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培训教材TOC\o"1-2"\h\u6843第一章基础知识 3203901.1概述 3250111.2分类与特点 3160811.2.1分类 3155071.2.2特点 3223151.3技术发展历程 346631.3.1起源与发展 4115931.3.2发展趋势 429025第二章运动学 4141752.1坐标系与变换 4307292.1.1基坐标系 4250342.1.2关节坐标系 5138792.1.3工具坐标系 513012.1.4坐标变换 5287972.2运动学模型 5125252.2.1正向运动学模型 519432.2.2逆向运动学模型 571312.3运动学求解 6137542.3.1正向运动学求解 6178632.3.2逆向运动学求解 66034第三章动力学 629543.1动力学原理 6261183.1.1牛顿欧拉方程 671953.1.2拉格朗日方程 7120823.1.3凯勒方程 710513.2动力学模型 741643.2.1正向动力学模型 7273413.2.2逆向动力学模型 7161503.3动力学仿真 8132443.3.1建立动力学模型 8270663.3.2离散化动力学模型 847623.3.3求解动力学方程 8254363.3.4仿真结果分析 819235第四章控制技术 843764.1控制原理 8258634.2控制算法 8242604.3控制系统设计 97203第五章传感器技术 106945.1传感器概述 10224235.2常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10207535.2.1视觉传感器 1016615.2.2激光传感器 1087345.2.3超声波传感器 10305295.2.4触觉传感器 10114435.3传感器数据融合 1099765.3.1加权平均法 11319465.3.2卡尔曼滤波 11123215.3.3粒子滤波 1112196第六章视觉技术 11319246.1视觉基础 11107996.1.1视觉系统的组成 11157266.1.2视觉系统的分类 11254886.2视觉处理算法 12309076.2.1图像预处理 12278986.2.2特征提取 12219326.2.3识别与定位 12269366.3视觉系统设计与应用 12112256.3.1视觉系统设计原则 12311296.3.2视觉系统应用场景 1226403第七章路径规划 1348887.1路径规划概述 1317107.2常用路径规划算法 1315337.2.1图论算法 13308637.2.2遗传算法 1349357.2.3人工势场法 13245777.2.4粒子群优化算法 1316947.3路径规划应用实例 145377.3.1工业路径规划 14165447.3.2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 14136557.3.3无人机路径规划 14155527.3.4医疗路径规划 1421126第八章编程技术 14141118.1编程语言 14229808.2编程环境 14312218.3编程实例 1521679第九章操作系统 15224139.1操作系统概述 1517949.2常用操作系统 16155889.2.1ROS(RobotOperatingSystem) 16187379.2.2YARP(YetAnotherRobotPlatform) 16272329.2.3MRPT(MobileRobotProgrammingToolkit) 1612169.2.4Orocos(OpenRobotControlSoftware) 1628889.3操作系统应用 16185339.3.1感知 16271019.3.2规划 16231009.3.3控制 16115809.3.4仿真 1783399.3.5导航 17142079.3.6交互 1715892第十章应用与发展 171170110.1应用领域 172569810.2产业发展现状 171654010.3未来发展趋势 18第一章基础知识1.1概述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自主性和自适应能力的机械装置,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任务需求,在人类或其他设备的协助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任务。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其在工业、医疗、军事、航天、家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1.2分类与特点1.2.1分类按照功能、应用领域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主要用于制造业,如焊接、搬运、组装、涂装等。(2)服务:应用于医疗、养老、家庭、餐饮、安保等领域。(3)特种:用于特殊环境,如深海探测、核辐射环境、地震救援等。(4)仿生:模拟生物特征,如四足、无人机等。1.2.2特点(1)智能化: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任务需求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2)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3)精确性:具有较高的定位和运动精度,能够满足精密加工和复杂操作的要求。(4)灵活性: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可适应各种复杂场景。1.3技术发展历程1.3.1起源与发展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简单的机械装置。但是现代技术真正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第一阶段(19501960年代):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拟人类行为和动作,如机械手、步进等。(2)第二阶段(19701980年代):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逐渐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技术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涵盖了工业、服务、特种等多个领域,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1.3.2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1)智能化:未来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工作。(2)网络化:将实现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远程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功能。(3)模块化:将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4)跨领域融合:技术将与其他领域技术(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深度融合,实现更多创新性应用。第二章运动学2.1坐标系与变换坐标系是研究运动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基坐标系、关节坐标系、工具坐标系等。坐标系的选择对于分析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具有重要作用。2.1.1基坐标系基坐标系是固定在底座上的坐标系,通常作为运动的参考坐标系。基坐标系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1)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底座中心;(2)坐标系的Z轴垂直于底座平面,向上为正方向;(3)坐标系的X轴和Y轴根据结构特点进行选取。2.1.2关节坐标系关节坐标系是固定在每个关节处的坐标系,用于描述各个关节的运动。关节坐标系的选取原则如下:(1)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关节中心;(2)坐标系的Z轴与关节轴线重合;(3)坐标系的X轴垂直于关节轴线,指向下一关节;(4)坐标系的Y轴根据右手定则确定。2.1.3工具坐标系工具坐标系是固定在末端执行器上的坐标系,用于描述末端执行器的运动。工具坐标系的选取原则如下:(1)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末端执行器的中心;(2)坐标系的Z轴垂直于末端执行器平面,向上为正方向;(3)坐标系的X轴和Y轴根据末端执行器结构特点进行选取。2.1.4坐标变换坐标变换是指在不同坐标系之间进行坐标转换的过程。坐标变换主要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复合变换。(1)平移变换:将一个坐标系的原点沿另一个坐标系的方向进行移动,使两个坐标系的原点重合;(2)旋转变换:将一个坐标系绕另一个坐标系的某个轴旋转一定角度;(3)复合变换:将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组合起来,实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2.2运动学模型运动学模型是描述运动规律的一种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正向运动学模型和逆向运动学模型。2.2.1正向运动学模型正向运动学模型是指根据关节的运动参数,求解末端执行器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正向运动学模型通常采用DenavitHartenberg(DH)参数法进行描述。2.2.2逆向运动学模型逆向运动学模型是指根据末端执行器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求解关节的运动参数。逆向运动学模型的求解方法有多种,如解析法、数值法和迭代法等。2.3运动学求解运动学求解是根据运动学模型,求解关节运动参数和末端执行器位置姿态的过程。2.3.1正向运动学求解正向运动学求解是根据关节的运动参数,求解末端执行器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正向运动学求解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DH参数建立运动学模型;(2)利用运动学模型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3)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2.3.2逆向运动学求解逆向运动学求解是根据末端执行器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求解关节的运动参数。逆向运动学求解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运动学模型;(2)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解析法、数值法或迭代法);(3)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第三章动力学3.1动力学原理动力学是研究运动规律及其驱动力的学科,它是设计和控制的基础。动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牛顿欧拉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和凯勒方程等。3.1.1牛顿欧拉方程牛顿欧拉方程是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它描述了各连杆的受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牛顿欧拉方程可以表示为:\[\sumF_i=m_i\cdota_i\]\[\sumM_i=I_i\cdot\omega_i\omega_i\times(I_i\cdot\omega_i)\]其中,\(F_i\)表示第\(i\)个连杆上的合力,\(m_i\)表示第\(i\)个连杆的质量,\(a_i\)表示第\(i\)个连杆的加速度;\(M_i\)表示第\(i\)个连杆上的合力矩,\(I_i\)表示第\(i\)个连杆的转动惯量,\(\omega_i\)表示第\(i\)个连杆的角速度。3.1.2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是动力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运动方程转化为能量方程。拉格朗日方程可以表示为:\[\frac{d}{dt}\left(\frac{\partialL}{\partial\dot{q}}\right)\frac{\partialL}{\partialq}=Q\]其中,\(L\)表示拉格朗日量,\(q\)表示关节角度,\(\dot{q}\)表示关节角速度,\(Q\)表示广义力。3.1.3凯勒方程凯勒方程是动力学中的一种简化方法,它适用于多自由度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凯勒方程可以表示为:\[\left(\frac{d}{dt}\left(\frac{\partialT}{\partial\dot{q}}\right)\frac{\partialT}{\partialq}\right)\frac{1}{2}\frac{\partialC}{\partial\dot{q}}=Q\]其中,\(T\)表示动能,\(C\)表示势能。3.2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是对运动规律的一种数学描述,它包括正向动力学模型和逆向动力学模型。3.2.1正向动力学模型正向动力学模型是根据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原理,求解各关节驱动力和运动状态的过程。正向动力学模型可以表示为:\[M(q)\ddot{q}C(q,\dot{q})\dot{q}g(q)=\tau\]其中,\(M(q)\)表示质量矩阵,\(C(q,\dot{q})\)表示科里奥利和离心力矩阵,\(g(q)\)表示重力项,\(\tau\)表示关节驱动力矩。3.2.2逆向动力学模型逆向动力学模型是根据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原理,求解各关节运动状态和驱动力矩的过程。逆向动力学模型可以表示为:\[\tau=M(q)\ddot{q}C(q,\dot{q})\dot{q}g(q)\]3.3动力学仿真动力学仿真是在计算机上模拟运动过程,分析其动力学功能的方法。动力学仿真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3.1建立动力学模型根据结构和参数,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包括质量矩阵、科里奥利和离心力矩阵、重力项等。3.3.2离散化动力学模型将连续的动力学模型离散化为差分方程,便于计算机求解。3.3.3求解动力学方程利用数值方法求解离散化后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各关节的运动状态和驱动力矩。3.3.4仿真结果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评估动力学功能,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第四章控制技术4.1控制原理控制原理是控制技术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环节。感知环节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决策环节是指根据获取的信息,通过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决策;执行环节是指根据决策结果,通过驱动器执行相应的动作。控制原理的核心是控制器。控制器负责对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执行任务。控制器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另一类是基于智能的控制方法,如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4.2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控制技术的核心。常见的控制算法有以下几种:(1)PID控制算法:PID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对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运算,实现控制目标的精确跟踪。PID控制算法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稳定性好等优点,但缺点是对系统模型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应对非线性系统。(2)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对输入输出进行模糊化处理,建立模糊规则库,从而实现对控制目标的模糊推理和决策。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适用于非线性、不确定性系统。(3)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神经网络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实现对控制目标的自适应学习。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缺点是训练过程较为复杂,计算量较大。(4)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实现对控制参数的优化。遗传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4.3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控制技术的关键环节。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靠性:控制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运行。(2)实时性:控制系统应具有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外部输入信号,实现实时控制。(3)模块化:控制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4)智能化:控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主调整控制策略。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1)需求分析:明确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功能指标。(2)系统建模: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等。(3)控制策略设计:根据系统模型,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4)系统仿真: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硬件实现:根据仿真结果,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等。(6)软件编程:编写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实现对运动的实时控制。(7)系统集成与调试:将控制系统与本体进行集成,进行调试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第五章传感器技术5.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是感知周围环境、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设备,其作用相当于人的感官系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智能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感知对象的不同,传感器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两大类。内部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自身状态,如速度、加速度、姿态等;外部传感器则用于检测外部环境信息,如距离、角度、形状等。5.2常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5.2.1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是利用光学原理,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具有信息量大、分辨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视觉传感器在领域主要应用于目标识别、路径规划、姿态估计等任务。常用的视觉传感器有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两种。5.2.2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通过发射激光束,测量激光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或反射信号,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激光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领域,激光传感器常用于导航、避障、地图构建等任务。5.2.3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测量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超声波传感器在领域主要应用于避障、测距等任务。5.2.4触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用于检测与物体接触时的力、温度等信息。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触觉传感器在领域主要应用于抓取、操作等任务。5.3传感器数据融合传感器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以提高感知环境的能力。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有很多,如加权平均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5.3.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数据融合方法。它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按照一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融合后的数据。该方法适用于传感器数据误差较小、相互独立的情况。5.3.2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基于线性最小方差估计的递推滤波方法。它通过预测和更新步骤,逐步优化传感器数据,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卡尔曼滤波适用于连续、线性、高斯噪声的系统。5.3.3粒子滤波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非线性、非高斯滤波方法。它通过粒子集合表示系统状态,采用重要性采样、权重更新和重采样等步骤,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融合。粒子滤波适用于复杂、非线性、非高斯噪声的系统。第六章视觉技术6.1视觉基础6.1.1视觉系统的组成视觉系统主要由图像传感器、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决策模块等组成。图像传感器负责获取外界环境的图像信息,预处理模块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特征提取模块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决策模块根据提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决策。6.1.2视觉系统的分类按照功能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视觉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1)二维视觉系统:主要处理灰度图像或彩色图像,适用于平面物体的识别、定位等任务。(2)三维视觉系统:通过双目摄像机或其他传感器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适用于三维物体的识别、定位等任务。(3)深度学习视觉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分类、检测等任务,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6.2视觉处理算法6.2.1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操作。这些操作旨在提高图像质量,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6.2.2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提取有助于识别和定位的有用信息。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1)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方法:如SIFT、SURF、HOG等。(2)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6.2.3识别与定位识别与定位是视觉处理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通过比较待检测图像与已知模板的相似度进行识别和定位。(2)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图像识别和定位。(3)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利用图像中的几何特征(如角点、线段等)进行识别和定位。6.3视觉系统设计与应用6.3.1视觉系统设计原则(1)实用性:视觉系统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定位精度。(2)可靠性:视觉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3)实时性:视觉系统应具备实时处理能力,以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4)可扩展性:视觉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续功能升级和优化。6.3.2视觉系统应用场景(1)工业领域: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零件识别、装配、检测等。(2)医疗领域:视觉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术辅助、康复训练等。(3)农业领域: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识别、病虫害检测等。(4)交通领域:视觉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车辆识别、行人检测、自动驾驶等。(5)服务领域:视觉技术在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情感识别等。第七章路径规划7.1路径规划概述路径规划是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给定的环境中,为设计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路径规划不仅涉及到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还包括效率、能耗等多个因素。路径规划的研究对于提高的自主导航能力、提升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7.2常用路径规划算法7.2.1图论算法图论算法是路径规划中较为经典的方法,主要包括Dijkstra算法、A算法和D算法等。这类算法通过构建环境地图的图模型,利用图中的节点和边表示所在的位置和可行走的路径,从而寻找最短路径。7.2.2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搜索算法,它利用种群、交叉、变异等操作,逐步优化路径规划问题。遗传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但计算量较大。7.2.3人工势场法人工势场法是一种基于物理模型的路径规划方法,它将环境中的障碍物和目标点看作是具有引力或斥力的势场,通过计算所在位置处的势场强度,引导向目标点移动。7.2.4粒子群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行为的优化方法,它通过模拟鸟群、鱼群等群体的觅食行为,寻找最优路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具有收敛速度快、搜索范围广的特点。7.3路径规划应用实例7.3.1工业路径规划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在不同的工作站之间进行搬运、装配等作业。利用路径规划算法,可以为工业设计一条安全、高效的行走路径,提高生产效率。7.3.2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无人驾驶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行驶时,需要根据交通状况、道路环境等因素进行路径规划。通过应用路径规划算法,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实现安全、快速的行驶,减少交通的发生。7.3.3无人机路径规划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根据地形、气象等因素进行路径规划。通过运用路径规划算法,无人机可以避免碰撞障碍物,实现高效、稳定的飞行。7.3.4医疗路径规划在医疗领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等操作。通过路径规划算法,医疗可以精确地到达指定位置,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医生工作负担。第八章编程技术8.1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编程技术的基础,它为提供了执行任务所需的指令和算法。编程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高级编程语言:如C/C、Python、Java等,这些语言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适用于复杂任务的编程。(2)专用编程语言:如MATLAB/Simulink、ROS(RobotOperatingSystem)等,这些语言针对编程进行了优化,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方便开发者进行编程。(3)视觉编程语言:如LabVIEW、VBA等,这些语言以图形化编程为主,适合初学者进行简单的编程。8.2编程环境编程环境是指为编程提供支持的工具和软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编程环境:(1)集成开发环境(IDE):如VisualStudio、Eclipse等,这些环境提供了代码编辑、调试、编译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编程效率。(2)仿真环境:如MATLAB/Simulink、ROS、VREP等,这些环境可以模拟的运动和传感器数据,便于开发者进行算法验证和调试。(3)操作系统:如ROS、YARP等,这些操作系统为提供了底层的硬件抽象、通信机制和库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具体任务的编程。8.3编程实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编程实例,以ROS和Python语言为例,实现一个两轮的运动控制。(1)环境搭建:安装ROS操作系统、Python环境及相应的库。(2)创建模型:使用URDF(UnifiedRobotDescriptionFormat)描述的结构,包括关节、连杆等。(3)编写控制算法:使用Python编写的运动控制算法,包括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调整。(4)编写传感器数据处理程序:使用Python处理的传感器数据,如激光雷达、摄像头等。(5)编写通信程序:使用ROS通信机制,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6)编译和运行:编译的可执行文件,并在ROS环境中运行,观察的运动效果。(7)调试和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算法和数据处理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以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第九章操作系统9.1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RobotOperatingSystem,简称RO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研究、开发和应用的软件框架。它为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使得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关注具体的功能实现,而非底层系统架构。操作系统具有分布式、模块化、跨平台等特点,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以支持的感知、规划、控制等功能。9.2常用操作系统9.2.1ROS(RobotOperatingSystem)ROS是目前最流行的操作系统,由斯坦福大学和WillowGarage公司共同开发。ROS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Java等。ROS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包括建模、仿真、控制、感知、导航等功能。9.2.2YARP(YetAnotherRobotPlatform)YARP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由意大利帕尔马大学开发。YARP采用组件化设计,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YARP在感知、控制、仿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功能。9.2.3MRPT(MobileRobotProgrammingToolkit)MRPT是一种面向移动开发的跨平台库,由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开发。MRPT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MRPT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包括定位、建图、导航等功能。9.2.4Orocos(OpenRobotControlSoftware)Orocos是一种开源的控制系统,由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发。Orocos采用组件化设计,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民工劳务简单合同范本(2025版)
- 全新商场保洁合同协议(2025版)
- 砂石煤业公司2025年生产计划A4纸
- 2025铁路安全知识考试及答案
- Unit 3 第4课时(Part B Let's talk)教学设计
- 【真题】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2024-2025学年
- 2025年玉米新组合项目建议书
- 2025中英文艺术馆租赁合同:艺术品展览场地租赁服务协议
- 2025智能家居租赁合同:老旧小区改造后智能租赁服务协议
-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K31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K3)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隧道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My Favourite Subject单元测试卷
- 光明乳销售合同范本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ISO15614-1 2017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中文版)
- 高一1班班会-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 临床医疗输送人员管理规范
- RB/T 089-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