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题文】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灭亡了南宋D.创立了行省制度2、《宋史》中记载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B.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3、下图所示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其设置于()A.宋朝B.清朝C.明朝D.元朝4、防止官员为非作歹,为使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督、检举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铸造五铢钱5、如图人物曾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A.华佗B.张仲景C.蔡伦D.张衡6、下列朝代与开国之君对应有误的是()A.秦朝--嬴政B.西汉--刘邦C.东汉--刘秀D.曹魏--曹操7、下列词语中能够概括出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所呈现的特点是()A.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B.科技发展、成就辉煌C.科技发展到达顶峰D.科技持续稳定发展8、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等,这些报纸中的“燕赵、齐鲁、晋”,与我国古代直接关联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判断题(对的填T,错的填F,2分)元朝时,由于各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蒙古族。()11、判断,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南宋时,纸币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12、辽和西夏的建立者分别是______和______。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的______起义。14、古代人们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之外,还有______。15、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______》。16、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贾思勰的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7、十一世纪上半期,生活在西北的______族建立了西夏政权。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如果你想了解元大都的繁荣,你可以选择的书籍是《大唐西域记》()19、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姚崇。2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将判断结果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21、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人称“宋四家”。22、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军事上积贫积弱的隐患。

23、明末爆发了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了100多万人。()2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正确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1题,共8分)25、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为避免“覆舟”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因哪一选官制度的实行而高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实施时当时人们普遍推崇什么科目的考试?

(3)材料三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他统治时期体现这一政策的史实。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1题,共3分)26、连线题(7分)a夏朝A厉王B武王b商朝C启D桀c西周E纣王F汤G盘庚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20分)27、如图;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运河?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谁?

(2)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商人;携带货物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那几段运河?

(3)它们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4)你认为大运河在当今还有作用吗?说说你的看法。28、开写意画先河;人称为“画圣”的是阎立本。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29、观察如图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种房屋被称为什么样式?

(2)图二是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图一;二所代表的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一下人类从居住洞穴到盖房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30、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分别指统一了哪些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完成蒙古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了元朝;灭亡了南宋、创立了行省制度的是忽必烈,所以答案选A。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成吉思汗的功绩【解析】【答案】A2、D【分析】【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国经济重心难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到南宋最后完成。东南地区的财政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本题还可以改为:“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通过“中书省、行中书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朝时,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故选D。【解析】D4、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刺史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所给“为使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督、检举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用来监督、检举地方官员与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5、C【分析】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蔡伦.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蔡伦改进造纸术.【解析】【答案】C6、D【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所以D选项朝代与开国之君对应有误,ABC选项都是正确的搭配,排除。

故选D。

本题以朝代与开国之君的对应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与开国之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朝代与开国之君的相关知识点。【解析】D7、A【分析】略【解析】A8、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中“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中国商人和商船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可知,当时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专门设立市舶司在港口管理海外贸易。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9、C【分析】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亲属;功臣分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燕赵”、“齐”、“鲁”、“晋”、这些地名源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掌握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解析】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0、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元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族和边疆各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考点:回族的出现【解析】【答案】F11、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宋时纸币使用的情况。北宋前期,我国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由此可见,南宋时纸币并没有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本题错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B12、略

【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

耶律阿保机;元昊.

本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掌握辽和西夏的建立者.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解析】耶律阿保机;元昊13、略

【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

故答案为:

大泽乡.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大泽乡起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大泽乡14、食器【分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据“钟鸣鼎食”可知,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食器。

故答案为:

食器。

本题以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鼎的主要用途。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食器15、大明历【分析】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故答案为:

大明历。

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的《大明历》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冲之的《大明历》的相关史实。【解析】大明历16、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称为“书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故答案为:

《兰亭集序》;《齐民要术》。

本题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依托;考查王羲之和贾思勰的贡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兰亭集序》;《齐民要术》17、党项【分析】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

故答案为:党项。

本题考查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西夏的建立者和建立民族。【解析】党项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可•波罗来华的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判断能力。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他所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题干“《大唐西域记》”错误,应将“《大唐西域记》”改为“《马可•波罗行纪​》”。故选F。【解析】F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是魏征。【解析】【答案】错20、√【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抒情诗《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千古传诵的抒长诗,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出自《离骚》。故本题正确。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解析】【答案】√21、√【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宋四家的有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故本题说法正确。22、√【分析】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但也埋下了军事上积贫积弱的隐患。此题正确。故选T。【解析】T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李自成起义的相关知识点。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起义。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人民纷纷参加到起义队伍中去,队伍很快发展到了100多万人。故题目正确。故选T。【解析】T24、√【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夏地处北宋的西北方向,与辽同处于当时北宋的北方.故图示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识记两宋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建立者.【解析】√四、材料题(共1题,共8分)25、略

【分析】

(1)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知识。

(2)本题以唐太宗科举制度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

(3)本题以唐太宗的话为依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政策的知识。

本题以唐太宗的话、唐太宗科举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贞观之治、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民族政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打翻。因此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唐太宗统治时期,为避免“覆舟”他采取的措施是: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2)由材料“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时期,增加了科举考试的科目,当时人们普遍推崇进士科的考试。

(3)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的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地区的汉族,轻视少数民族,我对他们一视同仁,因此他们都像依附父母一样的对待我。因此说材料三反映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由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

故答案为:

(1)思想:重视百姓(民本)。措施: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2)制度:科举制。科目:进士。

(3)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政策)。史实: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等。五、连线题(共1题,共3分)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时期重要国王。启是夏禹的儿子,是夏朝第二代国王,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被商汤流放;汤是商朝第一代国王,盘庚曾经将商都迁到殷,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国王,被周武王所灭;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西周末期,厉王在位时,由于其残暴统治,引发了国人暴动。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答案】六、简答题(共4题,共20分)27、略

【分析】

(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比较掌握隋朝大运河和元朝运河的异同.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通济渠;邗沟.

(3)本题考查隋朝和元朝开通运河的目的;知道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图一是隋朝的运河;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图二是元朝的运河,元世祖在位时下令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通济渠、邗沟.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开通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南粮北运.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大运河在当今还有作用,如可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途径,可发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可开发旅游资源等.

故答案为:

(1)隋朝;元朝;隋炀帝、元世祖.

(2)通济渠;邗沟.

(3)隋朝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运河的目的:为了南粮北运.

(4)有;如可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途径,可发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可开发旅游资源等.28、略

【分析】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故答案为:

错误:阎立本;订正:吴道子.

本题主要考查“画圣”.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书画作品.【解析】阎立本;吴道子29、略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2)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

(3)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依据图一判断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南方潮湿炎热,所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2)依据图二判断是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

(3)结合图一;图二可知;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