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道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青春年少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广mào①的天空,任由我们驰骋;湛蓝的大海,任由我们游弋。江涛排空,海浪呼啸,我们无所畏惧;山崖陡峭,沟壑幽深,我们绝不退缩;驼道漫漫,朔风凛凛,我们心有绿洲。矫揉造作、忸怩作态不是我们的风格,心无旁wù②、锲而不舍才是我们的追求。常怀鸿鹄之志,摇曳多姿的世界定将尽收眼底。(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yìjiǎoqìB.gējiāoqièC.yìjiǎoqièD.gējiāoqì(2)把上面文段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依次填在横线处。(2分)①②2.古诗文默写。(8分)山水之美,古来共赏。西湖雪夜,从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①,②(《湖心亭看雪》);描写醉翁亭春夏美景的句子是:③,④(《醉翁亭记》)。身处逆境之中,刘禹锡仍怀有⑤,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自信乐观、积极进取;驿道上,早起的商人踏上了堆满了落叶的山路:⑦⑧(《商山早行》)。3.九年级5班正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1)【探自强之义】(2分)为了探究自强不息的具体内涵,请你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并完成下表。具体内涵名言、格言、诗词等A.独立自主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积极进取②C.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发自强之言】(3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科学家、奥运健儿的成长故事,无不体现着君子面对困难的坚韧品质。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几次报名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矮小被拒绝。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他进行劝说。(3)【书自强之语】(2分)下面是小明同学准备演讲比赛时摘抄的一段话,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甲】《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对青少年来说,【乙】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途径,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补充对联】(1分)某同学想借这次活动拟一副对联,表达对老师的赞颂、对同学的激励。上联已拟好,请根据提示补出下联。提示:逐鹿勇赴汗水学海滴滴中原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下联: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灾难。②福克纳也称写作为“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③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④因为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⑤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要写的东西,他就会喜欢成为新闻人物。对于他来说,文学不是生命的事业,而是一种表演和姿态。A.③②⑤①④B.①④③②⑤C.⑤③②④①D.①⑤④③②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8题。(15分)家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里就一沉。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锄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橙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都是这个乡的子民。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上衣都没穿。老党像吃了根冰棍,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你,不走了?”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要走了?”“……”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是有大用处哩。”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乡长……”“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节选自侯发山《家》,原载《芒种》2020年第9期)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以快镜头的方式把老党拉入读者视野,粗笔勾勒出他的外貌、神态,甚至心理,却又宕开笔触,转向“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语言承接顺畅、语调轻快。B.小说多用伏笔,如“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为下文儿子介绍沙棘有“大用处”,决定留下来守边、治沙、扶贫埋下伏笔。C.小说中,老党在第②段中的情感有高兴,因为种的沙棘越来越多;也有悲观,因为老了。在第⑯段中的情感则是积极、乐观、向上。D.作者在写儿子向老党介绍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时,运用了说明性的语言,不仅增加了文本知识,更主要是为了突出老党的巨大贡献和讴歌老党治沙的现实意义。6.文章开头老党让儿子“别叫爹,我是乡长”,到最后又说“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7.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4分)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橙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8.小说以“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结尾,意味深长。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两个方面答题即可。(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12分)【文本一】留将一面与梅花①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画中老友三人围桌而坐,闲聊小酌,空出的那一面,有一株芬芳氤氲的梅花开得正好。画面右侧题诗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令人印象深刻。②留,是一种境界。中国画的高超,就胜在留白之美。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有意留出几分空白,显示出丰富而曼妙的意境。这样的方式,看似虚空,但不是彻底的无,而是对复杂景物的约取,是一种隐略,往往留给欣赏者大片的思维空间。③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家。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茫茫天地间,仅一叶扁舟,一蓑钓翁,却让人感觉满幅皆水,烟波浩渺;郑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画面上寥寥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游动,剩余皆为空白,却给人水汽淋漓之感。④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含蓄,读者可以无限地想象。王维的诗可说是留白的典范。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谷人语、斜辉返照,看似无感情,却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唯美幽静的山林画卷,体悟到在清幽中修道的闲趣怡情与豁然开朗。⑤古人云:“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绘画、文学、书法、音乐、建筑等都离不开留白。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⑥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忙碌才是对生命的珍爱,所以习惯每天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可这样“忙”的结果,无形之中为心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锁,焦虑、急躁、冲动、愤怒等坏情绪纷纷来袭。经过反思,我幡然醒悟:凡事都应当留有余地,在喧嚣匆忙的纷繁世界,更需要给生活留白。⑦林语堂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留白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历经俗事后方能拥有的大智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于从容之中眺望未来,于从容之中成就人生。(2023年02月08日《广州日报》,作者:钟芳,有改动)【文本二】无言之美(节选)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强调以闲适的生活态度,适应喧嚣匆忙的纷繁世界;文本二倡导文学上追求尽量表现。B.文本一从丰子恺的漫画写起,既引出话题,又可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观点,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C.文本二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详细演义孔子心境的语言一样都是言不能尽达其意的。D.文本一论证是由“艺术的留白”到生命、生活的留白,文本二论证是从抒情到写景论证“无言之美”。10.文本一和文本二都认为留白很重要,但论证角度和观点不尽相同,请简要概括。(4分)11.结合文意,把文本一中画线的例子放在文本二中的ABCD哪个位置,能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请说说理由。(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11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微时①,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且大丈夫之于学也,固②欲遇神圣之君,得行其道。能及③小大生民者,困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④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节选自《能改斋漫录》)【注】①微时:未显达之时。②固:固然。③及:推及。④果:如果。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A而或长烟一空课内迁移法:上下一白__________B尝诣灵祠求祷查阅字典法:①到……去;②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③拜访。__________(填序号)C宠辱偕忘成语迁移法:白头偕老__________1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甲文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请从句式或音韵的角度简要分析。(2分)15.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这一理想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4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1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南茶叶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风电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采购合同样式范文
- 动物免疫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工职级考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包装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四溴化碳项目创业计划书
- 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上海
- 中国橡胶靴鞋制造项目投资计划书
- 单位物业部考试题及答案
- 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讲课件
- 商品陈列管理课件
- 台州市黄岩区海塘安澜工程(椒江黄岩段海塘)环评报告
- 2025年人教版小升初数学复习分类汇编:解方程或比例(学生版+解析)
- 2025年《Java Script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元素)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术后护理
- 海底捞管理案例分析
- 微塑料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估方法研究-洞察阐释
- 公交车驾驶员心理健康培训
- 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版):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硬科技早期投资-项目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