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病机学说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概述第五章病机学说第一节:发病原理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病的途径发病的形式第五章病机学说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三)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正胜邪却则不病2、邪胜正负则发病第五章病机学说二、影响发病的因素(一)气候变化(四)体质特点(二)地域特点(三)生活、工作条件(五)精神状态第五章病机学说三、发病途径(一)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二)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病途径(三)其他病因致病的发病途径第五章病机学说感邪即发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卒发”、“顿发”。临床常见:①新感伤寒或温病②疫疠致病③情志遽变④毒物中毒、外伤伏而后发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临床常见:①破伤风、狂犬病②伏暑、伏气温病徐发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临床常见:①外感湿邪②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四发病形式第五章病机学说继发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临床常见:①间日疟反复发作—继发疟母②病毒性肝炎失治误治—臌胀③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等。第五章病机学说复发
邪未尽除
正虚未复
诱发因素复发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如胆结石休止与复发交替如哮喘疾病少愈及复发多见较重的外感热病如湿温基本条件基本类型第五章病机学说重感致复食复劳复药复
其他因素致复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或房室而致复发病后用药不当复发的因素复发自复第五章病机学说第二节:基本病机一、邪正胜衰(一)邪正盛衰与病邪出入(二)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第五章病机学说二、阴阳失调(一)阴阳偏胜(二)阴阳偏衰(三)阴阳互损(四)阴阳格拒(五)阴阳亡失第五章病机学说(一)阴阳偏胜1.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机理:第五章病机学说三、精气血津液失常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盛衰,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精气血津液的不足、运行失常,以及关系失调的病理变化。精气血津液失常的病机,不仅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各种病理变化的基础,也是分析多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第五章病机学说(一)精的失常1、精亏(肾精的亏损)2、精瘀(男性精道瘀滞)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房劳过度房室不节情志内伤邪阻精道临床表现:排精不畅,伴精道疼痛、睾丸胀痛、小腹坠胀或血精。临床表现:小儿生长发育异常,成人体弱多病,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第五章病机学说(二)气的失常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第五章病机学说气虚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1、气不足气的化生不足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气的消耗太多如:过于劳倦、外感热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萎顿、倦怠、神疲乏力、动辄气喘、四肢无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等第五章病机学说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或郁而不散,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2、气机失调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1)气滞第五章病机学说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2)气逆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外邪侵犯痰浊壅滞第五章病机学说气陷是指气的上升力量不足,而致升清、升举无力的病理状态。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3)气陷气陷的病理表现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第五章病机学说气闭是指气的出入运动障碍,郁于心肺,闭塞清窍或气道的病理状态。(4)气闭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或面青唇紫。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脱,导致全身严重气虚,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5)气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第五章病机学说(三)血的失常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营养滋润功能减退,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失养的病理状态。1、血不足失血过多久病不愈慢性消耗面色不华,唇甲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脾胃虚弱第五章病机学说2、血的运行失常(1)血瘀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瘀滞不畅的病理状态。血寒血热气虚痰阻血瘀瘀血第五章病机学说(2)血行迫疾是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或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外感阳热之邪五志化火寒湿郁火阳气偏亢血行迫疾第五章病机学说(3)出血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理变化。血热外伤瘀血气虚出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瘀斑第五章病机学说(四)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干燥;血燥生风等。热盛伤津津液丢失过多慢性病耗损伤津(失水)脱液(失水和精微)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手足震颤,肌肉目闰动,舌光红无苔或少苔。第五章病机学说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主要与肺、脾、肾、肝、三焦功能失常有关津液输布排泄障碍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第五章病机学说(五)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精气亏损、精血两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津停气阻、气随津脱、津血两伤、津亏血瘀、血瘀水停第五章病机学说四、“内生五邪”病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热(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因此,又称作:“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第五章病机学说(一)风气内动指因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眩晕、抽搐、震颤等“动摇”特征的一类状态。1、肝阳化风2、热极生风3、阴虚风动4、血虚生风第五章病机学说(二)寒从中生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内寒阳气不足,机失体失于温养(畏寒肢冷)气化功能减退,痰饮水湿停留阳不化阴,津液不化(小便清长,痰涎清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档考核管理办法
- 分销人员管理办法
- 创维离职管理办法
- 制定工价管理办法
- 制片成本管理办法
- 北京中药管理办法
- 教育心理学与科技教育的协同发展
- 学习动力与教育目标的设定关系探讨
- 数字化学习工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合作模式探讨
- 2023年03月西藏那曲市从优秀乡村振兴等专干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DDI-目标授权培训课件
- GB/T 9098-2021电冰箱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
- GB/T 39123-2020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用碲锌镉单晶材料规范
- GB/T 28781-2012气动缸内径20 mm至100 mm的紧凑型气缸基本尺寸、安装尺寸
- GB/T 20946-2007起重用短环链验收总则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做好迎接CNAS现场评审工作的培训课件
- 调味品食材定点配送服务方案
- 完整的旧路改造施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 注塑碎料员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