类应力按此顺序逐一符合要求,则设计结束。若四类应力中有任何一个不符合许用要求,则需要做相应调整。3.调整方法:调整鞍座位置调整鞍座形式设置加强件、强板或加强筋;增加圆筒或封头厚度。调整方法和顺序,见书中238页二、卧罐的载荷分析(外载)a.压力:内压或外压;b.储罐重量:圆筒+封头+附件的总重量;c.物料重量:正常操作时=物料重量水压试验时=充水重量;d.其他载荷:环境影响下的载荷,如风载、雪载、地震载等.卧罐总重量作用的总长度为:L'=L+2×2H/3=L+4H/3H——两凸形封头折算成同直径圆筒长度。简化过程:HHAFFA图5-3双鞍座卧式储罐受力分析(a)受力分析力学模型的简化:简化为长度L,受均布载荷q作用的外伸简支梁均布载荷均布载荷A图5-3双鞍座卧式储罐受力分析(b)双支点外伸梁当解除支座的约束后,梁上受到如下的外力作用(不包括p):1.均匀载荷q和支座反力F:或2.竖直剪力和力偶:图5-3(b)方法:材力→截面法封头:静液压:合成:图5-4液体静压力及其合力三、内力分析VFM2VFM2M11.弯矩:1)跨中截面:整理几何参数:简化得:(5-3)C1:正:上半部圆筒受压缩下半部圆筒受拉伸2)支座处截面:(5-4)式中:查图负:上半部圆筒受拉伸下半部圆筒受压缩2.剪力:跨中截面剪力为0,不考虑;支座处截面的最大剪力,通常在靠近圆筒纵向中心一侧的圆筒截面上。a.当A>0.5Ri时:(计及外伸圆筒和封头两部分重量的影响)b.当A≤0.5Ri时:保守概念保守概念(不计及外伸圆筒和封头两部分重量的影响)补充:由材力,单位弧度切向剪力为:式中:—横截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3.支座截面处筒体的周向弯矩(N.mm)原因:由引起。求解:取薄壁曲梁分析,假设变形后仍为圆环(推导从略)取V=F数值:1)有加强圈时:任意角度处,;(5-16)—查图5-112)无加强时:A>0.5Ri且无加强圈→不能由整个圆筒承受切向切应力。计算Mβ复杂,近似用有加强圈时公式3)被封头加强时:,鞍座边角处比无加强时小,式中:(表5-3)特点:1)对称y轴且发生在鞍座边角处。2)大包角对筒体受力有利。3)局部性:只在鞍座附近筒体截面有,其余截面上没有。4.支座截面处筒体的周向压缩力T(N)原因:a.鞍筒体径向反力T;b.周向分布的切向剪力;假设:a.支座与壳体间无摩擦→支座反力都通过圆心;b.T仅存在于局部区域,根据实验假设为。数值:a.有加强圈:后面讲b.无加强圈:鞍座边角处四、圆筒应力计算和强度校核:圆筒上的轴向应力;支座截面处圆筒和封头上的切向切应力和封头的附加拉伸应力;周向弯曲应力和周向压缩应力的强度校核;加强圈设计。1.圆筒上的轴向应力⑴跨中:⑵支座处筒体:扁塌效应:筒体无加强时(A>0.5Ri且无加强圈),在支座处筒体上部截面发生变形→成为无效截面的现象。后果:扁塌后的部分未能起到梁作用,使筒壁(有效截面半圆心角)有效截面积无效截面积“扁塌有效截面积无效截面积“扁塌”现象引起的无效区图5-5“扁塌”现象当:有加强(封头/圈)筒拉弯模数无加强筒拉弯模数 ——补充:注意危险工况压力的性质与位置工况P>0(正压)出现在2,3点操作或水压试验(加压)出现在1,4点盛满物料或水(未加压)P<0(负压)出现在2,3点盛满物料未加压或水压试验加压(按正压试验)出现在1,4点操作当有加强(正压),如当无加强(正压),如2.支座截面处圆筒和封头上的切向切(剪)应力和封头的附加拉伸应力⑴筒maxτ及位置=f(筒加强形式),分三种情况:①有加强圈:筒刚↑无扁塌(整个圆筒截面承受剪力)(5-10)式中:查表5-2ABτ1最大值在AB②全无加强:A>0.5Ri且无加强圈(仅有部分截面承受剪力)(5-11)式中:查表5-2,③被封头加强:A≤0.5Ri,筒刚↑τ↓,忽略外伸部分重量影响,V=F(5-12)式中:查表5-2比较:——无加强>被封头加强>加强圈CDαCDαβθABβ/20最大值在A、B位置,最大值在C、D位置⑵封头中切应力(A≤0.5Ri):一般情况,封头材料与筒体相同,,所以不必对封头中τ另行校核。⑶封头附加拉伸应力(A≤0.5Ri):原因:封头中切向切应力→水平分量封头附加拉伸应力。作用范围:沿封头整个高度。简化:①设封头为平封头→受载面积②凸型封头数值:(5-13)式中:查表5-2校核:作用在封头上的附加拉伸应力和由内压所引起的拉伸应力相叠加(5-14)其中,K是椭圆形封头形状系数,如果是碟形或球形,请同学考虑。当封头承受外压时,不必计算3.筒体周向应力:支座截面处圆筒的周向弯曲应力+支座截面处圆筒的周向压缩应力=周向应力周向应力:2处可能有式中:有效长度σσ5σ6σ6’βθ横截面最底点处σ5;鞍座边角处σ6;鞍座垫板边缘处圆筒中的周向应力σ6’注意:取值a.当鞍座板宽度不小于b2,且其包角达鞍座板起加强作用,与圆筒一起承受T、,上述公式中,以b.若以上两条件均不能满足鞍座板不起加强作用,仅由圆筒承受T、→代入4.加强圈设计原因:支座因结构原因而不能设置在靠近封头处(A>0.5Ri),且筒体不足以承受周向弯矩时→需在支座截面处的筒体上设置加强圈→与筒体一起承载。xxb1dδxxb1dδeeAAb1b1xxedδeAxxxb1b1dδe在鞍座截面上的加强圈靠近鞍座的内加强圈靠近鞍座的外加强圈图5-13加强圈结构设计:①鞍座截面处设置内加强圈时:鞍座边角处的圆筒周向应力σ7σ8βσ7σ8βθ②靠近鞍座截面处设置加强圈时筒体截面最低点鞍座边角处:筒体加强圈小结筒体应力校核校核应力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