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差异实证研究TOC\o"1-2"\h\u22169引言 1227651研究综述 2226361.1隔代抚养的研究综述 219001.2人格特征综述 5284521.3隔代抚养与人格特征两者的影响研究 587732研究意义 6124682.1理论意义 666242.2实践意义 6156503研究方法 688313.1研究对象 66853.2研究工具 6307883.3数据处理 7164604研究结果 7277084.1高中生的人口学变量描述分析 784504.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8191724.3早期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 10242705与讨论分析 11286205.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人口学差异 1146895.2早期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 12141356研究的创新、不足和展望 14154466.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4179086.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4166066.3建议与展望 1483847结论 15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方面的竞争加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父母为了家庭生计忙于工作,不能长期陪伴在子女身边亲自抚养和教育子女,这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起了孩子的抚养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大量的青壮年涌入到大城市工作,大多数家庭会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祖辈抚养。这些情况导致了隔代抚养家庭数量的不断增加,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到隔代抚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校、家庭越来越注重到孩子人格的成长。在传统思想观念以及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教育缺陷的影响下,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缺乏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近年来媒体报道了许多关于青少年“杀人”和“自杀”的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多是由于青少年的人格不健全和心理不健康,这无疑在提醒我们必须要注重到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一方面,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但由于隔代抚养的队伍不断壮大,出现了一系列隔代抚养效应,如隔代抚养中祖辈对孙辈过分溺爱的现象,使孩子变得任性、依赖等。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和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时期,大多祖辈普遍给予孩子物质方面的照顾,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且父母长期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致使青少年无法得到父母给予的精神情感方面的关注和照顾,他们的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可能会导致其人格的异常发展。因此,我们应关注和重视隔代抚养的现状,探索隔代抚养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将对衡阳市高中生早期抚养方式的现状和人格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探讨早期抚养方式对人格特征是否有影响,以期对今后高中生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使社会、学校、家庭更注重高中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独立、自主、有责任、有进取心等优良人格特征的人才。1研究综述1.1隔代抚养的研究综述1.1.1隔代抚养与早期抚养方式的概念及分类隔代抚养指的是祖辈与孙辈长期生活在一起,由祖辈抚养和教育孙辈。隔代抚养分为完全的隔代抚养和不完全的隔代抚养。完全的隔代抚养指的是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或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长期陪伴在子女身边,由(外)祖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孙子女的责任;不完全的隔代抚养指的是父母因工作原因暂时不能陪伴在子女身边,或是祖辈与父辈生活在一起共同承担起对孩子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在不完全的隔代抚养中,虽然祖辈与孙辈长期生活在一起,但父母也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此时的隔代抚养不完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隔代抚养[1]。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指的是0-6岁儿童,张明珠将早期隔代抚养分为早期完全隔代抚养和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早期完全隔代抚养指的是父母不参与儿童的抚养过程,由祖父母抚养儿童;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指的是祖父母对孙子女承担主要的抚养责任,但父母也会参与到孩子的抚养过程[2]。杨延文在《学前期隔代抚养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一文中将学龄前阶段的隔代抚养定义为:隔代抚养是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要抚养人,照顾和教育0-6岁儿童的一种新型家庭抚养方式[3]。而根据学龄前阶段主要由谁抚养又可分为三个大类,第一个大类是学龄前主要由祖辈抚养的早期完全隔代抚养;第二个大类是学龄前阶段主要由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的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第三个大类则是学龄前主要由父母抚养的早期非隔代抚养[4]。考虑到本研究调查研究的是高中生在上小学前要由谁抚养,本研究中的早期不同抚养方式指的是早期非隔代抚养、早期完全隔代抚养和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三种,即早期主要由父母承担抚养责任称为早期非隔代抚养,早期主要由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称为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早期主要由祖辈承担抚养责任称为早期完全隔代抚养。1.1.2隔代抚养的现状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祖辈参与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祖辈在抚养孩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在美国,祖辈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表现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亲自抚养照顾[6]。在英国,有44%的儿童经常是由祖辈进行照看的[7]。英国社会态度调查发现,当母亲重返工作岗位时,9个月大的婴儿中有45%是受祖辈照顾的[8]。欧洲有超过一半的祖辈参与了隔代抚养,根据Albertini等人的研究,欧洲国家的隔代抚养情况是祖辈平均每人每年提供给子女(包括照顾孙辈在内)902个小时的照顾和支持时间[9]。在国内,截止到2012年,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祖辈帮助子女照顾孙辈的比例高达66.47%。2014年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老人中,有60%-70%的祖辈抚养过或正在抚养2岁半以下的孙辈,并且有30%的儿童完全居住在祖辈家里由祖辈抚养照顾[10]。中国健康营养的调查显示,中国有45%的祖辈是与0-6岁的孙辈长期居住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母与母亲每周照看和抚养孩子的时间基本是一样多[11]。1.1.3隔代抚养的成因国内外都普遍存在隔代抚养现象,但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国情、制度、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等不同,形成隔代抚养的原因也较不相同。据资料统计,国外学者认为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是隔代抚养形成的主要原因[12]。AnltrananBee研究发现隔代抚养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父辈因家庭经济负担与孩子分离外出工作等,正是这些因素使得祖辈自愿或非自愿抚养和照顾儿童[13]。隔代抚养的成因还包括儿童父母离异、意外去世、吸毒判刑、家庭暴力、未婚生子以及父母的精神方面疾病和贫困等因素[14]。现今国内探讨隔代抚养成因的热点是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父辈外出务工等。沈卫华认为,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祖辈将抚养孙辈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自觉自愿地承担照顾抚养孙辈的责任;另一方面,父母因进修求学、就业创业等各方面原因无法长期陪伴在子女身边,亲身照顾、教育子女,从而让祖辈承担起抚养教育孙辈的责任[15]。江川认为隔代抚养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中国长期以来的传宗接代的落后文化观念影响着祖辈,使他们将抚养孙辈看成是家庭的延续传承,更是把照看抚养孙辈作为自己晚年的一项“任务”,这导致隔代抚养现象越来越多;第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随之带来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这使得父辈将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工作中以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自抚养和教育孩子,造成亲子的缺失,祖辈由于退休在家也乐于帮助子女抚养和教育孩子,这就使隔代抚养逐渐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家庭抚养方式[16]。周宏霞研究发现中国幼教机构的缓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隔代抚养现象日渐增多,农村地区的幼教机构发展更慢,儿童难以进入幼儿园、托儿所的问题更为严重[17]。1.1.4隔代抚养的利弊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抚养”现象的国家之一。国内学者一般将隔代抚养划分为四种类型。如卢乐珍将隔代抚养分为守旧型、纵容型、身教型和民主型四种。守旧型指的是祖辈的思想观念落后守旧,很少关注到孙辈的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多关注的是孙辈物质方面的需求;纵容型指的是(外)祖父母过度的溺爱孩子、毫无原则的纵容包庇孩子,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独立,过分的依赖别人;身教型指的是(外)祖父母言传身教,祖辈许多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但同时孩子也会受他们守旧观念的影响而缺乏创新精神;民主型是较为理想的抚养类型,但目前采用这种类型的隔代抚养的祖辈很少[18]。顾芬芬则是把隔代抚养分为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理解型四种类型。过分关注型指的是(外)祖父母操办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亲力亲为,甚至想要代劳,这会导致孩子更为懒惰;过分监督型指的是孙辈的任何事情祖辈都进行监督遥控,这使孩子缺少主见过分依赖别人;严厉惩罚型指的是(外)祖父母否认孩子的任何事情,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批评责备,这样有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叛逆或严重的自卑心理。民主理解型与民主型一样,是较为理想的抚养类型[19]。这些类型的划分是根据祖辈的抚养方式和造成的影响来划分,其中的利弊不言而喻[20]。关于隔代抚养的积极影响,国内的研究者一致认为祖辈有时间、有精力、心态平和、阅历丰富、人生经验充足等,如果能运用好这些优势,较大程度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21]。北京大学黄海波教授曾指出,隔代抚养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人身安全方面较其他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更强[22]。梅鹂欢认为,隔代抚养能为父辈分担家庭责任,在家庭交流中祖辈能起到桥梁作用[23]。上述为隔代抚养的优势,但国内学者们大多认为隔代抚养弊大于利[4]。易云认为祖辈过分的溺爱孩子,会造成孩子独立自主性缺失[24]。孙宏艳认为隔代抚养会形成“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25]。曾彬认为,隔代抚养使孩子形成内向的人格和个人中心主义等[26]。李洪曾指出隔代抚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祖辈溺爱孩子[27]。卢乐珍也发现祖辈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容易忽视其精神方面的需求,祖辈与父辈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经常会产生分歧[28]。同时祖辈知识面的不足,也会导致儿童得不到较好的教育,许多祖辈因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和守旧的教育理念导致隔代抚养质量下降[12]。1.2人格特征综述1.2.1人格特征的相关概念人格(personality)的英文来自面具一词的拉丁文“persona”[29],大原健士郎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可以说是人格与人格的相处,很必然的要戴上假面具”[30]。研究学者对于人格的定义,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根据本文研究特点,本研究引用的是黄希庭的对人格定义:人格指的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31]。人格特征指的是在个体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32]。人格特征一经形成很难改变,具有稳定性,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对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与标准。1.2.2人格特征的测量心理学家们在不同的人格结构和类型的研究基础上,编制出了不同的人格测量工具。目前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量(16PF),艾森克人格量表(EPQ)[30]。MMPI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较为客观的人格测验,包括测试者的健康状态、情绪反映、社会态度、心身性症状、家庭婚姻问题等共计566道题目,包括3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33]。16PF问卷是美国卡特尔教授编制的一种可靠的测验问卷。经过研究,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即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34]。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采用龚耀先的中国修订版5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共有88个条目,分为E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量表,测量神经质维度,也称作情绪性;P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又称作倔强性;L效度量表,也称掩饰性[35]。1.3隔代抚养与人格特征两者的影响研究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常被称为“黄金时代”。在青少年的黄金时代,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来米娜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隔代抚养现象并不会必然导致孩子学好或变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既有好的影响,又有不好的影响[22]。李炳煌,江雅琴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的人格特征与其是否隔代抚养或留守以及留守性质的关系密切[36]。张明珠研究结果显示,有76%的祖辈对孙辈往往过于溺爱,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能力[2]。康秀珍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影响儿童自信心、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发展[1]。综上,隔代抚养作为家庭教养的一种独特模式,对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要使中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会(尤其是家庭)应给中学生营造一个温和、民主的氛围环境。本研究探讨早期隔代抚养对高中生的影响,分析隔代抚养的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前人研究得出相似的结果,还是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为隔代抚养提供数据支持。2研究意义2.1理论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隔代抚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国内外对隔代抚养理论研究比较多,同时隔代抚养作为影响个体人格特征发展的积极因素也被越来越重视。但有关人格特征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家长的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家长教育方式等家庭环境,而对于隔代抚养所引发的人格特征却少有涉猎研究,而且研究的群体大多是初中生和小学生,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研究0-6岁前的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可以丰富对人格特征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人格发展的特点,既拓宽了抚养方式的影响时限,又可以为后来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持。2.2实践意义培养高中生人格健康发展是我国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不仅仅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在此时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能为其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研究了解到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学校和家庭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发展自我。3研究方法3.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了500份匿名问卷,回收480份有效问卷。其中,高一年级回收260份有效问卷,高二年级回收220份有效问卷。在自习课期间或课后休息时间向学生发放问卷,班级整体进行施测,现场回收问卷。3.2研究工具3.2.1基本情况问卷参照以往的研究自编而成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学生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小学前由谁抚养、照顾人的文化程度、不同抚养方式的原因等。3.2.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适用于16岁以上被试。该问卷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森克等编制。本研究使用的是80年代初龚耀先的中国修订版55,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共有88个条目,分为E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量表,测量神经质维度,也称作情绪性;P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又称作倔强性;L效度量表,也称掩饰性。3.3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合数据的性质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4研究结果4.1高中生的人口学变量描述分析表1人口学变量描述分析被试变量类型人数百分比%性别女22045.8男26054.2年级高一26054.2高二22045.8户口城镇13227.5农村34872.5是否独生非独生子女42789独生子女5311上小学前主要有谁抚养父母5214.6祖辈16546.5父母+祖辈13838.9照顾人文化程度文盲3610.1小学12134.1初中12033.8高中及以上7822.0你被隔代抚养的原因父母工作原因29883.9父母缺乏经验51.4单亲家庭164.5其他3610.2本次研究选取480名高中生被试,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生来自于农村地区,且大部分是非独生子女。在上小学前主要由父母抚养的占14.6%,由祖辈抚养的占比最大,占46.5%,由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的占38.9%,由于本研究主要研究早期不同抚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由父母、叔叔、舅舅、哥哥、姐姐等抚养的比例较小,可能存在偶然性,所以就不加以详细描述。抚养照顾他们的人达到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占89.9%,其中小学占比最高(34.1%)。高中生被隔代抚养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占比达到83.9%,也有因为父母缺乏经验、高离婚率导致的单亲家庭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4.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4.2.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现状表2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现状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男(N=260)10.0814.947.248.44女(N=220)4.004.772.963.24如表2所示,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四个因素中,内外向、精神质和掩饰质的平均分都比其各自的标准分低(E(标准分)=15,P=8,L=18);神经质的平均分比其标准分高(N=14)。4.2.2不同性别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3高中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男(N=260)10.71±4.1513.89±4.957.35±3.018.42±3.40女(N=220)9.91±4.0516.00±4.576.79±2.789.06±3.09t2.12*-4.81***2.12*-2.14*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生人格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总体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质四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上看,男生的内外向和精神质维度上的分数高于女生,女生的神经质和掩饰质维度上的分数高于男生。4.2.3不同年级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4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年级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高一(N=260)10.22±4.0214.76±4.977.25±3.018.54±3.38高二(N=220)10.49±4.2314.97±4.796.92±2.808.93±3.14t-0.73-0.4611.229-1.297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生人格特征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高一、高二年级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质四个维度上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4.2.4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5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不同生源地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农村(N=132)9.88±4.0614.72±4.907.01±2.878.88±3.22城镇(N=220)11.56±4.0315.22±4.867.33±3.048.30±3.40t-4.057***-1.004-1.0651.739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不同生源地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从均值上看,城镇地区的高中生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上均高于农村地区的高中生;而在掩饰质维度上,农村地区的高中生高于城镇地区的高中生。4.2.5是否独生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6是否独生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独生子女(N=53)11.58±3.9214.06±4.927.38±3.048.32±3.60非独生子女(N=426)10.2±4.1114.95±4.887.06±2.98.75±3.22t2.317*-1.2530.744-0.9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生是否独生对其人格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是否独生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均值上看,在内外向、精神质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分数高于非独生子女;而在神经质、掩饰质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分数高于独生子女。4.2.6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顾人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比较表7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顾人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文盲9.03±3.9215.22±5.226.53±3.248.86±3.77小学9.28±3.7914.8±4.837.05±2.748.69±3.06初中10.2±3.9415.2±4.517.08±3.228.76±3.28高中及以上10.08±4.014.62±4.947.14±2.818,62±3.27F-6.60***7.173.480.62LSD④>①**,④>②***,④>③*如表7所示,照顾人不同文化程度使得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照顾人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高中生在内外向得分上均高于照顾人文化水平为文盲、小学、初中的高中生。4.3早期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4.3.1早期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8早期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非隔代9.87±4.4413.56±4.366.98±3.018.25±3.45完全隔代9.56±3.9614.76±4.807.10±2.928.76±3.20不完全隔代10.78±3.8015.67±4.796.96±3.028.83±3.23F3.58*4.00*0.100.63LSD③>②**③>①**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早期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在人格特征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来看,在内外向维度上,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高于早期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p<0.01);在神经质维度上,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高于早期非隔代抚养的高中生(p<0.05)。4.3.2影响早期不同抚养方式的因素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表9影响不同抚养方式的因素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M±SD)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质)父母工作原因9.91±4.0114.83±4.846.94±2.988.68±3.24父母缺乏经验11.20±3.7018.40±3.586.80±3.636.20±2.49单亲家庭10.44±3.9517.50±3.397.44±2.7610.13±3.12其他11.17±3.9314.19±4.57.58±2.938.69±3.29F1.242.80*0.612.04LSD③>①*,③>④*③>②*如表9所示,因不同原因而导致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来看,在神经质上因单亲家庭而导致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较高于父母工作原因、其他的原因的高中生(p<0.05);在掩饰质上单亲家庭的原因而导致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较高于父母缺乏经验的原因(p<0.05)。5与讨论分析5.1高中生人格特征的人口学差异5.1.1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高中生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质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内外向维度上,男生比女生性格更外向,男生更为豁达、讲义气,喜欢冒险等刺激活动,女生较男生更为沉静、内敛、更喜一人独处;在神经质上女生比男生情绪更为不稳,易焦虑、高度紧张;在精神质上男生比女生感觉更为迟钝、不近人情、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在掩饰质上女生较男生更为掩饰自己的真实性。以上结果与雷晓梅的研究结果相似,男生偏外向,女生偏内向;女生比男生的情绪稳定性低,更容易紧张、焦虑[35]。女生的情绪稳定性比男生差可能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生在情绪方面都较为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但女生因其生理结构的特殊,心思更为敏感、细腻,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情绪更加容易波动。本研究在内外向、精神质和掩饰质三个维度上出现这些结果可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的认知里,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行为模式,从而导致社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了不同的要求,在家庭和学校的期望教育下,男生性格较豁达、豪爽、开朗;女生较为沉静和内敛,心思会更为细腻,更为感性、易感情用事,会隐藏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5.1.2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质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上看,高二年级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质四个维度上整体大于高一年级。本研究结果与武海婵的研究结果不同,武海婵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内外向(积极人格特征)得分上,高二年级>高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三年级在情绪性(消极人格特征)上的得分要高于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37]。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次的调查只调查了高一、高二年级,未对高三年级进行调查,被试较少致使结果没有代表性。5.1.3生源地所在地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地区的高中生性格较为外向,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反之,农村地区的高中生性格较为内向,好静,情绪较为稳定。但从均值上看,城镇地区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上高于农村地区的高中生,农村地区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掩饰质维度上高于城镇地区的高中生。孙秀苹在研究人格特征上得到的结论也是城镇地区高中生较之农村地区高中生更为自信、外向,农村孩子多会产生自卑情绪,并伴有焦虑等症状[38]。出现这些结果,可能是由城乡地域差异所导致的,城镇地区的观念和教育较为开放、先进,农村地区的观念和教育较为保守、落后,城镇的条件比农村要好,城镇地区的高中生接受新事物更多,他们享受的资源也比农村高中生要多,因此高中生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素造成了他们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城镇地区的开放使他们形成了外向性人格,农村地区的保守形成了他们的内向性人格。5.1.4是否独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高中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高中生较之非独生子女的高中生性格较为外向,爱交际,爱冒险,交友广泛,乐群;反之,性格较为内向,喜静,喜欢独处,情绪较为稳定。其他人格特征在精神质、神经质、掩饰质三个维度上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会给予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给足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这会助长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养成外向、乐群、爱交际、自信等外倾向的人格特征。5.1.5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顾人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人格特征在照顾人文化程度在内外向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从均值上看,照顾人为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高中生在内外向得分上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得出结论——照顾人的文化程度越高,高中生的人格特征会越外向些。在孙秀苹的研究结果中,孩子的人格特征与照顾人的文化程度无关,本研究与其结果不相似的原因,可能是选取的被试地域来源单一,不够有代表性,且被试数量较少,易造成偶然性[38]。而本研究中在内外向存在显著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父母与祖辈的教育观念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都达到了初中以上的水平,对于孩子的抚养教育会以民主型为主,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与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形成较为外向的人格特征。而祖辈的文化程度一般为小学以下,常采用守旧型和纵容型的抚养教育方式,他们思想观念的落后,对于孩子过分的保护与限制,使孩子形成依赖性过强,缺乏主见的人格。孩子与同龄群体接触较少,难以适应集体,从而喜欢独处,不喜交友,不善表达,较难独立的去处理事情。5.2早期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影响5.2.1早期不同抚养方式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中生在上小学前主要由祖辈抚养或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人格特征在上小学前主要由谁抚养在内外向和神经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比早期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更外向、活泼,早期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内外向维度得分最高;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比早期非隔代抚养的高中生情绪更为不稳定,易焦虑、大喜大悲、易怒等。陈振辉研究发现,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和父母抚养的学龄前儿童更为外向,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39]。早期完全隔代抚养的高中生更内向,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他们由祖辈抚养,受祖辈的言语和行为的影响,因为大多祖辈都喜静很少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这可能会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第二,祖辈文化程度较低,受封建观念影响较大,所以造成孩子较为保守的性格特点;第三,孩子与祖辈年龄相差较大,存在一定代沟,孩子有时不愿与祖辈沟通,在生活中可能也没有较为亲近的人能与之谈心,在性格上就会慢慢变得孤僻、内向。早期不完全隔代抚养的神经质较高些。学龄前阶段是儿童由幼儿阶段向少年阶段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长辈在该阶段对孩子的抚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祖辈作为隔代长辈,在教育和抚养孙辈过程中,往往受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所限,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经验也往往过时,与子女的教育理念往往不能达成一致,因此造成了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祖辈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不舍得对孩子打骂批评,在父母对孩子教育过程中也会多加干涉,如父母对孩子做错事进行批评教育时,有时祖辈会出面劝解阻止,一味地护着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缺乏是非观念。正是这样矛盾的抚养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完整,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定,形成自己吵闹就会得到想要的东西的错误观念。祖辈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也会使孩子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5.2.2影响早期不同抚养方式的因素对高中生人格特征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高中生极大多数是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而被祖辈抚养,如果孩子在学龄前阶段父母因生活所迫或家庭不和睦外出工作,这两种原因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产生被父母遗弃的自卑感,所以会使儿童慢慢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因单亲家庭被不同抚养方式的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在神经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他们较为敏感,易焦虑,情绪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离婚率也越来越高,这致使很多孩子处于单亲家庭中长大,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内蒙古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人员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公立医院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5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河南新乡市拓晋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河南工学院诚聘国内外高层次人才60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石狮农商银行春季招聘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编外人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甘肃平凉第二批市直单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3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内蒙古大唐锡林浩特电厂招聘专职消防员1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50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采购业务审计培训
- 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84)
- 招聘渠道分析评估表
- 202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冲刺押题卷
- 服装色彩构成课件
- 2025年华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程序化广告课件
- 电工基础课件
- 副校长在任职宣布会上的表态发言材料
- 2025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运行态势
- 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模式:理论、实践与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