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结尾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_第1页
文学作品结尾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_第2页
文学作品结尾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_第3页
文学作品结尾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_第4页
文学作品结尾赏析-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文学作品结尾赏析

考点解读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

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以,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经

常会涉及文学作品结尾赏析的试题。常见考查方式:①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

巧妙,请你选个角度简要赏析。②文章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简要

赏析。③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品结尾的妙处。

课文解剖

例1:请赏析彭荆风《驿路梨花》(部编版七下)结尾的妙处。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花处处开。”

答案示例: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

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文章结尾引用陆游诗句,给

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同时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寓意深刻。

例2:请分析茨威格《伟大的悲剧》(部编版七下)结尾段的作用: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

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等人极其崇高

的赞誉,在全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技巧解密

一、文学作品常见结尾方式:

①自然收束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②卒章显志式。结尾点题,圆合情节。

③首尾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

④出人意料式。也称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再生波澜,曲

折动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

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

的力量。

⑤艺术留白式。骤然中止,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⑥以景作结式。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或照应题目,首尾呼

应);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结局);烘托人物形象;升华(深化)主题/情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⑦引申拓展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

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⑧议论抒情式。结尾通过议论抒情,揭示主旨,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

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⑨引用名句式。引用诗歌名句,富有艺术色彩,深化主题。

⑩再现情境式。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的再现,照应前

文,深化主题,表达强烈情感。

⑪补叙交代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相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

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二、结尾赏析答题角度:

①情节结构角度。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照应标题(呼

应开头、照应上文),使情节连贯,结构严谨。

②主题角度。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赞颂、讽刺、揭露……)0

用饱含哲理的句子来收尾,深化主题,发人深省。

③手法角度。骤然中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或回味)的空间,耐人寻

味。

④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

感染力。喜剧性结尾,与主人公(或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

⑤表达方式角度。议论点明或升华中心;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间接抒情能起到“委婉含蓄,意蕴深长,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本节内容只是针对文学作品结尾情节、主题等角度巧妙的赏

析,而不仅仅是“含义”“作用”类试题。如果试题本身包含了“含义”“作用”

类的指向,则需要在考虑本节内容的前提下,回顾前篇关于记叙文段落作用的相

关内容,以便更好地找到得分点。

真题解析

【2022年四川自贡】

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

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

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

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

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

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

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

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

儒雅含蓄。壶身铭曰:饮之清心,品之宁静;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款曰:丙午

仲夏,鸣远仿古。此铭切壶切茶,淡泊高远,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另一

侧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

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

香袅袅飘逸而来,若有若无,泅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

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

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

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氤在微雨雾霭中。遥

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

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⑭“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

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

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

餐送饭到门口,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揣摩此壶的精妙和内涵。十天后,他开门出

来了,胡子拉硅,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

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

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

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

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

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

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

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

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⑳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

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

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㉑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

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㉒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问题】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解析】结尾用“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与开头呼应,

交代故事最终结局,使故事情节完整;开放式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

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答案】首尾呼应,交代故事的尾声,使故事情节完整;给开头提到的蟋蟀

鸣秋壶和人物形象留下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实战解题

【2021年四川南充】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

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

白茫茫的天地间扇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

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

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

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

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

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

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

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

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

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

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

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

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

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

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

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

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

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

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

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

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

有事给我打。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握住键盘上

的“1”不动,小杨的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充电、接

听、拨打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

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

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

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呈现出

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

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

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

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

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

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

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

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

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萝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

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一季一平一安”!

(杨帮立,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

2.小说中的大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

*4.小说结尾段极其精妙,请从情节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5.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为大娘生火做饭;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给大娘送月

饼;给大娘买并教她用;为大娘贴春联。(答对4点即可)

2.①大娘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她认为拍照会吸小杨阳寿可以看出。②大娘是

一个渴望关爱的人,从她等待小杨和认为她“身边少的是人”可以看出。③大娘

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她亲手给小杨绣制新婚礼物可以看出。

3.比喻,大娘将自己居住的河湾比作一只白天鹅,表达了大娘既渴望小杨出

现的迫切心理,又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的喜悦心情。

4.①情节上:借小杨之口设问,用大娘端出物件的行动来回答,揭示“秘密”,

使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②情感上:用小孩使用的物件,寄予“早生贵子”

的美好祝愿,表明大娘对小杨新婚的美好祝福。“四季平安”表现了小杨和大娘

心往一处想,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5.示例一: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小杨帮扶大娘;写大娘

是为了衬托小杨的工作卓有成效;写小杨的扶贫工作与本文对扶贫工作的肯定这

一主题是相符的。

示例二:我认为主人公是大娘,文章大量篇幅在写大娘接受帮扶后的前后变

化;写小杨的帮扶是为了衬托大娘被帮扶后的变化;大娘的前后变化与本文对扶

贫工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

示例三:我认为主人公是小杨和大娘,文章对小杨与大娘所着笔墨相当,写

小杨所做的工作与大娘前后的变化共同体现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与本文对扶贫工

作的肯定这一主题是相符的。

【解析】

1.考查概括事件。第③段记叙的是小杨初到大娘家,搂柴生火、舀水做饭,

还和大娘拉起了家常。可概括为:为大娘生火做饭。第④段与第⑤段可概括出两

件事:陪大娘看病;和大娘一起收拾菜园和院子。第⑥段可概括为:给大娘送月

饼。第⑦段可概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